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4-30,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晒场造价

1、农村建房,两层半和三层成本差的大不?

近这些年,随着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面貌的改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重新建设自家的房屋。就像我们当地过去以传统的砖瓦房为主,而现在基本都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泥2层或3层小楼,有一些装修设计比较漂亮的农村家庭,甚至可以称之为乡村小别墅。而这些农村自建房大多处于两层或者两层半的样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概念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较早建房都以两层为主

在农村里面建造房屋,一方面是要考虑到宅基地的建筑面积,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在我们当地农村较早建房的一批人家,大多是以两层为主。也就是说他们不存在两层半的概念,到二层封顶就结束了。像这样盖房子的人家建房的时间都比较早。那时候人们对于农村房屋的设计没有特别时尚的观念,认为只要适用好住就够了,而且当时盖房子比较贵,家里的积蓄也不太多,所以一般盖了二层就结束了,很少再加一层。甚至有一些人家专门建造的房屋只有一层半。到2楼的时候留一半建房,另一半直接变成平台,可以作为家庭晒场,晒谷子晒衣服都非常方便。

第二,农村自建房二层半是个什么概念?

在中国农村盖房子的样式并不完全相同,在有一些地方二层半指的是盖两层,然后再加盖半层尖顶,形成一个阁楼的样式。这样的话,阁楼上可以作为房间使用,也可以作为仓库使用,在外观上来看也非常漂亮大方。另外一种二层半的概念是指整体落地盖两层,另外第3层的时候盖一半,另外一半做成阳台或者平台。这时候第3层并不是完全的尖顶形状,而是跟下面两层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盖的房间少一些而已。在我们当地所指的二层半说的就是后面这种说法。

第三,近几年农村盖房主要是以二层半为主

可以说这几年农村盖房子的风尚跟过去已经有了显著的差别。现在农村盖房子不仅要求适用舒适,而且还要求外观好看。所以在农村房屋设计的时候,显得更加合理,更加漂亮。再加上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在逐渐的提高,而很多建筑材料的费用却在下降。所以农民有足够的金钱来建造更加漂亮的房屋。因此现在很多农民家庭盖房都以二层半为主,甚至有的盖三层半。

对于农村盖房子来说,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必须符合当地的标准,比如说建筑面积,比如说宅基地的申请条件。就在符合当地政策的情况下盖房子才能得到确权,才能算是合法的自建房。其次农村建房子不管是建二层也好,还是建二层半也好,只要经济能力许可,只要符合当地的政策措施,那都是农民的自愿选择。对于我来讲,个人觉得在家庭人口较多的情况下,盖两层半肯定比两层要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和想法,感谢您的阅读。

