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关注大宗商品进出口:高增长之下的三大隐忧

  (50人论坛·北京)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为2001年的2.8倍。然而,在高增长之下,我国进出口特别是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已然出现诸多新问题,其持续发展面临隐忧。    隐忧之一:高价买单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入,其引致的旺盛需求已使我国成为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上最重要的买家之一。但是,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的同时,全球各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也显著上扬,并导致我们频频高价买单。以原油、铁矿石、铜矿石、大豆这四种我国主要的进口初级产品为例,从2001年中期至2004年底,国际原油价格上涨120%,铁矿石价格上涨30%,铜矿石价格上涨100%,大豆价格上涨50%。承接2004年的涨势,2005年国际原油和铜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43%和53%(以国际基准期货价计算)。亚洲地区铁矿石进口主导价的涨幅更高达71.5%。    应该说高价买单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格机制的作用。但问题在于,作为一个理应对全球商品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买家,我们为什么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过程中深陷被动并频频遭遇高价买单?这很难完全用供求因素来解释,其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根源。  {TodayHot}  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许多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渠道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由于对其贸易渠道的依赖,我们在定价中不得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国际基金屡屡在国际期货市场炒作中国需求,缺乏经验的国内进口企业经常受其诱导而高位接单。此外,一些初级产品如铁矿石的价格由国际市场上的主要卖方和买方每年通过谈判达成,而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谈判中尚未能获得与进口份额相匹配的主动权。    从自身角度看,外贸和产业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削弱了我们的定价影响力。主要表现在: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国内资源有限、资源利用率水平较低,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必然日渐加深。而对外依存度的加大,无疑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定价影响力。其次,我们针对进口贸易制定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逆向调节效果,放大了进口需求,间接推高了市场价格并加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再次,许多大宗商品所属产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等突出问题,不仅导致需求过剩、增加了对进口的依赖、减少了进行价格谈判的筹码,也加剧了恶性竞争、降低了我们对国际价格的掌握能力。最后,国内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经验,在国际贸易、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运作经验严重匮乏,导致其缺乏争取国际定价权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滞后及避险工具的匮乏,也制约了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空间,不利于其发挥定价影响力。    隐忧之二:低价竞争    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出口中普遍存在着低价竞争。作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也是低价竞争最集中的领域。而随着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小五金、家电、通讯器材、交通工具等产品也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现象。此外,原材料及资源性产品出口低价竞争在加剧,并已开始向资源初加工产品渗透。  {HotTag}  低价竞争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较弱。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例如,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主要是相对低附加值产品,少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网络,造成该行业目前还是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和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其次,出口秩序混乱、产能过剩和行业自律不足等导致恶性竞争普遍存在,加剧了出口低价竞销。再次,出口管理存在弊端,令低价竞争愈演愈烈。例如,由于出口配额发放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配额数量与产品量对称的原则无法体现等,稀土行业中低价出口的行为十分严重。最后,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出口规模,过多依靠出口拉动GDP增长的观念也助长了低价竞争。    隐忧之三:贸易保护    出口低价竞争导致了企业的贫困性增长,干扰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产业造成了冲击,使我国遭受到巨大的贸易保护压力。例如,美国整体关税水平较低,但纺织品和服装、皮革、陶瓷、鞋类和旅行产品等大类产品仍存在高关税和关税高峰,而这些产品正是我国出口美国的主要产品。此外,由于很多企业以价格竞争策略开拓国际市场,更有仿冒者或“三无”企业低价倾销,引起进口商与进口国相关制造商的普遍不满。于是,不仅贸易摩擦日益增加,查扣、抢烧……各种不测事件也不断袭来。例如2004年的西班牙埃尔切焚烧温州鞋事件。    大宗商品高进低出的贸易格局和纷至沓来的贸易摩擦事件对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财富流失,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一些进口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可能增大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不仅如此,对有关产业而言,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不利波动直接打击了产业竞争力,也使下游相关产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企业在原材料成本持续走高、制成加工品价格维持低位的模式下,其利润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压缩。    贸易摩擦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危害性。一方面可能迫使有关产品失去国外贸易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在出口受阻后,会把销售市场转至国内,这将对有关产品上下游产业及相关税收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政策建议    大宗商品进出口面临的这些问题给我国外贸甚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必须认真面对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统一规划、制定和实施重要资源进口战略,并将其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金融等政策有机结合,以发挥进口大国优势、提高议价能力。此外,要积极拓宽贸易渠道,进行全球产业布局,并加强战略储备工作。    第二,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规范产业和外贸发展,健全进出口管理体系,特别是出口促进政策体系,杜绝不规范竞争,提升议价能力和出口竞争力。商会和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业及外贸竞争秩序。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自有品牌,推动自主创新,构建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此外,完善产业链,使低端产品的价格损失可通过高端产品出口弥补。    第四,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建设,以有效规避风险,并使我们的大买家优势真正得以发挥。建议特别关注立法体例建设,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鼓励市场创新活动和对外开放。  第五,理性应对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解决,一方面可通过政府磋商,以政治途径改善外贸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规避贸易保护主义。此外,应与国外产业营造双赢的发展模式,加强与当地市场的融合。

