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9-27,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造价vim

1、谁有光电子题目

17.半导体光电发射的三步物理过程,并比较金属和半导体光电发射的差别?答:(1)半导体中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到高能带上:(2)这些被激发的电子在向表面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散射而损失一部分能量:(3)到达表面的电子克服表面的电子亲和势而逸出;金属在可见光范围内对入射光有高的反射,吸收率少,而半导体有较高的吸收系数,因此对于吸收光子而言,半导体更有效。金属因其自由电子浓度大,光子受到很强的电子散射,在运动很短的距离内就达到热平衡,这样只有近表面的光电子才能逸出表面,对于半导体,它的自由电子很少,光电子受到电子散射可以忽略不计,而造成光电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晶格散射,光电子与价键电子碰撞产生二次电子空穴对。21.光电倍增管电阻电容简明连接图,说明电阻链的电阻值如何选取,最后电容的作用?答:电位信号增大时,管内阻减小,使分压电阻链上的极间电压减少,造成放大倍数下降和光电特性变坏,为了减小内阻变化对电阻链的分流,要求分压电阻适当小。 Iin+Id=Iout+Ie 因为Iin远小于Iout,Id远大于Iout 所以Id约等于Ie=Ir Ir远大于20Iamax,所以R小于等于Uak/(20Iamax*n) Ir不能取太大,否则分压电阻链功耗增大。在光脉冲入射时,最后几级打拿极的瞬间电流很大,使最后几级分压电阻上的压降明显突变,导致阳极电流过早饱和,使光电倍增管灵敏度下降,为此常在最后三级电阻上并联电路电容,使电阻链上分压基本保持不变。23.说明近贴型光电系统所加电压与极间距离与像质的影响?答:图(略)当电子到达阳极时,落点的径向高度位 公式略由此可知,单能电子束最大弥散圆斑半径位 公式略 由此可知所加电压越大,半径越小,成像质量越高;电极极间距离L越小,成像质量越高。所以,为了得到较好的像质,应减小电极间距L,提高电压。27.光学传递函数:输出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与输入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之比;调制传递函数:线性扩展函数的傅里叶变换的模M(f);相位传递函数:线性扩展函数的傅里叶变换的幅角P(f);对比传递函数:像函数的对比度与物函数的对比度之比。28.正弦物函数输入像管,说明其输出成像特征。答:(1)像的光强度仍为正玄分布,并且二者平均亮度相同,空间频率相同(2)经光学系统后,像的振幅为M(f)Im,调制度低于M(f)倍(3)像的交变部分附加一个初相角P(f)。30.说明二代像增强器的结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1).近贴式MCP像增强器优点:体积小,重量轻 轴上及轴外像质均匀 图像无畸变,放大率为1缺点:电子到达MCP的能量小,其增益受限 其MTF不及一代像管 寿命由于MCP的管壁放气而受影响 光反馈严重(2).静电聚焦式MCP像增强器特点:与近贴式像管比较,有如下改进:入射面的电子能量增大使整个管的增益增大 倒像管,其MTF优于近贴管31.二代管与三代管的比较(1).二代管的特点优点: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供电方便 增益高且连续可调 由于电流饱和特性可防强光 可消除光晕缺点:噪声大(2).三代管特点优点:体积小,重量轻 增益高 防强光 可消除光晕 噪声低 图像分辨率高缺点:造价高 结构复杂 稳定性差32.与三代管相比,四代微光像增强器特点答:四代微光像增强器采用体电导MCP,其导电是由整个体材料组成,不需要烧氢处理,离子反馈大大减小,同时,采用自动脉冲门控电源,提高像增强器的信噪比,在目标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方面有很大提高,还减少光晕对像的影响,有助于改善其在强光下的视觉性能,其结构与第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一样。33.为什么摄像管要进行光电积累,光电积累时间是多少?答:因为在电视的研究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图像的传递、灵敏度的提高以及像质的改善。而这些问题都与电视系统的核心部件——摄像管密切相关,若没有信号的积累过程,光能的利用率太低,所以灵敏度低光电积累时间(N-1)T/N约40ms ,其中T位帧周期,N为像素数。34.说明电视系统光电转换、电光转换的特性。答:摄像管的光电转换特性指输出信号与产生该信号的光敏面上的辐射照度的函数关系,is=kEr,其中r值只有一定范围内才是常数,而在E很大时,由于is趋于饱和而使r值下降,曲线的弯曲点是信号趋于饱和的标志。L=kEr1r2r3=kEr,当r>1时,即L与E成超线性关系,此时亮单位更亮,暗单位更暗,致使整个图像对比增大,并且越是亮的区域,对比增大的越多,暗的区域对比相对缩小。当r<1时,L与E成超线性关系,暗区比亮区更大的亮度对比。图略35.说明PoB靶视像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答:视像管的结构由光学系统、靶、电子枪、聚焦。扫描系统等组成。某个像素在光存储器件,靶右边电位位Vi=IiRi(1-e-t/RiCi)。像元的充电时间近似于帧周期Tf=40ms,因此电子束对它扫描之前,Ci右边电位最大Vim=IiRi(1-e-Tf/RiCi)。