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6-04,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捕食者造价

1、谁有“捕食者”无人机的资料?

捕食者 美军用于为战区指挥官及合成部队指挥官进行决策提供情报支 持的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机长8 13米,翼展14 85米,最大活动半径3700公里,最大 飞行时速240公里,在目标上空留空时间24小时,最大续航时间60小时。该机装有光电/红 外侦察设备、GPS导航设备和具有全天候侦察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在4000公尺高处分辨率 为0 3米,对目标定位精度0 25米。可采用软式着陆或降落伞紧急回收。美国在科索沃战 争中动用了2架"捕食者"无人机用于小区域或山谷地区的侦察监视工作。1999年美军装备9 架该型飞机,计划到2002年采购12架"捕食者"飞机。 研制国家: 美国 型号:猎食者 Predator 研制单位: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 造价:约450万美元 现状: 现役 一、 概述: 猎食者中空中程无人机,是作为“高级概念技术验证”而从1994年1月到1996年6月发展起来的。它是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通用原子公司得到了第一份合同。它首飞于1994年,并于当年具备了实战能力。 捕食者的TPE-331发动机 二、 性能指标: 机长320.4英寸 翼展580.8英寸 高72英寸 频率C波段 燃油容量110升 最长续航能力 40小时 升限 26000英尺 失速速度 54节 巡航速度 70-90节 起飞重量2100磅 三、 结构特点: “捕食者”可方便的装载在运输箱内,进行长途运输 四、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一个典型的“捕食者”系统包括四架无人机,一个地面控制系统和一个“特洛伊精神II”数据分 送系统。无人机本身的续航时间高达40小时,巡航速度126千米/小时。飞机本身装备了UHF和VHF无线电台,以及作用距离270千米的C波段视距内数 据链。机上用于监视侦察的有效载荷为204千克。机上的两色DLTV光学摄影机采用了955mm可变焦镜头。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系统有6个可调焦距,最小 为19mm,最大560mm。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为“捕食者”提供了全天候监视能力,分辨率达到了0.3米精度。其他可选的载荷可按具体任务调整,包括激光指示和测距装置、电子对抗装置和运动目标指示器。 光电转塔 地面控制站安装在长10米的独立拖车内,内有遥控操作的飞行员、监视侦察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三个波音公司的任务计划开发控制台、两个合成孔径雷达控制台,以及卫星通信、视距通信数据终端。 地面站可将图像信息通过地面线路或“特洛伊精神”数据分派系统发送给操作人员。“特洛伊精神”采用一个5.5米Ku波段地面数据终端碟形天线,和一个2.4米数据分派碟形天线。右图为操作手控制台。上方的显示器显示航线等信息,下方显示器输出“捕食者”摄影机影像。 移动式控制系统,可供前线指挥员直接进行控制和接收侦察信息。另一种配置是用美军高机动车(大型吉普)搭载小型地面站,功能基本与基型地面站相同。 更小型的视频接收系统,可供更小型的部队,如敌后特种部队携带,接收侦察信息 五、 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捕食者”无人机可以在粗略准备的地面上起飞升空,起飞过程由遥控飞行员进行视距内控制。典型的起降距离为667米左右。任务控制信息以及侦察图像信息由 Ku波段卫星数据链传送。图像信号传到地面站后,可以转送全球各地指挥部门,也可直接通过一个商业标准的全球广播系统发送给指挥用户。指挥人员从而可以实时控制“捕食者”进行摄影和视频图像侦察。 六、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空军目前共有60架“捕食者”,他表示如果获得经费,空军将采购更多飞机。 2002年3月美空军正式组建了第一个武装型“捕食者”无人机中队。该部队计划装备20架武装型“捕食者”,将与第11和第15侦察中队一起进驻内华达州印第安纳斯普林备用机场,并于2005年达到全部作战能力。新部队的人员将从现有的两个中队抽调,同时也培训部分新队员。 2003财年美空军采购了25架,1.39亿美元。2004财年采购了16架“捕食者”,价值2.1亿美元。美空军于2005财年10月1日开始,将接收9架“捕食者”,总值1.47亿美元。 1998年5月,“捕食者”系统开始进行Block 1升级计划。改进包括一个用于减轻系统工作的系统,使得侦察信息在系统内部不受损失,提供保密空中交通管制语音中转,Ku波段卫星调谐和空军任务支援系统。 2001年3月“捕食者-B”无人机001号首飞。该项目包括具有不同结构的3架飞机。“捕食者”B001装备一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PE-331-10T涡轮螺桨发动机,起飞重量2900公斤,能携带340千克的负载,在15200米的高度以370千米/小时的速度巡航飞行。目前正在制造的“捕食者”B002号机将使用一台威廉姆斯公司的FJ44-2A涡喷发动机,可在约18300米的高度以5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其飞行 试验于2001年秋进行。“捕食者”B系列的最后机种ALTAIR将用于科学和商业用途,需要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和15850米的升限。ALTAIR将装备通用电气公司的涡桨发动机。它能同时执行各种大气研究任务,并且通过卫星将搜集到的数据实 时发送出去。2001年11月美空军订购了两架“捕食者”B。由于改换了发动机等,B型号的采购价格要比基型高,而且维护设备不同,但地面站相同。美军经过对比“捕食者”B和“全球鹰”,最后还是选择了“捕食者”B。“捕食者”基型单价在250万美元至450万美元之间,“全球鹰”每架则在45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捕食者”B能够携带8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基型只能携带2枚。B型能够在45000米高度至52000米高度之间执行任务, 约为基型的两倍。飞行速度为基型的三倍。 下一步的计划还包括发射FIM-92“毒刺”近距地空导弹的试验。通用原子公司近期又得到价值3900美元的后续合同,再为空军生产7架捕食者。另外还有7架的生产合同尚在拟议之中。另外“从无人机向战斗机传送图像”的试验也在进行。演练中利用一架加装了超高频和甚高频无线电通 信设备的“捕食者”无人机进行中继通信,将实时视频图像从地面传送给了英美作战飞机。 2004年10月,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宣布,一架由HFE燃料驱动的“捕食者”无人机已成功首飞,为公司专门竞标陆军的增程多用途(ERMP)无人机系统项目而研制的“勇士(Warrior)”无人机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公司打算为陆军提供的“勇士”无人机是一种基于“捕食者”无人机改型的长航时无人作战飞机,其动力装置采用陆军常用的燃料类型。公司负责人称,HFE动力装置可降低维修成本、增加服役寿命。 七、 作战使用: 捕食者自从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就不间断的在欧洲和东南亚出现。 八、 实战表现: 捕食者1996年参加了波斯尼亚维和。 在科索沃捕食者出动了50于架次。. 2001年9月伊拉克声称击落了一架“捕食者”。“捕食者”也参与了阿富汉的作战行动,据说一架“捕食者”发现了奥萨马的汽车,但由于地面指挥官决策的拖延,丢失了目标。一个月后,一架“捕食者”成功发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级军官藏身地点的实时视频信号,随后多架F-15E轰炸了该地区,杀死了该名军官。在2001年10月“捕食者”首次在实战中发射导弹摧毁了一架塔利班坦克。 2003年3月,“捕食者”开始携带两枚AGM-114K“海尔法”Ⅱ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执行摧毁伊拉克的ZSU-23-4自行高射炮的任务。 自“捕食者”无人机投入使用至今,美空军已损失了20多架。