2、1000平米的水泥晒场造价

看你晒场的结构决定的,如果你就用一层混凝土,大概在520一个立方左右

3、《各具特色的民居》的仿写(范文:广州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拉祜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建筑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地式的茅屋,一类是桩上竹楼。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间,中间一间为客房,进门右方墙角就是神龛。 僳僳族建筑——木楞平板房 山区,多数村庄座落在山腰。房屋结构大致分两类:一是木质结构,房屋的“网壁”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结构,先在选好的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住房对面为畜厩。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壮族建筑——半干栏式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哈尼族主要建筑——蘑菇房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等几种类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元阳县胜村一带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哀牢山、无量山区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经济及环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几种式样。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纳西族传统建筑——木楞房 木楞房是纳西族传统的住房形式。以圆木为材料,平齐长度,两端砍出接口,首尾相嵌,构成四面墙体。然后再架起檩条,铺上木片瓦,压上石块,在墙体圆木间的缝隙抹上牛粪或泥,以避风寒。泸沽湖畔的木愣房多由四排房屋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正房是家人就餐、起居、储存粮食和杂物的地方,左边是经堂,右边是畜厩,对面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屋,楼上分为若干间小屋,是成年男女与“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明代始,丽江已出现宏伟壮观的瓦房建筑,徐霞客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它的规模。清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技术、风格不断被吸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在城镇和坝区及河谷地带的农村流行起来。满楼是汲取藏族建筑风格特点的另一种民居,在永宁、三坝较为普遍。另一种传统的民居井干式木楞房,在山区还较多地保留着。大研镇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于1997年2月4日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4、老家的古老房子模仿各具特色的民具作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拉祜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建筑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地式的茅屋,一类是桩上竹楼。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间,中间一间为客房,进门右方墙角就是神龛。 僳僳族建筑——木楞平板房 山区,多数村庄座落在山腰。房屋结构大致分两类:一是木质结构,房屋的“网壁”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结构,先在选好的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住房对面为畜厩。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壮族建筑——半干栏式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哈尼族主要建筑——蘑菇房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等几种类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元阳县胜村一带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哀牢山、无量山区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经济及环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几种式样。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纳西族传统建筑——木楞房 木楞房是纳西族传统的住房形式。以圆木为材料,平齐长度,两端砍出接口,首尾相嵌,构成四面墙体。然后再架起檩条,铺上木片瓦,压上石块,在墙体圆木间的缝隙抹上牛粪或泥,以避风寒。泸沽湖畔的木愣房多由四排房屋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正房是家人就餐、起居、储存粮食和杂物的地方,左边是经堂,右边是畜厩,对面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屋,楼上分为若干间小屋,是成年男女与“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明代始,丽江已出现宏伟壮观的瓦房建筑,徐霞客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它的规模。清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技术、风格不断被吸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在城镇和坝区及河谷地带的农村流行起来。满楼是汲取藏族建筑风格特点的另一种民居,在永宁、三坝较为普遍。另一种传统的民居井干式木楞房,在山区还较多地保留着。大研镇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于1997年2月4日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5、老师您好!建筑业征税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3、以工代赈问题 4、内部工程问题(依法不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 二、建筑业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一)关于自建行为的征税问题 所谓自建行为,是指拥有施工能力的单位自行建造建筑物后使用或销售的行为。按照营业税的基本原理来看,自建行为因其未对外提供应税劳务,因而对其中间的建筑行为是不应征税的。 (二)关于疏浚工程 疏浚是以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清除航道、港口、码头、水库等淤塞、挖深河槽,以通畅水流或改善通航条件等业务。 (三)关于安装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安装费,是指有线电视台为用户安装有线电视接收装置,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安装费,也称之为初装费。根据现行营业税税目注释的规定,这项初装费属于建筑业的征税范围。 (四)关于燃气初装费 财税[2003]16号,“燃气公司和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单位,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时,代有关部门向购买方收取的集资费(包括管道煤气集资款〈初装费〉)、手续费、代收款等,属于增值税价外收费,应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国税函〔2002〕105号批复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是用于管道煤气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在报装环节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费用。根据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对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五)关于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往往与建筑工程相连,或者本身就是某个建筑工程的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绿化与平整土地就是紧密相连的,而平整土地本身就属于建筑业税目中的“其他工程作业”,因此绿化工程属于建筑业的征税范围。注意问题:承包整个绿化工程,按收取的全部价款征收建筑业营业税。不得扣除购买的绿化树苗、花等原材料。 (六)对工程承包公司承包的建筑安装工程按何税目征税 工程承包公司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即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对工程承包公司的此项业务则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国税函发[1995]156号) (七)关于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的建筑工程 根据财税[2001]187号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承包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的建筑安装工程取得的收入,从2001年1月1日起,恢复征收营业税。 (八)关于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的征税问题 根据国税函〔2009〕520号的规定,纳税人受托进行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并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过程中,其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三、建筑业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问题 建筑业务征税问题:基本建设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近设置的工厂.车间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用于本单位和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的,应在移送使用时征收增值税。但对其在建筑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凡直接用于本单位和本企业建筑工程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一)对不动产的修缮与对有形动产的修理的划分问题 按现行流转税制的规定,对不动产的维修属于营业税建筑业税目中的修缮业务,对有形动产的维修则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修理修配业务。 (二)工业企业为用户安装自产产品的征税问题 按照细则第七条“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规定来处理,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三)建筑业与营业税其他税目划分问题 纳税人对建筑、设计等业务实行总承包的,应分别按建筑业与服务业税目征税,(如将设计劳务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其分包费支出可以从其总承包额中减除。)分包设计劳务的纳税人,其从事设计劳务而向对方收取的价款,应按“服务业”税目中的“设计”项目征收营业税,并由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缴纳。 三·建筑业的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1、建筑业纳税义务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筑业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特殊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转包的,分包或转包者为纳税人。 2、建筑业工程实行总承包,分包方式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无论工程是否实行分包,税务机关可以建设单位和个人作为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1) 纳税人从事跨地区工程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 (2)纳税人在劳务发生地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税务登记的。 四·建筑业的计税依据 建筑业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承包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修缮工程,装饰工程和其他工程作业所取得的营业收入额,即建筑安装企业向建筑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及价外费用。 (1)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2)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筑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3)纳税人将自建的房屋对外销售,其自建行为首先应按建筑业缴纳营业税,再按销售不动产缴纳营业税。 (4)纳税人提供装饰劳务的,按照其向客户实际收取的人工费,管理费和辅助材料费等收入(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和设备价款)确认营业额。(5)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道,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营业额中。 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税务情况列举。 五·税率 1、营业税 按照工程收入的3%的计算缴纳营业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 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计算缴纳。税率分别为7%(城区)、5%(郊区)、1%(农村)。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 3、教育费附加 按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计算缴纳,附加税率为3%。 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4、印花税: (1)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适用税率为千分之一; (2)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运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 税率为万分之五; (3)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税率为万分之三; (4)借款合同,税率为万分之零点五; (5)对记录资金的帐薄,按“实收资本”和“资金公积”总额的万分之五贴 花; (6)营业帐薄、权利、许可证照,按件定额贴花五元。 5、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不含税收入适用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6、企业所得税: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所得税法,所得税税率为25%。 7、房产税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 8、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1)大城市1.5元至30元; (2)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3)小城市0.9元至18元; (4)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 六·建筑业应纳税额计算 应纳营业税额=建筑业计税营业额×3% 例1 某建筑队承包工程一项,共使用原材料60万元,其他物资和动力20万元,并于2001年12月完工,验收合格,取得建筑工程收入280万元,适用税率为3%。 其应纳营业税税额=[(60+20)+280]×3%=10.8万元 例2 建筑公司承包一项工程,工程总造价为5 500万元,其中将2 000万元土建工程分包给B施工企业。由于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该工程提前竣工,建设单位付给A建筑公司材料差价款500万元,提前竣工奖200万元。A建筑公司又将其中的材料差价款应纳税100万元和提前竣工奖100万元付给B企业。计算A建筑公司应缴的营业税额和代扣代缴B企业营业税额。 (1) A建筑公司应纳营业税=[(5 500-2000)+(500-100)+(200一100)]×3%=120(万元)。 (2) A建筑公司应代扣代缴B企业营业税=(2000+100+100)×3%=66(万元)。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扣缴义务发生时间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书面合同,如合同明确规定付款(包括提供原材料,动力及其他物资,不含预收工程价款)日期的,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合同未明确规定付款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2、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或者 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3、纳税人自荐建筑物,其建筑业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销售自建建建筑物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纳税人将自建建筑物对外赠与,其建筑业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该建筑物产权转移的当天 二、扣缴义务发生时间: 建设方为扣缴义务人的,其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扣缴义务人支付工程款的当天;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的,其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扣缴义务人带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八·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地点 建筑业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1、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其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建筑业应税劳务的发生。 2、纳税人从事跨省工程的 ,应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3、纳税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范围为内提供建筑也应税劳务的,其营业税纳税地点需要调整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确定。 4、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建筑业营业税税款的解缴地点为该工程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 5、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跨省工程的,其建筑业营业税的解缴地点为该工程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 6、纳税提供建筑业劳务,应按月就其本地和异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就其本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所得收入缴纳营业税:同时自应申报之月(含当月)起六个月内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异地建筑业应税劳务收入的完税凭证。否则,应就其一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 7、上述本地提供的建筑业应税劳务是指独立核算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税收管辖范围内提供的建筑业应收劳务;上述异地提供的建筑业应税劳务是指独立核算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税收管辖范围以外提供的建筑业应税劳务。[1]

6、水泥地-晒场-预算

1、用做谷物晾晒,至少要能满足正常的运送谷物的车辆上去。2、做法可参照:a、素土夯实或压实,平整后最好用压路机压实4~6遍。然后再进行平整,再压实一下。b、用C15混凝土,做100厚左右,你说的7cm有点薄。c、注意该场地要按照6m×6m分割。防止混凝土伸缩裂缝的产生。3、具体造价,因为各地的材料价格不同,不能确切计算。但是你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商品混凝土的价格,比较有参考价值。4、混凝土的价格一般按照m³计算。按照100厚的话,混凝土为600方。再加上你的人工、模板、以及平整和压实的人工,就是你的造价。5、一般情况下,按照石子、砂子价格70元/m³,水泥400元一吨。C15混凝土的价格200元/m³左右。6、按照100厚,混凝土是600m³,价格为12万,再加上人工和机械等大概13.2万元。这是成本价。注意:由于各地材料、人工、机械费用有差别,造价会有差别。 补充:一般情况下,C15混凝土配合比(重量kg):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80 水泥:310 砂子:645 石子:1225 配合比为:0.58:1:2.081:3.952 砂率34.5% 水灰比:0.58

7、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单元工程怎么定义的?

