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6-08,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

第1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论教案 第一次课 引论

教学重点: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学习要求。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论的重要性。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学习要求。

1.性质:中学语文教学论

(一)

(二)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培养师范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必备的学科理论、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其理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对培养师范生的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产生直接影响。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3.教学模式:本科程有集理论讲授与实际训练于一身的特点,因此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主要包括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理念与目标、测试与评价,现行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想、编写体例、结构,语文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的使命和素养等。实际训练包括各种文体的教学策略、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师基本素质等。

本课程的理论讲授在普通教室进行,实际训练在微格教室进行。 4.考核方式:成绩采集以实际教学能力的测试为主。 中学语文教学论

(一)的考核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 (1)各种单项训练的总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60%。

单项训练包括:初登讲台、导语设计、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等。 (2)各种文体教案模拟撰写,占30%。 (3)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10%。

中学语文教学论

(二)的考核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 (1)备课(写教案)占15%。 (2)说课占15%。 (3)讲课占40%。 (4)评课占10%。 (5)课件制作10%。

(6)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0%。 5.学习要求:(1)每个学习小组凑齐一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2)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各单项自我训练(3)认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各项作业(4)课堂讨论发言踊跃,发言质量要高。

二、语文教学的特点及由此衍生的语文教师的责任

工具性与人文性密切联系,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功能。体现在:知识传递功能、能力培养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以及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等功能。

语文课程的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各科教学的独特性。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似的诗文与X+Y=Z 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和从而引发的联想是截然不同的;任何一篇课文都会给学生以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特点。

由此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较比其他学科更多更高的责任,显示更突出的教书育 1 人的特点。

实现目标: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明确认识。 作业:1.制订自己的自我训练计划

2.预习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并按学习小组分别研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特点,下次课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次课 语文教材论

(一)

教学重点:认识辽宁省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及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版本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 语文出版社(语文社版)

二、辽宁省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体例:

全书四大板块,分别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外加一个附录。

各大版块之下设不同单元。

课堂讨论:各小组按照上次课布置的作业,先汇总个人意见,再派代表上台发言。 发言题目:1.你组所分担的那册教科书的各板块内容有哪些?(按板块梳理或按每册梳理)2.体会教科书内容所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加深上次课对此问题认识的形象性。

实现目标:对中学语文教科书有初步了解。

作业:布置下次讨论内容——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特点(人教版)。 第三次课 语文教材论

(二) 教学重点:同前次课 教学难点:同前次课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讨论)

三、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

(一) 阅读内容结构 1.课文系统

关注多样文化,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人文关怀, 加强学法指导。 2.提示系统

编辑说明,单元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注释、题解、作者简介,参考资料。 3.作业系统

三大类: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

(二) 写作内容结构

以人教版为例,写作内容结构特点有三:第一,写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如“这就是我”“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等。第二,写作与本单元的阅读相关联,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如“让世界充满爱”就是结合以对普通人特别是对弱者的关爱为话题的单元教学内容而设置的。第三,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主题。如配合“走进小说天地”这一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总题目,设置“难忘的小说世界”“缤纷的人物画廊”“小说人物大家猜”等文题。

实现目标:对中学语文教材有进一步认识。

2 作业:1.梳理各本教科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课堂发言提纲。 2.做好初登讲台考核的准备,向学生公布考核标准。 第四次课 语文教材论

(三) 教学重点:同前次课 教学难点:同前次课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讨论)

(三) 口语交际内容结构

这一内容,人教版的特点是与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而苏教版是设专题训练,突出时代特征。

(四) 综合性学习内容结构

人教版是与写作和口语交际放在一起,其他版安排专题实践活动。

(五) 名著导读

人教版在每册课本最后专门设置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课本集中介绍三部长篇名著。导读内容包括作者介绍、全书概要、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探究思考等。其他版都作为附录或插在单元后面。

(六) 古典诗词诵读

人教版每本书后面精选十首古诗词,有注释,但无练习题和相关学习指导。

教师对教材论学习要点加以总结,让学生深化理解,为教学论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实现目标: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内容。

课后思考题:1.你觉得语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什么?2.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3.抽签决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一篇的阅读教学准备。(课代表负责)

第五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一)

教学重点:阅读教学的有关理念、模式 教学难点:问题意识与提问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理念:注重读者的主体地位;允许文本解释的多元化。

阅读教学理念:开展对话互动;开展自主性学习;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加以引导和进行提问。

二、阅读教学模式

(一)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1、三段六步教式(黎锦熙)

2、四步教段(朱自清)

3、三步教段(中华国语学会)

4、读、议、练、讲模式(上海育才中学)

5、读、划、批、写模式(北京三十一中学)

6、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模式

(二)外国教学模式

1、单元教学法(美国莫礼生)

2、四级阅读法(美国史密斯)

3、课堂五环节(苏联凯洛夫)

4、三阶段教式(苏联)

5、七段教式(日本芦田惠之助)

6、整体阅读法(日本垣内松三)

7、三读法(日本石山修平)

三、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创新

教无定法。每个教者一般经过三个过程,即机械模仿——灵活运用——自我创新。 讨论:请结合自己语文学习实际,大胆设想一下你将来想采用哪种阅读教学模式,并说明理由。

实现目标:树立良好的阅读教学理念,明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道理。 作业: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第六次课 语文教学论

(二)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1.给记叙文下定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点:1)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外表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突出体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一般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融情于景。

二、中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容易引发兴趣 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态度积极

3.习惯特点:多数能够或已经养成观察事物、关注身边事情、积极思考的习惯,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人生、社会、自然,有坚持写日记等好习惯。