当电子束扫描像元时,接通时间为0.0625us,电流通过电阻Rb,电容Ci,负载Rl,靶电源Ut和地构成通路,电容器Ci放电,电容右侧电位被放至Vb接近于0,Ci电容器右边电位变化为Vb=Vim(1-e-t/(Rl+Rb)Ci),Rb为某电阻,通常为10M,而Rl远小于1M,所以Vb=Vim(1-e-t/RbCi),电荷变化量q=Ci(Vim-Vb)经电容C耦合出电流变化,信号从C耦合出来。41.画出浮置扩散层输出结构图,并说明工作原理。答:图略浮置扩散层的输出信号直接送给片子上的MOSFETT2的栅极。当Φ3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Φ3电荷转移到扩散层,节点D电位变化与信号电荷的关系ΔUd=Qs/Cfd.Cfd为浮置扩散点上的总电容,ΔUd经T2放大后的电压增益为Gv=gmRl/(1+gmRl),其输出电压为ΔVout=ΔUd*Gv.当Φreset为正脉冲时T1管导通。Vgg电压直接加到D点上,使扩散层处于强反偏状态。当一个电荷输出完毕,下一个电荷还没输入之前,把前一个点荷包抽走,以便接受新信号。42说明帧/场转移面阵CCD工作原理。答:(1)光积分,在光敏区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生电荷被收集在光敏区电极下的势阱中。(2)帧转移,在相当于场消隐时间内将光敏区信号转移入暂存区。(3)行转移,在相当于行消隐时间内将暂存区的电信号安一行一行的转移到水平读出寄存器(4)位转移,进入读出寄存器的信号电荷,在水平时钟驱动下,将行内电荷一个个读出,得到视频信号。44.说明行间转移结构CCD的工作原理答:(1)在光敏区进行信号积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2)完成一帧积累后,将积累的电信号转移给垂直移位寄存器(3)在帧扫描时,垂直移位寄存器中的电荷,从上到下,按每排依次进入水平寄存器读出。(4)位转移得到视频信号。

2、安格拉这个国家谁了解请进来回答下

国土面积: 1,246,700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 1650公里 陆地边界: 4837公里 自然地理: 安哥拉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非洲西南部,南纬5—18度,东经11—24度,北面是刚果共和国,东与赞比亚接壤,南邻纳米比亚,东北部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毗连,西面濒临大西洋。 安哥拉地势东高西低,全国共分为平原、丘陵和高原三大地区。平原地区呈带状沿海分布,最高海拔400米,最大宽度200公里;高原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5%, 海拔介于1000—1200米之间,位于中西部地区的莫科(MOCO)山为最高山峰,海拔2600米。安哥拉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刚果河等。主要盆地有扎伊尔盆地、宽扎河盆地、库内内盆地和赞贝泽盆地。 气候: 北部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南部属亚热带气候,高海拔地区则为温带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平均气温摄氏24度,相对凉爽,潮湿无雨; 9—5月(次年)为雨季,气候炎热,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 人 口:总人口: 1350万(2003年估计数据); 人口密度: 约9-10人/平方公里; 人口增长率: 3.3%; 人均寿命:男45岁,女48岁, 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为21%; 期望平均寿命: 46.5岁 年龄结构:0—19岁人口59.6%,20—44岁人口31%; 性别比例:男性48.3%,女性占51.7%; 2008年估计人口: 1660万; 就业率估计约为总人口的46%。 民族: 安哥拉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部地区的奥温本杜族(OVIMBUNDO)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8%;西北地区的姆本杜族(MDUNDO)是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23%;北部的巴刚果族(BAKONGO),约占13.5%;其他的少数民族还有:东部地区的伦达肖克韦族LUNDACHOKWE),南方的思甘格拉族(NGANGUELA)和分布在其他不同地区的夸尼亚玛族(CUANHAMA)、恩亚内卡族(NYANECA)和恩昆比族(NKHUMBI)。安哥拉居民中葡萄牙人后裔约有10万余人。 宗教: 49%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居民中大部分人信奉拜物。 语言: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主要民族语言有:温本杜语、金本杜语、基孔戈(金刚果)语等。 首都: 罗安达(Luanda),人口400多万(2003年估计数字),位于安哥拉西北海岸,濒临大西洋本戈湾。1575年建城,是安哥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最主要的工业基地,有炼油、冶金、水泥、纺织、食品、饮料、轻化工等工业。罗安达国际机场和罗安达港是安哥拉最大的航空、海运港。 其他重要城市: 万博市: 人口45万,是安哥拉第二大城市,位于安哥拉中部高原。有食品、纺织等轻工业。 本格拉市: 人口34万,位于安哥拉南部沿海地区,临近洛比托港,有水泥、食品、纺织、服装鞋帽等工业。 