1、同一个工程中大小关系(由大到小):单项工程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2、单项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也有称作为工程项目。如工厂中的生产车间、办公楼、住宅;学校中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它是基建项目的组成部分。

3、单位工程是指具有单独设计和独立施工条件,但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它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如生产车间这个单项工程是由厂房建筑工程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等单位工程所组成。建筑工程还可以细分为一般土建工程、水暖卫工程、电器照明工程和工业管道工程等单位工程。

以上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它竣工后能否独立地发挥整体效益或生产能力。

4、分部工程:按工程的种类或主要部位将单位工程划分为分部工程。如: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电气工程、通风工程等

5、分项工程: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构造及规格将分部工程划分为分项工程。如土方工程、钢筋工程、给水工程中的铸铁管、钢管、阀门等安装。

(7)晒场造价扩展资料:

单项工程从施工的角度看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工程项目总体施工部署和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的项目管理方案和目标,依照其投资和质量要求,如期建成并交付使用。如工民建工程中,某工厂建设项目中的生产车间、办公楼、住宅等即可称为单项工程;某学校建设项目中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也可称为单项工程;它是基建项目的组成部分。如公路工程中独立设计、独立施工、建成后可以独立交工通车的一个合同段,即可成为单项工程。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单独设计和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但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是构成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

在工民建工程中,如生产车间这个单项工程一般是由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这个两个单位工程组成的。

在公路工程中,如某第五标段这个单项工程是由路基工程(每10KM)、路面工程(每10KM)、桥梁工程(大中桥)、隧道工程等等单位工程组成 。

分部工程指不能独立发挥能力或效益,又不具备独立施工条件,但具有结算工程价款条件的工程。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通常一个单位工程,可按其工程实体的各部位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如房屋建筑单位工程,可按其部位划分为土石方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

分项工程是指分部工程的细分,是构成分部工程的基本项目,又称工程子目或子目,它是通过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就可以生产出来。并可用适当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一般是按照选用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规格等不同因素划分施工分项。

如在砖石工程中可划分为砖基础、砖墙、砖柱、砌块墙、钢筋砖过梁等,在土石方工程中可划分为挖土方、回填土、余土外运等分项工程。这种以适当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的工程实体数量就是工程量,不同步距的分项工程单价是工程造价最基本的计价单位(即单价)。每一分项工程的费用即为该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单价的乘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里面对单元工程有明确的定义,具体如下:2.0.6 单元工程 separated item project,在分部工程中由几个工序(或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显然单元工程是水利水电上的基本单位相对于建筑工程上面的分项工程。

8、我国幅员广大,地理气候,自然条件,地方材料各异,各地民居大致有哪几类?

拉祜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建筑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地式的茅屋,一类是桩上竹楼。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间,中间一间为客房,进门右方墙角就是神龛。 僳僳族建筑——木楞平板房 山区,多数村庄座落在山腰。房屋结构大致分两类:一是木质结构,房屋的“网壁”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结构,先在选好的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住房对面为畜厩。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壮族建筑——半干栏式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哈尼族主要建筑——蘑菇房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等几种类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元阳县胜村一带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哀牢山、无量山区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经济及环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几种式样。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纳西族传统建筑——木楞房 木楞房是纳西族传统的住房形式。以圆木为材料,平齐长度,两端砍出接口,首尾相嵌,构成四面墙体。然后再架起檩条,铺上木片瓦,压上石块,在墙体圆木间的缝隙抹上牛粪或泥,以避风寒。泸沽湖畔的木愣房多由四排房屋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正房是家人就餐、起居、储存粮食和杂物的地方,左边是经堂,右边是畜厩,对面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屋,楼上分为若干间小屋,是成年男女与“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明代始,丽江已出现宏伟壮观的瓦房建筑,徐霞客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它的规模。清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技术、风格不断被吸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在城镇和坝区及河谷地带的农村流行起来。满楼是汲取藏族建筑风格特点的另一种民居,在永宁、三坝较为普遍。另一种传统的民居井干式木楞房,在山区还较多地保留着。大研镇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于1997年2月4日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回答者:言之午 - 首席运营官 十三级 3-1 12:16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9、瓷花瓶加工厂应是什么布局特点