三、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叙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引领学生依据记叙文特点和规律进行学习。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抓要素—弄清写了什么。

2)寻线索,明结构,理思路—掌握怎么写的。 3)找意图,拎中心—思索为什么这样写。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教育。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利用形象化手段,创设与作品相关的特定情境,激起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2)挖掘人物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3)品位关键词语,探明深层含义,触动学生的情感。

3.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记叙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记叙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 第七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三)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记叙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记叙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课后思考题;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

4 第八次课 语文教学论

(四)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3.给说明文下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介绍、说明事物或事理,给读者以相应知识的一种文体。

4.文体特点:1)说明性2)知识性3)客观性4)平易性。 5.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说明对象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

二、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有兴趣,但感到枯燥、乏味。 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态度比较冷漠。

3.习惯特点: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说明文习惯。

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找说明对象2)理清说明顺序3)明了说明方法4)学习说明文的语言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增强形象化。2)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好奇心和新鲜感。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3.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说明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 第九次课 语文教学论

(五)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说明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课后思考题;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 第十次课 语文教学论

(六)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1.给议论文下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剖析实物、明晰事理、发表见解、提出主张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点:1)内容的说理性2)观点的鲜明性3)论证的逻辑性4)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

3.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类型3)论证方法

二、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有一定兴趣,但有阅读障碍。 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能认识到学习议论文的重要性,但对问题的思考带有自发性特点。

5 3.习惯特点:多数缺乏问题意识及观察、思考习惯。

三、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议论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依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找论点,明中心2)谈思路、明结构3)析论据,明类型4)抓论证,明逻辑5)品语言,明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立足议论文教学实际,拓展阅读和思考空间。 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议论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 第十一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七)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议论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课后思考题; 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背下来,并要讲清诗意。 第十二次课 语文教学论

(八) 教学重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提问学生朗诵古诗词并解释(2-3个学生)

二、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任务

1、语言层面的教学 1)认读文字

2)积累词汇(古今词义的变化、辨别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类活用) 3)把握古汉语句法(语序的变化、句子成分的省略) 2.文化层面的教学

1)感悟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和传承民族传统美德 3.审美层面的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景物之美 2)带领学生探寻生活之美

3)提示学生剖析形象之美(心灵之美) 4)指导学生品位语言表达之美

三、古诗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学习方法 1.熟读背诵 2.翻译讲解 3.总体把握

(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古诗文习惯 1.背诵、积累 2.写作中运用

6 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指定一篇古诗文,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阅读教学策略。 第十三次课 语文教学论

(九) 教学重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各小组派一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古诗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课后思考题; 作文如何实现愉快教学? 第十四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 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理念

教学难点:把握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习惯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的理念 1.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不希望看到全班学生写雷同的文章,而要避免雷同,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作文思路。作文思路从哪来呢?从思维中来,有了思维才可能产生思路,而要产生好的思路,就要有发散的思维,所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重要。

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的启发还相当有效,一定要大胆运用。

2.鼓励个性化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构思

个性化表达指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这一点很重要。作文如做人,做人要真诚,不做作,不虚假,不哗众取宠,同样,作文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真真切切的体验、感受。朱绍禹先生说:“写作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文章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发展”。不夸张地说,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历史记录。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的轨迹,因此,只要恰当指导,学生一定会在作文中有创意地表达。

二、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

(一)兴趣

1.初一和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天真、热情、大胆,喜欢说真话。他们写作努力的着眼点往往在字数上,喜欢模仿和摘录。如果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兴趣会大增。

2.初二下学期和初三的学生,思想由活跃到封闭,自我感觉已经成熟,有摆脱束缚、独立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努力的着眼点向内容的深刻性上转移。常常会从身边的小事中提炼出一些不太成熟的人生感悟。

3.高中生相对成熟了许多,作文时力图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表达也相对初中生深刻和准确了许多。

(二)习惯

1.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

热爱生活,心里阳光,在老师每次布置作文后,都能认真琢磨立意,想在作文中有创意地表达。

2.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

不得不写,得过且过,自己对自己不抱希望,对身边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培养中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做生活的有心人,增强感悟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经常练 7 笔,具备写作天赋,为工作增添一份才能。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目前中学的作文教学现状,养成责任意识。 课后思考题; 同上次。

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各册教科书中作文的类型和具体题目。 第十五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一) 教学重点: 认识中学作文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话题作文

教学主要内容:梳理和归纳各册教科书的作文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讨论汇报,即兴作文。

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分担的某册教科书上的作文教学内容。

二.随机(可根据当时的环境或天气特点)命题,让学生即兴写作百字文,限时10分钟左右。

实现目标:1.学生脑袋里装满中学作文教学内容 2.体验写下水文的感觉,增强课前指导意识。 第十六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二) 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前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一般过程

1.写前指导2.写中指导3.写后指导

二、各阶段指导的意义和具体内容

(一)写前指导

1.意义:决定本次写作质量的最有效指导。 2.具体内容:1)为什么写2)写什么3)怎么写 这是作文指导中最麻烦最关键的一步。传统做法一般都是笼统地讲清题目写作范围,注意哪些问题,字数要求等。而要使写前指导真正有效,除了审题指导之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心智,拓宽思路,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3.指导方式: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作材料2)指导课上展示教师准备的精彩作文案例或写作故事,渲染情感氛围,激发兴趣3)帮助学生将准备的写作材料剪裁、提炼,找到与本次作文的连接点。

实现目标:让学生克服畏难思想,重视写前指导,打破传统做法,培养创新意识。 作业:用一周的时间,设计一次作文写前指导。 第十七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三) 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前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随机抽查学生的写前指导作业,并指定学生到台前陈述。师生评议。成绩记载。

