大沥市政管理构筑温情城市
傍晚时分,路边崭新的自行车道上,一辆辆橙色的自行车闪过,载着一张张笑脸,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在大沥城区常见的温馨一幕。
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常被人以“冰冷”称谓,城市管家的人性化管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却使之温情起来。从倡导低碳生活构筑公共自行车系统,到以人为本更新马路语言,到完善公厕等公共设施……尽管这每一项工作都很琐碎,但扮演着城市管家角色的大沥市政,正是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为市民营造方便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而使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温情。
这几日温度适中,黄岐瑞丽花园的梁先生,每到晚饭后就走出家门,从门口公共自行车站取车后,骑车健身。沿着沿江路,一路骑过去,上黄岐大桥,到海北的泌冲后,调头返回来,在黄岐城区兜个圈,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
“每天开车上下班,锻炼的时间少了很多,公共自行车开通后,我就开始骑单车健身。”梁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每周骑三晚,每次一两个小时,如果骑到中途忘记换车,就需要从卡里扣些租金,不过感觉神清气爽了很多。”
在大沥,像梁先生这样被公共自行车改变生活的人有不少。在大沥城南上班的阿莹,以前每次从大沥公园去政府都很纠结,公交因为班次少往往等很久,骑摩托车又担心不安全,现在她每次从大沥公园取出单车,不用十分钟就可以骑到政府,“节省时间又锻炼了身体,真是一举两得!”
去年,大沥镇投入2500万元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首期工程81个站点,投放2000辆公共自行车,已于去年11月正式启用,并可与禅桂公共自行车互借互还,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需求。启用至今不到半年时间,已有近万人在大沥开通公共自行车卡,日均租借量超过3000车次。
大沥镇党委委员王志高表示,目前81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只是首期,主要解决城区居民需要,因为这里人口比较密集。“接下来,我们将考虑把公共自行车向工业园区和农村社区推广。”
细心的市民发现,现在大沥部分主干道路口树立了特别的指示牌,这些不是普通的行车指示牌,而是慢行系统标志牌,它们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记者在广佛路新城大道口看到,醒目的指示牌明明白白地告诉行人,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路,怎么去附近的大沥医院、大沥派出所等地。实际上,这样的标志牌在大沥有20多个,一般指示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标明了主干道、标的性建筑物、公共场所、学校等。
大沥镇市政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指示牌为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市民提供信息指引,方便市民休闲和绿色出行,目前的20个是作为试点,计划今年继续增设。“这样就方便多啦,想去哪里看路牌就知道,大家很容易找目的地。”市民纷纷表示。
在交通指引设施方面,大沥市政还重新规划了主要路口的斑马线;修补翻新广佛路、海傍路等主次干道标线;配合交警部门在相关道路设置停车位、禁停牌;在40多条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增设盲道100多公里。新的交通设施更加注重体现安全、便捷的人性化理念。
不仅如此,在大沥的各大公园,大沥市政还增设了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做好绿化美化,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娱乐、休息的场所。此外,大沥市政接管了多座人行天桥,方便行人安全过马路。“在大沥城市更新改貌工程计划中,将继续规划多条人行天桥,每座桥各有特色,营造出‘一桥一景’。”该负责人表示。
点击数:537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