早年见过的,就象个倒盖住的碗,前面有个门。顶上有烟囱。师傅把泥胚摆放在里面。窑很厚,门到里面段距离,这也是烧火的地方。装完后封窑,门被砖切起。中上位留了个观察孔。下部也留个洞好添柴鼓风。里面烧到红红的。要好几天。 在“厦门历史陈列展”上,有一个还原宋代制瓷工人在汀溪瓷窑生产作坊内制作瓷器的场景,反映了制瓷的全过程,以实物作背景,人物栩栩如生,让我们看着看着仿佛有回到那个年代的感觉。 汀溪瓷窑是宋代南方青瓷的重要代表,出产的瓷器通过汀溪水运到泉州港,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朝鲜、日本。由于日本高僧珠光喜欢用青瓷饮茶,“珠光青瓷”由此得名,这类青瓷在日本镰仓时期遗址中有大量出土。经专家考证,“珠光青瓷”就是汀溪瓷窑的主要代表。按形制来分,窑炉有馒头窑(圆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多种.其中的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时间较长,北方的平原地区多使用馒头窑,而南方的山区、半山区则多依山建造龙窑。 馒头窑又称“圆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馒头窑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但由于它升温、降温都比较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容易出次品。 龙窑又称长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多在30—80米之间,形似长龙,故称之龙窑。龙窑结构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此后,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龙窑的特点是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其升温、降温都很快,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合于焙烧胎体较薄、高温下釉黏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所以有人说龙窑是青瓷的摇篮。 阶级窑出现于福建德化窑,由宋元时期的分室龙窑发展而来。它是以砖等材料依倾斜的山坡建筑,倾斜度在21度左右,由窑门、火膛、若干个室和烟囱等组成,各室依次相连,自下至底形成层层阶级,故称之“阶级窑”。它集龙窑装烧量大、产量高与馒头窑容易控制升、降温速度的优点于一身,同时具有节省燃料的长处,适合于烧制德化窑白釉瓷器等含氧化钾成分较高、釉在高温下黏度较大的瓷器。 葫芦形窑是由龙窑发展而来的,对龙窑做了较大的改造,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烟囱等部分组成,适合烧制氧化钾含量较高、釉在高温下黏度较大的瓷器。 蛋形窑出现于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镇,由元明时期的葫芦窑发展演变而成,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合理,所需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烧造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多类品种瓷器可一次烧成;蛋形窑以柴做燃料,烧成时间短,产品质量好,它对于清景德镇瓷器的发展,祈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火焰走向,窑炉又分为直焰窑、倒焰窑、半倒焰窑、平焰窑等。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这时出现了史上有名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是我国陶瓷史上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窑体、窑房和坯房的独特形状、结构、材料和功能要求成就了窑房营造的独特技艺。例如,清代雍正以来,景德镇最盛行的是"镇窑",蛋形的镇窑属于平焰窑,它综合了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的优点,成为古代最杰出的窑型。砌窑(结窑)、补窑(修窑)在景德镇被称为"挛窑",这在全国其他瓷区是没有的。坯房(即作坊)是重要的生产场所,同时兼有居住功能,布局紧凑。景德镇传统窑房宽敞通风、经济实用、兼具仓库、生产车间和生活间的三重功能,它给建造者提出了很高的建筑标准,要求工艺高超而又别具风格,由此造成了景德镇的城区风貌,同时成就了景德镇瓷业建筑的营造技艺。景德镇坯体传统干燥方法是以日晒和风干为主,以烘房防冻、防潮为辅。蒋祈《陶记》谓:“至若冬,泥冻脆不可以烧·,坯陶既就不复易操,乃有火房。”景德镇传统制坯的烘房,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是出现在明代。据文献记载:“景德镇明代已成了全国制瓷中心,瓷业手工业生产发达,当时制瓷分工有“过手七十二”之称,大作坊集中出现。”从传统制瓷作坊正间坐北朝南朝向来看,日照时间长,利于晒坯,光线好,且冬暖夏凉,同时这种朝向是根据传统工艺要求和景德镇地区气候特点而定的。坯房正间采取座北朝南或南稍偏东,并且北墙不开窗。由此既可受惠夏季主导风向一东南风,又可在冬季避西北风袭击;同时,在夏季太阳偏高时,避免强烈的西晒,和在冬季太阳偏低时,使室内受更长的时间日照。因正间是作坊的主体,许多工种密集其中,各工种都有一定量待制坯周转,而且流转的坯体干湿度,必须掌握,如印坯工种,打杂工必须掌握坯体的干湿度,一般普通坯体整坯时含水率20%-22%,大件19%—20%左右,保持坯体在湿式状态下作业,才能适应印坯、利坯工种操作,使坯体有效地进行自然干燥。另外制瓷作坊,采取庭院式建造,可为自然干燥创造日照条件。制瓷作坊内各种坯架,由于是木结构的屋身,上面施以两坡(人字形)屋顶,而木结构则是采用穿斗式的木构架,再以连系杆并连两组木构架形成空间,这样可借自然通风,晾干坯体,以弥补雨天不能晒坯的不足。这种利用木构架上部连系杆构成的坯架,设在内院的架称晒架,这是作坊用作自然干燥的场地,有晒场之称,为使内院不受建筑物的遮挡。正间屋与庭间屋之间不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庭间屋应略低矮,这样,内院南北日照间距,一般相当于正间进深。恰好一年四季,无论在那个季节,整个内院都可以满足日照时间的正常要求,内院对全作坊来说,是采光通风的主要条件。传统制瓷作坊的建筑形式的特点和工艺布局,两者都多少存在着坯体制造过程中的干燥方法,由明而清,一直沿用不衰,尽管明清是景德镇瓷业生产兴盛时期,仍然很相适应。所以清代乾隆《浮梁县志·陶政志》中称:“窑干、坯干、柴干,则少拍裂沉暗之患。土细、料细、工夫细,则无粗糙污滓之患”。《陶说》作者朱琰总结造瓷经验时说:“要保证成品精好,必须三干三细,还要火候均匀。”《江西通志》以此主论:“造坯彩画,始条理也,人窑火候,终条理也。”民国时期的坯体干燥方法,仍然是按工序间转换进行。新作的湿坯,因为要整形便利,往往使之慢干燥,故无论何瓷厂,都有防燥室的设备,其构造多半在作坊之一隅,用砖或板围闭之,在里面则装设板架,以安置坯板。在晴天有太阳晒的时候,则移在太阳中晒干,否则听其自然,因此无干燥装置之设备。但在三、四月雨季,瓷厂作坊常常有坯无可容之势,而冬天往往冻坯,所以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在旧历腊月就停工,来春三月方始兴工,其原因就是在此。坯间的名称,有多种称谓:如“焙房”、“蔽间”、“防燥室”。《陶记》中的“火房”,是否属于此种。现根据多种称谓的原文将其说法抄录如下:1.培房:为藏坯之所,上有培楼,为工人寝卧之处。2.室内还设有储坯间(俗称蔽间),坯间内设有木质坯架,夏季坯胎存放于坯间内,可以防止坯胎干燥过快而开裂;冬季坯胎存放在坯间内,可以防止坯冻坏;雨季或冬季,在坯架下面放置若干盆炭火,可以加快坯胎干燥速度。3.为了保持坯体在特定的湿式状态下作业,适应印坯、利坯工种操作,使坯体有效地能在冬季防冻,夏季控制过干,因而,在临近做坯、印坯、利坯工位处,筑设有不通风的坯间,以作储备湿坯之用。4.其时的景德镇为了克服重重困难,除采用上述的复烧方法之外,还设置过火房。《陶记》谓:“至若冬泥冻脆不可以烧,坯陶既就不复易操,乃有“火房”。由于“火房”的设置,进行湿作业的工匠已不受季节的限制。把坯房变成暖室让工人操作,还不见诸明清记载,可见当时的市场对瓷器的需求何等迫切!”。根据上述情况看,传统制瓷作坊内的坯间,是否是宋元时期“火房”的沿用?因历代记载不连续,故难以明确。20世纪50年代沿袭民国时期的坯体干燥方法,即晴天靠日晒,阴天靠风吹,雨季、冬季靠炭烘。烘坯的方法一般为:先将燃着的木炭分别置于若干个匣钵内,然后将它们放人存坯间的地上,再把门关紧。每当火势减弱了,须及时添加木炭。历史上,景德镇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窑炉,如龙窑、马蹄窑、葫芦窑等。到了清代,景德镇的窑工们综合龙窑、葫芦窑等窑炉的优点,参考北方馒头窑的长处,结合当地燃料--松柴的特性而创建的,因是景德镇地区所特有的窑炉型式,所以又称镇窑。镇窑外型如半个鸭蛋覆于地面,也称蛋形窑;又因其以松柴为燃料,景德镇人还把它称为柴窑。镇窑在构造、砌筑技术及装烧工艺等方面,具有许多独特和巧妙之处,即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我们也不得不为它的巧妙所折服。烧窑时,窑内的最高温度可达1300多度。窑内形成的递次温差,使一个窑内就可以同时烧成不同温度要求的40多个品种的瓷器。更让我们为之叫绝的是,砌窑所用的材料却不是耐火材料,而是普通的粘土。镇窑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窑炉的典范之作,在中国和世界陶瓷窑炉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景德镇对中国和世界陶瓷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个极其伟大的贡献。

10、坡屋面与平屋面的区别,做好有规范说明?

坡屋面和平屋面的划分以坡度大小而定,平屋面并不是绝对的平,也是有坡度的,只是很小而已,否则无法排出屋面积水。现在尚无法规严格界定,防水界认为坡度大于10%(5°48')即为坡屋面。屋面坡度小于5%(2°54')系为平屋面。为什么坡度界定大于10%,因为10%的坡度可以作构造防水,采用金属板材。如果小于10%的坡,不能作构造防水,只能全封闭防水。如果使用小块瓦防水,坡度应大于30%(16°45'),否则雨水从瓦缝中倒灌。坡度小于5%为平屋面理由是,平屋面可以上人,不须防备滑跌,人可以在上走动,小于2%的坡度的屋面,可用作运动场、回晒场、蓄水池、舞场等。平屋面必须用全封闭材料防水。坡度5%~10%之间的屋顶既不能用瓦作构造防水,也不能作上人屋面,更不能作运动场和蓄水池,系为两答种屋面形式的过渡带。坡度大于140%(55°)应按尖顶防水进行设计。

1、农村建房,两层半和三层成本差的大不?