二、教师总结作文写前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让学生模拟中学生,按照同学的写前指导,完成作文写作提纲。

第十八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四) 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中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作文写作中的指导

1.意义:写作质量出现问题时的最有效矫正。

8 2.具体内容:包括题目、内容、写法方法、情感态度、文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写作内容。 3.做法:1)自读自改2)同学互改3)师生共改

二、写作后的指导

1.意义:总结本次写作质量,对下次写作产生影响,是连接两次作文之间的桥梁。 2.具体内容:1)批改2)讲评 作文批改是最能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环节,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每篇文章,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情感表达,做个体批改和指导。这将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作文讲评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讲评得好,可以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继,带动中游的作用。但如果讲评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讲评时要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写得好的感觉下次还要继续努力,中游的感觉与好的只差一步了,下次要赶上,写得不好的感觉自己也有长处,不断努力一定会写好。

3.做法:1)选出上等佳作,大张旗鼓地宣读,并加以评价2)选出中等文章,找出其中与上等文章的差距,并指出超越的可行性写法3)寻找差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大加赞扬。在以上做法前提下,再将严重的因不认真而导致的问题提出,加以批评。

实现目标:提高作文中、作文后指导认识,掌握指导原则,思考具体办法。 课后作业:预习导语设计知识。 第十九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口语交际

1.无声语言也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使用奥妙的人体语言。 2.善于倾听。培养话语评判能力。 3.要自信、负责地表达。 4.要清晰地表达。

二、口语交际的教学

1.进行必要的交际礼仪讲授。现代交际礼仪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也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文明素质的标志。中学生的思想还相对单纯,行为习惯受外界干扰较强,因此,及时向他们灌输现代交际礼仪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懂得了交际礼仪,口语交际才有了依据。

2.创设情境训练。分组自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扮演角色,在课堂上表演,互评。在评议过程中,及时补充交际礼仪常识,纠正平时不大注意的无礼或礼节错误,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得体的交际策略。

实现目标: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有清楚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现代交际礼仪。

课后作业:准备导语设计考核(相同课文不能超过两篇,且必须有不同的导语设计)。 第二十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导语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导语设计的作用

1.集中注意力2.激发学习兴趣3.引到正文4.渐入佳境

二、导语设计的原则

1.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原则 2.与教学重点紧密联系的原则 3.引发兴趣的原则

4.启迪智慧、引发思考原则

三、导语设计类型 导语类型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常被采用的大致有:悬念式、由此及彼式、引入式等等。我们主要根据课文结构设计几种实用的导语。

1.从课文标题切入的导语

2.从课文中涉及人或事或景切入的导语 3.从课文写作特点切入的导语

备课时抓住课文结构中的某部分要点,进行探幽览胜,纵横捭阖,精心设计一个寓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的导语,将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事半功倍的影响。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导语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要懂得导语和课文内容脱节的后果。

课后作业: 将自己设计的导语与本次可所讲内容加以对照审查并进行修改,下次课开始考核。

第二十一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导语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导语设计的考核

考核方式:1.每人限时3分钟以内,从走上讲台开始(复习了初登讲台),到把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为止(引出板书设计)。2.教师按评价标准打分。

附:导语设计评分标准

第二十二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八)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板书设计的作用 1.揭示课文要点 2.理清课文脉络

3.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和理解 4.示范审美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条理性原则 4.目的性原则

三、板书设计技法

1.书写姿势:板书的书写姿势一般采用侧身书写的姿势。

2.字体的大小:板书字体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效果问题。字体太大,写不了几个字,影响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学生看不清,失去板书的作用,一般认为,字体的大小,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标准。同时字体的使用要注意适应学生的特点,分别主要采取楷、行楷、行草等字。

3.教师板书的字迹要求正确、清晰、认真。 4.板位安排 。板位安排应精心设计,严谨布局,决不可满板乱画,使板书杂乱无章。 板位安排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主要应做到三点:一是四周空间适当;二是分片书写;三是字距适当。 2)合理布局,注意整体效果3)主次分明。

5.板书行列。板书的书写大都站立面壁而书,最常见的毛病是字行写不直,不是偏上,就是偏下,或者是曲曲弯弯,很不整齐,很不美观,既影响学生观察,也不便于板面的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

10 行列不直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错位,主要表现是意识范围狭窄和意识分散;二是习惯动作的偏差;三是视区的狭小。

如何才能使行列写直:一是让自主意识参与调节;二是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三是不断调整和正确使用最佳书写区。

需要说明的是,最佳书写区的宽度只能在视平线上最大,距视平线越远,其宽度愈窄,书写时,在视平线上每行最多只能写8个字,超过8个字就应当移动 脚步,移动时两脚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在视平线之外两行,每写6个字就要换一次;以此类推,视平线之外三行,则每写4个字就要换步一次?..。有经验的教师 在板书时,很注意时时换步,使自己始终在最佳书写区内书写,动作准确合理,有条不紊,带明显的程式化的特点,这正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四、板书设计类型

1.综合型板书。这种类型将教学意图诸多要点熔为一炉,它的优点是:精简扼要,一目了然。

2.专题型板书。这种类型是将所授课文的重点分门别类,系统地板书,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较完整的认识。

3.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是从内容结构的内在联系上来设计的。引导学生从逻辑联系上打开思路,深入课文内容。

4.应变型板书。这种板书是为临场解答学生质疑而设计的,它只需将黑板留一角当堂处理学生提出的字、词、句之类的小问题,但必须有规划,不能草率乱写。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要懂得板书设计要有意图,要对课文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抽签决定一篇课文,进行板书设计。要求采用结构式设计方式,将课文主要讲授内容融入板书设计,达到提纲挈领、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二十三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九)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考核

