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钢铁遭遇整体困局 水泥业将步其后尘?

8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在谈到“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时,直接点名:“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这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发出的权威声音,道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一个月内,这种直接点名已经不是第一次。8月13日,在国家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毅中部长严厉指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最为明显的,能力6.6亿吨,需求4.7亿吨,过剩1.9亿吨。同时还在新建许多钢铁项目,还有5800万吨在建,这样下去,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没有出路的。”   而在此之前的7月23日,在“2009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则措辞严厉的表示:“钢铁、造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   据笔者统计,全国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高达十几个,除钢铁、造船、水泥外,还有电解铝、铁合金、煤化工、电石、汽车、铜冶炼、多晶硅、风电、纺织等等。“钢铁”为过剩之首,“造船、水泥”忝列其后。   短时间内,钢铁行业多次遭遇国家高层点名批评,既说明了产能过剩的严重性,也表明了政府在抑制其产能过剩方面的决心。   钢铁过剩到什么程度,对照水泥行业,今后是一个怎样的情势,且看本文的分析。   钢铁业过剩态势及原因分析   2008年,我国粗钢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产量5亿吨,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增长2.89%。净出口钢坯钢材折合粗钢0.48亿吨。2009年,预计粗钢表观消费为4.62亿吨,比去年增加约1000万吨;净出口预计减少4000万吨。按此计算,2009年全国只需要生产4.7亿吨粗钢就可以保持供需平衡。而今年以来,钢铁新增产能继续释放,导致产能与消费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接近30%。导致过剩的主要原因如下:   1、经济因素刺激钢铁高速增长,产能巨量释放。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8年的高速发展,钢铁产量从2000年的1.29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5亿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6亿吨以上。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比排行2-8位的国家产量的总和还要多,因此被称之为21世纪版的“大炼钢铁”。   笔者查阅了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近几年的投资,其中首钢曹妃甸一期工程677.3亿元;宝钢三期工程623.4亿元;广西防城港(武钢、柳钢)686亿元;鞍钢营口钢厂226亿元;马钢新区250亿元;攀钢钒钛210亿元;湖南华菱(湘钢、涟钢、衡钢)350亿元。   可以看出,钢铁产业投资是何等巨大,按吨钢平均投资5000元计算,这几年中国钢铁行业总投资达2.5万亿元以上。全国性的“大办钢铁”、大投资的结果,必然造成产能的集中大量释放,一旦市场出现变化,则产能必然过剩,行业整体必然萎靡。   中国钢铁的兴衰与房地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密不可分,在2007年全国钢材产量中,房地产业消耗占到了49%。从2003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急剧上升,带动了市场对钢材的需求。2003年4月间,中国建筑用螺纹钢的价格每吨约在2600元,到了2004年2月底,价格高达每吨4200元,10个月内每吨涨了1600元。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钢铁受房地产下滑拖累,一度陷入低迷。但在4万亿投资拉动和信贷大量增长、房地产复苏等因素刺激下,钢铁的投资增速达到30%,恢复了高速增长。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在全球其他主要产钢国家产量持续大幅下降,减产达50%的情况下,我国粗钢产量却不降反升,6、7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对后市的乐观预期,使国内大小钢厂纷纷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加上大批新建钢厂投产,引发了巨量的产能释放。这是造成钢铁过剩、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全国生产粗钢2.67亿吨,同比增长1.23%。在传统的消费淡季,产量增长也看不到减缓的势头,而生产总量过高,则加剧了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2、钢材品种结构严重不平衡,板材严重过剩。   从品种结构看,我国钢铁行业出现了严重结构不平衡。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粗钢能力约5000万吨,其中90%对应品种为板材。到2008年底,中国热轧板带材产能达到2.68亿吨,产量1.95亿吨,产能过剩约7300万吨。导致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等重大项目建成后,由于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低迷,迟迟不能正常投产。   板材的过度投资有着历史的政策因素。2002年,为提高钢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钢铁产品结构的顺利调整,国家制定了多个支持板材生产的优惠政策。政策的刺激让钢铁企业疯狂上马板材项目,有数据表明,当时钢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90%,都用于了新建板材生产线。   