近这些年,随着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面貌的改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重新建设自家的房屋。就像我们当地过去以传统的砖瓦房为主,而现在基本都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泥2层或3层小楼,有一些装修设计比较漂亮的农村家庭,甚至可以称之为乡村小别墅。而这些农村自建房大多处于两层或者两层半的样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概念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较早建房都以两层为主

在农村里面建造房屋,一方面是要考虑到宅基地的建筑面积,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在我们当地农村较早建房的一批人家,大多是以两层为主。也就是说他们不存在两层半的概念,到二层封顶就结束了。像这样盖房子的人家建房的时间都比较早。那时候人们对于农村房屋的设计没有特别时尚的观念,认为只要适用好住就够了,而且当时盖房子比较贵,家里的积蓄也不太多,所以一般盖了二层就结束了,很少再加一层。甚至有一些人家专门建造的房屋只有一层半。到2楼的时候留一半建房,另一半直接变成平台,可以作为家庭晒场,晒谷子晒衣服都非常方便。

第二,农村自建房二层半是个什么概念?

在中国农村盖房子的样式并不完全相同,在有一些地方二层半指的是盖两层,然后再加盖半层尖顶,形成一个阁楼的样式。这样的话,阁楼上可以作为房间使用,也可以作为仓库使用,在外观上来看也非常漂亮大方。另外一种二层半的概念是指整体落地盖两层,另外第3层的时候盖一半,另外一半做成阳台或者平台。这时候第3层并不是完全的尖顶形状,而是跟下面两层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盖的房间少一些而已。在我们当地所指的二层半说的就是后面这种说法。

第三,近几年农村盖房主要是以二层半为主

可以说这几年农村盖房子的风尚跟过去已经有了显著的差别。现在农村盖房子不仅要求适用舒适,而且还要求外观好看。所以在农村房屋设计的时候,显得更加合理,更加漂亮。再加上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在逐渐的提高,而很多建筑材料的费用却在下降。所以农民有足够的金钱来建造更加漂亮的房屋。因此现在很多农民家庭盖房都以二层半为主,甚至有的盖三层半。

对于农村盖房子来说,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必须符合当地的标准,比如说建筑面积,比如说宅基地的申请条件。就在符合当地政策的情况下盖房子才能得到确权,才能算是合法的自建房。其次农村建房子不管是建二层也好,还是建二层半也好,只要经济能力许可,只要符合当地的政策措施,那都是农民的自愿选择。对于我来讲,个人觉得在家庭人口较多的情况下,盖两层半肯定比两层要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和想法,感谢您的阅读。

