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切实提升消费动力 促进赣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增强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要保持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挖掘消费潜力,扩大即期消费,解决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环境、消费结构以及农民消费问题,从而提高消费对赣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势在必行。

 

  一、随着收入提高,城乡居民购买能力增强,消费水平提升

 

  1、市场繁荣,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国家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措施的出台,大力实施“超市进农家”、“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的政策,赣州消费品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比2005年增长97.36%。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763元,同比增长17.92%,比2005年增长91.52%。

 

  2、收入增加,城乡居民购买能力增强。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赣州城乡居民购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同比增长9.02%;农民人均纯收入3856元,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反映城乡居民购买能力的另一指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不断增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882元,同比增长11.76%,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4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33元,比上年增长5.86%。

 

  3、观念更新,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近年来,赣州城乡居民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的恩格尔系数逐年回落,由2008年的45.58%下降至2009年的43.63%。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说明在居民消费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一般性的消费比重下降,而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等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比重上升。2009年,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人均支出达709.31元,同比增长56.68%。全市私家车的拥有量达4.9万辆,比上年增长68.97%;城镇百户居民平均购买电脑4.2台,人均支出65.34元,比2008年增加近3倍;百户居民平均购买照相机17架,比2008年平均增加11.3架。赣州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升级,餐饮、住宿、通讯、汽车、旅游、休闲娱乐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汽车消费、假日消费、婚庆消费、休闲消费、旅游消费和服务经济成为赣州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

 

  4、总量增加,消费率有所提高

 

  消费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最为明显地反映经济内生增长态势的宏观经济指标。近年来,赣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上升,2009年赣州的消费率为33.74%,略高于全省32.14%的平均水平。特别是近两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大大提升了赣州城乡居民的消费热情,居民消费率由2007年的30.8%上升到2008年的31.98%,2009年再次上升到33.74%。

 

表1:2005年-2009年赣州消费率变化情况

年份

生产总值(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消费率(%)

2005

500.11

160.69

32.13

2006

582.73

184.60

31.68

2007

701.97

216.24

30.80

2008

834.85

266.95

31.98

2009

940.02

317.14

33.74

 

二、居民消费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赣州经济发展加速,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较快,反之消费的增长却相对滞后,消费对赣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2008年最终消费对赣州经济的贡献率仅为31.95%,只拉动赣州经济增长4.22个百分点。消费的增长受多种因素制约,居民消费增长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1、居民消费需求存在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现象。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逐年提高,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但由于农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使得原有的城乡消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资料显示,2009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同比增长11.7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增长5.86%,农村居民消费增幅比城镇居民消费增幅低5.9个百分点。

 

  此外,赣州农民购买消费品的增长也慢于城镇居民,使得城镇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而农村居民购买比重持续下降。2009年,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14亿元中,城镇实现零售总额为237.8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农村实现零售额79.28亿元,占比仅有25%。由此可见,赣州经济发展遇到了来自农村消费乏力的严重制约,居民消费需求存在着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亟待挖掘。

 

  2、在总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的比例失调。近年来赣州投资增速与消费增速差距扩大,相互比例长期失调。2009年赣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46.5%,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18.8%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投资、消费和出口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的快速增长必然影响消费的增长速度,从而抑制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经验表明,在驱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消费需求才是经济持久增长的可靠保证,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内在动力,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会影响到赣州经济的长远发展。

 

  3、政府消费增速快于居民消费增速。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是指各级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从短期来说,政府消费量的增加,会带动和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但从长期看来,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据统计资料显示,赣州存在着政府消费增长过快,居民消费发展相对缓慢的现象,2008年,赣州最终消费中政府消费占19.57%,同比增长14%,比居民消费增速高出4.6个百分点。这说明行政管理成本在不断上升,对居民消费必然产生挤出效应,在最终消费率已明显偏低的情况下,政府开支比重过大,进一步压低了居民消费水平。

 

  4、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的影响下,赣州最终消费逐年上升,2008年最终消费为478.08亿元,同比增长10.6%,但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却有所下降,最终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27%,比2006年下降8.17个百分点。一方面,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快于消费增长的速度,使得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赣州生产总值为83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2%,比最终消费增速高2.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另外两驾马车——投资和出口增长的速度远快于消费,使得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赣州资本形成总额为439.78亿元,同比增长22.8%,比最终消费增速大大高出12.2个百分点。消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消费对赣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2008年最终消费对赣州经济的贡献率为31.95%,仅拉动赣州经济增长4.22个百分点。

 

  三、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对赣州经济的拉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怎样让消费这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跑起来,成为各级政府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解决消费能力问题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群体,增强消费拉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力军,2009年赣州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65.78%,在农村居民收入中也占有46.82%的比重,对居民收入增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收入差距的存在制约了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就必须在普遍提高赣州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稳定他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带动赣州经济快速增长。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消费意愿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居民消费意愿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必然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一方面导致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养老难等民生问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房价等方面支出压力巨大,这些过高的生活必需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相对薄弱,使得人们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加强,尤其是使对社会共同保障依赖度高的低收入层的预期发生变化,从而迫使人们增大强制性储蓄,以防止未来保障方面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的风险,使现期消费受到抑制,居民消费量入为出,储蓄率不断走高,挤占了消费的增长空间。

 

  因此,要解决居民消费意愿问题,必须健全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社会保障事业改革步伐,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一要继续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统筹解决影响居民即期消费的住房压力大问题;二要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三要保障教育经费,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四要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争取把更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基金的管理水平,保障城乡老龄居民的基本生活。

 

  3、建立健全促进消费的政策,解决居民消费环境问题。

 

  良好的消费环境至关重要,要扩大居民消费,必须完善消费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一要继续抓紧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和政策,研究制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鼓励居民扩大消费的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政策,拓宽信贷消费领域,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增加消费信贷品种。

 

  二要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支撑居民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以赣州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城乡公共交通、通讯设备、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拓宽城乡市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有利条件;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食品、药品等安全整治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积极培植新兴消费热点,解决居民消费结构问题。

 

  要解决居民消费结构问题,必须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新兴的消费热点。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赣州城乡居民住房、汽车消费,同时努力拓宽消费领域,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抓住国家倡导和推动节能降耗促进赣州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加大节能环保汽车、大屏幕电视、大容量冰箱销售,加强电脑、多功能手机、现代办公设备等信息产品的消费;利用赣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

 

  5、刺激农村消费,解决农民消费增长滞后问题。

 

  统计数据资料显示,2009年赣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大致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的水平,且近年来呈下降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和扩大,严重束缚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支出也只有城镇居民的30%。因此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既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也必须努力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保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政策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一要加快健全农村流通网络,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农家店覆盖面,增加统一配送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二要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三要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直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在更大范围内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真正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为赣州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拉动力。

工程招标价江西省工程招标价江西省工程招标价
文章字数:6042
点击数:545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