2、捕食者无人战斗机

全球鹰不算是隐形侦察机,因为他并无多少隐形方面的设计,而且无人机现在也没有设计成隐形飞机来躲避对方攻击的必要.至于捕食者挂载的地狱火导弹和阿帕奇的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目前不掌握详细资料,不过从原理上来说应该无太大差别,都是空对地导弹的使用载具——飞机,没必要再重新做太大设计上的更改捕食者无人机不是全球鹰改的,两种无人机由不同公司生产,成竞争态势.有报道如下:美国国防部两个主要无人机制造厂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明显,它们在为实现高空无人飞行器(UAV)市场的垄断而竞争。通用原子公司的捕食者UAV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全球鹰UAV之间以往的友好共存的局面将结束。其原因就是通用原子公司将捕食者升级为捕食者-B,从此破坏了两家公司在UAV市场的平衡。通用原子公司一直在独立研制捕食者-B,并且设法向美国空军卖了3架捕食者-B。采用涡轮发动机的捕食者-B,各方面性能均优于捕食者,且价格更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悄悄地进行着反击,该公司负责人说,全球鹰的性能远胜捕食者-B。他对捕食者-B的优良特性持怀疑态度。面对这两家公司的竞争,美国空军不想介入其中。因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美国空军对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都有兴趣,难以取舍。负责这两个UAV产品的美国空军官员D·Boone说,“捕食者-B既代替不了全球鹰,全球鹰也代替不了捕食者-B”。他还说:“如果考察携带有效载荷和跟踪能力,捕食者-B其实不如全球鹰”。因为,捕食者-B的有效载荷为317kg,飞行高度为13 700m;而全球鹰的有效载荷为907~1 360kg,飞行高度超过19 811m。捕食者与捕食者-B的不同之处在于:捕食者飞行高度为4 570~7 620m,能够为地面指挥机关提供清晰的侦察视频图像,而捕食者-B虽然比捕食者飞得高,但所拍摄的图像清晰度比捕食者拍摄的图像清晰度差得多。Boone说,美国空军之所以对捕食者-B感兴趣,是因为捕食者-B在捕食者和全球鹰之间有它合适的位置。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捕食者的跟踪特性变差,而捕食者-B却能够正常工作。捕食者-B能够携带更大的传感器。与全球鹰相比,捕食者-B体积较小,飞行更灵活,不易被敌人发现。此外,美国空军准备武装捕食者-B。因为捕食者-B可在13 000m的高空飞行,若安装上GPS系统,就可以制导113kg级的小直径炸弹。GPS制导炸弹从这一高度攻击地面目标是合适的,其轰炸效果将会更好。全球鹰就不会被武装,因为美国空军只想将其用于空中监视和侦察。在全球鹰和捕食者-B之间的较量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时候,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联合EADS公司把由全球鹰改进而成的欧洲鹰UAV带到德国,准备参加2002年秋天在德国的演示试验。德国空军打算在欧洲鹰上安装1个电子情报传感器,然后在德国北部完成试验。通用原子公司也在注意德国采购UAV的动向。它与STN Atlas公司联合,STN Atlas公司曾经给德国空军提供过低空UAV。但德国政府至今还没有对捕食者-B感兴趣。今年,根据美国空军提出的要求,捕食者-B将不断的进行改进。改进的内容可能是:增强机翼和着陆系统,以提高有效载荷量。Boone说,美国空军已在考虑增加捕食者和捕食者-B的采购数量,即每年可以采购24架,并希望能够以同样的地面站进行控制。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也将把全球鹰采购计划确定下来,即2003年采购4架全球鹰,以后每年6架。捕食者无人机详细情况如下:国别:美国类别:军用飞机 侦察、预警、电子战飞机捕食者无人机 美军用于为战区指挥官及合成部队指挥官进行决策提供情报支 持的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机长8

3、什么是近距离空中支援,发起的步骤是什么?