2、1000平米的水泥晒场造价

看你晒场的结构决定的,如果你就用一层混凝土,大概在520一个立方左右

3、《各具特色的民居》的仿写(范文:广州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拉祜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建筑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地式的茅屋,一类是桩上竹楼。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间,中间一间为客房,进门右方墙角就是神龛。 僳僳族建筑——木楞平板房 山区,多数村庄座落在山腰。房屋结构大致分两类:一是木质结构,房屋的“网壁”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结构,先在选好的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住房对面为畜厩。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壮族建筑——半干栏式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哈尼族主要建筑——蘑菇房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等几种类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元阳县胜村一带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哀牢山、无量山区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经济及环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几种式样。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纳西族传统建筑——木楞房 木楞房是纳西族传统的住房形式。以圆木为材料,平齐长度,两端砍出接口,首尾相嵌,构成四面墙体。然后再架起檩条,铺上木片瓦,压上石块,在墙体圆木间的缝隙抹上牛粪或泥,以避风寒。泸沽湖畔的木愣房多由四排房屋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正房是家人就餐、起居、储存粮食和杂物的地方,左边是经堂,右边是畜厩,对面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屋,楼上分为若干间小屋,是成年男女与“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明代始,丽江已出现宏伟壮观的瓦房建筑,徐霞客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它的规模。清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技术、风格不断被吸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在城镇和坝区及河谷地带的农村流行起来。满楼是汲取藏族建筑风格特点的另一种民居,在永宁、三坝较为普遍。另一种传统的民居井干式木楞房,在山区还较多地保留着。大研镇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于1997年2月4日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4、老家的古老房子模仿各具特色的民具作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拉祜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建筑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地式的茅屋,一类是桩上竹楼。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间,中间一间为客房,进门右方墙角就是神龛。 僳僳族建筑——木楞平板房 山区,多数村庄座落在山腰。房屋结构大致分两类:一是木质结构,房屋的“网壁”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结构,先在选好的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住房对面为畜厩。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壮族建筑——半干栏式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哈尼族主要建筑——蘑菇房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等几种类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元阳县胜村一带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哀牢山、无量山区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经济及环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几种式样。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纳西族传统建筑——木楞房 木楞房是纳西族传统的住房形式。以圆木为材料,平齐长度,两端砍出接口,首尾相嵌,构成四面墙体。然后再架起檩条,铺上木片瓦,压上石块,在墙体圆木间的缝隙抹上牛粪或泥,以避风寒。泸沽湖畔的木愣房多由四排房屋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正房是家人就餐、起居、储存粮食和杂物的地方,左边是经堂,右边是畜厩,对面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屋,楼上分为若干间小屋,是成年男女与“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明代始,丽江已出现宏伟壮观的瓦房建筑,徐霞客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它的规模。清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技术、风格不断被吸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在城镇和坝区及河谷地带的农村流行起来。满楼是汲取藏族建筑风格特点的另一种民居,在永宁、三坝较为普遍。另一种传统的民居井干式木楞房,在山区还较多地保留着。大研镇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于1997年2月4日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5、老师您好!建筑业征税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3、以工代赈问题 4、内部工程问题(依法不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 二、建筑业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一)关于自建行为的征税问题 所谓自建行为,是指拥有施工能力的单位自行建造建筑物后使用或销售的行为。按照营业税的基本原理来看,自建行为因其未对外提供应税劳务,因而对其中间的建筑行为是不应征税的。 (二)关于疏浚工程 疏浚是以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清除航道、港口、码头、水库等淤塞、挖深河槽,以通畅水流或改善通航条件等业务。 (三)关于安装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安装费,是指有线电视台为用户安装有线电视接收装置,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安装费,也称之为初装费。根据现行营业税税目注释的规定,这项初装费属于建筑业的征税范围。 (四)关于燃气初装费 财税[2003]16号,“燃气公司和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单位,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时,代有关部门向购买方收取的集资费(包括管道煤气集资款〈初装费〉)、手续费、代收款等,属于增值税价外收费,应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国税函〔2002〕105号批复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是用于管道煤气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在报装环节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费用。根据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对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五)关于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往往与建筑工程相连,或者本身就是某个建筑工程的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绿化与平整土地就是紧密相连的,而平整土地本身就属于建筑业税目中的“其他工程作业”,因此绿化工程属于建筑业的征税范围。注意问题:承包整个绿化工程,按收取的全部价款征收建筑业营业税。不得扣除购买的绿化树苗、花等原材料。 (六)对工程承包公司承包的建筑安装工程按何税目征税 工程承包公司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即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对工程承包公司的此项业务则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国税函发[1995]156号) (七)关于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的建筑工程 根据财税[2001]187号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承包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的建筑安装工程取得的收入,从2001年1月1日起,恢复征收营业税。 (八)关于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的征税问题 根据国税函〔2009〕520号的规定,纳税人受托进行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并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过程中,其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三、建筑业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问题 建筑业务征税问题:基本建设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近设置的工厂.车间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用于本单位和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的,应在移送使用时征收增值税。但对其在建筑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凡直接用于本单位和本企业建筑工程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一)对不动产的修缮与对有形动产的修理的划分问题 按现行流转税制的规定,对不动产的维修属于营业税建筑业税目中的修缮业务,对有形动产的维修则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修理修配业务。 (二)工业企业为用户安装自产产品的征税问题 按照细则第七条“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规定来处理,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三)建筑业与营业税其他税目划分问题 纳税人对建筑、设计等业务实行总承包的,应分别按建筑业与服务业税目征税,(如将设计劳务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其分包费支出可以从其总承包额中减除。)分包设计劳务的纳税人,其从事设计劳务而向对方收取的价款,应按“服务业”税目中的“设计”项目征收营业税,并由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缴纳。 三·建筑业的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1、建筑业纳税义务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筑业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特殊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转包的,分包或转包者为纳税人。 2、建筑业工程实行总承包,分包方式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无论工程是否实行分包,税务机关可以建设单位和个人作为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1) 纳税人从事跨地区工程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 (2)纳税人在劳务发生地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税务登记的。 四·建筑业的计税依据 建筑业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承包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修缮工程,装饰工程和其他工程作业所取得的营业收入额,即建筑安装企业向建筑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及价外费用。 (1)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2)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筑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3)纳税人将自建的房屋对外销售,其自建行为首先应按建筑业缴纳营业税,再按销售不动产缴纳营业税。 (4)纳税人提供装饰劳务的,按照其向客户实际收取的人工费,管理费和辅助材料费等收入(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和设备价款)确认营业额。(5)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道,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营业额中。 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税务情况列举。 五·税率 1、营业税 按照工程收入的3%的计算缴纳营业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 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计算缴纳。税率分别为7%(城区)、5%(郊区)、1%(农村)。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 3、教育费附加 按实际缴纳营业税的税额计算缴纳,附加税率为3%。 计算公式:应交教育费附加额=营业税税额×费率。 4、印花税: (1)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适用税率为千分之一; (2)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运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 税率为万分之五; (3)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税率为万分之三; (4)借款合同,税率为万分之零点五; (5)对记录资金的帐薄,按“实收资本”和“资金公积”总额的万分之五贴 花; (6)营业帐薄、权利、许可证照,按件定额贴花五元。 5、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不含税收入适用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6、企业所得税: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所得税法,所得税税率为25%。 7、房产税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 8、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1)大城市1.5元至30元; (2)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3)小城市0.9元至18元; (4)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 六·建筑业应纳税额计算 应纳营业税额=建筑业计税营业额×3% 例1 某建筑队承包工程一项,共使用原材料60万元,其他物资和动力20万元,并于2001年12月完工,验收合格,取得建筑工程收入280万元,适用税率为3%。 其应纳营业税税额=[(60+20)+280]×3%=10.8万元 例2 建筑公司承包一项工程,工程总造价为5 500万元,其中将2 000万元土建工程分包给B施工企业。由于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该工程提前竣工,建设单位付给A建筑公司材料差价款500万元,提前竣工奖200万元。A建筑公司又将其中的材料差价款应纳税100万元和提前竣工奖100万元付给B企业。计算A建筑公司应缴的营业税额和代扣代缴B企业营业税额。 (1) A建筑公司应纳营业税=[(5 500-2000)+(500-100)+(200一100)]×3%=120(万元)。 (2) A建筑公司应代扣代缴B企业营业税=(2000+100+100)×3%=66(万元)。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扣缴义务发生时间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书面合同,如合同明确规定付款(包括提供原材料,动力及其他物资,不含预收工程价款)日期的,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合同未明确规定付款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2、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或者 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3、纳税人自荐建筑物,其建筑业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销售自建建建筑物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纳税人将自建建筑物对外赠与,其建筑业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该建筑物产权转移的当天 二、扣缴义务发生时间: 建设方为扣缴义务人的,其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扣缴义务人支付工程款的当天;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的,其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扣缴义务人带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八·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地点 建筑业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1、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其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建筑业应税劳务的发生。 2、纳税人从事跨省工程的 ,应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3、纳税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范围为内提供建筑也应税劳务的,其营业税纳税地点需要调整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确定。 4、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建筑业营业税税款的解缴地点为该工程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 5、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跨省工程的,其建筑业营业税的解缴地点为该工程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 6、纳税提供建筑业劳务,应按月就其本地和异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就其本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所得收入缴纳营业税:同时自应申报之月(含当月)起六个月内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异地建筑业应税劳务收入的完税凭证。否则,应就其一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 7、上述本地提供的建筑业应税劳务是指独立核算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税收管辖范围内提供的建筑业应收劳务;上述异地提供的建筑业应税劳务是指独立核算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税收管辖范围以外提供的建筑业应税劳务。[1]

6、水泥地-晒场-预算

1、用做谷物晾晒,至少要能满足正常的运送谷物的车辆上去。2、做法可参照:a、素土夯实或压实,平整后最好用压路机压实4~6遍。然后再进行平整,再压实一下。b、用C15混凝土,做100厚左右,你说的7cm有点薄。c、注意该场地要按照6m×6m分割。防止混凝土伸缩裂缝的产生。3、具体造价,因为各地的材料价材料价格不同,不能确切计算。但是你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商品混凝土的价格,比较有参考价值。4、混凝土的价格一般按照m³计算。按照100厚的话,混凝土为600方。再加上你的人工、模板、以及平整和压实的人工,就是你的造价。5、一般情况下,按照石子、砂子价格70元/m³,水泥400元一吨。C15混凝土的价格200元/m³左右。6、按照100厚,混凝土是600m³,价格为12万,再加上人工和机械等大概13.2万元。这是成本价。注意:由于各地材料、人工、机械费用有差别,造价会有差别。 补充:一般情况下,C15混凝土配合比(重量kg):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80 水泥:310 砂子:645 石子:1225 配合比为:0.58:1:2.081:3.952 砂率34.5% 水灰比:0.58

7、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单元工程怎么定义的?

