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6-20,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都江堰“十大模式”推动农房重建

    都江堰市虹口区高原村的熊笑英大姐,这几天乐得合不拢嘴。现在她家加入了“熊猫驿站”连锁客栈,她只要提供自家的两间房屋给公司,装修、经营、管理都不用操心,便可获得每间房屋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熊猫驿站”总公司还会派遣一名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学生进驻农户家庭,帮助解决旅游业务问题。

  “熊猫驿站”这种合作方式是由农家乐合作社出资、农民房间入股共75%,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等出资25%,共同组建公司进行运营,销售收入的35%给农民,55%给公司,10%给合作社。农户的收益除销售收入分成外,还有合作社的分红。

  “借助灾后重建,将农房重建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同步完成,修房子搞旅游‘一箭双雕’,”这只是都江堰在推进灾后农房建设的模式之一。地震之后,都江堰通过一系列灾后重建政策的正确引导,使广大群众吃了定心丸,激发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创造性,畅通了社会资金参与农房重建的渠道,充分发挥了资源、政策整合的优势,提速了重建步伐。在充分尊重群众重建意愿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了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十大模式”。

  因地制宜

  结合“川西林盘”保护推动农房重建

  灰白相间的村舍掩映在高大的松树中间,屋顶上的瓦片按当地风俗砌成气派的屋脊,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口有几位老太太正悠闲地聊天。走进天马镇向荣村,崭新的石板路和路灯使人们很难联想起这里曾经是遭受地震破坏的农村,而仿佛是走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模型样本。 

  “新房选址可没让我们少费工夫,”村党支部书记任圣时说,由于村里农户比较分散,个别地方地势低洼,下完雨后,一些农户家里就满是积水。因此这次向荣村灾后重建新房,许多人都想搬出地势低洼地带。

  选址怎样既符合规划要求,又能为老百姓建房提供方便,成为225户农户重建面临的第一道关口。

  而在此时,都江堰提出了按照周边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要求,坚持将灾后重建与地域人文特色、地形地貌、川西林盘保护、耕地保护等相结合,秉持“房子进院子”、“小院并大院”的理念,实现新农村建设与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 

  “走哪条路只能靠我们自己,”任圣时说,在镇政府统规自建的原则下,向荣村农户商讨借机将原本分散的农房聚集起来,在方便建设的同时,多出来的土地还能作为耕地。“我们选取了老鸦林、曾家院子、肖家院子作为全村的统规自建建房点。这三个地方林盘大、选择重建的户数多,又是全村的中轴线,最合适不过了。”

  村委的选址方案随即得到了镇上的认可,2008年9月下旬,重建项目开始后,制定选址方案、制作规划图纸等相关工作相继铺开。为避免这种向大林盘集中的建设方式破坏当地的林园,在规划时向荣村就确定了树木全部保留、杂草全部清理的计划,既保留了原有树木葱茏的川西林园风貌,又为村民提供了现代化的居住条件。而让向荣村农户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规划整理,还多出了30余亩耕地,“往常不起眼的林盘地,在这时还变成了宝贝。”任圣时笑着说。

  资源换资本

  联建破解重建资金难题

  溪水潺潺、绿树葱茏,青山绿水间一栋栋新楼房错落有致、依山而立。记者来到位于青城山脚下的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这里曾是去年地震灾害的重灾区。

  走进村民王全的新家,两层小楼宽敞明亮,上下共5间卧室,每个卧室都有卫生间,厨房已经预留好了天然气接入口,房间里家具、电器也一应俱全。用王全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联建政策,10年都修不起这样的房子。现在没出一分钱,就住进‘别墅’了!”王全的喜悦溢于言表:“地震前养山猪有了些积蓄,但建房子远远不够,如今不仅有了房子,将来统一规划的乡村家庭客栈开起来,我们还有了长期营生!”

  都江堰市统筹城乡工作局有关负责人说,都江堰市共有12万农户受灾,7.7万户房屋严重受损或倒塌,需要重建资金100多亿元。这对于都江堰市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绝大部分受灾农民也无力承担。“钱从哪里来?”是灾后永久性农房重建的最大难题。面对艰巨的重建任务和巨大的资金压力,都江堰市支持农户将符合规划的剩余宅基地交给集体经济组织,经由集体经济组织与联建户签订协议,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永久性农房重建中来。

  茶坪村主任刘明福告诉记者,“村里目前共有68户联建房,我们这里是著名的青城山旅游景区,每户联建房都会预留出一、两间带独立卫生间的卧室,村委会统一组织搞乡村旅游接待,建乡村家庭连锁客栈。”

  “我家只有4口人,住不完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楼下两间自住,楼上3间卧室用来做旅游接待。”王全笑呵呵地说,“除了搞乡村旅游接待,我还打算种植生态蔬菜……”

  “产权融资”开创联建新路

  孙远洪的家在地震中毁了。他想重修一所牢固的房子,但算了算钱,还差很多。

  孙远洪家在都江堰紫坪铺镇沙湾村,背山面水,风光很好。“我们村空气好,震前很多人都喜欢到我们这儿玩。我就想,能不能找些人一起联建修房,以后他们来这边有房住,也解决了我修房的问题。”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朋友的支持。成都一所高校的12位老师以前到紫坪铺休闲时和孙远洪认识,他们决定帮孙远洪一把,以后无论是自己度假还是旅游开发都很划算。

  2008年9月10日,双方达成协议:12位联建方每人出资5000元,享受孙远洪180平方米宅基地40年的使用权。他们要在孙家原来的宅基地上修建一幢3层小楼,共12套,都是40平方米、带独立厨房、卫生间和卧室的小户型,挨着的110平方米的宅基地上则是孙远洪自己的房子,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都归孙远洪所有。

  帮孙远洪和联建方“搭桥”的是他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证。2008年成都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先明确农村土地、房屋的权属,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地震加快了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

  “如果没有确权,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流转,哪儿有人来和我搞联建。”孙远洪说,“新房子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帮我修起来的。”

  孙远洪还从联建中发掘出了一条新的增收之路:“房子建好了得有人打扫、看门,他们每家每年会再给我800元管护费;我自己的房子还能留出一部分来,当作乡村酒店出租;我们再卖点这里的老腊肉、土鸡之类的农产品,算下来收入不菲。”粗略一算,通过联建,孙远洪的年收入能增加1.5万元以上。  

建材价格信息四川省建材价格信息成都市建材价格信息
文章字数:2781
点击数:547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