考核方式:1.每人限时5分钟以内,从把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开始,到板书结束为止。2.教师按评价标准打分。

附: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实现目标:掌握板书设计技能。 第二十四次课 语文教学论(二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继续板书设计考核 考核方式:同前次课

实现目标:掌握板书技能。 本学期小结:略

第二十五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一)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使命与素养 教学难点: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

教学主要内容:

一、明确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随着21世纪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师的社会价值越来越显得非同寻常。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亦可成为隐形杀手。而语文教师由于语文 11 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使命更加神圣。

(一)语文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二)语文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三)语文教师是课程文化的建设者

(四)语文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五)语文教师是母语学习的促进者

二、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情意素养

1.专业理想。指教师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向往和追求。2.专业情操。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型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具有专业情操的语文教师工作投入真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专业道德。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4.专业人格。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5.专业自我。指教师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二)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阅读学、写作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本体性知识要深。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3.实践性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实践性知识要活。4.背景性知识。指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如哲学、美学、传播学、管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背景性知识要宽。

(三)能力素养

1.专业表达能力2.教学实践能力3.教学研究能力4交往合作能力。

三、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

(一)亲近阅读

(二)专业对话

(三)教学反思

(四)校本培训

实现目标:从理性上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 作业: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进一步探究如何备课? 第二十六次课 语文教师论

(二)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

一、备课的内容

(一)备学生

朱绍禹先生指出,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座右铭。备学生包括哪些方面呢?第一,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且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认知情况都有了解,讲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全班学生受益,不能只照顾一部分,而忽略了另一部分。第二,备学生的身心特点。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第三,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语文教学更亲切地走近学生。

(二)备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思想,备课时必须研究其内涵,把握其主旨,进行有效落实。

(三)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凭借。研究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拿到教材以后, 12 要通览全书,理清所有内容的内在结构,再对照课标,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朱绍禹)也就是要设置具有启发性的恰当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增长能力。

同时,要学会驾驭教材,不要被教材所束缚,亦步亦趋,要学会取舍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备课的方法

(一)抓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要完成的任务,一堂课时间有限,要学的知识很多,目标不明确的话,就会导致讲课无目的性,很难实现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目标设几个合适呢?一般来说,教学目标不宜太多,太多等于没有,一篇课文2-3个教学目标就够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

这是为教学营造一个氛围,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很多,如生活展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但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班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等。

(三)设计探究问题 1.设计问题的重要性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朱绍禹)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创造、发现、体验。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2.设计问题的原则

1)价值性2)层次性3)情境性4)启发性 3.解决问题的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解决。

4.切忌

1)提出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问题(要掌握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2)提完了问题教师自己回答3)遇到教师一时解答不了的意外问题,教师为了“面子”,就瞎编乱造。

实现目标:掌握备课内容有哪些。掌握备课方法的前三项抓准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

作业:抽签决定每人一篇课文,设计出教学目标和探究的问题。 第二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三)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探究问题的设计 教学方式:课堂讨论 具体实施:每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上次课所留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课文所设目标和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实现目标: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掌握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你认为你所准备的这篇课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为好? 第二十八次课 语文教师论

(四)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

(四)理清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理清教学思路。在理清教学思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引导在后”为原则。

2.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就跟备课时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有直接关系了,离开了这些依据,再清析的教学思路也是无的放矢。

总之,教学过程一定要考虑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资助、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学方式很多,到底选择哪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以前是“教师将学生听”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早已被否定,现在又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被绝大多数教师采用,但有时效果也未必好。那么到底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呢?

我认为,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2.对学生负责,教师不偷懒的原则3.不固定的原则4.学生感兴趣的原则。

遵循了以上原则,教师在课前做周密安排,备课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预案,教学目标就会得以实现。特别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已经完全掌握,但抛给学生时却不露端倪,这样会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六)策划教学活动

教学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效果。教学是多维的立体的对话。学习活动分为内含的和外显的。内含的包括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包括独白式、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恰当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事先跟学生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考虑拓展连接,实现课内和课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强进的生长性。

总之,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理念,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掌握可行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实现目标:完整认识备课的有关方法。 作业:接着上次课的讨论内容,继续完成你那篇课文的备课任务。主要是理清教学思路,即安排教学过程,在将你所设计的探究问题融入过程之中。

第二十九次课 语文教师论

(五)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教学方式:课堂讨论

具体实施: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师生进行讨论,培养能力。 实现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备课的实际操作程序和方法,对自己将来的教学设计有信心。 作业:根据学过的理论和课堂讨论所得,精心准备一课书的教案。要求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一周后交作业)

第三十次课 语文教师论

(六)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14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说课的特点

说课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材、课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述方式,面对领导、评委或同行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活动。说课的特点如下:

(一)说理性。备课和讲课展示给人的是“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合理阐释教学活动,以理服人。

(二)科学性 与说理性相联系,科学性也是说课的一大特点。说课面对的都是内行,如果缺乏科学性,必然被听出破绽。

(三)预见性

说课的预见性指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做出较为准确的预计。这就要求教师:1.事先分析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2.估计各层次学生对教师的教法会有何反应。3.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做怎样的回答,教师将如何引导。4.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及解决办法。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说“教什么”的问题

1.说本课题所在章节、单元结构的性质、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说课标对此课题的要求及如何体现课标要求。3.说教学目标。注意体现知识、能力、审美等方面的具体目标。4.说重点、难点的设立。