近距离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 –简称CAS 港台翻译为密切支援或者直接支援)与空中优势、空中遮断并称现代空军三大作战任务。其出现在一战,当时飞行员从简陋的飞机向地面扔迫击炮弹、手榴弹可以视为这种作战形式的雏形,同时一战由于火炮、机他、铁丝网、战壕组成的防御体系也让进攻方一筹莫展,为此军事家需要这样一种作战力量;能够通过迅速的机动寻找对方的防御薄弱环节,打开突防口后又能够迅速向对方纵深发起攻击从而动摇前沿防御体系。一战中出现的坦克被视为这种力量的最佳体现,但坦克也需要在一种快速的火力支援手段来完成作战任务,这样同样在一战参加战争的飞机因其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控制区域广大、攻击火力强而被授以重任,这样战争形式就是纳粹德国的闪击战,而坦克和俯冲轰炸机就是闪击战代表。不过问题随之而来;在高速的飞机上飞行员根本就无法分清地面的目标是敌是我-实际上这个问题至今仍旧困扰着各国,并且能够快速机动的装甲部队让这种问题更加突出。解决的方法就是有人在地面能够“告诉”飞行员哪些是敌哪些是友,这便是战术航空控制小组(tactical air control party-TACP),其最初由飞行员和通讯兵组成,和地面部队的先头部队行动,当地面部队需要空中支援后负责将坐标和敌我界限及其他情况提供空中编队。并对攻击结果进行评估。由于TACP要求低,机动灵活,所以这种形式一直保持到现在,并且在新世纪采用新的技术进行充实和提高,这就是美国的"战术空中控制小组改进"(TACP-M)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装备TACP。让其可以直接将目标的数字信息上传给攻击机。TACP虽然比较简便,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其只能观察目视距离,控制区域十分有限,虽然可以坐车但其装备的通信系统的距离仍旧受到限制,由于其经常在前沿执行任务,又被对方视为高价值目标而易受到攻击,这样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天空,这样就出现了坐飞机的TACP,不过他们的称呼变成了“前线空中控制官”( forward air controlLER -FAC),1950年美国在大田组织第6147战术空中控制中队(Tactical Control Squadron-TCS),最初只有2架L-17观测机和3名飞行员负责配合第24步兵师行动,在最初的行动中,每架飞机控制10架F-80飞机,据说在最初的行动中取得了摧毁朝鲜人民军17辆坦克的战绩,这样美国空军开始扩大第6147TCS的规模,并且换装T-6飞机,FAC的出现也衍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其执行区域范围的扩大让其与地面指挥所的联系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朝鲜这样的多山地形,这样 1951年初第6147TCS得到一架C-47通信中继机用于保持FAC与地面指挥所的通信,最初能信中继机变成后来的机载战场指挥系统(Airborne Battlefield Command and Control Center-ABCCC)这样FAC-ABCCC-JOC的整体战场指挥控制体系的初步形成。由于FAC的成功运用让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其负责的作战任务也由最初的目标搜索与指示发展到了救援、炮兵控制、机除支援等,据说李奇微曾经亲自坐教练机到志愿军战线后方进行侦察。为此美国将第6147TCS升级为大队(6147th Tactical Control Group-TCG)下辖三个中队;第6148、6149、6150战术空中中队,后来第6150战术空中控制中队由第第942前线空中控制中队接替,在第6147TCG中有两个属于FAC中队,一个TACP中队。美军在朝鲜战争取得了FAC支援CAS的经验为其在后来的越南战争大规模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越南战争中,由于美军面对是越南游击队,其混杂于平民之中,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和作战区域,加上越南的高山和丛林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这样美军的近距空中支援必须保持快速响应,精准打击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1961年根据第13号空军作战计划-2226-61:美国着手在越南建立完整的空中支援体系;包括空中指挥中心和两个空中支援指挥中心,建立空中联络官和前沿空中控制官队伍,其中空中支援中队-后来更为直接空中支援中队负责整个空中支援的指挥,包括作战计划的制订、目标的排序和攻击机队调度等,美国在越南战争共投入4个FAC中队;第19、20、21、22中队,由第504航空支援群统一指挥,机型也包括O-1/2,OV-10和OV-1。目标搜索手段也由原来的目视发展到包括目视、雷达、红外/微光等多种手段,并且FAC的座机也加装了部分武器让其具备自卫和攻击目标的能力。另外与其配合的C-47中继机也变成了EC-121电子监视机,其整体作战体系的配合更加紧密和完善。根据有关资料,美国空军在越南的飞行架次中侦察与监视任务占了一半以上。不过尽管FAC在越南战争中运用广泛,不过美国空军仍旧认训到其局限性,越战中的FAC是在有绝对制空权且对方防空火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执行任务的,而在未来的中欧战场上,其不便要面对强大的前苏联空军还要面对拥有完善防空火网的前苏联地面部队,这些速度缓慢,缺乏自卫系统的FAC的生存能力着实让人不能放心,并且其采用目视观察,其观察能力仍旧十分有限,控制区域也很小,而实际上即便越战后期面对装备了SA-2和SA-7的越南人民军时美国空军更多采用F-100F和F-4B拥有FAC任务,这些飞机被称为“快速前沿空中控制”,-FFAC。而即使这些飞机在中欧战场也容易受到对方的攻击,解决的办法就是能够在对方防区外发现目标,这样E-8 JSTAR“联合星”就登场了,其利用机载相控阵雷达在数百公里外对对方进行探测,探测区域也大大增加,并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机体空间增大,可以容纳机载指挥控制系统,这样可以实现探测、指挥系统的统一,减少信息传达的节点的环节,不过由于造价昂贵,加上目标细节仍旧需要现场确认,所以美国空军发展系列无人机如“捕食者”和“全球鹰”来深入敌我进行侦察。不过这些无人机在高威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仍旧低下,所以在90年代美国空军仍旧将一部分A-10用于前沿空中控制任务。其型型号也变为A/OA-10。随着A-10机队的缩减,近年来美国空军也计划将一部分F-16执行行类似的任务。综上所述,就可以发现CAS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干些复杂的活,从最初的单兵加电台到JSTAR和数据链这些高科技的东东,其复杂性在于申请由地面基层单位发起经过联合空中指挥所再到空军基层部队,由后者来执行,经过两大军种多个指挥层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CAS的效果。而即便拥有最发达技术的美国来说CAS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本宁堡进行空地联合演习,一架攻击机就将激光炸弹直接投向指示器造成多人损伤,而本世纪初由于TACP发错座标,参加演习的F/A-18直接将炸弹投向地面的新西兰士兵,而因为情报迟滞及其他原因而放弃的作战任务比比皆是,由于CAS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委托式指挥,授予TACP和FAC很大的权力即所有进行其控制区的飞机都要由其指挥,从某种方面来说CAS最初由德国发展和完善也是由于先天的基础,如普鲁士建立的军官团和其主动作战的精神是其的催化剂。这样TACP和FAC必须有较高的能力,所以现在TACP已经实际上成为特种部队的一员,而FAC多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组成为了避免由紧张造成话音传递的误差,从90年代起美国在CAS任务中引入信息技术;即利用IDM将目标信息直接上传给攻击机,为了进一步扩展信息传递补的范围在波黑战争中,美国进一步试验了利用MOTO公司的“铱”卫星系统在为CAS提供信息支援。目前美国在推进军事事务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CAS的信息传递,RMA一个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对于萨达姆一次斩首行动,从获取情报到白宫批准到轰炸机投弹中间只有不到10分钟的时间,而情报却在国家最高当局和最基层单位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其传递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而以高速数据链和电子认证为基础的RMA必将给新时期的CAS提供强大的支撑。此外妨碍CAS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传统观念甚至利益碰撞,如地面部队当然想建立自己的空中支援力量以避免对空军的依赖,这当然会让地面部队在国防预算中得到更大的份额,而空军更多抱着会飞的都属于我的想法,实际上60年代美国空军和陆军就曾为CAS的主导权发生过争执,陆军希望得到固定翼近距空中支援飞机,而空军则强烈反对,最终是膀子会转的归陆军而不会转的归空军。有趣的是这个争执和体制无关,前苏联也曾将陆航划归空军管辖。而陆军又成立自己的航空兵。尽管CAS出现时间不短,但对于俺国空军却是全新的课题,尽管空军有强击机部队,也曾参加过一江山岛作战和演习,但其作战任务多属于进攻前的火力准备而不是直接对地面部队提供支援,无可讳言;CAS的长期的缺乏实际上反映着部队技战术水平的落后,实际上从50年代的反教条到60年代大比武军事冲击政治再到70年代的9。13事件后对空军的整肃,部队的现代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中,到80年代地面部队进行步、坦、炮、工诸兵种协同作战已经是力不从心,而以歼6为主体的空军在强敌面前能够夺取某些时间、某些地区的制空权已经是谢天谢地冽,进行跨越两个军种的CAS的确是件奢侈的事情,进入90年代后随着俺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部队质量建设的开展,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形成CAS能力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探测系统方面,俺国在机载SAR雷达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多次水灾中出动SAR飞机对灾区进行探测,空军已经拥有一架类似JSTAR的加装了SAR雷达的TU-154MD飞机,这表明俺国空军已经初步具备防区外大面积对地探测能力,以ASN-206为代表的无人机也已经装备部队,运-8高新工程的三号机从外观看具备卫星通信系统和多种通信手段,可以确定是与EC-130机载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相类似的东东,这些为俺国空军的CAS任务提供雄厚了物质基础,在成都军区一次联合演习中首次出现了类似TACP的对空引导组,并且其装备类似TACP-M的PDA引导系统,可以直接将资料上传给攻击机,至于俺国的FAC,本猪觉得担当这个角色的可能是传说中的强-5F,前面已经提到过美国空军也将A-10用于FAC任务,而B-52在有机载光电系统的情况下仍旧装备了LITENING吊舱,用于发现较远距离上的活动目标,所以尽管强-5E装备光电转塔可以执行LGB的制导任务而仍旧有强-5F这个型号的原因,实际上FAC也有为制导炸弹提供目标指示的任务,象OV-10这样的飞机就装备了激光目标指示系统。从未来东南战区的情况来看,由于对方拥有较强的防空能力,所以需要象强-5F这样的飞机执行类似“快速前沿空中控制“的任务,而机载自卫系统也让其在高威胁环境中有较高的生存能力。所以能够执行CAS让人感觉可喜,但更加庆贺是其背后俺国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和部队作战思想等方面的转变。

