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迎绿色奥运 展环卫风采——北京市构建运行高效的城市环卫保障机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着全国人民的企盼向我们走来,也给首都环卫事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为确保2008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实现“绿色奥运、洁净城市”为目标,制定了《北京2008奥运会与残奥会城市运行环境卫生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建立起标准统一、协调一致、运行高效的城市运行环卫保障机制。此前,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和《北京市“十一五”环卫专业规划》等法规规划,明确了“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总体思路,为依法促进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   为实现环境卫生作业的企业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2006年4月,按照“资产重组、业务整合、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原则,北京市对市属环卫作业队伍进行了企业化改革,将四个国有独资公司合并重组为“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环卫集团公司)。   这几年,北京的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道路清扫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到2006年,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2.77亿元,购置了688辆机扫车和洒水车。该市中水冲刷道路面积达到了1500万平方米。到2007年年底,市区城市道路机扫率和冲刷率均达到95%%,郊区县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60%%。   根据“2008年奥运会前主要车行道机扫率和冲洗率将均达到100%%”的承诺,北京市按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规划和质量标准,采用吸、冲、刷、收相结合的新工艺、新设备,扩大试点工作,以减少路面尘负荷,提高道路洁净度。   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绿色奥运承诺,北京市不断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力度。该市对新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特许经营,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逐步规范和促进了环卫行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共建成垃圾处理设施23座,其中垃圾转运站6座,综合处理厂4座,填埋场13座,总设计日处理能力10350吨,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由若干个大型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组成的垃圾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由2004年的93.8%提高到2007年的99%;郊区由2004年的33.3%%提高到2007年的76%。   该市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环卫专业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9座,改扩建3座,其中转运站6座(新建),焚烧厂4座(新建),综合处理厂10座(新建),填埋场12座(新建9座、扩建3座),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达到44座,处理能力达到18395吨/日。   2007年底前,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完成污染防治措施方案的制定,且市属部分垃圾处理设施的渗沥液处理设施投入运行。2008年6月底前,市属全部垃圾处理设施的渗沥液处理设施、填埋气收集与处理设施、喷雾除臭设施全部投入运行;市属垃圾收集车辆更新和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区县垃圾收集车辆更新和改造任务完成50%%;2008年底前,各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全部完成。     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垃圾资源化的工作中,北京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是在居住小区、单位办公区、社会公共场所分类后和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分选出的可回收物直接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由资源再生利用的企业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目前在该市崇文、朝阳和海淀三个区已开展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试点工作。   二是在居住小区和社会单位将生活垃圾分类后及垃圾转运站分选出的有机垃圾,放入堆肥处理设施,生产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该市宣武区针对平房地区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减量进行大胆尝试,将人们俗称为“垃圾楼”的密闭式清洁站,改建成小型分拣中心,实现了“垃圾楼”由传统混合收运向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方式的模式转变。   三是在有条件的社区、单位、饮食街、农贸市场等地,鼓励采取相对集中模式建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站,实现餐厨垃圾的就地处理,形成资源利用。随着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使用,规范餐厨垃圾的处理。   目前,北京市拥有造纸七厂、德通化纤等6家再生资源处理企业,分别可处理废纸、废塑料等生活垃圾;拥有2座堆肥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600吨/日。通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和示范地区,基本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率50%和资源利用率30%的奥运承诺目标。   理顺垃圾处理费管理机制   2007年3月,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深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市和区县两级政府职责:该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简称市政管委)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统一的垃圾处理核算标准。由区县政府与作业单位签订合同,依据垃圾清运量支付垃圾处理费。这样有利于发挥区县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积极性、促进区县政府倡导垃圾减量化。   垃圾处理费用标准包括垃圾处理核定费用标准和垃圾处理基准费用标准。垃圾处理核定费用标准指:根据有关定额标准核定的从垃圾转运站到垃圾处理厂的费用标准;垃圾处理基准费用标准指:根据现状测算的从垃圾转运站到垃圾处理厂的最低费用标准。各区县按照基准费用标准,依据垃圾清运量支付垃圾处理费用,核定费用标准与基准费用标准的差额费用由市财政安排解决。各区县政府与作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垃圾处理服务合同范本由该市市政管委统一印制。   为了解决垃圾异地处理,造成区县之间经济利益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该市建立了垃圾处理经济补偿机制,根据垃圾清运量由垃圾产生地向垃圾异地处理地支付垃圾处理经济补偿费,调节区县之间利益关系,促进垃圾减量和区域和谐发展。   经济补偿费主要用于补偿和解决辖区内垃圾处理设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环卫设施不足问题。2007年垃圾处理经济补偿费用标准核定为50元/吨。其中,垃圾转运站所在地获得5元/吨的补偿,垃圾处理场所在地获得45元/吨的补偿。以后年度垃圾处理经济补偿费用标准由该市市政管委会同该市财政局测算后定期发布。   通过实施垃圾全过程管理,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立和落实垃圾处理区域责任制和经济补偿机制,推动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自建国以来,北京市首次实现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幅下降、部分区实现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建筑造价信息直辖市建筑造价信息北京市建筑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816
点击数:553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