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1-29,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高:跨越发展的点睛之笔

    今年4月,当《财富》杂志宣布,明年的 《财富》全球论坛将在四川成都举行时,全世界都好奇,为什么是四川?    答案从四川经济发展正在发生质的明显变化的事实中不难得出——    这是规模与速度双高的跨越发展。从2008年到2011年,全省经济总量4年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间,四川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增速由长期徘徊在全国中下游水平跃升到全国前列。    这是总量与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工业规模跃升至全国第八位,工业企业利润在2011年已近2000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近3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吃饭财政”正在向 “发展财政”转变。    这是当前与长远兼顾的蓄势发展。2011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8.3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532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代表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为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富民与强省同步的和谐发展。过去5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的差距缩小了5.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差距缩小了7.2个百分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等的跨越发展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5年来四川经济发展的宏伟画卷,我们可以读出一个“高”字:超越一般标准和平均程度的“高”!高起点绘制蓝图,引领高地建设    2007年12月召开的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为四川勾画的发展蓝图,至今让人振奋。    会议明确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形成了“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确立了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引领四川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核心在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四川要逐步建成成都至绵阳、乐山等地半小时经济圈,至重庆等地1小时经济圈,至西安等地2小时经济圈,至兰州等地4小时经济圈,至北京等地6小时经济圈,至上海等地8小时经济圈。这张蓝图不久后就完全“落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击全球,中国出台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在一些地区还没来得及考虑到底用什么项目的“筐”来接资金时,四川已经有一大批交通设施项目开工。2011年,我省交通建设投资 100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年度交通建设完成投资破千亿元的省份。结果一举两得: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使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速推进。    以工业化为主导的思路,也让四川尝尽甜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四川工业强省的内在目标与外界环境一拍即合,其结果是承接国内外产业的风生水起。这几年,包括富士康、仁宝、德州仪器、大众、吉利沃尔沃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纷纷落户四川。结果同样一举两得:一方面是电子信息、油气化工、汽车等产业壮大四川工业实力,另一方面,四川作为投资西部首选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去年我省引进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10亿美元,已经超过部分东部省份。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一张蓝图,能否对机遇准确把握,取决于蓝图的品质。5年过去,再回过头来看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一系列决策部署谋划的蓝图——    这是一幅务实的蓝图。“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建立在对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清醒认识基础上的蓝图,是锁定机遇的前提。    这是一幅开放的蓝图。放大四川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的地位,放大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责任,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蓝图,是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机遇的基础。    这是一幅不断升级的蓝图。近几年,这幅蓝图上新添的亮丽色彩,成为抓住新机遇的关键:地震发生后不久召开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将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内涵从“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进一步拓展至推动四川成为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人才建设高地。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高水准应对挑战,成功化危为机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蓝图亮相不久,迎来与之直接相关的两大变数——    2008 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袭击四川,5000多户川企不同程度受损,占全省经济总量近半壁江山的成德绵地区遭受重创。同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正处于震后艰难回升阶段的四川深受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财政收入增幅、全社会用电量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纷纷掉头向下。    面临多条战线作战、多重困难聚集的复杂局面,四川怎么办?    震后两个月召开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给出“两个坚持”的坚定答案: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全省年度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震后3个月后举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省委提出的“两个加快”定调四川发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如果说规划蓝图需要智慧和气度,那实践蓝图需要的就是直面挑战的决心、勇气和应变能力。    挑战并不只发生在2008 年。其后,四川几乎每年都面临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2009年,经济增速下滑态势还未得到完全遏制,结构调整的压力又至,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 2010年,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要保持投资的高位增长,资金筹措压力剧增。2011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四川实践蓝图的坚韧不拔,在每年底省委提出的来年经济工作基调上得到充分体现。    2009 年“止滑提速、加快发展”,2010年“巩固回升、加快发展”,2011年“高位求进、加快发展”,2012年“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不变的是 “加快发展”,体现的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决心,而从“止滑提速”到“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稳定增势”折射出一步一个台阶的脚印。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省委近几年来成功打出一套套组合拳。    2008年,全省工业增速急速下滑。省委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重要的手段是投资,全省2009年投资规模要突破1万亿元,力争达到1.2万亿元。    2009年,省委判断,在投资总量较大、增速有限的条件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应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的单引擎模式,变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双引擎模式。    2010 年,省委提出延续“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双引擎模式,但“力道”有微调,引擎模式的内部机制发生变化——投资要调结构,向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资、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产业投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项目投资倾斜;产业更要调结构,优势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将破题,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步伐将明显加快。    2011年,双引擎格局被四引擎格局替代,“‘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不仅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也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提供更加稳定、持久的动力。高质量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    去年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067.47亿元,增幅高达68.38%,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70%,利润增长更是高达 172.89%,而农副产品加工、钒钛钢铁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四川工业传统优势板块的地位仍旧稳固。四川工业正在以较小的代价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调整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主要在扩大增量中调结构”,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不仅需要蓝图的战略引领,也依靠科学的路径选择。    面对金融危机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机遇,四川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调结构的切入点。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的角度科学选择产业主攻方向,四川制定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7+3”优势产业连跨4个千亿元级台阶。特色产业进驻园区,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到去年底,四川已建成1个千亿元产业园、5个超500亿元产业园、44个超百亿元产业园区,四川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面对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机遇,四川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抢占先机。四川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在现有项目中优先发现和筛选出有前景的项目1500多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工程,推动一批重点成果转化落地并产业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轮赛跑中,居于内陆西部的四川跻身全国前列。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去年的增速高达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位、全国第六位。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四川推动生态环境由“被动保护”向“主动建设”转变。深入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2011年全省自然保护区达167个,森林覆盖率 35.1%,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89%,比2007年分别提高30.8个和13.2个百分点。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推进 “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2011年7月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将“三化”进一步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纵深推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成为探索建立城市和农村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推进机制和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过程。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三中心四基地”建设目标,通过开放合作打开突破口。灾后重建带来的开放契机,四川因势利导将其推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新高度。与对口支援省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和长期合作机制,推进由援建到合作、对口到全面、重建到发展的转变;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合作,有效对接长三角合作,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合作交流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积极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成果,成为“三中心四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材料结算价直辖市材料结算价四川省材料结算价
文章字数:5095
点击数:537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