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工程机械“生态链”遭遇“致命”考验(3)

卡特彼勒的图谋  卡特彼勒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家伙?为什么国内众多企业都对其唯恐避之不及?  因为它是一个“太了解中国国情,太熟悉国企对手,太善于打政府牌,同时又具备行业霸主的实力与野心,作风强悍……”一位工程机械业内人士这样描述卡特彼勒。  据相关资料,作为全球最著名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2004年在全球取得了302.5亿美元的销售额与营业收入,是中国最大工程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当年营业收入的10倍以上,其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1975年,著名的“卡特黄”首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里——当时的石油部从卡特彼勒购买了38台石油钻井等设备。也就是从那时起,卡特彼勒开始涉足中国市场。由于其产品质量高、可靠性好,在中国用户群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卡特彼勒逐步开始参与中国一系列大型项目建设。  “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工程机械技术非常落后,1979年国家考虑引进卡特彼勒或日本小松的技术,但当时卡特彼勒要价比较高,我们就引进了小松的推土机技术。”工程机械行业资深专家、现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市场发展部副主任冯宝珊如是说。随后,在相关部门主持下,经过多家多方面对比,国内12家企业还是在1985年联合引进了美国卡特彼勒的技术。  据冯宝珊回忆,1992年左右,卡特彼勒提出来要在中国建合资企业,寻找了不少企业进行一系列谈判后,先后建立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卡特彼勒上海发动机有限公司、山西国际铸造公司、亚实履带天津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  截至目前,卡特彼勒已在中国已经建立了11个生产基地、2个研发中心和1个培训中心。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极其火爆的2003年,尽管卡特彼勒在华业务年收入为40亿元人民币,但其产品的产量还不到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总产量的二十分之一。而卡特彼勒宣布的目标是到2010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要达到20亿美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收入要翻两番,光靠卖产品显然是不够的。  就其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卡特彼勒的产品定价较高、性价比不适应中国市场,尤其是本地化产品单一。挖掘机可以说是卡特彼勒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表现最好的产品,卡特彼勒徐州公司生产的系列液压挖掘机2004年销售收入为25.46亿元人民币,是卡特彼勒在中国最主要的销售收入来源。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从1980年代末开始,已全数被小松、日立、现代、大宇、卡特彼勒等国外公司占领,但卡特彼勒挖掘机的市场份额并不靠前。  与此同时,在装载机和压路机领域,包括卡特彼勒在内的跨国公司则完全不具备优势。装载机市场牢牢掌握在国内几家龙头企业手中,每年产量近12万台,使中国成为装载机生产大国。跨国公司对中国装载机市场跟踪了20年,但却难以撼动国内企业的霸主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国内品牌的性价比有明显竞争力,有效地抵御了国外品牌的进入。  也正是这个原因,柳工、厦工等装载机一线企业一直是卡特彼勒的并购目标。但卡特彼勒的操作路数的确难以让国内企业接受。熟悉卡特彼勒的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卡特彼勒的合资原则总的来说有两个:第一是必须控股;第二是销售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接下来的合作中,他们往往不允许控股企业有独立的技术能力与产品,所以无论哪个中国企业都不甘心放弃自己数十年的积累委身卡特彼勒。”由于位于前列的装载机企业迟迟不愿与卡特彼勒合作,卡特彼勒使出了“敲山镇虎”之计,首先选择了在装载机领域实力并不强的山工机械作为并购对象,大有“合作是朋友,不合作就是对手”的味道。  2005年3月10日,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30.8万元人民币和43.6万元人民币,以股权并购方式获得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30%和10%的股权,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不到200万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这家具有40多年历史、在中国装载机行业里排名第七、年生产能力达5000台、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的山工机械40%的股份,对卡特彼勒来说无疑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而卡特彼勒的轮式装载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第一,年产量在1.2万台以上,是卡特彼勒公司仅次于挖掘机的主导产品,但这一优势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出来。由于中国企业的产品性价比很高而且技术能力提高很快,国内企业几乎把持着装载机市场的绝对多数份额,并且从量上构成了对卡特彼勒装载机全球第一的威胁。此时,卡特彼勒借助资本优势收购中国装载机企业,能有效阻止中国企业对其领先地位的挑战。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收购山工股份,只是一个开端。  始于1990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在进入新世纪后更加如火如荼地上演,这显然为像卡特彼勒这样的跨国公司提供了难得的机会。2003年,卡特彼勒正式提出了在中国投资100亿美元的宏大计划。