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警惕第三次乐观:2010年宏调应保持适度宽松

因为对形势的乐观预期,自2007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宏观政策已经出现过两轮不小的失误。

第一次是,2007年7月到2008年年中的一年时间,被"脱钩论"的乐观预期误导,宏观政策继续紧缩,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第二次是,即便到了2008年下半年,开始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反危机措施,但仍认为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是一场短期的、温和的衰退,因此对2009年的出口需求寄托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即把全年出口增长率安排到8%这样的高水平,而实际情况是今年前9个月的出口已负增长超过20%。

我的担心是,在各国政府刺激政策之下,以美国第三季度GDP反转正增长为代表,我们是不是产生了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形势的第三次错误的乐观预期,并会给中国宏观政策带来新的方向性失误?

这种担忧已经出现。在"保八"目标实现后,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注点开始转向防过剩和防通胀,而这个转向的前提,就是经济复苏势头已经可以确定,甚至会出现某种"过热"态势。

2010年宏观调控重点与方向的选择将极为重要,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到"十二五"第一年,即201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甚至是整个"十二五"期间的增长问题。正因为如此重要,越发需要我们认清形势。

危机还没过去

首先,对未来的国际经济环境绝不能过于乐观。本月初,我在接受CBN访问时曾系统阐述了这个观点(见本报11月2日A13版《警惕危机两年后再度来袭》),在此我想再扼要阐述一下--虽然三季度美国经济开始回升,但是10月份以来又出现不稳的情况,比如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大地产金融公司倒闭、银行倒闭风潮再起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危机有再度爆发的前景。

要明确的是,不同于以往,美国这次危机是居民支付能力危机,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从未出现过的。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失衡,而美国不仅企业有这样的问题,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失衡更为严重。战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家庭负债率平均为60%,新世纪[39.05 0.64%]初上升到90%,2007年危机爆发前已飙升到138%,去年以来美国的居民储蓄率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家庭负债率平均还在129%,基本上没有怎么下降,而这个问题不解决,这场危机就过不去。

另外,次贷危机给美国金融业带来了庞大的不良有毒资产,美国目前的处理办法,或是改变记账方法,或是把金融合约的清算期向后推迟两年,都没有从根本上清除有毒资产,有毒资产只要还没有被清除,这场危机就不会过去。推迟矛盾爆发虽然给美国经济争取到两年的缓冲期,但新的危机仍可能会在2011年爆发,使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

然而,从中国宏观政策思路的变化来看,以及市场的分析意见,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流认识,是认为这场危机已经基本上过去了,因此美国与世界经济在2011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二次探底的前景,基本上不在当局的视野。这样,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也基本上是按照反过热、反过剩和反通胀思路安排的。

沿着这样的思路,未来两年,尤其是明年,宏观调控就会从目前的"双松"转向"双稳"至"双紧",从而在两年后危机再度到来前,不是在提升企业的增长动力,而是在压抑,如果危机再次袭来,就难免重复2008年的错误。

当然,这不是说如果增速过快和物价过高也不应实施任何紧缩,而是说,为了对冲可能来临的新危机,应当把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的上限都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来考虑。

怎么看产能过剩问题?

那么,应当怎样解决目前已经趋于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为了应对危机,主要依靠增加投资来对冲外部需求萎缩,这是在危机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这样做的一个附带结果,是强化了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保住了经济增长的基本步伐;带来的问题是,扩大投资会进一步加大未来的产能过剩程度,另外银行体系中也在酝酿风险。

今年以来,新上投资项目仍集中在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等大型项目,而且基建项目的增长率很高,估计新一轮的产能释放高峰应该是在3年以后,即在2012年前后,届时也会是银行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

政府目前采取的办法,是对过剩产能领域实施全面紧缩,即不仅有经济办法,也有法律与行政办法。然而在我看来,如果把两年后世界经济可能再次触底的前景考虑在内,最好的办法不是由政府出面来采取措施限制过剩产能,而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过剩产能自然淘汰。

实际上,纵观经济发展,产能过剩虽然不好,但是如果没有过剩,就没有市场竞争的动力,也出不来企业的活力与效率。所以可以说,适当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材料预算价
文章字数:2069
点击数:283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