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1-07,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劳动创造价值的故事

1、名人事迹有关挫折的

1.贝多芬的故事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

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2.孙康的故事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

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3.高尔基的故事

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

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4.张海迪的故事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5.祖冲之的故事: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

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1)劳动创造价值的故事扩展资料: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 萨克雷

2.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

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马克·吐温3.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

——萧伯纳

4.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5.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

——清·刘岩《赠人》

2、求一篇能演讲3分钟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以前,确切地说,是1945年的春季。在美国,一名华裔木匠兢兢业业地 做着自己的工作。 有一天,木匠正在赶着做一批板条箱,那是当地教堂用来装衣服运到中国去救助孤儿的。干完活回家的路上,木匠伸手到他的衬衣口袋里去摸他的眼镜,突然发现他的眼镜不见了。 木匠急得出了一身汗,在脑子里把他这一天做过的事细细地过滤了一遍,最终意识到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眼镜从衬衫口袋里滑落出去,掉进了他正在钉钉子的板条箱里。他又急又恼又无可奈何。 当时美国正值大萧条时期,木匠要养活6个孩子,生活非常吃紧,而那副眼镜就是那天早上他花了20美元买来的。 木匠为要重新买一副眼镜而伤心不已:“这不公平。”在回家途中,他沮丧万分,不停地嘀咕。 半年后,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孤儿院的院长——一位美国传教士,回美国休假。并拜访了木匠所在的芝加哥地区的那所小教堂。 传教士一开始讲话,就热情地感谢那些援助过孤儿的人们。 “最后”,他加重语气说,“我必须感谢去年你们送给我的那副眼镜。大家知道,日本人扫荡了孤儿院,毁坏了所有的东西,包括我的眼镜,我当时几乎绝望了。就算我有钱,在当时也没法重新配一副眼镜。由于眼睛看不清楚,我开始天天头疼,我和我的同事天天祈祷着能有副眼镜出现。然后,你们的箱子就运到了。当我的同事打开箱盖,他们发现一副眼镜躺在那些衣服上。” “各位朋友,当我戴上那副眼镜,我发现它就像是为我定做的一样!我的世界顿时清晰,头也不疼了。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为我做了这一切!” 人们听着,纷纷为那副奇迹般的眼镜而欢欣,但是他们同时也在想,这位传教士老兄肯定搞错了,我们可没有送过他眼镜啊———在当初的援助物资目录上,压根儿没有眼镜这一项。 只有一个人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他静静地站在后排,眼泪流到了脸上。 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这个普通的木匠知道,上帝是以怎样奇特的方式创造了奇迹。 “原来,是上帝借走了我的眼镜,送给了他认为更需要的人。” 木匠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泪水打湿了他的双手。

3、关于劳动换来成功的名人故事

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战争国民党封锁经济时,与普通战士们一样,下地劳动,并且坚决不让其他战士们帮忙,自己精心管理,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劳动,让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让人的心灵升华。周恩来非常热爱劳动。一次他带领中共中央的同志们去工地视察,并且亲自与工人们一起推土石,筑水库,自己的手指被石头擦破了,也继续干,汗珠落了又落,也不停下来。他用一位的形象,让我们明白劳动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必须劳动。劳动让思想得到提升,让我们的品德更加高尚。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在失意的日子里,是劳动让他得以舒缓内心的抑郁,是劳动让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日子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让世界更加美好。劳动,实现自己更多的人生价值,劳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早期的祖先们正是通过劳动,才学会了刀耕火种,才孕育了伟大的文明。辛勤的农民们,正是通过劳动,才创造出供全中国13亿多人口所需的粮食。勤劳的工人们,正是通过劳动,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上最重要,最美好的东西,劳动最美。

4、你觉得「工作」这件事对自己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一直以来,我对“努力工作”这件事,产生了不恰当的认知:努力工作,是因为我要内还贷款、要赚钱容养家、要买各种消费品等等。

以上这些看起来没错,但这种价值导向的后果是,一旦目标阶段性达成,人就觉得空虚。或者,一旦目标无法实现,人就变得焦虑,不停追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大房子,赚到年薪百万,走向人生巅峰?“ 直到看到《干法》里说,工作的本质,是磨练心性。

一开始我并不能get这个点,最近,才慢慢觉出到这其中的意味——追求卓越,追求心性的成熟,那么世俗的成功,是在这条路上顺带的收获而已。稻盛和夫并没有假模假式地说世俗的成功是不必要的,他只是告诉我们,注意力放在更高远的地方,那么你曾经可望不可即的东西,便会不期而遇。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你对一个问题冥思苦想的时候,答案往往在不经意间闪现。这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极度投入、极度认真后,上天就会眷顾你,让你有“智慧迸发”的瞬间。

5、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较短)