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文灿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要在中国建立全球的竞争性生产基地,我们将对中国的几个重要的国有企业进行投资。”  然而,卡特彼勒觊觎的“中国的几个重要的国有企业”似乎都不买账。徐工如此,柳工如此,厦工也是如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卡特彼勒之所以招致国内工程机械巨头们“不待见”的主要原因,一是卡特彼勒意欲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野心日益彰显,招致致力于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国内工程机械巨头们几乎一致的反感;二是国内一些与卡特彼勒曾经有过合资合作的企业深感“往事不堪回首”,使后来者有了“前车之鉴”。  或许,像徐工、柳工、厦工这样的企业可能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将国内龙头企业卖给像卡特彼勒这样的跨国巨头并不是签个字那么简单!  “生态链”之虞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卡特彼勒意欲收购厦工”的消息在2005年工程机械行业峰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工程机械行业崛起的新军、出席会议的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向文波情绪异常激动地说:“厦工要卖给卡特彼勒?这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我认为,像厦工这样的在行业里具有很强影响力的企业被卡特彼勒盯上意欲收购,这不是哪一个企业的事情,而是我们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大事。我想,厦工不是缺钱,也不缺很好的产品,缺的是什么?是机制啊!”他认为,“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是中国目前在国际市场少有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行业,卡特彼勒欲收购我们的排头兵企业,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从根上消灭其竞争对手。为此,希望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从国家经济安全和行业利益出发,加以阻止。”快言快语的向文波明确表示,“厦工卖给卡特彼勒,我坚决反对!”  “卡特彼勒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收购厦工,并不完全如媒体报道的那样是因为在参与徐工改制上的失手。”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其全球战略修正的结果。虽然卡特彼勒较早地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其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成长性。几年前的卡特彼勒根本就没有把中国市场放在眼里。但近几年中国火爆的市场、旺盛的需求,使其越来越意识到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为此,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调整。其高层认为:卡特彼勒全球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是在亚太地区,而亚太地区最大的增长点是在中国。二是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实力快速壮大,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亚太市场上对其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其强劲的竞争对手。因此,从消灭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卡特彼勒必须尽快地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  这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卡特彼勒的真实意图显然是非常明显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路风教授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跨国公司的强势进入,已对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政府机构、协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长期关注装备制造业的路风教授呼吁,“工程机械行业大企业之间要有保护产业‘生态链’的意识。”他说,“如果排头兵企业被跨国公司的产业资本收购,行业的‘生态系统’必然遭到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资并购龙头企业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对被收购企业本身,对整个行业而言可能是灾难性的。”  事实上,徐工与凯雷签约后,某业内分析人士就国内重要行业的重要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是选择跨国公司的产业资本还是选择金融资本发表看法时指出:“徐工成功引入国外金融资本,卸掉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成功转换经营机制;同时又没有失去经营控制力和民族品牌自主权,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徐工发展又不会对行业构成伤害的道路。应该说,这样的选择,无疑也为后来者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提供了参考和有益启示。”  一个卡特彼勒,就将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搅动得风生水起。显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振兴之路还很漫长。  由卡特彼勒和中国工程机械排头兵企业演绎的这场并购与反并购大戏或许才刚刚开演。剧情如何演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建材指导价直辖市建材指导价山东省建材指导价
文章字数:3653
点击数:237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