4、被应用战争是在什么时候

无人机具有造价低、使用经济性、实效性较强、出勤率较高的特点,可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跟踪侦察,使战场透明度、侦察实时性大大提高。特别是无人攻击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无人机的出现正迫使世界军事发生革命性转变。近期局部战争中的成功战例更促使各国对无人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美军的无人机发展和战场应用十分迅速,大有替代有人驾驶飞机进行作战的趋势。★无人机早在80多年前就已问世,最先主要是用作靶机,以后装上航空照相机便成为无人侦察机。★1976年以色列率先将无人机用于对埃及的战争中,引诱埃军的地面防空火力开火,在无人机的掩护下,以军战斗轰炸机对埃军地面目标实施轰炸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借鉴了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动用了“先锋”、“指针”等无人机系统,在侦察、监视、目标捕获、战场管理、炮火支援和空袭后目标毁伤评估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波黑战争中,美国分别于1994年2月和1995年轻月派遣“蚋蚊”750型和“捕食者”型无人机,部署到阿尔巴尼亚的基地,以加强对波黑战场的监视。★在科索沃战争初期,北约调用美、英、法、德和意大利等五个国家,七种类型200多架的无人机投入战争,实施对南联盟机动地空导弹连、坦克纵队及分散的战斗机基地等的跟踪任务。★在车臣战争中,车臣非法武装占领区上空飞来了一架外型酷似蜜蜂的小型飞行器,当它飞过,大批轰炸机就赶到了,此时车臣武装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辛辛苦苦构筑的阵地还未派上用场,就被俄军空中力量摧毁了。这架小型飞行器就是俄罗斯首次使用的蜜蜂-1T型无人侦察机。★2001年阿富汗战争,自始至终美军士兵都没有与塔利班武装正面接触。战争的转折是由“全球鹰”无人机实施的一次对塔利班高层军事会议的直接轰炸完成的。★2001年5月27日,一架飞行速度为70节的“捕食者”无人机第一次从610米的高度发射一枚AGM-114“海尔发”导弹命中了一辆距离5600米的塔利班坦克。★在美国2006年夏天于伊拉克开展的军事行动中,无人机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空军的录像资料显示,2006年11月在巴格达,“捕食者”无人机察觉到三名武装分子企图用迫击炮袭击美军后,发射了一枚空对地导弹,成功击毙了三名武装分子。★2008年7月18日MQ-9无人机系统的操作人员发现了一辆可疑车辆。空军立即将该信息转发给当地地面小组,随后将目标确认为车载简易爆炸装置,终端控制人员随即操控这架MQ-9无人机向该车辆投掷了一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目标瞬间被摧毁。无人机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它的军事价值,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都把无人机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无人机发展的热潮已经掀起。自2001年以来,美军已在战场上装备了“猎手”、“大乌鸦”、“影子”、“全球鹰”、“捕食者”等各型无人机系统,主要被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仅在伊拉克,美国就投入使用了361架无人机,美军对于无人机的需求正大幅增加,其执行飞行时间已超过50万小时。这些无人机主要是用于监测、追踪,也有些是专门用来攻击地面目标的,基本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无人机在近年来的成为压制防空作战和消灭高价值目标的有效武器。尤其是美国空军最新装备的MQ-9“收割者”攻击无人机,具有知名的MQ-1“捕食者”无人机系统九倍航程、两倍升限,其载弹量已接近有人驾驶攻击机的水平。MQ-9“捕食者”是一种新型无人攻击机。其在重量、功率和载重能力等方面均超过了MQ-1。MQ-9的最大起飞重量为4540千克,飞行速度为405千米/小时,飞行高度可达13700米,配备一台功率为90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与MQ-1只能携带少量弹药不同的是,MQ-9可以携带两枚227千克的炸弹或是八枚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在满载荷的情况下,MQ-9可持续飞行14个小时,而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持续飞行时间可超过一昼夜。目前,美国空军已经装备了七架MQ-9无人机。据悉,MQ-9将在2009年投入批量生产。

5、世界上最先进无人机是?