(二)说教法和学法—说“怎样教”“如何学”的问题

1.选择怎样的教法和学法。2.选择根据。3.运用此教法此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教法和学法是密切相连的,可以放在一起说,亦可以分开说。

(三)说教学过程—如何实施“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

1.教学条件的准备和教学情境的设置,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和办法。2.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可以包括导语设计。3.教学资源的利用。4.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5.重难点的设置。6.板书的设计。7.作业的布置。

教学过程的陈述要体现明析的教学思路,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实现目标:对说可有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作业:准备说课稿,下次课随机抽查到台前说课,作为说课考核的预演。 第三十一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七)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说课考核预演

教学方式:随机抽查两名学生到台前说课,师生评议、指点、明确考核要求。 实现目标:学生学会说课,并明确考核要求。

作业:用POWEROINT做说课的课件,下次课开始考核。考核完毕,交电子版课件。 第三十二——三十五次课 语文教师论(八——十一)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说课考核

考核方式:给每个学生10分钟说课时间,按要求说课。教师按评分标准评分。 实现目标:学生说课能力得到培养。

15 第三十六次课 语文教师论

(十二)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上课” 教学难点:上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上课的含义

上课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在教师充分备课、学生积极准备,有一定的教学条件保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

二、好课的标准

1.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也就是说,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3.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一个都不能少”应该使课堂教学所遵循的情感准则,有的课堂好像气氛挺活跃,但只是几个学生发言,有的学生几次举手都不能得到提问,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

三、好课的要求

1.尊重学生。2.讲练结合。3.自然本色。4.情趣盎然。

实现目标:在各单项训练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好课的要求。 作业:每人按要求准备一节课,下次课开始考核上课。 第三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

(十三)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评课” 教学难点:如何评课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评课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要实事求是,公正评价。

(二)针对性原则

搞清所评价课的性质、层次等,避免“一刀切”。

(三)激励性原则

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切忌“一棒子打死”,善于发现闪光点,注重交流、启发,以求共同进步。

二、评课内容

(一)评教学内容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

(二)评学生状况

1.注意状态2.参与状态3.交往状态4.思维状态5.情绪状态6.生成状态(学有所得并能生成新的学习动机)

(三)评教师素质

1.理念如何2.基础知识是否扎实3.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4.板书是否规范、美观5.教态如何6.现代媒体使用情况。

实现目标: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评课的标准。

课后思考:在试讲考核中,教师会随机让学生参与评课,请用评课标准衡量自己和同学的上课。

第三十八—四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十四—二十三)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上课” 教学难点:上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上课考核

考核方式:给每个学生20分钟上课时间,按要求上课。教师按评分标准评分。

16 附:试讲评分标准

实现目标:学生上课能力得到培养。 第四十八次课

教学内容:课程总结

教师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总结,点出每个学生还需努力的方面,并将下学期的毕业实习作简要介绍(系里还要统一部署)。

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求进步。

注:“语文教师的科研”、“语文综合学习指导”、“现代语文教学媒体”、“语文试卷的编制”

四部分内容自学,可以布置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初步体会。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训 初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组织教学、仪态仪表 教学难点:用眼睛与学生说话

教学主要内容:站姿、衣着、眼神、表情、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站姿挺拔、衣着得体、表情生动、眼神自然,能驾御课堂。

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的学生会因为胆小而紧张,如眼睛不敢看学生,声音细小,说话结巴等,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给他们提供比普通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2、很多学生会下意识的两手拄着讲台讲课,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要求学生身体与讲桌保持一拳的距离。

3、有的学生讲课时会有许多小动作,如摸鼻子、推眼镜、挠头、说话带口头禅等,教师应对这些细节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初登讲台始就养成良好习惯。

再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导语设计

教学难点:导语与课文的内在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各种文体的导语设计 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导语设计的作用,使每篇课文的导语都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些学生会设计出与课文内容相脱节的导语,而这些导语往往表面看上去似有文采或离奇风趣,但不能真正起到导语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巧妙设计导语,使之真正为课文教学服务。

2、有的学生导语设计的过长,九曲十八弯才绕道课文上,显得冗长拖沓,不仅不能起到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画蛇添足,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3、有些学生好用古诗文设计导语,而所引诗文又为中学生所不熟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中学课文内容。

三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用板书设计带动全文讲解

教学主要内容:

1、为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个板书。

2、为全篇课文设计板书

17 教学目标:板书思路清晰,概括性强,有逻辑性,字迹工整,设计美观 。 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的学生字写的太差,缺乏美感,教师必须提出严格要求限时检查。

2、有的学生板书设计不能概括课文内容,难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训练概括能力。

课件演示

教学要求:熟悉多媒体教学操作规程,熟练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试讲考核

教学要求:用普通教室上课,将前面的单项训练运用到讲课当中。

第2篇:中学语文教案

中学语文教案

引导语: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案,怎样设计一份中学语文教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之《期行》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主要写了陈元方和父亲友人的对话,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则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诚信”乃立世之本的道理。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1、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加上乡镇中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已经有了一点肤浅的文言知识,能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2、这则短文所述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对于本课的主题思想,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教学本文,应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优秀品质。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

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读好节奏: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去后乃至。

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第3篇:中学语文教案

1题目:《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

学习步骤:

一、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āng(

)急 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⑤震sǒng(

) ⑥诘(

)问 ⑦jí(

)贯 ⑧pī(

) 雳

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

D “廿”的大写

(3)(疏)懒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 烦琐之(至) (

A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悚:

二、阅读全文,然后小组间竞赛,讲一个“阿长的故事”,要有(明确的题目)

三,认识阿长:用文中的话为阿长填写一份简历。

姓名:

性别 :

职业:

身形特征:

年龄 :

爱好与特长:

四,走近阿长,走近鲁迅 :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五,理解阿长。

读全文,根据提示,试做下面练习

1、长妈妈(干什么?或怎么样?):

2、她的(特点):

3、让我讨厌,不耐烦(或者让我产生敬意) :

六.讨论:从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描写,可以体会的出小鲁迅对她其实是非常尊重的,为什么前面却写到长妈妈很多不文雅的举止和不好的习惯?

