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葡萄营造价值
1、盐碱地能否种植葡萄及相关技术
可以种植葡萄。但最适合种药用植物。。 可以用盐碱土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和预防灌溉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技术措施。水利改良措施有: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至适宜深度;采用大定额灌溉,冲洗淋溶土壤盐分,并经排水系统排出灌区;引洪放淤,即将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引入地块,沉淀留下泥沙,并在排水时,带出原土壤中的盐分;在灌排系统完善的情况下种植水稻。常用的排水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此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可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农业改良措施有:①合理耕作和施肥,即深耕、适时耘锄耙耱、平整土地和增施有机肥料等,可减少地面蒸发和表土返盐。②化学改良,如对碱土施加石膏以改变土壤成分。③生物措施,如种植牧草、轮作套种、选种耐盐作物和植树造林等。
2、阳光玫瑰葡萄怎么种植技术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吧。1、建园选择一个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地域建园,园地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pH值在6-8之间,呈微酸性或微碱性,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葡萄的正常生长,另外盐碱地也不宜建园,附近有污染区也不宜建园。将园林的早草和残株清理干净,再结合整地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干净和磷化肥100公斤,做好种植畦,搭建好葡萄架。2、苗木选择各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都以嫁接苗为主,而阳光玫瑰葡萄对苗木的要求较高,要求是树体长势要旺的作砧木。所以砧木一般选择华佳8号、3309C、3309M等嫁接,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选择长势较旺,抗病性较好的夏黑、贝达等进行嫁接,而长势较弱和抗病性较弱的砧木不适宜做嫁接苗。3、定植在培育好嫁接苗后,就要开始定植,定植时间建议选择在春季葡萄萌芽前15-20天,定植方法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比如南北方春季温度差异较大,在北方定植时要深挖定植穴,在填充农家肥后定植;而南方时深耕后起垄定植,深挖排灌沟,定植后覆土较浅。4、水肥管理在定植后为使植株生长快速,在浇定植水时,可将氮肥溶解于水中浇施,这些可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快速。另外每年要进行多次追肥,第一次在春季,这时是植株根系生长时期,所以追肥要使用氮磷肥,追肥时可使用浇施或滴灌的方法,每亩使用肥料1-2公斤,切勿施用浓肥,以免造成烧根。第二次施肥在枝叶生长时期,这时是植株的生长旺季,需要通充足的肥力供其生长,同样采用浇施或滴灌,每亩使用翠姆高氮复合肥2-3公斤,每半月一次,连续4-5次。在果实成熟时,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要追施磷钾肥,每亩施用钾肥2-3公斤,使产量显著提高。在采收后落叶前要施用基肥,提高花芽质量。建设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以及钙镁磷肥50公斤。以上是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助到你
3、盐碱地如何栽种葡萄
1、栽前整地。盐碱地表层各类易溶性盐类含量最高,因此在栽种葡萄苗前一定要用推土机将表土清出地外。2、晚栽、浅栽。盐碱地多半是涝洼地,地下水位高,因此地温较低,晚栽和浅栽利于葡萄发根生长。3、中耕。雨后或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其中耕深度可适当深些,切断毛细管水,限制下层盐碱成分上升,以减轻土壤盐碱化。4、深开沟。盐碱有随水移动的特性,深开沟疏松了深层土壤,使沟周围土壤透水性加大,盐碱含量大大降低。5、增施有机肥。盐碱地有机质极为缺乏,增施有机肥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同时为葡萄生长提供全面营养。6、挖排碱沟。对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还必须深挖一条排碱沟,降低地下水位。 (临渭区农业局 张聪合)
4、盐碱地种植什么果树最好?
盐碱地土壤碱性较强,含盐量高,栽植果树必须选好树种。耐盐性强弱依次为石榴、银杏、无花果、葡萄、樱桃、桃、李、杏、枣、板栗。就栽培的经济效益而言,我以为以栽植石榴、葡萄、无花果为宜,产量高、售价高。但无花果不耐贮运,需配套加工。 当然,繁育绿化苗木也可,耐盐性强的树种主要是白蜡、苦楝、白榆、国槐、刺槐
5、葡萄盐碱害有何症状?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1)葡萄盐碱复害发生的原因
一般制建园会避开盐碱地,但在有些地区大面积盐碱,或者由于洪水、不良灌溉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往往造成危害;另外,温室等设施生产往往由于集约化生产,轮作倒茬不够,长期大量施肥,尤其是化肥的不合理应用,极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在盐碱地建棚则更容易发生盐害。
(2)症状
盐碱害的植株一般表现矮小,叶片失绿变黄,叶脉间干枯,新梢生长缓慢,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吸收,甚至全部死亡。
(3)防治措施
生产中对于盐碱严重的温室首先要进行土壤改良,多施有机肥和绿肥,每亩每年至少施农家肥5米3,或商品有机肥3~4米3。
选用适应性强、耐盐碱的品种,选苗时宜选用耐盐碱的砧木的嫁接苗。
田间管理上要及时中耕松土或地膜覆盖;随水灌溉施肥2次后,应该灌清水一次;长期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的葡萄园,在不大幅降低温度的前提下,可以在连续晴天的时候适当灌大水,以增加有害离子的淋融。
点击数:582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