当然是全球鹰 "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计划于1995年启动。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要知道,既便是有人驾驶的飞机,也只有其中少数能够跨越太平洋,如大型民航客机。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 飞行距离远也使得“全球鹰”可以逗留在某个目标的上空长达42个小时,以便连续不断的进行监视。“全球鹰”的地面站和支援舱可使用一架C-5或两架C-17运送,“全球鹰”本身则不需要空运,因为其转场航程达25002千米,续航时间38小时,能飞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 基本性能参数 “全球鹰”机身长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翼展和波音747相近,因此“全球鹰”是一种巨大的无人机。 “全球鹰” 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56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米处停留24小时。 飞行控制系统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可自动完成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 RQ-4A在2001年4月进行的飞行试验中,达到了19850米的飞行高度,并打破了喷气动力无人机续航31.5小时的任务飞行记录。这项记录曾经是Compass Cope-R无人机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6、全球鹰 捕食者的优缺点

捕食者无人机 美军用于为战区指挥官及合成部队指挥官进行决策提供情报支 持的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机长813米,翼展1485米,最大活动半径3700公里,最大 飞行时速240公里,在目标上空留空时间24小时,最大续航时间60小时。该机装有光电/红 外侦察设备、GPS导航设备和具有全天候侦察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在4000公尺高处分辨率 为03米,对目标定位精度025米。可采用软式着陆或降落伞紧急回收。美国在科索沃战 争中动用了2架"捕食者"无人机用于小区域或山谷地区的侦察监视工作。1999年美军装备9 架该型飞机,计划到2002年采购12架"捕食者"飞机。 研制国家:美国 型号:猎食者 Predator 研制单位: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 造价:约450万美元 现状: 现役 一、 概述: 猎食者中空中程无人机,是作为“高级概念技术验证”而从1994年1月到1996年6月发展起来的。它是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通用原子公司得到了第一份合同。它首飞于1994年,并于当年具备了实战能力。 捕食者的TPE-331发动机 二、 性能指标: 机长320.4英寸 翼展580.8英寸 高72英寸 频率 C波段 燃油容量110升 最长续航能力 40小时 升限 26000英尺 失速速度 54节 巡航速度 70-90节 起飞重量2100磅 三、 结构特点: “捕食者”可方便的装载在运输箱内,进行长途运输 四、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一个典型的“捕食者”系统包括四架无人机,一个地面控制系统和一个“特洛伊精神II”数据分 送系统。无人机本身的续航时间高达40小时,巡航速度126千米/小时。飞机本身装备了UHF和VHF无线电台,以及作用距离270千米的C波段视距内数 据链。机上用于监视侦察的有效载荷为204千克。机上的两色DLTV光学摄影机采用了955mm可变焦镜头。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系统有6个可调焦距,最小 为19mm,最大560mm。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为“捕食者”提供了全天候监视能力,分辨率达到了0.3米精度。其他可选的载荷可按具体任务调整,包括激光指示和测距装置、电子对抗装置和运动目标指示器。 光电转塔 地面控制站安装在长10米的独立拖车内,内有遥控操作的飞行员、监视侦察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三个波音公司的任务计划开发控制台、两个合成孔径雷达控制台,以及卫星通信、视距通信数据终端。 地面站可将图像信息通过地面线路或“特洛伊精神”数据分派系统发送给操作人员。“特洛伊精神”采用一个5.5米Ku波段地面数据终端碟形天线,和一个2.4米数据分派碟形天线。右图为操作手控制台。上方的显示器显示航线等信息,下方显示器输出“捕食者”摄影机影像。 移动式控制系统,可供前线指挥员直接进行控制和接收侦察信息。另一种配置是用美军高机动车(大型吉普)搭载小型地面站,功能基本与基型地面站相同。 更小型的视频接收系统,可供更小型的部队,如敌后特种部队携带,接收侦察信息 五、 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捕食者”无人机可以在粗略准备的地面上起飞升空,起飞过程由遥控飞行员进行视距内控制。典型的起降距离为667米左右。任务控制信息以及侦察图像信息由 Ku波段卫星数据链传送。图像信号传到地面站后,可以转送全球各地指挥部门,也可直接通过一个商业标准的全球广播系统发送给指挥用户。指挥人员从而可以实时控制“捕食者”进行摄影和视频图像侦察。 六、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空军目前共有60架“捕食者”,他表示如果获得经费,空军将采购更多飞机。 2002年3月美空军正式组建了第一个武装型“捕食者”无人机中队。该部队计划装备20架武装型“捕食者”,将与第11和第15侦察中队一起进驻内华达州印第安纳•斯普林备用机场,并于2005年达到全部作战能力。新部队的人员将从现有的两个中队抽调,同时也培训部分新队员。 2003财年美空军采购了25架,1.39亿美元。2004财年采购了16架“捕食者”,价值2.1亿美元。美空军于2005财年10月1日开始,将接收9架“捕食者”,总值1.47亿美元。 1998年5月,“捕食者”系统开始进行Block 1升级计划。改进包括一个用于减轻系统工作的系统,使得侦察信息在系统内部不受损失,提供保密空中交通管制语音中转,Ku波段卫星调谐和空军任务支援系统。 2001年3月“捕食者-B”无人机001号首飞。该项目包括具有不同结构的3架飞机。“捕食者”B001装备一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PE-331-10T涡轮螺桨发动机,起飞重量2900公斤,能携带340千克的负载,在15200米的高度以370千米/小时的速度巡航飞行。目前正在制造的“捕食者”B002号机将使用一台威廉姆斯公司的FJ44-2A涡喷发动机,可在约18300米的高度以5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其飞行 试验于2001年秋进行。“捕食者”B系列的最后机种ALTAIR将用于科学和商业用途,需要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和15850米的升限。ALTAIR将装备通用电气公司的涡桨发动机。它能同时执行各种大气研究任务,并且通过卫星将搜集到的数据实 时发送出去。2001年11月美空军订购了两架“捕食者”B。由于改换了发动机等,B型号的采购价格要比基型高,而且维护设备不同,但地面站相同。美军经过对比“捕食者”B和“全球鹰”,最后还是选择了“捕食者”B。“捕食者”基型单价在250万美元至450万美元之间,“全球鹰”每架则在45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捕食者”B能够携带8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基型只能携带2枚。B型能够在45000米高度至52000米高度之间执行任务, 约为基型的两倍。飞行速度为基型的三倍。 下一步的计划还包括发射FIM-92“毒刺”近距地空导弹的试验。通用原子公司近期又得到价值3900美元的后续合同,再为空军生产7架捕食者。另外还有7架的生产合同尚在拟议之中。另外“从无人机向战斗机传送图像”的试验也在进行。演练中利用一架加装了超高频和甚高频无线电通 信设备的“捕食者”无人机进行中继通信,将实时视频图像从地面传送给了英美作战飞机。 2004年10月,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宣布,一架由HFE燃料驱动的“捕食者”无人机已成功首飞,为公司专门竞标陆军的增程多用途(ERMP)无人机系统项目而研制的“勇士(Warrior)”无人机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公司打算为陆军提供的“勇士”无人机是一种基于“捕食者”无人机改型的长航时无人作战飞机,其动力装置采用陆军常用的燃料类型。公司负责人称,HFE动力装置可降低维修成本、增加服役寿命。 七、 作战使用: 捕食者自从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就不间断的在欧洲和东南亚出现。 八、 实战表现: 捕食者1996年参加了波斯尼亚维和。 在科索沃捕食者出动了50于架次。. 2001年9月伊拉克声称击落了一架“捕食者”。