洛比托市: 人口52.1万,安哥拉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卡宾达市:人口9.9万,安哥拉重要的石油生产基本,石油产量占安总产量的60%。 纳米贝市: 人口16.4万,安哥拉主要的渔场之一,捕捞量占全国的60%左右。 国家元首: 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é Eardo dos Santos,工程师),1979年9月就任至今。 独立日(国庆):十一月十一日。 国家法定节日:一月一日,新年元旦节;一月四日,反殖民烈士纪念日;二月四日,民族解放武装斗争纪念日;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四月四日,和平与和解纪念日;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六月一日,国际儿童节;九月十七日,民族英雄节;十一月二日,追思节;十一月十一日,独立日(国庆);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此外还有狂欢节和复活节。 时 区:安哥拉为东一区(比北京晚7个小时)。 政府机关作息时间:安哥拉实行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37小时。星期一到星期四8:00—15:30;星期五8:00—15:00。 货 币:宽扎(1999年11月12日日启用) 简况: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船队首次抵达,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上,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其一"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从20世纪50年代起,安哥拉人民为反抗葡殖民统治,先后成立了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并于60年代相继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萨拉查法西斯专制统治,新政府宣布放弃殖民主义政策。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并于1月31日同葡当局共同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盟和安解阵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过渡政府解体。同年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资 源 石 油: 安哥拉拥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初步探明蕴藏量约为54亿桶,API 32—39.5度,含硫0.12%--0.14%。2002年安哥拉的石油日产量90多万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仅次于尼日利亚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可望在2007年达到日产200万桶。石油是安哥拉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占安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出口总额的90%。安哥拉70%的石油销往美国(占美国进口石油总量的7%),20%出口亚洲,10%到欧洲和非洲。 安哥拉石油开发分为陆地、近海、深海和超深海四种类型。目前开发的均为深海和超深海石油。安哥拉石油工业基本是依靠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在安从事勘探、开采、生产和储运等业务的外国石油公司主要有:ChevronTexaco、ExxonMobil、BP-Amoco、TotalFinaElf、Shell、Agip、Naftagas、INA-Naftaplin、Norsk Hydro、Statoil、Philips、Napht-Israel、Petro-Inett、Ocean Energy、Energy Africa、Prodev、Canadian NaturalResources、Marathon Oil、Falcon Oil、Lacula Oil、Fortum、Teikoku、Repsol-YPF、Gulf Energy Resources、Occidental、Mitsubishi以及葡萄牙和巴西石油公司。 安哥拉正在积极融资30多亿美元兴建洛比托炼油厂,并与美国和挪威准备实施造价33亿美元的天然气项目。 根据1978年颁布的13/78号《石油法》,安主要以授让开采权和产品分成两种方式与投资方进行合作,实行“共担风险 共享利益”和“谁投资 谁受益”的石油产业政策。在外国公司在安石油开采总量中,安哥拉政府可支配的份额约为35-45%。 2000年11月16日,安哥拉国家燃料公司首次在第三区块南农塞油田独立生产石油,预计该项目第一期工程的日产量为9000桶。 安哥拉国家燃料公司(SONANGOL)成立于1976年,是南部非洲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商之一,除与在安哥拉开发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发生产原油外,还涉足石油精炼、石油产品贸易、液化天然气、石化工业等领域,同时还在圣多美普林西比和刚果(金)投资石油和航空项目。罗安达炼油厂是安哥拉目前唯一的炼油厂,产量十分有限。 安哥拉1987年加入非洲石油输出国组织,但不是OPEC成员国。 