2005年以后,国家大力提倡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板带比,所以后期投产的产能多集中在板带材。国家政策的调整刺激了板材的快速上马,由于板材属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效率高,因此几乎所有的大型钢铁企业都以上马高附加值的板材项目为荣,造成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等板材的产能超高速增长。中国的钢板实际在2005年就开始严重过剩,一直延续到目前,过剩仍然主要在板材行业。   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各类冷轧机组的总产能由1300万吨升至7500万吨。板材项目集中上马,已经造成了产能过剩。但2008年末,国家4万亿投资出台以后,建筑钢材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扬,一些大型钢企又开始新上建筑钢材生产线,造成产能进一步过剩。   最为典型的事例,是我国高技术水平的热轧卷板,其价格始终卖不过技术水平含量较低的螺纹钢。今年1-7月份,全国螺纹钢产量达到682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71万吨,同比增长22.9%。热轧产能的过剩让不少大型钢铁企业吃了亏,在钢铁行业中,板材的亏损非常严重。   中国钢铁行业在基数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并未能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差异化竞争,反而使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政府的政策鼓励要因时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政府要根据各种型号的钢材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比例来发展,而不是一味地鼓励高附加值钢品,鼓励大型钢企扩张板材产能”。   3、钢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库存加大。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钢材的进出口上。2009年4月份,全国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163万吨和5291万吨,增长0.4%和2.6%。而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仅为141万吨,同比下降71%。截止6月底,今年我国共出口钢材935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95万吨,同比减少1881万吨,下降65.41%。而2007年,我国的钢铁产品直接出口在当年钢材产量中,占到了13%。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受4万亿投资刺激政策拉动,国内钢材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使进口套利交易有利可图。不少经销商为追求即期利益,开始大量进口钢材,库存迅速增加。主要品种集中在板材和钢坯,特别是冷热轧板。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钢材813万吨,折合粗钢进口1130万吨,同比增加242万吨,增长27.19%。尽管7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81万吨,环比增长26.57%,打破了连续3个月的净进口困局,但坯材折合粗钢仍呈现净进口状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减少出口的量相当于国内市场增量的80%,这种状况造成了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   从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分析,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蔓延,将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回暖形成制约,在一段时间内,出口形势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不容乐观。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进出口数字的一增一减,加大了国内钢材的库存量,从而使钢铁过剩的形势愈加严重。

    产能过剩,价格低迷,钢铁出现巨亏   2009年一季度末,全国72户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利润亏损33.08亿元。半年过后,亏损进一步加剧。中报显示,本钢板材上半年亏损9.1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89.60%。对于产生亏损的原因,本钢表示,主要是上半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同时耗用的原材料价格降幅较缓,导致出现经营性亏损。   包钢2009年上半年亏损约10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1.0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包钢今年一季度只亏损了1.13亿元,二季度的亏损额大幅度增加。据包钢相关人士透露,二季度亏损面加大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的高价矿太多,没有消化完毕,加大了二季度成本;二是钢价的下跌直接影响了利润。   鞍钢上半年累计亏损29.9亿。与包钢类似的是,今年一季度鞍钢净利润虽同比减少了99.67%,但还赚了800万元。鞍钢表示,二季度亏损主要缘于钢价下跌,而一季度公司还有一点盈利,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钢价还相对较高,同时去年计提了一些存货减值。   8月26日,华菱钢铁发布了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华菱钢铁产钢541万吨,生铁500万吨,钢材511万吨,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46%、47%和47%。