“捕食者”也参与了阿富汉的作战行动,据说一架“捕食者”发现了奥萨马的汽车,但由于地面指挥官决策的拖延,丢失了目标。一个月后,一架“捕食者”成功发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级军官藏身地点的实时视频信号,随后多架F-15E轰炸了该地区,杀死了该名军官。在2001年10月“捕食者”首次在实战中发射导弹摧毁了一架塔利班坦克。 2003年3月,“捕食者”开始携带两枚AGM-114K“海尔法”Ⅱ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执行摧毁伊拉克的ZSU-23-4自行高射炮的任务。 自“捕食者”无人机投入使用至今,美空军已损失了20多架。 全球鹰无人机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计划于1995年启动。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是“全球鹰”在美军组织下的部署和评估阶段。根据经费的情况,各种需求按优先顺序的在各个批次中得到满足。到第二个生产循环,即“全球鹰”BLOCK 10批次,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有了完整的作战能力。 “全球鹰”于1998年2月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1999年3月第二号原型机坠毁,携带的专门为“全球鹰”设计的侦察传感器系统毁坏;1999年12月,三号机在跑道滑跑时出现事故,毁坏了另外一个传感器系统。因此在之后的试飞中,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2000年3月试飞继续,6月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重新部署到了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研制国家:美国 型号: Global Hawk 全球鹰 研制单位: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 造价:完整的全球鹰约4800万美元,加上研发费用为7000万美元 现状: 现役 一、 概述: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HAE UAV)计划是为了满足空中防御侦察办公室(DARO)向联合力量指挥部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1995年启动。 ACTD计划最初由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处管理,1998年10月转由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空军系统计划办公室接管。后来“暗星”计划于1999年1月取消。 “全球鹰”的研制计划分为三部分:设计,研制与试验,部署和评估。相关厂商包括电气系统ES公司,信息科技IT公司,综合系统IS公司,舰船系统和构成公司。 2005 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接到美国空军合同,于今年秋初提供2架生产型RQ-4A。这项2100万美元合同6月2日授予。这些飞行器将加入目前支持全 球反恐战战区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型“全球鹰”无人机行列。迄今已部署的“全球鹰”在200次任务中飞行了4300多战斗小时。 “全球鹰”于1998年2月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1999年3月第二号原型机坠毁,携带的专门为“全球鹰”设计的侦察传感器系统毁坏;1999年12月,三号机在跑道滑跑时出现事故,毁坏了另外一个传感器系统。因此在之后的试飞中,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 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2000年3月试飞继续,6月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重新部署到了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既便是有人驾驶的飞机,也只有其中少数能够跨越太平洋,如大型民航客机。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飞行距离远也使得“全球鹰”可以逗留在某个目标的上空长达42个小时,以便连续不断的进行监视。“全球鹰”的地面站和支援舱可使用一架C-5或两架C-17运送,“全球鹰”本身则不需要空运,因为其转场航程达25002千米,续航时间38小时,能飞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 全球鹰在2001年4月进行的飞行试验中,达到了19850米的飞行高度,并打破了喷气动力无人机续航31.5小时的任务飞行记录。这项记录曾经是Compass Cope-R无人机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二、 结构特点: “全球鹰”机身长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翼展和波音747相近,因此“全球鹰”是一种巨大的无人机。“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56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米处停留24小时。 三、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全球鹰”可同时携带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传感器工作在0.4到0.8微米波段,红外传感器在3.6到5微米波段。光电系统包括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一个柯达(KODAK) 数字式电耦合器件(CCD)。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一个X波段、600MHZ、3.5千瓦峰值的活动目标指示器。该雷达获取的条幅式侦察照片可精确到1米,定点侦察照片可精确到0.30米。对以每小时20到200千米行驶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7千米。一次任务飞行中,“全球鹰”既可进行大范围雷达搜索,又 可提供7.4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光电/红外图像,目标定位的圆误差概率最小可达20米。装有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雨等障碍,能连续的监视运动的目标。 四、 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要知道,既便是有人驾驶的飞机,也只有其中少数能够跨越太平洋,如大型民航客机。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飞行距离远也使得“全球鹰”可以逗留在某个目标的上空长达42个小时,以便连续不断的进行监视。“全球鹰”的地面站和支援舱可使用一架C-5或两架C-17运送,“全球鹰”本身则不需要空运,因为其转场航程达25002千米,续航时间38小时,能飞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 “全球鹰”更先进的优点是,它能与现有的联合部署智能支援系统(JDISS)和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联结,图像能直接而实时的传给指挥官实用,用于指示目标、预警、快速攻击与再攻击、战斗评估。RQ-4A还可以适应陆海空军不同的 通信控制系统。既可进行宽带卫星通信,又可进行视距数据传输通信。宽带通信系统可达到274MB/秒的传输速率,但目前尚未得到支持。Ku波段的卫星通信 系统则可达到50MB/秒。另外机上装有备份的数据链。 全球鹰飞行控制系统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可自动完成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 五、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2005年12月,雷声公司获一项新合同,为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全球鹰”项目生产地面设备。该“全球鹰”项目将支持 美国空军RQ-4A/B“全球鹰”无人机系统。该项合同的财务条款未透露。雷声公司将制造"全球鹰"的另外一些地面设施,包括发射和回收单元、任务控制单元(MCE)和有关的地面通信设备。该无人机系统可近实时向战术指挥官提供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从每架“全球鹰”无人机获得的传感器数据,可通过宽频带射频或卫星数据链路传输到任务控制单元。然后,这些数据分发到现有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或直接发送到已正确装备的战术战场用户或情报使用中心。这次授予的地面设 施是来自第4批次“全球鹰”低速初始生产计划。同“全球鹰”地面设施一起,雷神公司的空间与机载系统部还为“全球鹰”生产传感器组件。