矿产业:安哥拉拥有数量繁多的矿藏资源,主要有:钻石,铁,磷酸盐,锰,铜,铅,锌,锡,钨,黄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岗岩等。初步探明储量的有钻石近2亿克拉、铁矿17亿吨、锰矿储量近1亿吨、磷酸盐储量2亿吨。 独立前,安哥拉曾为世界第四大钻石生产国,还向欧、美、亚等国家出口铁、铜、锰等。 近年来,安哥拉钻石生产有所恢复,2001年钻石产值约7.4亿美元,当年钻石原坯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0%左右。钻石是继石油之后安哥拉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出口产品之一。2001年安哥拉钻石出口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贸易的7.8%和10.54%。 内战期间,被反对派武装控制的钻石是其战争的主要财政来源,因此被称作“血腥钻石”。 安哥拉现有国营的安哥拉国家钻石公司(ENDIAMA)、安哥拉钻石贸易公司(SODIAM SARL)和合资公司Ascorp公司。分别负责钻石的开发生产和贸易专营。从2003年开始,安哥拉政府逐渐扩大钻石开采区域,增加采矿企业,先后向12家当地企业、合资、合营和外国企业颁发钻石开采证书。 卡托卡(CATOCA)钻石矿是安哥拉最大的露天钻石矿,由安哥拉、南非、以色列、巴西等国的有关公司和其他国际投资人联合投资开发。目前在安哥拉开采钻石的外国公司主要来自南非、俄罗斯、巴西、以色列和比利时。 卡欣加(KASSINGA)铁矿是安哥拉最大最重要的铁矿,位于威拉省然巴(JAMBA)市,矿区有铁路直达纳米贝省海港。独立前,该铁矿生产小有规模,精选矿石4000万吨。内战使得该矿停产数年,安政府预计将需要14亿美元的投资恢复铁矿生产。 安哥拉石材公司(ANGOSTONE)是安哥拉地矿部所属国有公司,经营黑花岗岩、红花岗岩和大理石等建筑和装饰石材的开发,主要矿区在威拉省、纳米贝省和库内内省。其中,黑花岗岩产量(1250立方米/月)在非洲仅次于南非,为非洲第二大生产国。目前安哥拉的大理石和花岗石主要出口意大利。 此外,安哥拉还有30多个矿泉水源,现有两个矿泉水厂。 农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安哥拉可耕地面积约350万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5%。安北部为经济作物产区,具有种植咖啡、剑麻、木薯、棕榈、烟草、香蕉、柑橘、棉花、花生、甘蔗等作物的良好自然条件。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区为产粮区,主要种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麦、土豆、菜豆、番薯、柠檬等作物。安哥拉拥有广阔的牧场,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生产。森林覆盖率35%,林地面积达5300万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自然条件。独立之前,基本上实现了粮农产品的自给自足,曾被誉为南部非洲的粮仓,出口各种农产品,其中以咖啡和剑麻为主。直至1973年,咖啡产量几乎左右着安哥拉的经济,是年咖啡产量达22.5万吨,出口量占世界第四位。 1975年独立以后,由于内战的影响略,交通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经济几乎遭到全面破坏,粮食不能自给。200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生产粮食58万吨,比2000年的50万吨高出16%,但是与安哥拉总需求量127万吨粮食相比,仍有69万吨的缺口。其中大约70%需要商业进口,另外30%依靠国际援助。 目前咖啡是安哥拉唯一的出口农产品,2000出口占出口总值的1%。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根据政府社会经济纲要,安哥拉政府执行鼓励和扶持农牧产业政策。罗安达、本戈、本格拉、威拉、卡宾达和南宽扎地区拥有较为良好的农牧生产自然条件。 渔业:安哥拉海岸线长达1650公里,纵跨南纬4°22"至18°02",处于南大西洋寒流与卡宾达暖流交汇区,鱼类资源丰富,鱼总资源约为年均70-80万吨,其中经济鱼类占65%以上。安哥拉气候温湿,年均气温23°C,无台风飓风,渔场风浪小,渔场自然条件良好,可全年作业。渔业为安重要产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2001年安哥拉共捕鱼28.2万吨,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行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此外,安政府还通过向外国渔业公司发放捕鱼许可证收入2000万美元。大部分中、小型渔业公司已经私有化。 安哥拉政府与欧盟签有《渔业合作协定》协定,允许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荷兰五个欧洲国家在安海域捕捞大虾和金枪鱼。 目前在安进行捕捞作业的外国渔船约130条,主要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俄罗斯、纳米比亚和中国。 林 业:安哥拉森林面积约5300万公顷,木材资源面积14.8万公顷,可开发木材资源为4000万立方米, 商业开发量为1745万立方米, 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是南部非洲仅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第二达林业资源大国。