七、重点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部分,探究文章主旨。

1.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2题目:《三峡》

教学目标: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

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四、学生自己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写景重点以及景物特征。

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

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教师板书:夏季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教师板书: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清幽美)??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教师板书: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避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

连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3题目:《生物入侵者 》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 附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生物入侵者怎么样

怎么办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解

1、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2、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2、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3、摆出现象:——(段)

4、《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5、揭示态度:——(段)

6、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

说明。

小结

1、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

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4题目:《望岳》

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 唐 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四、了解青年杜甫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

3、过了二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4、我们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年杜甫?

板书

望岳

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 远望 描绘泰山景色 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近望

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细望

想象登顶感受 尾联:一览众山小

5题目:《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2、探究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通过看图复述,加以想象,培养故事复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续写,深入解读文本,培养文本再造能力。

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纯洁的人格和心灵。

1、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分析故事中各个人物形象,揭露童话所反应的社会本质。

分析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 看图复述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一生创作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他的160余篇童话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2、关于童话

文学体裁:儿童文学

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

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主题:以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

3、正音正字

三、初读文本

1、看图复述故事

2、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3、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4、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

5、迅速浏览课文,将课文分为五大段,并且给每一段取一个小标题。 生:引子(1) 爱新装 开端(2~4) 做新装 发展(5~22) 看新装 高潮(23~31)穿新装

结局(32~36)展新装

6、你觉得上当受骗的是哪些人?

四、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跳读课文,思考: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的形象?从哪里得知?

3、大臣、骗子、百姓、小孩子分别是怎样的人,你能概括出来吗?

4、第1段中,写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说明了什么?

5、第5段中,写皇帝“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6、当皇帝已经感觉到了老百姓受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幅更骄傲的神气”,想“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7、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8、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小孩子敢说真话,这是为什么?

9、你觉得文中的哪一处人物描写最传神,说说好在哪里?

10、小结

一场闹剧, 围绕“新装”,通过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腐朽、自欺欺人的丑陋行径。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五、拓展延伸

抓住人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课文。

2《羚羊木雕》案例探微

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所写的家庭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这一家庭纠纷矛盾重重,悬念跌宕,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文中充满了是是非非的矛盾冲突,在这一点上,如果教师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讨论、辩论就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正是课堂三维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容易被忽略或教学难度较大的地方,本案例主要想在这方面作一微探。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

教学难点:

分清是非,能与他人共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型:讨论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课前安排学生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

2、课前预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能读、能写、能运用,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教师:

1、对学生作好分角色朗读指导:

①对课文整体感知。

②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③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④角色分配: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故事叙述者。

2、要求学生课前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给学生讲述辨论的规则及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2-3分钟演讲:让学生讲述假期里自己在家里针对家庭小事和父母进行思想交流的情况。找2-3名学生演讲。师生对演讲情况略作评议。

2、情景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在心灵深处或许己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驾着这叶方舟,让我们驶向《羚羊木雕》

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在默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知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教师选定了几个自我推荐的同学起来朗读课文,教师也参与了朗读,充当文中的“爸爸”,其他同学评价。

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导。

③师生共同对 这次作出评价。

小结:

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在朗读中,我也参与读“爸爸”这个角色,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要求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妈妈”因不严厉、家长作风不过硬而“被迫下岗”(该生因读得缺乏感情而被其他同学代替朗读),“我”因受委屈而得到大家深深的同情……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得大家都沉浸到了文学的魅力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关于羚羊木雕的事,它涉及到父母、“我”、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②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明确:在这场家庭冲突中,作者倾向于父母不对,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一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明确:上述问题有较强的主观性,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小结:

让学生结合朗读体验,分组合作、探究,讨论上述问题,并自由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主观体验及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教师要随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课文的感知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表现出来,当我发现学生对课文己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我便中止了这场讨论,为接下来的辨论作准备。

点评:

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开始进入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这就为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看法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埋下伏笔;当学生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之后,又为下面将进行的课堂辨论开辟了方便之门,教学中的登堂入室之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三、课堂辨论

作业:

1、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形,模仿课文续写。(训练目的:把辩论引向深入。)

2、假期回家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和父母交流,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活。(训练目的: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5《沁园春&8226;雪》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首词写于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初。当时红军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夹击的困难境地。全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读这首词,应着重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的思想。

教学设想:

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学习课文前要对“诗词”的有关知识预习、了解。

2、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在领悟、品评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无不与以课文为载体的情感体验有关。设计好授课的导语、结语以及授课的过渡语,对于调动学生体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诵读、领悟、品评、鉴赏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生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教学设想: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简介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夜。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的最前线。渡河前,恰逢大雪。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以"“雪”为题的壮丽诗篇。请听课文录音。(放课文背景简介VCD、大屏幕)

三、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四、课文内容学习:

(一)请欣赏课文朗诵(微机、大屏幕、课件)

(二)上阕:

1)课文前三句诗人用哪两个词点出了北国风光的特征?修饰限制“冰封、雪飘”的是哪两个词?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怎样理解?在古诗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现的写法叫什么?试举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互文”的例子?