八十年代的“中国保尔”张海迪 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当代保尔”、“80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时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他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 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后来又坚持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了《人体解剖学》、《内科学》、《针灸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她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她还学过无线电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类知识与学科,以此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提到80年代没有一个名字比张海迪更深入人心,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一版显著刊登张海迪照片和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发表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号召大家向。海迪学习、学习她身残志不残,艰苦奋斗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陈云同志题词:“以张海迪为榜样,勤奋学习,热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微笑的桑兰又来到美国(女,20岁,肢体残疾) 又见到了桑兰,许许多多美国人关爱和牵挂的桑兰,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次,她将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美,并用英语朗诵《我的梦》,深情地向人们倾诉她的,也是所有残疾人的渴望--平等与友爱。 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 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只是一次偶然,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更为“著名”。让桑兰“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

6、进哈佛的故事,是在介绍创造价值的生存习惯吗

哈佛大抄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袭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133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一)、1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一)、13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四) 曾在此工作或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哈佛同时也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诞生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是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截止2014年,学校有本科生67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余人。2016-17年,哈佛大学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一、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六。2017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学声誉排名,哈佛大学排名世界第一。

7、进哈佛的故事,是在介绍创造价值的生存*惯吗

一对衣着简陋的夫妇坐火车去了波士顿,到了目的地,他们就直接找到了哈佛大学,这会儿,他们已经胆怯的走进了校长的接待室。“对不起,我们没有预约。但是我们想见校长,”那穿着破旧的手织套装的丈夫轻声的对秘书这样说。秘书的眉头微皱:“噢,校长,他整天都在忙。”“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他”穿着褪色方格棉布衣的妻子微笑的说。几个小时过去,秘书没在搭理他们。秘书不明白这乡下夫妇和哈佛大学会有什么关系,她希望他们会气馁,然后自个离开。可看来他们没有丝毫想走的意思,尽管不太情愿,秘书还是决定去打扰一下校长。“可能,他们只需见您几分钟。”她对校长说。校长的确很忙,他显然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那些他看来无关紧要的人身上,尽管忙的烦恼,校长还是点头同意会见他的客人。女士告诉校长:“我们的儿子进入哈佛大学一年了,他爱哈佛,他在这里很快乐。”“夫人,谢谢你的儿子爱哈佛,你知道,哈佛的学生都会爱哈佛。”“一年前,他意外的死了。”“噢,夫人!”“我丈夫和我想在学校的某个地方为他树立一个纪念物。”校长被这个想法震动了。“非常遗憾,”他提高了声音,“夫人,你知道,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进入哈佛大学后死去的人,树立纪念物。如果这样做,这哈佛大学不就成了公墓了吗?”“噢,对不起,先生!”女士赶紧解释:“我们并不想要树立一尊雕像,我们只是想说我们愿意给哈佛建座楼。”校长的目光落在了这对夫妇粗糙简陋的着装上,惊叫道:“一栋楼!你们知道事实上,造一栋楼要花费多少钱?和你这样说吧:仅在哈佛的自然植物,价值就超过七百五十万美元!”校长为这远道而来的夫妇悲哀,觉得他们太幼稚了。女士沉默了,校长觉得他终于可以和这夫妇俩说再见了。女士转过身静静的对她的丈夫说:“这笔耗费不是可以另开一所大学吗?亲爱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建一所自己的学校呢?”面对校长的一脸疑惑,她丈夫坦然的点了点头。斯坦福夫妇离开了,他们去了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他们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当一对衣着简陋的夫妇来到哈佛大学的校长接待室时,秘书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从这对夫妇与校长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他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对夫妇为什么决定建一所自己的学校?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1 秘书看见夫妇两人的穿着很破烂,以为他们是穷人,看不起他们夫妇两人,先没有打算去告诉校长夫妇的请求,因为他觉得穷人找校长没什么事情,没必要去打扰校长的工作,2 这对夫妇一心想为哈弗建造一栋楼来纪念儿子对哈弗的感情,但校长觉得他们是穷人,没能力建造,是在开玩笑,3 应为他们觉得建造一所自己的学校,可以以自己的能力更好更多地帮助学生,比在哈弗单独建造一栋楼的作用更大。同时也是为了完成他们儿子的心愿。

8、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如下:

一、张骞出使西域

古时候,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

公元前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个人。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哉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等情况。听了他的陈述,人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传闻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许多希望和汉朝友好通商的国家。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等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二、恺撒大帝丝绸长袍震惊全场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三、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

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

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四、玄奘三藏赴印度

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五、造纸术的传播

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情就是造纸术的传播。公元751年唐与波斯在塔缤斯河展开了一场会战。唐军大败,只好后退。在被送往撒马尔汗和巴布缤的战俘中有一名造纸工匠。这名造纸工传播了了造纸术。唐朝对西方文化十分宽容,在长安建有罗亚斯德教寺院、伊斯兰教寺院,宫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国人的西方人才。据说倍受唐玄宗、杨贵妃宠爱的安禄山就是伊朗血统的混血儿。

(8)劳动创造价值的故事扩展资料:

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参考资料:网络——丝绸之路

工程建材价山东省工程建材价山东省工程建材价
文章字数:7943
点击数:563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