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可以砍伐50万立方米木材,目前年均开采量仅为3-4万立方米。2001年安哥拉出口木材2.2万立方米,目的国是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和南非。 交通运输: 公路:总长7.5万公里,其中柏油路面1.8万公里,另5.7万公里是沙石土路面。县市级公路路面状况普遍较差。 铁路:全国铁路总长约2750公里,有三条主干线。最长的本格拉铁路全长1350公里,连接洛比托港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并通过刚果(金)的铁路网与赞比亚铁路相连,曾是南部非洲铁路运输干线之一。另两条是全长907公里连接纳比贝港和梅农格市贯穿安南部地区的纳比贝铁路和北部地区全长538公里的罗安达—马兰热铁路。多年的战乱使铁路运输遭受严重破坏,目前只有部分路段维持运转。

3、国外 安格拉

国土面积: 1,246,700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 1650公里 陆地边界: 4837公里 自然地理: 安哥拉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非洲西南部,南纬5—18度,东经11—24度,北面是刚果共和国,东与赞比亚接壤,南邻纳米比亚,东北部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毗连,西面濒临大西洋。 安哥拉地势东高西低,全国共分为平原、丘陵和高原三大地区。平原地区呈带状沿海分布,最高海拔400米,最大宽度200公里;高原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5%, 海拔介于1000—1200米之间,位于中西部地区的莫科(MOCO)山为最高山峰,海拔2600米。安哥拉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刚果河等。主要盆地有扎伊尔盆地、宽扎河盆地、库内内盆地和赞贝泽盆地。 气候: 北部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南部属亚热带气候,高海拔地区则为温带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平均气温摄氏24度,相对凉爽,潮湿无雨; 9—5月(次年)为雨季,气候炎热,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 人 口:总人口: 1350万(2003年估计数据); 人口密度: 约9-10人/平方公里; 人口增长率: 3.3%; 人均寿命:男45岁,女48岁, 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为21%; 期望平均寿命: 46.5岁 年龄结构:0—19岁人口59.6%,20—44岁人口31%; 性别比例:男性48.3%,女性占51.7%; 2008年估计人口: 1660万; 就业率估计约为总人口的46%。 民族: 安哥拉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部地区的奥温本杜族(OVIMBUNDO)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8%;西北地区的姆本杜族(MDUNDO)是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23%;北部的巴刚果族(BAKONGO),约占13.5%;其他的少数民族还有:东部地区的伦达肖克韦族LUNDACHOKWE),南方的思甘格拉族(NGANGUELA)和分布在其他不同地区的夸尼亚玛族(CUANHAMA)、恩亚内卡族(NYANECA)和恩昆比族(NKHUMBI)。安哥拉居民中葡萄牙人后裔约有10万余人。 宗教: 49%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居民中大部分人信奉拜物。 语言: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主要民族语言有:温本杜语、金本杜语、基孔戈(金刚果)语等。 首都: 罗安达(Luanda),人口400多万(2003年估计数字),位于安哥拉西北海岸,濒临大西洋本戈湾。1575年建城,是安哥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最主要的工业基地,有炼油、冶金、水泥、纺织、食品、饮料、轻化工等工业。罗安达国际机场和罗安达港是安哥拉最大的航空、海运港。 其他重要城市: 万博市: 人口45万,是安哥拉第二大城市,位于安哥拉中部高原。有食品、纺织等轻工业。 本格拉市: 人口34万,位于安哥拉南部沿海地区,临近洛比托港,有水泥、食品、纺织、服装鞋帽等工业。 洛比托市: 人口52.1万,安哥拉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卡宾达市:人口9.9万,安哥拉重要的石油生产基本,石油产量占安总产量的60%。 纳米贝市: 人口16.4万,安哥拉主要的渔场之一,捕捞量占全国的60%左右。 国家元首: 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é Eardo dos Santos,工程师),1979年9月就任至今。 独立日(国庆):十一月十一日。 国家法定节日:一月一日,新年元旦节;一月四日,反殖民烈士纪念日;二月四日,民族解放武装斗争纪念日;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四月四日,和平与和解纪念日;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六月一日,国际儿童节;九月十七日,民族英雄节;十一月二日,追思节;十一月十一日,独立日(国庆);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此外还有狂欢节和复活节。 