1、同一个工程中大小关系(由大到小):单项工程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2、单项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也有称作为工程项目。如工厂中的生产车间、办公楼、住宅;学校中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它是基建项目的组成部分。

3、单位工程是指具有单独设计和独立施工条件,但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它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如生产车间这个单项工程是由厂房建筑工程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等单位工程所组成。建筑工程还可以细分为一般土建工程、水暖卫工程、电器照明工程和工业管道工程等单位工程。

以上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它竣工后能否独立地发挥整体效益或生产能力。

4、分部工程:按工程的种类或主要部位将单位工程划分为分部工程。如: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电气工程、通风工程等

5、分项工程: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构造及规格将分部工程划分为分项工程。如土方工程、钢筋工程、给水工程中的铸铁管、钢管、阀门等安装。

(7)晒场造价扩展资料:

单项工程从施工的角度看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工程项目总体施工部署和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的项目管理方案和目标,依照其投资和质量要求,如期建成并交付使用。如工民建工程中,某工厂建设项目中的生产车间、办公楼、住宅等即可称为单项工程;某学校建设项目中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也可称为单项工程;它是基建项目的组成部分。如公路工程中独立设计、独立施工、建成后可以独立交工通车的一个合同段,即可成为单项工程。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单独设计和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但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是构成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

在工民建工程中,如生产车间这个单项工程一般是由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这个两个单位工程组成的。

在公路工程中,如某第五标段这个单项工程是由路基工程(每10KM)、路面工程(每10KM)、桥梁工程(大中桥)、隧道工程等等单位工程组成 。

分部工程指不能独立发挥能力或效益,又不具备独立施工条件,但具有结算工程价款条件的工程。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通常一个单位工程,可按其工程实体的各部位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如房屋建筑单位工程,可按其部位划分为土石方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

分项工程是指分部工程的细分,是构成分部工程的基本项目,又称工程子目或子目,它是通过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就可以生产出来。并可用适当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一般是按照选用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规格等不同因素划分施工分项。

如在砖石工程中可划分为砖基础、砖墙、砖柱、砌块墙、钢筋砖过梁等,在土石方工程中可划分为挖土方、回填土、余土外运等分项工程。这种以适当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的工程实体数量就是工程量,不同步距的分项工程单价是工程造价最基本的计价单位(即单价)。每一分项工程的费用即为该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单价的乘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里面对单元工程有明确的定义,具体如下:2.0.6 单元工程 separated item project,在分部工程中由几个工序(或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显然单元工程是水利水电上的基本单位相对于建筑工程上面的分项工程。

8、我国幅员广大,地理气候,自然条件,地方材料各异,各地民居大致有哪几类?

拉祜族建筑特色-桩上竹楼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盖在幽竹丛林深处,树林繁茂的山头或山腰上。建筑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地式的茅屋,一类是桩上竹楼。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间,中间一间为客房,进门右方墙角就是神龛。 僳僳族建筑——木楞平板房 山区,多数村庄座落在山腰。房屋结构大致分两类:一是木质结构,房屋的“网壁”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结构,先在选好的房基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住房对面为畜厩。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壮族建筑——半干栏式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哈尼族主要建筑——蘑菇房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等几种类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元阳县胜村一带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哀牢山、无量山区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经济及环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几种式样。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纳西族传统建筑——木楞房 木楞房是纳西族传统的住房形式。以圆木为材料,平齐长度,两端砍出接口,首尾相嵌,构成四面墙体。然后再架起檩条,铺上木片瓦,压上石块,在墙体圆木间的缝隙抹上牛粪或泥,以避风寒。泸沽湖畔的木愣房多由四排房屋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正房是家人就餐、起居、储存粮食和杂物的地方,左边是经堂,右边是畜厩,对面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屋,楼上分为若干间小屋,是成年男女与“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明代始,丽江已出现宏伟壮观的瓦房建筑,徐霞客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它的规模。清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技术、风格不断被吸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在城镇和坝区及河谷地带的农村流行起来。满楼是汲取藏族建筑风格特点的另一种民居,在永宁、三坝较为普遍。另一种传统的民居井干式木楞房,在山区还较多地保留着。大研镇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于1997年2月4日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回答者:言之午 - 首席运营官 十三级 3-1 12:16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 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深深庭院,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9、瓷花瓶加工厂应是什么布局特点

