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2-1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的根本办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是,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是我们谋发展、促发展必须解决好的目标、方向和价值取向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明确了这些重大问题,对于保持我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意义重大。  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  我们党践行以人为本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人为本”的内涵丰富而深刻,需要科学地把握。  “以人为本”释义。以人为本中的“人”,包括个体的人、群体的人、类别的人,是指“每个人”、“一切人”。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从事社会实践的具体的现实的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不是传统社会等级制度下的“民”、“老百姓”,而是集权利、责任和义务于一身的社会公民。从这个意义上看,以人为本不同于“以民为本”。  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本位”、“根本”。以人为“本位”、“根本”,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或者“以钱为本”、“以资为本”或者“以官为本”、“以权为本”或者以身份、地位、财富等为本的否定,强调以人为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前面的主体也是“人”。无论是作为个体、群体的人还是作为区别于动物的人类,都是以人为本的客体,同时都是以人为本的主体。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主体是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的所有的人,而不只是最高领导者或者代表最高领导者的群体,不只是社会的高位群体。这样也把“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区分开了。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都不能只愿意做以人为本的客体,要求别人以我们为本,而不愿意以他人为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意履行责任和义务。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要着眼于人、为了人、依靠人,判断是非、得失、好坏和贡献大小等都要看对人有没有好处、对多少人有好处、有多大好处。  以人为本的实质。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人,即尊重人性的要求,包括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尊严、独立人格、个性差异、基本需求、合法权益等。要求每个人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人的需求和个性差异,理解他人的不同性格、爱好和兴趣,关心他人的具体处境,对人满腔热情,诚恳宽厚守信,努力为人排忧解难。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融洽相处,使每个人的发展成为周围人的发展条件。这是现代新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建设新型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的根本和实质是平等地维护每个人的人权。人权是指每个人拥有或应当拥有的基本权利。人权分为基本政治权利和社会经济权利两大类。基本政治权利是指人的自然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平等权等。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各种福利权利,如医疗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等。人权作为一种权利,像任何权利一样也始终伴随着义务和职责。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人权也很多,我们党和国家致力于尊重和保护人权。这也要求社会成员须有现代公民意识,在享有人权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是人人平等。拥有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的“每个人”是平等的,不管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门第、财产、文化和才能等状况如何,享有平等的人权。但是,这样的人权在世界各国尚未实现。我国也存在着人们社会位置的差异和事实上的权利不平等。从政治角度看,目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六个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从经济角度看,我国社会有富裕人群、中等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公民有城市居民与农民之分、东中西部人群之分、“本地人”与“外地人”之分。从行业看,还有不同系统、领域、工种群体之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赋予全体人民以广泛的平等权利,不管男女老少,无论宗教、信仰、种族、职业,不论个人能力、水平、职务、财富高低和多少,身体强壮还是瘦弱,每个人都享有国家宪法保障的平等而公允的基本权益和人身自由。坚持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使社会成员之间达到和睦团结,使社会安全运行、安定有序,更加和谐。  科学发展的人本取向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求以人为发展的主体,以人为发展的目的,以人为发展的动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发展的目标。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发展要为了人。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就是强调一切发展都应当为了人。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发表了《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2009年2月12日,温家宝在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在讲了新的一年有关民生问题的举措后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又与网友在线交流,他又一次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2003年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从各种角度反复强调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目的,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  为了人,就要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尊重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价值,否定一切与此背离的发展。为了人,就要把人作为各领域、各行业、各环节、各方面发展的目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要满足人的安全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需要;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了人,就是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为了人,就要不断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人,就要以人的发展状态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尺度,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是否“为了人”的基本标准。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所有的方针、政策、措施都要全面体现“为了人”,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求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都要一切为了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了人”,目标和方式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我们既要从大处着眼,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要从小处入手,做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每个细节。  发展要依靠人。当今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决定性的要素,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智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在当今时代,发展依靠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要更加重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更加重视提升人力资本。只有创造人才辈出、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才能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主体动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破解“调结构、转方式”的难题,进而实现科学发展。  一切依靠人,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放人、开发人、塑造人。解放人,就是不断破除一切束缚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观念。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既是解放生产力,也应当是解放人,即把人从旧的不适宜的观念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开发人,就是要不断地开发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大力培养实现科学发展的人才;要求我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各尽其能、各展其长;要求我们积极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推动创新、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使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公平是合理分配、配置利益的原则,包括基本权利保障、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社会调剂四项原则。这四项原则是一个整体,共同保障利益分配和配置的公平。公平是世界各国的追求,但是,却是一个至今普遍没有解决好的难题。我国的发展程度和各方面的制度建构目前还不能把这四项原则比较好地体现出来,因而我国事实上也存在不少不公平现象。在社会转型期,这种情况甚至比较严重,导致社会不公平感增强,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因此,我们党和政府提出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  维护公平正义,才能让发展成果共享,同时让发展代价共担。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意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这包括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既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和精神,又要尊重和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既要代表人民的整体、全局、根本利益,又要反映、兼顾不同部分、各个局部、各种各样的具体利益;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领导人民群众实现其长远利益,又要着力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体的利益,特别要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较困难行业、低收入居民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利益。当前,尤其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共资源享用和公共服务问题上的公平正义。这样全面把握和妥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破解我国社会转型期问题的需要。我国社会与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集中表现为“物化”倾向。 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一些人本末倒置,表现出明显的“物的依赖性”,甚至是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一些人极端地追求物、占有物,不择手段,伤天害理,甚至丧心病狂。有的人不仅把理想信念、道德良知等精神品质“物化”了,而且把权力、法律、官位也“物化”了,“官本位”与“钱本位”或“权为本”与“物本位”纠结,钱权交易,严重毒化了政治环境,伤害了社会人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为了GDP,为了“政绩”,为了物质财富,一些人急功近利,过度开发使用自然资源,浪费了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结果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条件,影响了当代人自己和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亲情、友情、爱情和其他各种情感在一些人那里淡漠了,在许多时候变得功利化、商品化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也因为各种差距拉大而出现不和谐现象,甚至滋长“仇官”、“仇富”心理。在人自身追求上,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腐蚀人的灵魂,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严重影响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物本位”的发展观背离了发展的本质,所导致的社会负面现象已经引起社会普遍的不满和忧虑。这种社会心理本身就是对“物本位”的否定。因此,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社会转型期的诸多问题。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现在,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是新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新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发表的数份关于人的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在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应当占据中心地位;发展的目的是增加人的各种选择的可能性,而不只是增加收入;人的发展过程既包括扩大人的能力问题,也包括确保充分实现这些能力的可能性;等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1994)》中指出:“可持续人类发展是这样一种意义上的发展:它不仅创造经济增长,而且关注经济增长成果的公平分配;它要再造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它给予人帮助,而不是使人边缘化。”在新发展观产生的同时,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发展经济学区分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的发展经济学家还将经济发展与人的自由、民主、幸福等人类价值联系起来。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平等而完整的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人的个性等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的自由发展即作为主体的人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不受环境和他人的支配而具有意志与行为自由,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地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人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身的主人。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需要一系列相应的条件。完全达到这种状态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已经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90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此。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应当从现在的具体事情做起,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坚持了我们党一贯的宗旨,又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执政治国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如此。只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在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上,在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上,真正体现出来,科学发展肯定上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肯定越来越有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造价信息陕西省造价信息长治市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7336
点击数:538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