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0-1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茸日玛村的涅槃路——一个藏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谋发展创和谐的实践样本

    初春,雪霁,阿坝州红原县江茸乡茸日玛村。一条条平坦的村道贯通全村,红顶白墙的藏民族风格牧民定居房错落有致。村头残雪覆盖的草场上,一群群牦牛、藏绵羊正在觅食。村委会办公室内,村两委成员和茸日玛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代表正展开热烈讨论。壮大后的合作社需要为自己的畜产品注册一个响亮的商标。40岁的村支书门理认真记录着大家的意见。

  从10年前人均年纯收入700元到去年的4518元,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村,茸日玛村在推进“发展、民生、稳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都离不开村党支部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正如红原县委组织部部长余松荣所说:“茸日玛村短短数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有一个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村党支部,多亏有个好的带头人。”“不带领大伙过上好日子,大家到我家来舀饭吃”

  4月8日,记者走进茸日玛村。门理正在绵羊养殖暖棚内补饲料。“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门理的心声,也是茸日玛村党支部多年来的坚定实践。茸日玛村海拔3600米,地处偏远,离红原县城有80多公里,且放牧草场质量低劣,6年前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当年,我们村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话。”朵尔吉说,全村151户牧民,大部分人一年吃不饱肚子,住的是夜晚抬头能见星星的烂帐篷。

  2005年,门理被推选为村支书。在当选后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门理代表村党支部当众承诺:“不带领大伙过上好日子,大家到我家来舀饭吃。”一诺千金,如何兑现?村两委仔细分析茸日玛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茸日玛村可利用草场面积小,草场等级低,牦牛品质退化,按靠天养畜的传统方式养出的牦牛体小肉少,经济价值低。

  必须全面革新传统养殖模式!村支部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生产观念。“党员干部带头干。”门理与其他干部一道,借助组织部门“希望之光”家庭牧场优化模式示范项目建设契机,主动调整畜群结构和畜种结构,有效改善了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茸日玛村的“家庭牧场”年收入从建场前的3万元攀升到30万元。在做给大伙看的同时,村支部还带着大家干。村两委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努力推进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暖棚、饲草饲料库、联户牧场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党员干部影响下,全村牧户先后转变观念,熟练掌握了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踏上依靠科技养畜的路子。”该村牧民轮波说,仅他家去年畜牧产品收入就达近2万元。“致富路上,绝不能丢下一个人”

  今年2月19日,茸日玛村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为村民兑现2011年效益分红。瓜汤骑着摩托车一趟又一趟地将由现金折换成的上千公斤面粉驮回家,一路上民歌唱个不停。瓜汤家里有200多只羊,以前自己养,一年能挣四五万元,但在去年,瓜汤用20只羊入股村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底,用十分之一的羊只就能收入1万多元。”依靠科技养畜,茸日玛村牧民实现了温饱。但如何让牧民群众多挣“票子”奔小康,门理一直在琢磨。就在此时,组织上选派门理到新西兰和西南民族大学考察学习。一路学习考察,一路思考出路,一条加快发展致富的路子在门理脑海中形成:“走专业合作的道路,大伙携起手来闯市场。”

  2010年6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茸日玛村绵羊养殖合作社组建。村两委积极向县上争取到扶持资金,为合作社建立了现代化暖棚、冻库、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而瓜汤等56户社员以草场和绵羊折资入股的方式参加合作社。首先要有市场竞争力的绵羊品种。合作社成立不久,门理带着村干部怀揣15万元,跑遍青海、甘肃,行程数千公里,牵回25只欧拉羊等种羊。

  “当初我对入社还有疑惑,但看到干部们劲往一处使,心里就踏实了。”合作社社员轮波说。科学化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让合作社的优质羊从建社初的300只增加到今年的1600只。产品销售后牧户的二次分红使社员收入有了保障。去年冬至前,出栏的首批207头羊销售收入就达近30万元。

  合作社有了起色,如今,村党支部又在考虑如何把全村牧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同时,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门理又带领村两委利用地处草原的优势,着手打造佛山净地旅游区和自驾游生态旅游线两条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旅游业,为村民继续创业致富提供新平台。“致富路上,绝不能丢下一个人。”门理说。“干部党员要想方设法办好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实事”

  走进牧民阿尔朗大娘的家,不由得让人眼睛一亮:客厅宽敞、明亮,屋内温暖如春,除三间卧室外,卫生间、洗澡间一应俱全。屋顶上,太阳能电池板引人瞩目。“多亏门理书记和干部们的帮助,我家才住上这样的好房子。”阿尔朗告诉记者,在牧民定居点建设的那段时间,“村干部和党员们忙坏了。”阿尔朗是茸日玛村的特困户,牧民定居点建设前,全家挤在简陋帐篷里。

  变化从2009年开始。那一年秋,茸日玛村牧民定居点开工建设。由于贫困,阿尔朗拿不出一分钱,村党支部得知情况后,为她四处争取建房资金,加上国家项目补助,终于让她家住进了新房。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是一句空话。干部党员要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他们最急、最盼、最难的实事。”在门理带领下,茸日玛村党支部这样说也这样做。牧民定居点建设那段日子,门理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联系施工队、测算建筑成本、与老板谈判价格、购买建筑材料、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门理忙得家都顾不上。

  茸日玛村的党员干部们也与门理一样。开工建设之初,党员干部们就包户帮户,直到牧民入住新房。在村两委管理监督下,不到一年,茸日玛村定居点建设就顺利完工。由于诸多原因,茸日玛村至今还有26户特困户牧民,阿泽就是其中一家。自从成为门理书记的“包户帮扶对象”之一后,阿泽家的日子一天天在变好。“在门理帮助下,我被纳入低保对象。同时,还为我争取到资金购买了牛羊并将我家吸收进合作社。”阿泽说,自家的畜牧生产已形成良性循环。按照同样的帮扶模式,目前,该村26户特困户全都温饱无虞。“一方平安,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潜心发展生产”

  为了改善和强化社会管理,给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茸日玛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付出了许多辛劳和汗水。几年前的一个下午,牧民阿达的妻子哭喊着来到村委会,“我家70多头牦牛昨夜被人偷走了,这是家里全部的财产啊!”门理立即组织人员率队分路追寻。7天后,终于在300公里外追回被盗牲畜。

  吃一堑、长一智。不久后,茸日玛村组建起民兵应急队伍。“由党员和团员组成的民兵应急队伍每月骑马巡逻一两次,每次四五天。”民兵连长甲伯说,在茸日玛村方圆30多公里的草场上,民兵们自带干粮、风餐露宿,为牧民维护一方治安。“一方平安,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潜心发展生产。”门理说。与此同时,村两委将藏民族文化价值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结合,制定出具有茸日玛村特色的“村规民约”,通过宣传发动、相互监督、评选文明户等方式,广大牧民逐渐养成了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润物细无声。经过努力,近年来,茸日玛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赌博打架等不良行为也没有了,群众把心思用在谋发展、奔小康上,良好的社会风气在村里逐步形成,茸日玛村因之被称为和谐文明村。(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建材造价信息广东省建材造价信息四川省建材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3090
点击数:538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