实现销售收入19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3%,亏损7.28亿元。利润同比大降165.14%。究其原因,是因为上半年经济危机持续蔓延、钢材价格低位运行,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8月29日,宝钢股份发布了半年报。上半年宝钢实现营业总收入654.8亿元,同比下降36.69%。公司董事会预警称,由于钢铁行业景气度能否持续回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将出现同比大幅下滑。上半年在宝钢的七大钢铁产品中,仅有钢管产品营业收入出现了同比11.29%的上涨,仍然是宝钢最赚钱的产品。而宽厚板、特殊钢和其他钢铁产品均出现了售价与成本倒挂现象,毛利率分别为-5.62%、-12.71%和-4.43%。   济南钢铁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各项经营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公司亏损额度达到8.75亿元,同比下滑了167.82%。并预测三季度该公司仍有可能出现亏损。   首钢股份的2009年度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去年下滑82.77%,总收入同比去年下滑25%。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去年下跌82.76%。公司表示,与上年同期相比,主要钢材产品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近33%,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从以上几大钢铁巨头的中期经营情况,可以折射出钢铁行业的基本状况,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截至8月末,钢铁板块4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71.05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26.5亿元,利润下滑幅度可以称之为巨大!   进入8月份后,刚刚在7月份有一丝回暖迹象的钢材市场再度遭遇寒流,钢价接连三周下行。到9月初,螺纹钢的吨钢的价格就跌去了1/4。而在钢价的带动下,近日来铁矿石价格也一路下滑,目前已经跌破90美元/吨的关口。   2007、2008年,整个钢铁行业的毛利率平均只有8%,到2009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毛利率仅有5.28%,同比下降4.5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降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由薄利变为微利,全行业日子都相当难过。   2009年上半年,我国大型钢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9.7%,中型钢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2.84%,而小型钢企利润总额则只同比下降70.14%。民营钢企“船小好掉头”的优势显现了出来。相比之下,小钢厂在这场危机中充分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和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它们通过积极寻找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挖掘利润空间,成为了钢铁行业上半年最赚钱的企业。

    水泥是否将重现钢铁今日困局   钢铁如此,同为“三大过剩产业”的水泥,虽然抑制产能过剩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整体来看,目前行业的日子还过得下去,有一些地方甚至过的还很滋润。那么水泥的明天呢,会不会遭遇钢铁一样的悲惨境遇?从综合情况分析,水泥行业正在朝着钢铁困局在疾行,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水泥行业,日子也许不会比现在的钢铁行业好过多少。笔者把中国的钢铁与水泥行业进行了对比,发现既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也有不少的不同点。   关于水泥过度投资,产能严重过剩的新闻、研究、评论已如汗牛充栋,多不胜数。套用一位行业人士的话说,中国水泥行业现在不是防止过剩问题,而是已经严重过剩。   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与钢铁行业有着诸多相同之处:都是2000年左右开始高速发展,都是以高技术水平为发展主体,都是以大投资大规模为主,都是产量几年翻了几倍,都是世界产量第一,而且都与排名之后的国家距离巨大。二者间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在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新产能还在迅速积聚增长。   我国的钢铁产量,2000年时不过1.29亿吨,2008年便达到5亿吨,2009年将超过6亿吨,产能将接近7亿吨;而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2000年不过6656万吨,2008年便达到8.1亿吨,2009年将超过9亿吨。   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比排行2-8位的国家产量的总和还要多;中国水泥产量排名世界第一,2008年生产近14亿吨,而排名第二的印度水泥产量才1.75亿吨,排名第三的美国产量仅区区8100万吨,也就相当于我们一个省份的产量。伊朗世界排名十五,产量是不足挂齿的3500万吨,可见我国水泥工业的规模之巨大。   目前的形势是,我国的水泥产能已经达到17亿吨,根据需求增长的速度判断,过剩已经超过3亿吨。这一点跟钢铁也很类似,钢铁是产能过剩1.6亿吨,还有5000多万吨产能在建。水泥已经过剩3亿吨,究竟还有多少产能在建或者拟建,这笔帐却没有钢铁算的清楚,粗略估计,不会低于1亿吨。   中国钢铁和水泥不同的是,钢铁已经因为产能过剩陷入了整体困局,价格直线下落,以大型企业为代表,全行业出现巨额亏损,而且后事亦不容乐观:大量过剩产能难以消化,企业开工不足,新上项目无法投入正常营运,已经由“薄利”进入了“微利”时代,其状不可谓不惨。    