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9-17,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

第1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8 版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 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 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 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 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 1904 年颁布了《奏 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 7 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 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到了 1912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 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 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 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 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 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 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补充: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 质的认识尚需一过程。

(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 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 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 等品质较差。

(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 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补充: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补充: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二)小学教师的特点

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示范性: 杨雄《法言?学行》中言:“师者,人之模范。”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 系统性

2、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 (2)教师的知识修养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 (4)教师的心理素养

四、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

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其中六三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和发展方向。

第2篇:教育教学知识能力问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能力 第一章 第一节

1,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2) 2,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什么?(1)

3,教育大辞典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划分为哪三个阶段?(2) 4,近现代的小学教育有哪些?(3-4) 5,当代的小学教育有哪些?(5-6) 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6-8)

7:,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哪些?(6-7) 8,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有哪些?(7)

9,为何说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7) 10,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包括哪些?(8)

第二节

1, 学校管理的概念是什么?(8) 2,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什么?(9) 3,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9) 4,学校管理的过程?(9)

5,学校要做好工作总结,要注意哪些要求?(9-10) 6,学校管理的原则有哪些?(10-11) 7,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1) 8,学校管理的特殊方法有哪些?(11) 9,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12)

10,学校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2-13) 11,校长负责制包括?(13-14) 12,校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3) 13,校长的职权是什么?(13)

第三节

1,教育的概念是什么?(15)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5-16) 3,教育的属性?(16)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6)

5,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几方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哪几方面? (16) 6,教育的功能分类?(17)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教育的正向功能有哪些?(17) 7,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17-18)

8,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产生的条件?基本条件?(19-20)近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各自特征?(19-20)

9,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21)

9,教育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21-26) 10,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27-29) 11,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2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28)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2,校园文化按照不同层次与标准,可以分为?(30)

13,教育的目的概念?(30-31)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理论有哪些(价值取向)?(31-32)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或基本依据或影响因素有哪些?(32) 14,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或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33) 1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哪些?(33-34) 16,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34-35)

17,素质教育的提出时间与文件?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35) 18,教育制度的概念?发展历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37) 19,教育制度制定的依据或影响因素?(37) 20,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8)

21,我国的学制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39) 22,我国义务教育的概念与特点?(39)

第四节

1,课程概念(广义)?(40)课程在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中的作用?(41)课程的类型有哪些,依据什么来划分的?(41-42-43)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形式?(42)隐形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43) 2,课程理论流派有哪些?(45-46)学科中心课理论的优点与缺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点与缺点?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点与缺点?(45-46) 3,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44-45) 4,课程标准的概念与结构?(47)

5,教材的作用,以及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需要注意哪些?(48)

6,课程资源的概念以及分类?以及开发利用资源的途径与方法?(49-50) 7,课程开发的概念以及影响其主要因素?(50)

8,课程开发的模式有哪些?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的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50-51) 9,课程评价的含义以及主要模式?(51-52)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52-53) 1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5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53-54) 1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4) 13,我国对课程类型的调体现在哪些方面?(54-55)

14,我国对科目比重的调整是怎样的?(55)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是?(55) 15,我国对教材的编写做了哪些变化?(56)

16,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56)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56-57)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观?(57)教师行为的转变?(57)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评价?(58) 17,教师的概念?包含哪两个含义?(58) 18,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59)

19,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什么?(59) 20,教师劳动的特点?(60-61)

21,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哪4方面?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包括?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61-64) 2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注意可分开出题)(6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实施建议?(68)

23,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意义?基本步骤?(68-69) 24,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有?(69)

25,教育文献检索的步骤?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基本要求?教育文献的分类?(69) 26,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1) 27,小学教育观察法的类型?(72-73)

28,小学教育调查法的概念,基本方法?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教育测量的层次可以分为?(73)

29,教育实验法的概念及类型?教育实验的实施?(74-75) 30,教育行动研究法的概念以及分类以及实施步骤?(75) 31,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概念以及类型?(76)

32,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撰写的基本要求,格式?(77) 33,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简述教育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经验总结报告?教育科研论文?(77-78-79)