早年见过的,就象个倒盖住的碗,前面有个门。顶上有烟囱。师傅把泥胚摆放在里面。窑很厚,门到里面段距离,这也是烧火的地方。装完后封窑,门被砖切起。中上位留了个观察孔。下部也留个洞好添柴鼓风。里面烧到红红的。要好几天。 在“厦门历史陈列展”上,有一个还原宋代制瓷工人在汀溪瓷窑生产作坊内制作瓷器的场景,反映了制瓷的全过程,以实物作背景,人物栩栩如生,让我们看着看着仿佛有回到那个年代的感觉。 汀溪瓷窑是宋代南方青瓷的重要代表,出产的瓷器通过汀溪水运到泉州港,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朝鲜、日本。由于日本高僧珠光喜欢用青瓷饮茶,“珠光青瓷”由此得名,这类青瓷在日本镰仓时期遗址中有大量出土。经专家考证,“珠光青瓷”就是汀溪瓷窑的主要代表。按形制来分,窑炉有馒头窑(圆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多种.其中的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时间较长,北方的平原地区多使用馒头窑,而南方的山区、半山区则多依山建造龙窑。 馒头窑又称“圆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馒头窑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但由于它升温、降温都比较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容易出次品。 龙窑又称长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多在30—80米之间,形似长龙,故称之龙窑。龙窑结构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此后,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龙窑的特点是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其升温、降温都很快,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合于焙烧胎体较薄、高温下釉黏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所以有人说龙窑是青瓷的摇篮。 阶级窑出现于福建德化窑,由宋元时期的分室龙窑发展而来。它是以砖等材料依倾斜的山坡建筑,倾斜度在21度左右,由窑门、火膛、若干个室和烟囱等组成,各室依次相连,自下至底形成层层阶级,故称之“阶级窑”。它集龙窑装烧量大、产量高与馒头窑容易控制升、降温速度的优点于一身,同时具有节省燃料的长处,适合于烧制德化窑白釉瓷器等含氧化钾成分较高、釉在高温下黏度较大的瓷器。 葫芦形窑是由龙窑发展而来的,对龙窑做了较大的改造,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烟囱等部分组成,适合烧制氧化钾含量较高、釉在高温下黏度较大的瓷器。 蛋形窑出现于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镇,由元明时期的葫芦窑发展演变而成,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合理,所需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烧造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多类品种瓷器可一次烧成;蛋形窑以柴做燃料,烧成时间短,产品质量好,它对于清景德镇瓷器的发展,祈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火焰走向,窑炉又分为直焰窑、倒焰窑、半倒焰窑、平焰窑等。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这时出现了史上有名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是我国陶瓷史上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窑体、窑房和坯房的独特形状、结构、材料和功能要求成就了窑房营造的独特技艺。例如,清代雍正以来,景德镇最盛行的是"镇窑",蛋形的镇窑属于平焰窑,它综合了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的优点,成为古代最杰出的窑型。砌窑(结窑)、补窑(修窑)在景德镇被称为"挛窑",这在全国其他瓷区是没有的。坯房(即作坊)是重要的生产场所,同时兼有居住功能,布局紧凑。景德镇传统窑房宽敞通风、经济实用、兼具仓库、生产车间和生活间的三重功能,它给建造者提出了很高的建筑标准,要求工艺高超而又别具风格,由此造成了景德镇的城区风貌,同时成就了景德镇瓷业建筑的营造技艺。景德镇坯体传统干燥方法是以日晒和风干为主,以烘房防冻、防潮为辅。蒋祈《陶记》谓:“至若冬,泥冻脆不可以烧·,坯陶既就不复易操,乃有火房。”景德镇传统制坯的烘房,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是出现在明代。据文献记载:“景德镇明代已成了全国制瓷中心,瓷业手工业生产发达,当时制瓷分工有“过手七十二”之称,大作坊集中出现。”从传统制瓷作坊正间坐北朝南朝向来看,日照时间长,利于晒坯,光线好,且冬暖夏凉,同时这种朝向是根据传统工艺要求和景德镇地区气候特点而定的。坯房正间采取座北朝南或南稍偏东,并且北墙不开窗。由此既可受惠夏季主导风向一东南风,又可在冬季避西北风袭击;同时,在夏季太阳偏高时,避免强烈的西晒,和在冬季太阳偏低时,使室内受更长的时间日照。因正间是作坊的主体,许多工种密集其中,各工种都有一定量待制坯周转,而且流转的坯体干湿度,必须掌握,如印坯工种,打杂工必须掌握坯体的干湿度,一般普通坯体整坯时含水率20%-22%,大件19%—20%左右,保持坯体在湿式状态下作业,才能适应印坯、利坯工种操作,使坯体有效地进行自然干燥。另外制瓷作坊,采取庭院式建造,可为自然干燥创造日照条件。制瓷作坊内各种坯架,由于是木结构的屋身,上面施以两坡(人字形)屋顶,而木结构则是采用穿斗式的木构架,再以连系杆并连两组木构架形成空间,这样可借自然通风,晾干坯体,以弥补雨天不能晒坯的不足。这种利用木构架上部连系杆构成的坯架,设在内院的架称晒架,这是作坊用作自然干燥的场地,有晒场之称,为使内院不受建筑物的遮挡。正间屋与庭间屋之间不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庭间屋应略低矮,这样,内院南北日照间距,一般相当于正间进深。恰好一年四季,无论在那个季节,整个内院都可以满足日照时间的正常要求,内院对全作坊来说,是采光通风的主要条件。传统制瓷作坊的建筑形式的特点和工艺布局,两者都多少存在着坯体制造过程中的干燥方法,由明而清,一直沿用不衰,尽管明清是景德镇瓷业生产兴盛时期,仍然很相适应。所以清代乾隆《浮梁县志·陶政志》中称:“窑干、坯干、柴干,则少拍裂沉暗之患。土细、料细、工夫细,则无粗糙污滓之患”。《陶说》作者朱琰总结造瓷经验时说:“要保证成品精好,必须三干三细,还要火候均匀。”《江西通志》以此主论:“造坯彩画,始条理也,人窑火候,终条理也。”民国时期的坯体干燥方法,仍然是按工序间转换进行。新作的湿坯,因为要整形便利,往往使之慢干燥,故无论何瓷厂,都有防燥室的设备,其构造多半在作坊之一隅,用砖或板围闭之,在里面则装设板架,以安置坯板。在晴天有太阳晒的时候,则移在太阳中晒干,否则听其自然,因此无干燥装置之设备。但在三、四月雨季,瓷厂作坊常常有坯无可容之势,而冬天往往冻坯,所以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在旧历腊月就停工,来春三月方始兴工,其原因就是在此。坯间的名称,有多种称谓:如“焙房”、“蔽间”、“防燥室”。《陶记》中的“火房”,是否属于此种。现根据多种称谓的原文将其说法抄录如下:1.培房:为藏坯之所,上有培楼,为工人寝卧之处。2.室内还设有储坯间(俗称蔽间),坯间内设有木质坯架,夏季坯胎存放于坯间内,可以防止坯胎干燥过快而开裂;冬季坯胎存放在坯间内,可以防止坯冻坏;雨季或冬季,在坯架下面放置若干盆炭火,可以加快坯胎干燥速度。3.为了保持坯体在特定的湿式状态下作业,适应印坯、利坯工种操作,使坯体有效地能在冬季防冻,夏季控制过干,因而,在临近做坯、印坯、利坯工位处,筑设有不通风的坯间,以作储备湿坯之用。4.其时的景德镇为了克服重重困难,除采用上述的复烧方法之外,还设置过火房。《陶记》谓:“至若冬泥冻脆不可以烧,坯陶既就不复易操,乃有“火房”。由于“火房”的设置,进行湿作业的工匠已不受季节的限制。把坯房变成暖室让工人操作,还不见诸明清记载,可见当时的市场对瓷器的需求何等迫切!”。根据上述情况看,传统制瓷作坊内的坯间,是否是宋元时期“火房”的沿用?因历代记载不连续,故难以明确。20世纪50年代沿袭民国时期的坯体干燥方法,即晴天靠日晒,阴天靠风吹,雨季、冬季靠炭烘。烘坯的方法一般为:先将燃着的木炭分别置于若干个匣钵内,然后将它们放人存坯间的地上,再把门关紧。每当火势减弱了,须及时添加木炭。历史上,景德镇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窑炉,如龙窑、马蹄窑、葫芦窑等。到了清代,景德镇的窑工们综合龙窑、葫芦窑等窑炉的优点,参考北方馒头窑的长处,结合当地燃料--松柴的特性而创建的,因是景德镇地区所特有的窑炉型式,所以又称镇窑。镇窑外型如半个鸭蛋覆于地面,也称蛋形窑;又因其以松柴为燃料,景德镇人还把它称为柴窑。镇窑在构造、砌筑技术及装烧工艺等方面,具有许多独特和巧妙之处,即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我们也不得不为它的巧妙所折服。烧窑时,窑内的最高温度可达1300多度。窑内形成的递次温差,使一个窑内就可以同时烧成不同温度要求的40多个品种的瓷器。更让我们为之叫绝的是,砌窑所用的材料却不是耐火材料,而是普通的粘土。镇窑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窑炉的典范之作,在中国和世界陶瓷窑炉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景德镇对中国和世界陶瓷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个极其伟大的贡献。

10、坡屋面与平屋面的区别,做好有规范说明?

坡屋面和平屋面的划分以坡度大小而定,平屋面并不是绝对的平,也是有坡度的,只是很小而已,否则无法排出屋面积水。现在尚无法规严格界定,防水界认为坡度大于10%(5°48')即为坡屋面。屋面坡度小于5%(2°54')系为平屋面。为什么坡度界定大于10%,因为10%的坡度可以作构造防水,采用金属板材。如果小于10%的坡,不能作构造防水,只能全封闭防水。如果使用小块瓦防水,坡度应大于30%(16°45'),否则雨水从瓦缝中倒灌。坡度小于5%为平屋面理由是,平屋面可以上人,不须防备滑跌,人可以在上走动,小于2%的坡度的屋面,可用作运动场、回晒场、蓄水池、舞场等。平屋面必须用全封闭材料防水。坡度5%~10%之间的屋顶既不能用瓦作构造防水,也不能作上人屋面,更不能作运动场和蓄水池,系为两答种屋面形式的过渡带。坡度大于140%(55°)应按尖顶防水进行设计。

文章字数:26166
点击数:641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