2)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诗人能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也是站在哪里往下看?文中表示看的词是哪个词?这个词一直控制到哪句?对,共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望”就是一个领字。

3)哪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七句?他读得好在哪里?谁读得比他更好?谁听出她读时给哪些词加了重音?谁能说说这些字加重音的原因?“舞和驰”把山和原写活了,这是什么写法?举个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例子?

4)“望”是领字,读时应稍顿,后边几句应带有“喜悦、赞美”之情去读,“欲与天公试比高”应读得有豪情、有气魄,请齐读这七句。

5)诗人并没有满足于对眼前雪景的描写,而是进一步想象雪后天晴的景色,谁读一读? “晴日”一词有几层含义?说一说这三句的深刻含义?

6)词的上阕以写什么为主?俗语说“景即是情”,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一场普通的雪,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一篇优美的文字,是诗人眼前的景格外美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

1、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在学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旧的知识,努力让新旧知识浑然一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

2、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领悟诗的内容,在品评诗句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下阕:

1)试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2)引出的下文中有一个表示感情的词是谁?“惜”一直控制到哪句?共七句,“惜”也是一个领字。读这七句应带有什么感情?生读。

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哪些人?谁能介绍一下?这些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了一个“惜”字?用文中的话回答。“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武功尚可,文学才华就差些了,成吉思汗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在诗人心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齐读文章最后三句

4)句中的“风流人物”指谁?这三句话有什么什么含义?谁才是诗人心中真正的英雄? 5)下阕的表达方式主要以什么为主?通过议论赞美了谁? 6)齐读课文。 教学设想:

在上阕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下阕,通过质疑、讨论、反馈矫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五、扩展积累

投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诵读。并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雪”的文章或诗文,课后交流。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巩固知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沃土——《变色龙》教学案例 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沃土

8《最后一片叶子 》 教学设计

课型:课内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⒊ 教学目标:

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

弄清人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

教学重点:情节线索的作用

教学难点:主要人物与主题的表达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论哪个社会,哪个国家,英雄人物虽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的遭遇、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能更普遍、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今天我们就来解读美国杰出小说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二、讨论课文,了解实物(叶子)作为情节线索的作用,借以把握情节发展

㈠ 课前已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小说,并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共有55段(检查是否落实)。

㈡ 请同学们说说,小说共写了哪些人物?

答:琼西、苏、贝尔门、医生

㈢ 小说名为《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片叶子和小说中哪些人物直接发生关系?

⒈ 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的关系

①最后一片叶子最先在文中何处出现?(请同学配乐分角色朗读)

②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有何关系?(学生讨论)

答:琼西眼里的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难世界的终极。琼西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藤叶终将掉完,年轻、纯洁的琼西却不该过早逝去,矛盾到了高潮。

没想到最后一片叶子历经了一天一夜风雨仍傲然挂在墙上,琼西恢复了生的信念,又一天,琼西脱离了危险。

③为什么最后一片叶子奇迹般挽救了琼西的生命?(学生讨论)

注意前文医生话语中的伏笔(第

7、11段)

琼西从叶子得到了启示,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使药物治疗的效果成倍提高。

④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最后一片叶子居然能够抵挡“秋风扫落叶”的命运,这可能吗?为何琼西会相信最后一片叶子是真的?

答:躺在床上看得不真切;

那么单纯,根本没想过会是假的;

画得逼真;

尽管生活的苦难逐渐泯灭她生的欲念,但她那么年轻,对艺术的追求刚开始,潜意识里有着对生命的渴望。

⒉ 最后一片叶子与贝尔门的关系

①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上去的,找出文中对贝尔门的描写(请同学读第30段)

答:怪异的模样、火气十足,瞧不起别人的温情、一个失败的画家,还爱说大话,喝酒无节制。一个生活、事业的失意者。

②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的,前文可有伏笔?贝尔门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第

32、

35、36段)

答: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③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最后一段)

答: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门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门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门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⒊ 小说情节的作用

“最后一片叶子”串联着琼西和贝尔门两个人物的活动,展开了所有的情节——琼西所受的人间苦难和贝尔门舍己救人的人性美。

幻灯片:在作品中起串联人物活动、展示故事情节发展作用的人物、实物、事件、语句等叫做情节线索。最后一片叶子是名物线索。

板书: 生命的征兆 最后的杰作

获生 名物线索 献身

琼西 贝尔门(主要人物)

(人间苦难) (人性之美)

幻灯片:要通过情节线索梳理去把握情节中的人物及矛盾冲突,并由此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领会作品主题。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弄清谁是主要人物或主线人物,为什么。

⒈谁是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的确定不能片面地从作者描写的多少去衡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① 从他与各方的关系看

② 从小说主题的表现看

从①看,琼西病危,生命维系于“最后一片叶子”,是为了造成悬念,为贝尔最后杰作蓄势、铺垫。

从②看,作者要歌颂的是一种人性美,具体表现为贝尔门的善良、博爱、献身精神,贝尔门是作家寄托主题的主要人物。

如果把琼西看作主要人物,作品的主题便仅仅是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公和无理,抑或是表现人的精神、信念对生命的重要作

⒉ 作者在塑造琼西、贝尔 门这两个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如不同,表现在哪里?

琼西:正面描写(对话、神态)

贝尔门:侧面描写(画叶子是苏的口说出的),先抑后扬 ⒊ 对贝尔门画杰作的场面未作正面描写,为什么?