第二章

第一节

1,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第3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

2018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

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分) (3)设计本课板书。(10分)

2.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分) 答案解析 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2)教学过程 ①熟读词语

A.同学们,谁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提问学生回答)明确:甚至shèn zhì,两个字都读四声“,甚”前鼻音“;至”翘舌音。

B.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学生认识生字词语。

a.带拼音认读:引导结合句子来认识;用“加一加”等方法认识。b.去掉拼音认读。 ②指导写字

A.引导学生观察“甚”“至”两个字。 B.教师范写“甚”“至”两个字。 C.学生练习写“甚”“至”两个字。

D.评议学生写的“甚”“至”两个字:这两个字写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E.同桌之间互相改一改,认为写得漂亮的,可以给他画一面小红旗,写得不够好的,可以提提建议。

F.生交流评议。 ③回归课文

A.将“甚至”这个词语带入句子中读一读,理解它的含义。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B.师生交流: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多不多?明确:作者用了一个“甚至”把“几百条”和“几千条”连接起来,告诉我们被困的小鱼有很多很多。 C.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④拓展延伸

A.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用到“甚至”这个词语?(师生讨论交流) B.请用“甚至”造句,看谁造的又快又好。(学生造句,教师点评) (3)板书设计

2.(1)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飞跃。算术思维着重的是利用数量计算求出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境性、特殊性、计算性的特点,甚至是直观的。而代数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思维,它的要点是发现关系和结构,以及明确这些关系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代数思维的运算过程是结构性的,侧重的是关系的符号化及其运算,是无法依赖直观的。结构化、符号化、抽象化及概括化是代数思维的特点。“用字母表示数”,既用字母表示出了数,又准确地表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字母表示数”的引出奠定了积极而充分的情感基础。这个过程既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由原有的算术思维水平不断向代数思维水平迈进的过程。从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在此过程中,教 师要紧紧把握好符号意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3)教学环节 ①经验导入

a.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 b.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游戏开始能引起学生的内容学习动机,并且用字母表达数字的基本形式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新授环节

a.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根据小红爸爸比小红大30岁,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表达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小红和爸爸年龄的数量关系: 方案一: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方案二:用一个字母a来替代小红的年龄,a+30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

教师提问:用不同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哪个更合理,更简洁呢?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小红的年龄是变化的,但是爸爸比小红大30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用字母表示爸爸的年龄。

以小红和爸爸的年龄问题切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引向抽象概况。 b.感受实际应用。

教师提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200可以吗?

教师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年龄问题感受用字母表示数时需要符合实际情况。 ③巩固练习

如果用a表示同学们的年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你们爸爸妈妈的年龄,写好之后同桌交流汇报。

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④回顾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大家掌握了什么?

学生总结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方法,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⑤作业布置

朗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如果继续编,请大家试一试用字母表达规律。

第4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1、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与教育艺术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第一,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盲目性,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我国的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现在主义初级教育,批判地继承了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具有我国社

会主义特色的教育观念,特殊规律以及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内容,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服务,为我国现代化社会服务。

3、教育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学记》是人类历史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又称《雄辩术原理》 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著作,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具有宗教思想

1762年法国卢梭《爱弥尔》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第一个倡导发现法,被世界誉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发现、解放儿童的人。最大的成就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教育心理的研究领域)

1776-1787年,康德4次在哥尼堡大学教授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著作。教师中心,科本中心,课堂中心 发展多样化阶段

1861年,英国斯宾塞《教育论》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作准备,把人类生活分为:直接由助于自我保全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活动,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活动,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活动,在生活空闲时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20世纪初期欧美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主张取消阶级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

1916年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延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教育思想,借以实现民主理想,提出儿童为中心,是活动课程论的创始人,也是儿童中心论创始人。

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是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社会主义教育学

1930年我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1963年布鲁纳《教育过程》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1975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前面,促进学生一般发展。

1972年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将现代系统论引进教学论的研究,

4.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起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期与其他社会活动去呗是是否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根本为题是人的发展问题。

5、教育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6、教育分为3时期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

原始教育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过程中进行的

古代教育出现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特点是具有强列的阶级性,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特征: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公益性日益突出

3、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未来教育

人类进入自由个性的发展阶段,是以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体系为依托。

7、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8、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是什么?