  (50人论坛·北京)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为2001年的2.8倍。然而,在高增长之下,我国进出口特别是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已然出现诸多新问题,其持续发展面临隐忧。    隐忧之一:高价买单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入,其引致的旺盛需求已使我国成为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上最重要的买家之一。但是,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的同时,全球各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也显著上扬,并导致我们频频高价买单。以原油、铁矿石、铜矿石、大豆这四种我国主要的进口初级产品为例,从2001年中期至2004年底,国际原油价格上涨120%,铁矿石价格上涨30%,铜矿石价格上涨100%,大豆价格上涨50%。承接2004年的涨势,2005年国际原油和铜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43%和53%(以国际基准期货价计算)。亚洲地区铁矿石进口主导价的涨幅更高达71.5%。    应该说高价买单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格机制的作用。但问题在于,作为一个理应对全球商品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买家,我们为什么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过程中深陷被动并频频遭遇高价买单?这很难完全用供求因素来解释,其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根源。  {TodayHot}  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许多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渠道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由于对其贸易渠道的依赖,我们在定价中不得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国际基金屡屡在国际期货市场炒作中国需求,缺乏经验的国内进口企业经常受其诱导而高位接单。此外,一些初级产品如铁矿石的价格由国际市场上的主要卖方和买方每年通过谈判达成,而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谈判中尚未能获得与进口份额相匹配的主动权。    从自身角度看,外贸和产业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削弱了我们的定价影响力。主要表现在: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国内资源有限、资源利用率水平较低,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必然日渐加深。而对外依存度的加大,无疑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定价影响力。其次,我们针对进口贸易制定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逆向调节效果,放大了进口需求,间接推高了市场价格并加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再次,许多大宗商品所属产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等突出问题,不仅导致需求过剩、增加了对进口的依赖、减少了进行价格谈判的筹码,也加剧了恶性竞争、降低了我们对国际价格的掌握能力。最后,国内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经验,在国际贸易、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运作经验严重匮乏,导致其缺乏争取国际定价权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滞后及避险工具的匮乏,也制约了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空间,不利于其发挥定价影响力。    隐忧之二:低价竞争    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出口中普遍存在着低价竞争。作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也是低价竞争最集中的领域。而随着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小五金、家电、通讯器材、交通工具等产品也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现象。此外,原材料及资源性产品出口低价竞争在加剧,并已开始向资源初加工产品渗透。  {HotTag}  低价竞争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较弱。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例如,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主要是相对低附加值产品,少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网络,造成该行业目前还是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和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其次,出口秩序混乱、产能过剩和行业自律不足等导致恶性竞争普遍存在,加剧了出口低价竞销。再次,出口管理存在弊端,令低价竞争愈演愈烈。例如,由于出口配额发放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配额数量与产品量对称的原则无法体现等,稀土行业中低价出口的行为十分严重。最后,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出口规模,过多依靠出口拉动GDP增长的观念也助长了低价竞争。    隐忧之三:贸易保护    出口低价竞争导致了企业的贫困性增长,干扰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产业造成了冲击,使我国遭受到巨大的贸易保护压力。例如,美国整体关税水平较低,但纺织品和服装、皮革、陶瓷、鞋类和旅行产品等大类产品仍存在高关税和关税高峰,而这些产品正是我国出口美国的主要产品。此外,由于很多企业以价格竞争策略开拓国际市场,更有仿冒者或“三无”企业低价倾销,引起进口商与进口国相关制造商的普遍不满。于是,不仅贸易摩擦日益增加,查扣、抢烧……各种不测事件也不断袭来。例如2004年的西班牙埃尔切焚烧温州鞋事件。    大宗商品高进低出的贸易格局和纷至沓来的贸易摩擦事件对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财富流失,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一些进口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可能增大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不仅如此,对有关产业而言,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不利波动直接打击了产业竞争力,也使下游相关产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企业在原材料成本持续走高、制成加工品价格维持低位的模式下,其利润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压缩。    贸易摩擦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危害性。一方面可能迫使有关产品失去国外贸易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在出口受阻后,会把销售市场转至国内,这将对有关产品上下游产业及相关税收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政策建议    大宗商品进出口面临的这些问题给我国外贸甚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必须认真面对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统一规划、制定和实施重要资源进口战略,并将其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金融等政策有机结合,以发挥进口大国优势、提高议价能力。此外,要积极拓宽贸易渠道,进行全球产业布局,并加强战略储备工作。    第二,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规范产业和外贸发展,健全进出口管理体系,特别是出口促进政策体系,杜绝不规范竞争,提升议价能力和出口竞争力。商会和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业及外贸竞争秩序。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自有品牌,推动自主创新,构建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此外,完善产业链,使低端产品的价格损失可通过高端产品出口弥补。    第四,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建设,以有效规避风险,并使我们的大买家优势真正得以发挥。建议特别关注立法体例建设,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鼓励市场创新活动和对外开放。  第五,理性应对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解决,一方面可通过政府磋商,以政治途径改善外贸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规避贸易保护主义。此外,应与国外产业营造双赢的发展模式,加强与当地市场的融合。

材料价工程预算价直辖市工程预算价北京市工程预算价
文章字数:2919
点击数:185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