描写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表面情节虽淡化了,但通过读者的想象,可内化为读者心灵内部的情感,通过读者心理感情的合理发展,使小说情节更丰富、理想化。是一种类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更凝练、蕴蓄的写法。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难以忘怀

(打罗丹字幕)

罗丹名言:“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

四、总结

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努力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

- -

第4篇:中学语文教案

篇1:中学语文教案范例 1题目:《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

学习步骤:

一、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āng( )急 ②粗拙( )③烦suǒ( )④惧惮( )

⑤震sǒng( ) ⑥诘( )问 ⑦jí( )贯 ⑧pī( ) 雳

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 )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d “廿”的大写 (3)(疏)懒 ( )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 烦琐之(至) ( )

a 极 b 以至 c 到d 至于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

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悚:

二、阅读全文,然后小组间竞赛,讲一个“阿长的故事”,要有(明确的题目) 三,认识阿长:用文中的话为阿长填写一份简历。

姓名: 性别 : 职业:

身形特征:年龄 : 爱好与特长:

四,走近阿长,走近鲁迅 :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五,理解阿长。

读全文,根据提示,试做下面练习

1、长妈妈(干什么?或怎么样?):

2、她的(特点):

3、让我讨厌,不耐烦(或者让我产生敬意) :

六.讨论:从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描写,可以体会的出小鲁迅对她其实是非常尊重的,为什么前面却写到长妈妈很多不文雅的举止和不好的习惯?

七、重点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部分,探究文章主旨。 1.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2题目:《三峡》

教学目标: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

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四、学生自己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写景重点以及景物特征。 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

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

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教师板书:夏季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教师板书:春冬 素湍绿潭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清幽美)??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教师板书: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避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

连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3题目:《生物入侵者 》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 附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生物入侵者怎么样

怎么办

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2、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2、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3、摆出现象:——(段)

4、《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5、揭示态度:——(段)

6、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3、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

说明。

小结

1、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

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

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

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

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

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4题目:《望岳》

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板书:望岳 唐 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篇2:中学语文教案模板

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篇3:小学语文经典教案范例

篇4:中学语文教案范例

题目:《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

学习步骤:

一、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āng( )急 ②粗拙( )③烦suǒ( )④惧惮( )

⑤震sǒng( ) ⑥诘( )问 ⑦jí( )贯 ⑧pī( ) 雳

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 )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d “廿”的大写 (3)(疏)懒 ( )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 烦琐之(至) ( )

a 极 b 以至 c 到d 至于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悚:

二、阅读全文,然后小组间竞赛,讲一个“阿长的故事”,要有(明确的题目)

三,认识阿长:用文中的话为阿长填写一份简历。

姓名: 性别 : 职业:

身形特征:年龄 : 爱好与特长:

四,走近阿长,走近鲁迅 :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五,理解阿长。

读全文,根据提示,试做下面练习

1、长妈妈(干什么?或怎么样?):

2、她的(特点):

3、让我讨厌,不耐烦(或者让我产生敬意) :

六.讨论:从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描写,可以体会的出小鲁迅对她其实是非常尊重的,为什么前面却写到长妈妈很多不文雅的举止和不好的习惯?

七、重点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部分,探究文章主旨。 1.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题目:《三峡》

教学目标: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

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四、学生自己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写景重点以及景物特征。 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

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教师板书:夏季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教师板书:春冬 素湍绿潭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清幽美)??学生齐读

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教师板书: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避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 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第5篇:中学语文教案

中学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卧龙区石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周子荣

2012年10月

第6篇: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八年级 ﹙上册﹚ 学科:语文 课题:《爱莲说》 主讲人: 时间 :2015年 4月14 日 指导教师:陈霞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3.增强古文阅读能力,能翻译并背诵课文;

4.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并树立自身崇高的道德追求。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及相关辅导资料初读课文;

2.以读促译,反复诵读全文,了解莲的特点及作者爱莲的原因; 3.探究莲的高洁的品格以及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莲的高洁品格;

2.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1.讲授法 2.诵读法 3.讨论法 4.分析法 5.小结法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花,及简单说明喜欢的原因,引出莲花。(开放式回答)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花并且都有自己爱花的理由,今天我们将学习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爱莲花的原因又是什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及熟悉作者

1.“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也称“杂说”,属论说文范畴。它的作用是解释义理,把自己的意思叙述出来。往往用于表现作者独特的见解。《爱莲说》就是对热爱莲花的嗜好所做的解说。

2.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道州营道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著有《周元公集》、《通书》、《太极图说》等。

三、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阅读课文,找出生僻字并请同学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隐逸(yì)、鲜(xiǎn) 蔓(màn)、噫(yī)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开放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引导)

四、深入感知文意,把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1.听优秀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进行指导。

①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语调要舒缓,语速要慢;

②要读出抑扬顿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 ③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 ④读排比句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

2.教师示范性朗读课文。 3.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教师朗读小结:

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五、研读课文

(一)难词、句段释义,把握整体文意,请同学翻译句、段

(二)品位语言,领悟语感

带着下列问题品读课文:(全班朗读、讨论)

1.作者如此爱莲,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特点的?赋予了莲花怎样的品格?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3.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4.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5.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结合课文,逐一解答: 1.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自尊自爱。 2.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3.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一是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 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一般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助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4.第

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

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 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熟读并背诵课文,下节课抽查。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播出的《共同关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3.回去在网上搜索莲花的图片,选出3张最喜欢的,并各附上自己原创的描写语句。

爱莲说(古文体) 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

描写方面 语 句 品 格

蕃( )、淤( )、噫( ) 濯( )、涟( )、逸( ) 亵( )、蔓( )、鲜( )

中学语文教案模板

中学语文教学评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计划

工程建材价直辖市工程建材价江苏省工程建材价
文章字数:43550
点击数:6823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