答: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

9、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全民性广义上是全体人民,狭义是全体适龄儿童

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6-12岁儿童,他们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能动性,互动性

3、.基础性,社会和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以及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4、义务性,是强制的,免费的,国家统一实施的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5、全面性,实施儿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10、小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对象,收集分析事物的感性资料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理论,假设手段。包括描述、取样、等级评定、间接观察4类。

调查法,有问卷,访谈、座谈3种,步骤度额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手段方法---制定计划----实施调查------分析整理资料写调查报告

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指:专业的思想、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是:建立专业的理想,拓展专业的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的自我。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爱国守法是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内在要求,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的不竭动力

12、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途径

答;1学会学习,2 学会反思,成为反思性教师

3、强化创新精神

4、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5.当代背景下要要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能力。

13、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理念

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关注重建学校文化 14.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统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缺乏整合的现象

3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5、综合以上所述,基础课改的6个理念:

1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观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设计观 3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

4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5民主化多样化的课程管理观 6以评价促发展的课程评价观 16.新课改的结构?

答: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

2.小学阶段一综合课程为主

3.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4.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

17、新课改的教学过程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1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趋势

答; 1课程改革以一学生发扎为本的趋势

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4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 5课程综合化

6课程体系的三级管理 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8课程与现代技术结合发展。

19、教育科学研究特点:

研究主题的综合性,研究资源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方式的理论性,研究论证的复杂性。。

20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答a。促进师生专业成长发展的有效途径,

b神话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c。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d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21教育教学研究选题原则

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原则 22,教育教学课题来源

从教育教学突出问题中选题,留心教学。教学中的疑点、

24教育教学基本任务:解决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张中出现烦人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25教育教学的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现实结合,驾驭型原则 26学校是政治性组织

27学校中的公会,教代会,学生会,少先队,共青团属于群众性组织

28学校校务委员会,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属于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职能机构、办事机构,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机构。

29小学组织设立原则:有效性,管理幅度、统一指挥,权责对称、协调统一,因校制宜原则。

30小学的运行基础知识

校长责任制,解决负担,规范管理,后勤社会化。贯彻依法治校,校务公开。 基本要求:

最大程度上促进学校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的建设。从本质上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本。

义务教育是从2001年开始实施,2005年全面推行、3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

我国小学教育开始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办私学牟其中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 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其中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1902年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部学制但为实施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1903年的癸卯学制标志中国开始实行近代学校制度,又称《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840年我国小学教育有了大的发展,其特征

1、逐步明确小学为普通育教育基、.础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

3、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我国现代教育教育学派的创始人是蔡元培、陶行知。

第5篇: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全民性 义务性 全面性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 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 文献法 比较研究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立专业理想 拓展专业知识 发展专业能力 形成专业自我(教学风格)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体研究法、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原则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构成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学的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小学组织的基本要求:有效性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权责对称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因校制宜原则

传统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结构单

一、课堂内容“繁难偏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的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未来发展。 课程内容改革: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现代科技社会发展

课程结构改革:从整齐化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程功能改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程实施改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课程评价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功能 课程管理政策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势,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对某一领域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小学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品德的发展是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美育原则:形象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美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参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 组织 检查 总结

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特征:鲜明的教育性;突出的能动性;有机的协调性 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开展有益课外活动;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家长、社会沟通、形成合力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操行评定;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主题教育;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班队劳动;班队游戏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参与;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开放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外活动的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游戏活动;社会活动;主题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性活动 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形式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班会;学校活动;课外科学技术文娱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

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方法:根据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活动;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小学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步骤: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问题;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媒体;教学反思、评价 小学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组织教材;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是以学生生活为主线组织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课题;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处理;板书设计及教具

教案设计的步骤: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

教案设计的要求:科学规范;简单明了;形式多样;理念先进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运用游戏创设情境;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的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偏好: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和混合型