时 区:安哥拉为东一区(比北京晚7个小时)。 政府机关作息时间:安哥拉实行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37小时。星期一到星期四8:00—15:30;星期五8:00—15:00。 货 币:宽扎(1999年11月12日日启用) 简况: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船队首次抵达,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上,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其一"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从20世纪50年代起,安哥拉人民为反抗葡殖民统治,先后成立了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并于60年代相继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萨拉查法西斯专制统治,新政府宣布放弃殖民主义政策。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并于1月31日同葡当局共同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盟和安解阵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过渡政府解体。同年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资 源石 油: 安哥拉拥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初步探明蕴藏量约为54亿桶,API 32—39.5度,含硫0.12%--0.14%。2002年安哥拉的石油日产量90多万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仅次于尼日利亚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可望在2007年达到日产200万桶。石油是安哥拉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占安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出口总额的90%。安哥拉70%的石油销往美国(占美国进口石油总量的7%),20%出口亚洲,10%到欧洲和非洲。 安哥拉石油开发分为陆地、近海、深海和超深海四种类型。目前开发的均为深海和超深海石油。安哥拉石油工业基本是依靠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在安从事勘探、开采、生产和储运等业务的外国石油公司主要有:ChevronTexaco、ExxonMobil、BP-Amoco、TotalFinaElf、Shell、Agip、Naftagas、INA-Naftaplin、Norsk Hydro、Statoil、Philips、Napht-Israel、Petro-Inett、Ocean Energy、Energy Africa、Prodev、Canadian NaturalResources、Marathon Oil、Falcon Oil、Lacula Oil、Fortum、Teikoku、Repsol-YPF、Gulf Energy Resources、Occidental、Mitsubishi以及葡萄牙和巴西石油公司。 安哥拉正在积极融资30多亿美元兴建洛比托炼油厂,并与美国和挪威准备实施造价33亿美元的天然气项目。 根据1978年颁布的13/78号《石油法》,安主要以授让开采权和产品分成两种方式与投资方进行合作,实行“共担风险 共享利益”和“谁投资 谁受益”的石油产业政策。在外国公司在安石油开采总量中,安哥拉政府可支配的份额约为35-45%。 2000年11月16日,安哥拉国家燃料公司首次在第三区块南农塞油田独立生产石油,预计该项目第一期工程的日产量为9000桶。 安哥拉国家燃料公司(SONANGOL)成立于1976年,是南部非洲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商之一,除与在安哥拉开发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发生产原油外,还涉足石油精炼、石油产品贸易、液化天然气、石化工业等领域,同时还在圣多美普林西比和刚果(金)投资石油和航空项目。罗安达炼油厂是安哥拉目前唯一的炼油厂,产量十分有限。 安哥拉1987年加入非洲石油输出国组织,但不是OPEC成员国。 矿产业:安哥拉拥有数量繁多的矿藏资源,主要有:钻石,铁,磷酸盐,锰,铜,铅,锌,锡,钨,黄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岗岩等。初步探明储量的有钻石近2亿克拉、铁矿17亿吨、锰矿储量近1亿吨、磷酸盐储量2亿吨。 独立前,安哥拉曾为世界第四大钻石生产国,还向欧、美、亚等国家出口铁、铜、锰等。 近年来,安哥拉钻石生产有所恢复,2001年钻石产值约7.4亿美元,当年钻石原坯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0%左右。钻石是继石油之后安哥拉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出口产品之一。2001年安哥拉钻石出口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贸易的7.8%和10.54%。 