反观水泥行业,虽然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局部区域如浙江已入困局,但从整体来看,日子至少还很过得去,不但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部分地区如西北,水泥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如果与钢铁比较,甚至还有“暴利”之嫌。西南地区尽管一直在叫喊水泥过剩“狼来了”,水泥价格也一降再降,但由于是高位下跌,目前行业利润依然还算丰厚。至少,媒体大肆渲染的“价格血拼、恶性竞争”的景象尚未出现。   这不能不让人报有几分幻想,当前钢铁的困局,也许不会降临到水泥行业呢!   有一点必须清楚,如前所述,钢铁与水泥一样,都在产能过剩的时候面临了4万亿投资带来的新机遇。在新机遇面前,钢铁的回暖犹如昙花一现,仅仅在7月份闪现一下即灵光不再。而曾经被水泥业内广泛期待的扩大基础投资建设,为行业带来的振兴至今似乎也是波澜不兴,至少没有初吹的那么神乎其神。就像四川灾后重建的水泥需求那样,其实际需求远没有当初估计的那么大,对行业的影响很有限。不然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正值重建中期,四川水泥却连连降价。

    明天水泥行业的形势究竟如何?   笔者有一些初浅的想法:   1、水泥行业正常日子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水泥产能过剩问题虽然已经显现,但暂时还不足影响大局。国内对水泥的正常需求依然很大,房地产的复苏带来水泥需求量的增加,新开工的公路铁路等重点工程,大量消耗水泥应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将成为四季度水泥价格的重要支持因素。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江西、湖北等华中地区的重点水泥企业,水泥价格每吨基本都有上调,而且还有持续提升的可能。由此可见,水泥市场在短时间内,产生剧烈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2、当产能严重过剩的后果显现的时候,水泥行业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会不会如钢铁一样,首先是大型企业的巨亏,进而带动全行业亏损?笔者以为,这一点上,可能与钢铁行业不一样。钢铁的过剩主要体现在板材上,而大型钢企是高技术板材的集中之地,市场过剩,首当其冲,并且一损俱损。而水泥大型企业所拥有的新型干法水泥,却不会像板材那样遭遇重大危机,在市场变化时,大型企业依靠自身雄厚实力,可以在价格上拼掉一批中小型企业,保住自己在市场的位置。   3、立窑水泥产能在全国尚有5亿多吨,虽然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但何时能够完全淘汰,能不能全部淘汰,都是个未知数。按每年淘汰5000万吨计,全部淘汰的时间也在10年以上。因此,这部分产能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其市场能力不可小看。在行业发生重大变化之时,他们完全可能如目前的小钢厂一样,运用自身“小、快、灵”优势,在市场上抢饭吃,其市场竞争能力会相当强。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可能出现的残酷竞争中,他们的日子很可能过得比大中型企业要好。

8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在谈到“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时,直接点名:“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这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发出的权威声音,道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一个月内,这种直接点名已经不是第一次。8月13日,在国家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毅中部长严厉指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最为明显的,能力6.6亿吨,需求4.7亿吨,过剩1.9亿吨。同时还在新建许多钢铁项目,还有5800万吨在建,这样下去,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没有出路的。”   而在此之前的7月23日,在“2009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则措辞严厉的表示:“钢铁、造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   据笔者统计,全国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高达十几个,除钢铁、造船、水泥外,还有电解铝、铁合金、煤化工、电石、汽车、铜冶炼、多晶硅、风电、纺织等等。“钢铁”为过剩之首,“造船、水泥”忝列其后。   短时间内,钢铁行业多次遭遇国家高层点名批评,既说明了产能过剩的严重性,也表明了政府在抑制其产能过剩方面的决心。   钢铁过剩到什么程度,对照水泥行业,今后是一个怎样的情势,且看本文的分析。   钢铁业过剩态势及原因分析   2008年,我国粗钢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产量5亿吨,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增长2.89%。净出口钢坯钢材折合粗钢0.48亿吨。2009年,预计粗钢表观消费为4.62亿吨,比去年增加约1000万吨;净出口预计减少4000万吨。按此计算,2009年全国只需要生产4.7亿吨粗钢就可以保持供需平衡。而今年以来,钢铁新增产能继续释放,导致产能与消费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接近30%。导致过剩的主要原因如下:   1、经济因素刺激钢铁高速增长,产能巨量释放。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8年的高速发展,钢铁产量从2000年的1.29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5亿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6亿吨以上。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比排行2-8位的国家产量的总和还要多,因此被称之为21世纪版的“大炼钢铁”。   