智力: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全班教学、班内小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教材呈现策略;教师启发引导策略;学习指导策略;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发现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课堂总结常见的方法:总结概括法、分析比较法、启发悬念法、提炼升华法、首尾照应法、回顾反思法、画龙点睛法、激疑、答疑法、巩固练习法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评价的内容: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量规、档案袋评价 教学反思的内容:从宏观层面讲,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含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两个方面;从微观层面讲,要反思教学态度、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反思教学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反思教学媒体的配置与使用、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的类型:按照反思的对象和反思者的人数可分为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按照其时效性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教师成长档案袋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

第6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全民性全面性义务性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4、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主题教育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劳动游戏活动

5、班主任的基本职责(1)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4)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开展有益课外活动(6)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7)与家长、学生沟通形成合力

7、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课题教学目标课型、课时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处理板书设计及教具

8、小学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反馈性

9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全班教学 班内小组教学 班内个别教学

10、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一般方法 (1)社会意义及社会价值 (2)积极学习的态度形成定势(3)参加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4)教师要做好示范(5)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某一领域不断积累

11、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偏好: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和混合型 智力: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2、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内容 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自我评价法档案袋评价量规 内容:一般包括教师、学生、真实可靠全面本质的比较

4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简历专业思想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自我

42、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43、我国小学美育的基本原则 形象性情感性活动性差异性创造性

44、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活动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

遗传 环境 个体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班级管理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活动的组织四个步骤:

班级活动主题的选择制订班级活动计划班级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主要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

13、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良好循环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帮助老师积累经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新手型老师向经验型老师的转变经验型老师向专家型老师的转变。

14、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5、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疏导性因材施教集体中教育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发扬积极克服消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6、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有阶段的连续的发展从不自觉到自觉

17、小学生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18、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19、班级管理的基本办法 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行为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20、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班会学校活动课外科学技术文娱体育艺术活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

21、教案设计的步骤和要求 步骤: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要求:科学规范简洁明了形式多样理念先进

22、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发现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23、教学反思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师成长档案袋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

24、班级管理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25、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法 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 文献法 比较研究法

26、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6年的“4—2”学制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从小学堂到小学都有了私立和公立

27、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开设心理辅导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28、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渐分化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29、课外活动的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 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 游戏活动社会活动 主题活动

30、班级管理的四个基本环节 计划组织 检查 总结

3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32、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愿参与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开放

33、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观察力:目的性较差缺乏精确性缺乏顺序性缺乏深刻性 记忆力:有意记忆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注意力: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分配和转移较弱 想象力: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于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4、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实践性 开放性生成性 自主性

35、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36、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问题情境恰当评定妥善奖惩组织竞赛归因训练

37、教学评价的种类 作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方法相对性绝对性 主体教师学生自我 方式系统测验日常观察 工具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38、教学反思的类型 人数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群体反思 时效性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39、小学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 以知识的逻辑结果为主线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40、运用教育研究的比较研究法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步骤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广泛搜集、整理材料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做出比较结论 要求保证可比性资料必须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境性

对小学生学习指导的方法有哪些 (1)领悟式指导法; (2)迁移指导法; (3)点拨式指导; (4)反馈式指导法; (5)矫正式指导法: (6)对比式指导法 (7)兴趣式指导; (8)渗透式指导。

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 (1)学习计划的指导 (2)听课方法的指导 (3)复习方法的指导 (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 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1。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 6个阶 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班级活动的总结

班级管理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 教管结合原则 全员激励原则 平行管理原则

班级活动的途径 (1)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阮相结合 (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肖相结合 (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4)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结合

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 自主性 灵活性 实践性 广泛性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的基本要求

①目的明确②考虑学生兴趣及实际③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 ⑤因地、因时制宜

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①教师要有一技之长 ②允分足够的准备

③要调整好与学生的关系: ④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⑤认真总结并汲取经验教训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教育与知识能力中学试卷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教案模板(共6篇)

教育教学与知识能力心得体会大纲

英语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案模板(共6篇)

材料结算价直辖市材料结算价上海市材料结算价
文章字数:19098
点击数:691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