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四川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回落政府拟出刺激政策
昨(10)日,省统计局提供的11月全省工业经济数据显示,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回落4.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1%,全省工业经济增速连续第三个月下滑。
短期难改颓势
数字显示,占据全省工业比重68.7%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设备制造业等16大行业全线下滑,1-11月,全省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465.4亿元,同比增幅仅18.8%,比去年同期低6.4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降幅,更是由10月的10.43%增大到31.10%。
从地区来看,和10月比较,包括成都在内的12个市州均出现增速回落。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11月全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仅为2%,省社科院专家盛毅认为,由于我省工业结构特征明显表现为资源型和初加工型,受全国工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要短期内改变全省工业下行走势,还存在较大困难。
微观层面“回暖”
统计中的两组数字引人关注:其一,11月,全省重点监测的87种产品有47种下降,比上月减少2种;其二,占全省比重的13.08%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依旧显示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上月,两行业增度分别由8月的22.59%、24.68%升至11月的23.92%、31.38%。
分析上述“一减一升”,省统计局工交处处长杨国安称,目前还很难判断宏观政策调整给四川工业带来何种影响,企业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风险是导致全省工业经济在微观领域出现好转的主要原因。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县域市场和海外市场;向上加大对原材料基地的控制降低成本,向下努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技术合作;调整发展路径等等。
政府可能再出“重拳”
统计部门给出的建议包括,提供更宽松的融资环境,放宽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抵押条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贴息贷款、优惠税收;降低电价等。
省经委透露,目前正牵头拟定一份促进我省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意见,目前已交由各方征求意见。据称,意见将可能在担保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点击数:551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