笔者查阅了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近几年的投资,其中首钢曹妃甸一期工程677.3亿元;宝钢三期工程623.4亿元;广西防城港(武钢、柳钢)686亿元;鞍钢营口钢厂226亿元;马钢新区250亿元;攀钢钒钛210亿元;湖南华菱(湘钢、涟钢、衡钢)350亿元。   可以看出,钢铁产业投资是何等巨大,按吨钢平均投资5000元计算,这几年中国钢铁行业总投资达2.5万亿元以上。全国性的“大办钢铁”、大投资的结果,必然造成产能的集中大量释放,一旦市场出现变化,则产能必然过剩,行业整体必然萎靡。   中国钢铁的兴衰与房地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密不可分,在2007年全国钢材产量中,房地产业消耗占到了49%。从2003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急剧上升,带动了市场对钢材的需求。2003年4月间,中国建筑用螺纹钢的价格每吨约在2600元,到了2004年2月底,价格高达每吨4200元,10个月内每吨涨了1600元。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钢铁受房地产下滑拖累,一度陷入低迷。但在4万亿投资拉动和信贷大量增长、房地产复苏等因素刺激下,钢铁的投资增速达到30%,恢复了高速增长。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在全球其他主要产钢国家产量持续大幅下降,减产达50%的情况下,我国粗钢产量却不降反升,6、7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对后市的乐观预期,使国内大小钢厂纷纷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加上大批新建钢厂投产,引发了巨量的产能释放。这是造成钢铁过剩、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全国生产粗钢2.67亿吨,同比增长1.23%。在传统的消费淡季,产量增长也看不到减缓的势头,而生产总量过高,则加剧了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2、钢材品种结构严重不平衡,板材严重过剩。   从品种结构看,我国钢铁行业出现了严重结构不平衡。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粗钢能力约5000万吨,其中90%对应品种为板材。到2008年底,中国热轧板带材产能达到2.68亿吨,产量1.95亿吨,产能过剩约7300万吨。导致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等重大项目建成后,由于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低迷,迟迟不能正常投产。   板材的过度投资有着历史的政策因素。2002年,为提高钢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钢铁产品结构的顺利调整,国家制定了多个支持板材生产的优惠政策。政策的刺激让钢铁企业疯狂上马板材项目,有数据表明,当时钢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90%,都用于了新建板材生产线。   2005年以后,国家大力提倡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板带比,所以后期投产的产能多集中在板带材。国家政策的调整刺激了板材的快速上马,由于板材属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效率高,因此几乎所有的大型钢铁企业都以上马高附加值的板材项目为荣,造成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等板材的产能超高速增长。中国的钢板实际在2005年就开始严重过剩,一直延续到目前,过剩仍然主要在板材行业。   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各类冷轧机组的总产能由1300万吨升至7500万吨。板材项目集中上马,已经造成了产能过剩。但2008年末,国家4万亿投资出台以后,建筑钢材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扬,一些大型钢企又开始新上建筑钢材生产线,造成产能进一步过剩。   最为典型的事例,是我国高技术水平的热轧卷板,其价格始终卖不过技术水平含量较低的螺纹钢。今年1-7月份,全国螺纹钢产量达到682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71万吨,同比增长22.9%。热轧产能的过剩让不少大型钢铁企业吃了亏,在钢铁行业中,板材的亏损非常严重。   中国钢铁行业在基数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并未能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差异化竞争,反而使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政府的政策鼓励要因时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政府要根据各种型号的钢材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比例来发展,而不是一味地鼓励高附加值钢品,鼓励大型钢企扩张板材产能”。   3、钢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库存加大。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钢材的进出口上。2009年4月份,全国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163万吨和5291万吨,增长0.4%和2.6%。而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仅为141万吨,同比下降71%。截止6月底,今年我国共出口钢材935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95万吨,同比减少1881万吨,下降65.41%。而2007年,我国的钢铁产品直接出口在当年钢材产量中,占到了13%。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受4万亿投资刺激政策拉动,国内钢材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使进口套利交易有利可图。不少经销商为追求即期利益,开始大量进口钢材,库存迅速增加。主要品种集中在板材和钢坯,特别是冷热轧板。