内战期间,被反对派武装控制的钻石是其战争的主要财政来源,因此被称作“血腥钻石”。 安哥拉现有国营的安哥拉国家钻石公司(ENDIAMA)、安哥拉钻石贸易公司(SODIAM SARL)和合资公司Ascorp公司。分别负责钻石的开发生产和贸易专营。从2003年开始,安哥拉政府逐渐扩大钻石开采区域,增加采矿企业,先后向12家当地企业、合资、合营和外国企业颁发钻石开采证书。 卡托卡(CATOCA)钻石矿是安哥拉最大的露天钻石矿,由安哥拉、南非、以色列、巴西等国的有关公司和其他国际投资人联合投资开发。目前在安哥拉开采钻石的外国公司主要来自南非、俄罗斯、巴西、以色列和比利时。 卡欣加(KASSINGA)铁矿是安哥拉最大最重要的铁矿,位于威拉省然巴(JAMBA)市,矿区有铁路直达纳米贝省海港。独立前,该铁矿生产小有规模,精选矿石4000万吨。内战使得该矿停产数年,安政府预计将需要14亿美元的投资恢复铁矿生产。 安哥拉石材公司(ANGOSTONE)是安哥拉地矿部所属国有公司,经营黑花岗岩、红花岗岩和大理石等建筑和装饰石材的开发,主要矿区在威拉省、纳米贝省和库内内省。其中,黑花岗岩产量(1250立方米/月)在非洲仅次于南非,为非洲第二大生产国。目前安哥拉的大理石和花岗石主要出口意大利。 此外,安哥拉还有30多个矿泉水源,现有两个矿泉水厂。 农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安哥拉可耕地面积约350万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5%。安北部为经济作物产区,具有种植咖啡、剑麻、木薯、棕榈、烟草、香蕉、柑橘、棉花、花生、甘蔗等作物的良好自然条件。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区为产粮区,主要种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麦、土豆、菜豆、番薯、柠檬等作物。安哥拉拥有广阔的牧场,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生产。森林覆盖率35%,林地面积达5300万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自然条件。独立之前,基本上实现了粮农产品的自给自足,曾被誉为南部非洲的粮仓,出口各种农产品,其中以咖啡和剑麻为主。直至1973年,咖啡产量几乎左右着安哥拉的经济,是年咖啡产量达22.5万吨,出口量占世界第四位。 1975年独立以后,由于内战的影响略,交通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经济几乎遭到全面破坏,粮食不能自给。200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生产粮食58万吨,比2000年的50万吨高出16%,但是与安哥拉总需求量127万吨粮食相比,仍有69万吨的缺口。其中大约70%需要商业进口,另外30%依靠国际援助。 目前咖啡是安哥拉唯一的出口农产品,2000出口占出口总值的1%。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根据政府社会经济纲要,安哥拉政府执行鼓励和扶持农牧产业政策。罗安达、本戈、本格拉、威拉、卡宾达和南宽扎地区拥有较为良好的农牧生产自然条件。 渔业:安哥拉海岸线长达1650公里,纵跨南纬4°22"至18°02",处于南大西洋寒流与卡宾达暖流交汇区,鱼类资源丰富,鱼总资源约为年均70-80万吨,其中经济鱼类占65%以上。安哥拉气候温湿,年均气温23°C,无台风飓风,渔场风浪小,渔场自然条件良好,可全年作业。渔业为安重要产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2001年安哥拉共捕鱼28.2万吨,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行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此外,安政府还通过向外国渔业公司发放捕鱼许可证收入2000万美元。大部分中、小型渔业公司已经私有化。 安哥拉政府与欧盟签有《渔业合作协定》协定,允许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荷兰五个欧洲国家在安海域捕捞大虾和金枪鱼。 目前在安进行捕捞作业的外国渔船约130条,主要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俄罗斯、纳米比亚和中国。 林 业:安哥拉森林面积约5300万公顷,木材资源面积14.8万公顷,可开发木材资源为4000万立方米, 商业开发量为1745万立方米, 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是南部非洲仅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第二达林业资源大国。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可以砍伐50万立方米木材,目前年均开采量仅为3-4万立方米。2001年安哥拉出口木材2.2万立方米,目的国是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和南非。 交通运输: 公路:总长7.5万公里,其中柏油路面1.8万公里,另5.7万公里是沙石土路面。县市级公路路面状况普遍较差。 铁路:全国铁路总长约2750公里,有三条主干线。最长的本格拉铁路全长1350公里,连接洛比托港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并通过刚果(金)的铁路网与赞比亚铁路相连,曾是南部非洲铁路运输干线之一。另两条是全长907公里连接纳比贝港和梅农格市贯穿安南部地区的纳比贝铁路和北部地区全长538公里的罗安达—马兰热铁路。多年的战乱使铁路运输遭受严重破坏,目前只有部分路段维持运转。