7、现代战争有哪些类型

现代战争六大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3场战争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美军主导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据中国国防报报道,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参战国之多、战况之激烈、作战进程之迅猛以及双方损失之悬殊为世人所瞩目,更因其大量使用了当代尖端武器装备,使战场条件、作战手段以及对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揭开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远程和高空精确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这场战争自始至终表现为一场大规模空袭与反空袭战役,以完全独立的空中战役达成了战略目的,标志着空中作战的地位空前上升。 2001年10月,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则全面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强大威力,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作战”。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手段的系统效应,使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实现了高度一体化。 这3场局部战争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引起作战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变化 二战以后50余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军队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兵器、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并在局部战争这个“试验场”上不断进行实战检验,引起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空中力量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的空中化,空中及空间力量正在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力,空天战场正在确立自己新的主导地位。如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而科索沃战争则表现为一场纯粹的大规模空袭战。 第二,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 第三,指挥手段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由于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 二、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现代高技术战争将围绕信息的搜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信息化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中心和焦点。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即“白雪”行动,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充分发挥卫星的制天权功能和优势,自始至终掌握着空天制信息权。战争期间,北约运用的各种卫星超过50余颗。这些卫星分别担当电子侦察、定位导航、通信支援和气象服务,为北约海空军的军事打击提供适时的精确目标数据。北约在空袭中还使用了各类性能先进的预警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分别对南军的预警、火控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实施“致盲”、“致聋”。通过软硬兼施的电子攻击,北约始终掌握着作战地区的制信息权,使南联盟的军队处于被动挨打、无力还手的境地。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实现了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为实现在信息获取系统和空中打击系统的信息实时传输,美军专门在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建立了一个新型联合空战中心。联合空战中心配备了最新型的C4 I S R系统,综合分析、处理、分发由美军各种战场侦察系统所获取的战场信息数据,并将处理过的战场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到轰炸机、战斗机等各种作战平台。此外,信息平台还首次具备了攻击能力。美军R Q-1 A“捕食者”无人机既具备情报搜集功能,又具备对发现目标的攻击能力。在阿富汗战场上,“捕食者”无人机曾多次对所发现的机动目标进行即时攻击。 三、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模式 随着战争技术含量特别是高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国军事技术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甚至出现技术上的“代差”。强的一方更加重视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弱的一方也力争从技术外寻找出路。 因而,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作战双方的选择。如科索沃战争中,战争的一方是由1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总体经济实力是南联盟的700倍,总体军事实力是对手的400倍。它动用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一切高新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实施了持续78天的高强度远程空中打击,所投入的高技术武器占其装备总量的50%以上。而南联盟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军队10余万人,武器装备总体质量至少落后对方一至两代,数量上也极为悬殊。这场战争是强大的军事集团对弱小的主权国家、高技术对中低技术、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导弹的空袭战对主要使用一般武器防空作战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也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军事实力为当今世界之最,拥有人员和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全面优势。截至2002年3月8日,美军共出动各型飞机2.4万架次,平均每天出动200架次,共投放炸弹1.767万枚,投放巡航导弹74枚。此外,美军还投入了包括“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 L U-118 B热压炸弹、风力修正弹药撒布器、“联合空战中心”等新式武器装备。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只是由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在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实力根本无法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对抗。 四、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战争的战役空间在缩小,而战略空间在扩大。在3场战争中,美军的打击目标都集中于特定范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预定目标的打击,美军也改变了以往那种“全般覆盖”、“地毯式轰炸”的做法,而是精选部分要害部位实施精确打击,交战空间大大缩小,甚至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基本实现了“非接触作战”。与此同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相关空间又在不断扩大。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2 A隐形战略轰炸机每次都是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起飞,战略机动两万多公里执行轰炸任务。同样在阿富汗战争中,B-2隐形远程重型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阿富汗进行远程奔袭,空袭后再降落在距阿富汗约4200公里的迪戈加西亚岛,中途不着陆飞行长达44个小时。此外,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战场乃至外层空间。 五、现代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较量,战争胜负取决于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取得“1+1>2”的系统效应。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空袭作战除出动大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外,还动用了大量陆军攻击直升机和大量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由各种卫星组成的空间精确定位系统等多种宇航武器,组成一个严密的作战体系对目标实施联合打击。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将由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构成的立体感知系统和由各军兵种、各作战单位的各种作战平台组成的火力打击系统,经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链系统相连接,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实时感知与远程精确打击有机结合的战场系统,基本作到三军作战联合化、武器装备系统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战场察打一体化。例如,由“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所获得的有关情报可经过联合空战中心实时地传送给在阿富汗战场上空的A C-130特种作战飞机的飞行员,A C-130可立即对目标进行攻击。 六、战争消耗越来越大,战争更加依赖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 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消耗成几何级数大幅度增加,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单从物资消耗来看,海湾战争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公斤,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了尽早达成战争目的,共使用了1200架飞机,出动3.8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1500多枚,投掷各种弹药1.3万余吨,战争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而南联盟在北约的空袭下,许多军事设施被摧毁,武器装备被损坏,军用物资特别是战略物资储备地被袭击,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被破坏,交通线被中断,大量民用设施和厂矿企业遭到狂轰滥炸,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数千亿美元。“9·11”事件后,美国一次性划拨400亿美元紧急资金用于反恐;美在阿每月作战费用10亿多美元;美军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造价为120多万美元,3个月共投掷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炸弹1.2万余枚。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是无法承受的。