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钢材813万吨,折合粗钢进口1130万吨,同比增加242万吨,增长27.19%。尽管7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81万吨,环比增长26.57%,打破了连续3个月的净进口困局,但坯材折合粗钢仍呈现净进口状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减少出口的量相当于国内市场增量的80%,这种状况造成了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   从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分析,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蔓延,将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回暖形成制约,在一段时间内,出口形势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不容乐观。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进出口数字的一增一减,加大了国内钢材的库存量,从而使钢铁过剩的形势愈加严重。

    产能过剩,价格低迷,钢铁出现巨亏   2009年一季度末,全国72户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利润亏损33.08亿元。半年过后,亏损进一步加剧。中报显示,本钢板材上半年亏损9.1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89.60%。对于产生亏损的原因,本钢表示,主要是上半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同时耗用的原材料价格降幅较缓,导致出现经营性亏损。   包钢2009年上半年亏损约10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1.0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包钢今年一季度只亏损了1.13亿元,二季度的亏损额大幅度增加。据包钢相关人士透露,二季度亏损面加大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的高价矿太多,没有消化完毕,加大了二季度成本;二是钢价的下跌直接影响了利润。   鞍钢上半年累计亏损29.9亿。与包钢类似的是,今年一季度鞍钢净利润虽同比减少了99.67%,但还赚了800万元。鞍钢表示,二季度亏损主要缘于钢价下跌,而一季度公司还有一点盈利,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钢价还相对较高,同时去年计提了一些存货减值。   8月26日,华菱钢铁发布了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华菱钢铁产钢541万吨,生铁500万吨,钢材511万吨,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46%、47%和47%。实现销售收入19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3%,亏损7.28亿元。利润同比大降165.14%。究其原因,是因为上半年经济危机持续蔓延、钢材价格低位运行,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8月29日,宝钢股份发布了半年报。上半年宝钢实现营业总收入654.8亿元,同比下降36.69%。公司董事会预警称,由于钢铁行业景气度能否持续回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将出现同比大幅下滑。上半年在宝钢的七大钢铁产品中,仅有钢管产品营业收入出现了同比11.29%的上涨,仍然是宝钢最赚钱的产品。而宽厚板、特殊钢和其他钢铁产品均出现了售价与成本倒挂现象,毛利率分别为-5.62%、-12.71%和-4.43%。   济南钢铁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各项经营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公司亏损额度达到8.75亿元,同比下滑了167.82%。并预测三季度该公司仍有可能出现亏损。   首钢股份的2009年度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去年下滑82.77%,总收入同比去年下滑25%。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去年下跌82.76%。公司表示,与上年同期相比,主要钢材产品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近33%,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从以上几大钢铁巨头的中期经营情况,可以折射出钢铁行业的基本状况,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截至8月末,钢铁板块4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71.05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26.5亿元,利润下滑幅度可以称之为巨大!   进入8月份后,刚刚在7月份有一丝回暖迹象的钢材市场再度遭遇寒流,钢价接连三周下行。到9月初,螺纹钢的吨钢的价格就跌去了1/4。而在钢价的带动下,近日来铁矿石价格也一路下滑,目前已经跌破90美元/吨的关口。   2007、2008年,整个钢铁行业的毛利率平均只有8%,到2009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毛利率仅有5.28%,同比下降4.5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降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由薄利变为微利,全行业日子都相当难过。   2009年上半年,我国大型钢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9.7%,中型钢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2.84%,而小型钢企利润总额则只同比下降70.14%。民营钢企“船小好掉头”的优势显现了出来。相比之下,小钢厂在这场危机中充分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和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它们通过积极寻找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挖掘利润空间,成为了钢铁行业上半年最赚钱的企业。