4、斯登的台球杆法斯登

stun,翻译成司登或者斯登。它是台球技术的一种打法。 就是使分离角等于90度(或者是定杆)的杆法。 斯登不一定要发力。本来斯登是范围很广的杆法,只是使分离角接近90度的一种杆法。细分还有斯登跟进、斯登后退、斯登塞。大力小力都可以打出斯登。通常大家理解的斯登指力量比较大击点在中心附近,使母球撞击目标球后只有很少的旋转的杆法。 斯登跟进:击球后,白球向前行走。打白球的中间,稍微往上一点,打出球去白球就往前跟进一小段距离。斯登后退:击球后,白球后退。斯登塞:击球后,白球改变原有走动路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保守自大的英国官方对冲锋枪并不感兴趣,所以英国陆军断然拒绝了采用冲锋枪。1940年,英国在法国的远征军由敦克尔克大撤退,尽管撤退成功了,但是大量武器都被士兵扔在了海滩上。于是,防止德军入侵英伦三岛的议题提前浮上台面了。当时,英国什么样的武器都缺。不仅由于在法国损失了一大批武器,战时陆空海军都扩编了,加之新成立了国民警卫军,因此需要武器装备,特别是轻便武器,其中自然包括奇缺的冲锋枪。需求数量之大.时间之紧,可想向知。所以,司登冲锋枪可以说是大战逼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两个枪械设计师谢波德和杜赛宾在英菲尔兵工厂着手研发冲锋枪。研发成功后,命名时取设计者Shepperd和Turpin姓氏的首字母和工厂名称Enfield(恩菲尔德)前两个字母组成,即Sten,中文音译为“司登”或“斯登”。 斯登冲锋枪有多种衍生版本,共有约4,500,000把在二战中服役。Mk IMk I是斯登冲锋枪第一种版本,造工较好,装有圆锥形消焰器、木制可折叠前握把(有些为钢制)、钢制管型枪托、可转动的主握把以便于贮藏,穿孔的枪管护套包围整条枪管。在改为Mk II前Mk I共生产了约100,000把,而德军对他们缴获的斯登Mk I命名为“MP.748(e)”。全长:896毫米 (35.3寸) ,枪管长:198毫米 (7.8寸) ,空枪重量:3.9公斤 (7.2磅) 。为了加速生产及降低成本,Mk I亦有推出简化版本,这种简化版本移除了木制前握把、及消焰器。Mk IIMk II是大量生产的版本,共制造了约2,000,000把,Mk II比Mk I的造工较为粗糙以降低造价,方便大量生产。该型移除了前握把、护木及消焰器、改用比枪管短3寸的可拆式枪管护套。保留钢制管型枪托,枪管护套上仍保留三行,每行三个的穿孔,部份Mk II装有木制枪托。德军对他们缴获的斯登Mk II命名为“MP.749(e)”。全长:762毫米 (30寸) ,枪管长:196毫米 (7.8寸),空枪重量:3.0公斤 (6.7磅) ,发射速率:550发/分钟,有效射程:150-200米。加拿大在二战时期亦有制造及装备斯登冲锋枪,由位于安大略多伦多的Long Branch Arsenal生产,他们的斯登冲锋枪与Mk II非常相似,但改用下弯式枪托,加拿大斯登冲锋枪首次出现于1942年迪耶普战役的加拿大部队。加拿大改型全长:896毫米 (35.3寸) ,枪管长:196毫米 (7.8寸),重量:3.8公斤 (8.4磅)Mk IIIMk III是比Mk II及Mk I更为简化的版本,由英国Lines Bros Ltd及加拿大生产。比Mk II的不同之处是Mk III采用固定焊接枪管,一体化机匣及退弹口,枪管护套加长至包围整条枪管。德军对捕获的斯登Mk III命名为“MP.750(e)”。全长:762毫米 (30寸),枪管长:196毫米 (7.8寸) ,空枪重量:3.18公斤,发射速率:550发/分钟,有效射程:150-200米。Mk IVMk IV是一种没有推出的缩短试验型,Mk IV的大小接近手枪尺寸,装有特制的圆锥形消焰器、垂直式主握把、轻型钢制折叠枪托及短枪管。Mk V在市场花园行动中英军伞兵的斯登Mk VMk V加装木制主握把及前握把、木制固定枪托及刺刀座,当时的英军伞兵佩用的弹匣带可携带7个弹匣。全长:762毫米 (30寸)枪管长:196毫米 (7.8寸)空枪重量:3.86公斤发射速率:600发/分钟有效射程:150-200米Mk VIMk VI是斯登冲锋枪的最后一种改进型,为英军昔日之制式装备。全长:908毫米 (35.8寸) ,枪管长:198毫米 (7.8寸) ,空枪重量:4.45公斤 (9.8磅)。消声型 Mk IISMk IISMk IIS及Mk VIS(又称6(s))是加装整体式消声器的版本,消声型比普通版较重,枪管在全自动发射时较快过热,枪口初速亦降至只有每秒305米(1000尺/秒),消声型装有木制主握把及木制固定枪托。在1943年开始,消声型主要被英军及欧洲的盟军特别行动部队(SOE)采用,德军对捕获的斯登Mk IIS命名为“MP.751(e)”。而另一种二战英军消声型枪械是德利尔卡宾枪(De Lisle carbine)。其他仿制及衍生型号Norwegian Sten- 挪威被纳粹德国占领时地下反抗军推出及装备的版本。Polish Sten- 波兰反抗军在1942年至1944年接收了约11,000把斯登Mk II,当时波兰最少有23间地下兵工厂仿制,名为“Polski Sten”。Ger&auml;t Potsdam - 1944年德国毛瑟开始为德军仿制斯登Mk II,共制造了约28,000把,命名为“Ger&auml;t Potsdam”。Austen Mk I - 澳大利亚在1942年至1944年接收了约45,000把由英国Lithgow Small Arms Factory,澳大利亚陆军以Austen Mk I作制式冲锋枪,一直服役到1966年。MP 3008 - 纳粹德国在1945年二战末期制造的冲锋枪,仿制斯登冲锋枪。M3冲锋枪 - 美国以斯登冲锋枪的设计改进而成,在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版本。

工程材料价直辖市工程材料价北京市工程材料价
文章字数:16484
点击数:6273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