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8-06,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统筹城乡催生新农村巨变

    “如果不知道这里发生过地震,根本就看不出灾难的痕迹。”这是国庆大假期间,来都江堰旅游的外地人的共同感受。如果说此前的地震是大自然给成都的一次极端考验,那么今天的城乡新貌就是成都交出的一张优秀答卷:短短三年间,成都不仅一寸寸抹消了灾难留下的印记,还将城乡生活环境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推进了十年甚至二十年。    城乡巨变,源于成都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决策。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成都在废墟上建起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发展根基。规划先行:    “四性”打造“新农村”    地震后,成都市委领导前往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查看灾情,指出:重建应与当地发展相结合,与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文化民俗相协调,避免千村一面,避免把城市小区简单克隆到农村。这一思路衍生了成都灾后农房重建的“四性原则”——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周边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如何确保“四性”得到落实?成都将规划和实施放在第一位。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成都先后开展了两次农房规划设计大会战,组织国内外2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4000多名设计人员,编制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9大类专项36个子项的重建规划。    759个特色鲜明的农村重建点位,最终形成230个安全美观、配套完善、既体现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彻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面貌。制度创新:    “统筹”打通“新路径”    地震袭来时,成都正站在启动产权制度改革的起跑线上。重建重任当前,改革步伐停滞还是加快?成都毅然扣动发令枪。确权颁证工作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加紧进行。结合多年城乡一体化经验,成都提出了产权融资、农房联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大政策,不仅填补了灾后重建的资金缺口,还加快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程。在都江堰市向峨乡,村民用宅基地还耕整理出建设用地指标,再按照“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原则与双流县有偿置换,筹集重建资金6亿多元;在翠月湖镇五桂村,村民用农村产权证明抵押贷款587万元;而在紫坪铺镇沙湾村,村民孙远洪拿出自家的宅基地与12位投资者开展“联建”,轻松拥有了一栋多层小楼。灾后农房重建,成都有1.1万多户受灾农户以联建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筹集重建资金50多亿元。“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则为灾区节约集体建设用地并新增耕地1.5万多亩,筹集重建资金约70亿元。    民意为重:    村民事村民说了算    新村规划出台,谁来拍板?成都理顺基层治理机制,将民意放到第一位,让村民自己说了算。    创意从民间开始。由于农村承包关系复杂、台账不清,确权办证、灾后重建都面临重重矛盾,村民们开始自发寻找解决办法: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村民用按手印的方式,选举出成都第一个“村民议事委员会”;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村民将财务章分成五瓣,推选5名村民掌管,只有5个人都认可,村里的开支才能报销。这些草根智慧迅速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不久,成都出台政策,提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改革,随后,全市范围内的村民(居民)议事会相继成立。民事民定让村民真正成了管理村务的主人,不仅许多基层矛盾迎刃而解,农村产业发展路径也更加清晰。在彭州市龙门山镇国坪村,许多村民对成都规划设计院为其做的20年规划的内容产生了疑问,村里连开了十多次议事会,最终确定了发展目标。

(来源:四川日报)

建筑造价信息四川省建筑造价信息四川省建筑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778
点击数:539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