    水泥是否将重现钢铁今日困局   钢铁如此,同为“三大过剩产业”的水泥,虽然抑制产能过剩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整体来看,目前行业的日子还过得下去,有一些地方甚至过的还很滋润。那么水泥的明天呢,会不会遭遇钢铁一样的悲惨境遇?从综合情况分析,水泥行业正在朝着钢铁困局在疾行,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水泥行业,日子也许不会比现在的钢铁行业好过多少。笔者把中国的钢铁与水泥行业进行了对比,发现既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也有不少的不同点。   关于水泥过度投资,产能严重过剩的新闻、研究、评论已如汗牛充栋,多不胜数。套用一位行业人士的话说,中国水泥行业现在不是防止过剩问题,而是已经严重过剩。   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与钢铁行业有着诸多相同之处:都是2000年左右开始高速发展,都是以高技术水平为发展主体,都是以大投资大规模为主,都是产量几年翻了几倍,都是世界产量第一,而且都与排名之后的国家距离巨大。二者间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在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新产能还在迅速积聚增长。   我国的钢铁产量,2000年时不过1.29亿吨,2008年便达到5亿吨,2009年将超过6亿吨,产能将接近7亿吨;而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2000年不过6656万吨,2008年便达到8.1亿吨,2009年将超过9亿吨。   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比排行2-8位的国家产量的总和还要多;中国水泥产量排名世界第一,2008年生产近14亿吨,而排名第二的印度水泥产量才1.75亿吨,排名第三的美国产量仅区区8100万吨,也就相当于我们一个省份的产量。伊朗世界排名十五,产量是不足挂齿的3500万吨,可见我国水泥工业的规模之巨大。   目前的形势是,我国的水泥产能已经达到17亿吨,根据需求增长的速度判断,过剩已经超过3亿吨。这一点跟钢铁也很类似,钢铁是产能过剩1.6亿吨,还有5000多万吨产能在建。水泥已经过剩3亿吨,究竟还有多少产能在建或者拟建,这笔帐却没有钢铁算的清楚,粗略估计,不会低于1亿吨。   中国钢铁和水泥不同的是,钢铁已经因为产能过剩陷入了整体困局,价格直线下落,以大型企业为代表,全行业出现巨额亏损,而且后事亦不容乐观:大量过剩产能难以消化,企业开工不足,新上项目无法投入正常营运,已经由“薄利”进入了“微利”时代,其状不可谓不惨。    反观水泥行业,虽然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局部区域如浙江已入困局,但从整体来看,日子至少还很过得去,不但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部分地区如西北,水泥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如果与钢铁比较,甚至还有“暴利”之嫌。西南地区尽管一直在叫喊水泥过剩“狼来了”,水泥价格也一降再降,但由于是高位下跌,目前行业利润依然还算丰厚。至少,媒体大肆渲染的“价格血拼、恶性竞争”的景象尚未出现。   这不能不让人报有几分幻想,当前钢铁的困局,也许不会降临到水泥行业呢!   有一点必须清楚,如前所述,钢铁与水泥一样,都在产能过剩的时候面临了4万亿投资带来的新机遇。在新机遇面前,钢铁的回暖犹如昙花一现,仅仅在7月份闪现一下即灵光不再。而曾经被水泥业内广泛期待的扩大基础投资建设,为行业带来的振兴至今似乎也是波澜不兴,至少没有初吹的那么神乎其神。就像四川灾后重建的水泥需求那样,其实际需求远没有当初估计的那么大,对行业的影响很有限。不然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正值重建中期,四川水泥却连连降价。

    明天水泥行业的形势究竟如何?   笔者有一些初浅的想法:   1、水泥行业正常日子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水泥产能过剩问题虽然已经显现,但暂时还不足影响大局。国内对水泥的正常需求依然很大,房地产的复苏带来水泥需求量的增加,新开工的公路铁路等重点工程,大量消耗水泥应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将成为四季度水泥价格的重要支持因素。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江西、湖北等华中地区的重点水泥企业,水泥价格每吨基本都有上调,而且还有持续提升的可能。由此可见,水泥市场在短时间内,产生剧烈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2、当产能严重过剩的后果显现的时候,水泥行业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会不会如钢铁一样,首先是大型企业的巨亏,进而带动全行业亏损?笔者以为,这一点上,可能与钢铁行业不一样。钢铁的过剩主要体现在板材上,而大型钢企是高技术板材的集中之地,市场过剩,首当其冲,并且一损俱损。而水泥大型企业所拥有的新型干法水泥,却不会像板材那样遭遇重大危机,在市场变化时,大型企业依靠自身雄厚实力,可以在价格上拼掉一批中小型企业,保住自己在市场的位置。   3、立窑水泥产能在全国尚有5亿多吨,虽然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但何时能够完全淘汰,能不能全部淘汰,都是个未知数。按每年淘汰5000万吨计,全部淘汰的时间也在10年以上。因此,这部分产能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其市场能力不可小看。在行业发生重大变化之时,他们完全可能如目前的小钢厂一样,运用自身“小、快、灵”优势,在市场上抢饭吃,其市场竞争能力会相当强。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可能出现的残酷竞争中,他们的日子很可能过得比大中型企业要好。

材料价材料预算价浙江省材料预算价湖南省材料预算价
文章字数:6965
点击数:295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