8、有关于现代战争资料

现代战争六大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3场战争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美军主导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据中国国防报报道,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参战国之多、战况之激烈、作战进程之迅猛以及双方损失之悬殊为世人所瞩目,更因其大量使用了当代尖端武器装备,使战场条件、作战手段以及对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揭开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远程和高空精确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这场战争自始至终表现为一场大规模空袭与反空袭战役,以完全独立的空中战役达成了战略目的,标志着空中作战的地位空前上升。2001年10月,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则全面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强大威力,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作战”。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手段的系统效应,使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实现了高度一体化。这3场局部战争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引起作战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变化二战以后50余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军队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兵器、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并在局部战争这个“试验场”上不断进行实战检验,引起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空中力量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的空中化,空中及空间力量正在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力,空天战场正在确立自己新的主导地位。如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而科索沃战争则表现为一场纯粹的大规模空袭战。第二,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第三,指挥手段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由于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二、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现代高技术战争将围绕信息的搜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信息化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中心和焦点。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即“白雪”行动,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充分发挥卫星的制天权功能和优势,自始至终掌握着空天制信息权。战争期间,北约运用的各种卫星超过50余颗。这些卫星分别担当电子侦察、定位导航、通信支援和气象服务,为北约海空军的军事打击提供适时的精确目标数据。北约在空袭中还使用了各类性能先进的预警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分别对南军的预警、火控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实施“致盲”、“致聋”。通过软硬兼施的电子攻击,北约始终掌握着作战地区的制信息权,使南联盟的军队处于被动挨打、无力还手的境地。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实现了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为实现在信息获取系统和空中打击系统的信息实时传输,美军专门在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建立了一个新型联合空战中心。联合空战中心配备了最新型的C4 I S R系统,综合分析、处理、分发由美军各种战场侦察系统所获取的战场信息数据,并将处理过的战场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到轰炸机、战斗机等各种作战平台。此外,信息平台还首次具备了攻击能力。美军R Q-1 A“捕食者”无人机既具备情报搜集功能,又具备对发现目标的攻击能力。在阿富汗战场上,“捕食者”无人机曾多次对所发现的机动目标进行即时攻击。三、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模式随着战争技术含量特别是高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国军事技术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甚至出现技术上的“代差”。强的一方更加重视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弱的一方也力争从技术外寻找出路。因而,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作战双方的选择。如科索沃战争中,战争的一方是由1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总体经济实力是南联盟的700倍,总体军事实力是对手的400倍。它动用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一切高新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实施了持续78天的高强度远程空中打击,所投入的高技术武器占其装备总量的50%以上。而南联盟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军队10余万人,武器装备总体质量至少落后对方一至两代,数量上也极为悬殊。这场战争是强大的军事集团对弱小的主权国家、高技术对中低技术、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导弹的空袭战对主要使用一般武器防空作战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也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军事实力为当今世界之最,拥有人员和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全面优势。截至2002年3月8日,美军共出动各型飞机2.4万架次,平均每天出动200架次,共投放炸弹1.767万枚,投放巡航导弹74枚。此外,美军还投入了包括“全球鹰”和“捕食者” 无人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 L U-118 B热压炸弹、风力修正弹药撒布器、“联合空战中心”等新式武器装备。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只是由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在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实力根本无法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对抗。四、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战争的战役空间在缩小,而战略空间在扩大。在3场战争中,美军的打击目标都集中于特定范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预定目标的打击,美军也改变了以往那种“全般覆盖”、“地毯式轰炸”的做法,而是精选部分要害部位实施精确打击,交战空间大大缩小,甚至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基本实现了“非接触作战”。与此同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相关空间又在不断扩大。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2 A隐形战略轰炸机每次都是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起飞,战略机动两万多公里执行轰炸任务。同样在阿富汗战争中,B-2隐形远程重型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阿富汗进行远程奔袭,空袭后再降落在距阿富汗约4200公里的迪戈加西亚岛,中途不着陆飞行长达44个小时。此外,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战场乃至外层空间。五、现代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较量,战争胜负取决于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取得“1+1> 2”的系统效应。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空袭作战除出动大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外,还动用了大量陆军攻击直升机和大量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由各种卫星组成的空间精确定位系统等多种宇航武器,组成一个严密的作战体系对目标实施联合打击。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将由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构成的立体感知系统和由各军兵种、各作战单位的各种作战平台组成的火力打击系统,经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链系统相连接,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实时感知与远程精确打击有机结合的战场系统,基本作到三军作战联合化、武器装备系统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战场察打一体化。例如,由“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所获得的有关情报可经过联合空战中心实时地传送给在阿富汗战场上空的A C-130特种作战飞机的飞行员,A C-130可立即对目标进行攻击。六、战争消耗越来越大,战争更加依赖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消耗成几何级数大幅度增加,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单从物资消耗来看,海湾战争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公斤,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了尽早达成战争目的,共使用了1200架飞机,出动3.8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1500多枚,投掷各种弹药1.3万余吨,战争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而南联盟在北约的空袭下,许多军事设施被摧毁,武器装备被损坏,军用物资特别是战略物资储备地被袭击,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被破坏,交通线被中断,大量民用设施和厂矿企业遭到狂轰滥炸,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数千亿美元。“9·11”事件后,美国一次性划拨400亿美元紧急资金用于反恐;美在阿每月作战费用 10亿多美元;美军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造价为120多万美元,3个月共投掷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炸弹1.2万余枚。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是无法承受的。

材料价四川省材料价成都市材料价
文章字数:25572
点击数:640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