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3-1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市政设施养护如何走出新路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市政设施养护行业就好比是城市的医生。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政设施交付使用。虽然设施建设的工作是有限的,但养护的需求是无限的。作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设施养护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关系着城市的综合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市政设施大都由政府投资,由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负责运营养护。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等领域。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革作为当下热议的话题,牵动着百万市政设施养护行业从业人员的心。

应该看到,当前市政设施养护行业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果不予以妥善解决,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城市形象和社会稳定。

分类定性不明确发展模式不清晰

市政设施养护行业到底是公益性还是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行业定性的问题不明确,方向就把握不好,会影响改革的实际操作。目前大部分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如果定性为公益服务类,应该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并强化其公益属性;如果定性为经营性行业,应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目前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定性问题已经明确,市政设施养护行业如何定性却模棱两可,缺乏规范指导性文件。

不仅在分类定性上,由于各地现实情况不尽相同,市政行业的发展模式亦多种多样。有集中管理的,有分散管理的;有市场化的,有维持事业单位属性的。养护的对象包含市政道路、路灯、排水管线、绿化、环卫、广场、公园、井盖和公路等设施,还承担着防滑、扫雪、防汛、抢险、救灾和应急等社会义务。此外,大部分养护单位还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能。发展模式的不清晰导致了养护单位有限资源的分散,导致了相关部门找不到合适责任主体或碰到难啃的骨头时往往就想到了市政设施养护单位。目前诸如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城市提出了行业改革的设想并正在逐步付诸实施,但业内尚缺乏典型的成功案例,大部分单位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内部管理水平低资源配置不合理

市政设施养护单位不论其性质是企业还是事业,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和人事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水平较低都是不争的事实。在笔者经历的项目中,有的单位通过完善成本控制,可以把总体采购成本降低30%甚至更多。究其本质原因是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责任主体不明确,最终导致无人对结果负责。面对市政设施养护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改革的压力,快速提升养护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的政府和主管部门重建设轻养护,财政部门在拨款时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往对部门预算大砍一刀,导致养护经费投入不足、设备缺乏或陈旧,不利于养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养护单位不得不通过挖掘自身潜力或承接其他建设工程等方式来积累资金反哺养护主业,这又造成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不平衡。

行业改革路在何方

上述几点只是养护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在行业分类等有关政策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养护单位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职工负责的精神,未雨绸缪,积极探索并推动行业改革。在改革中,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坚持有利于市政设施养护事业的发展、单位效益的提高、职工队伍稳定的原则。第二,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第三,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此外,具体操作中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即根据内外部的情况,结合客观发展规律,预判未来趋势,明确单位发展的方向。养护行业是较为特殊的行业,对政策依赖性大,跟其他相关公用行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明确目标和定位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筹划,妥善地处理管理职能、核心发展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关系。

其次要明确责权,理顺政企(事)关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导、转变政府部门“重建设,轻维护”的观念,争取养护资金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建议各级政府要根据确定的养护量和养护费用水平,按照一定的程序按时足额下拨养护维修经费,同时制定科学、完善、合理的养护质量考核制度,理顺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最后是提升内部管理能力。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科学”的要求,深化单位内部改革,逐步提高管理能力。重点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明确管理层、业务层职权范围;通过强化财务资产管理能力,防范重大风险;通过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养护经费利用效率等。对于一些内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和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如人事管理体系的变革等,建议在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养护行业的改革是错综复杂的,加上全国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即使面对类似的问题,也不存在一种普适的改革模式。笔者认为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应当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参照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必要时可借助外部专家力量,明确定位和发展思路,并逐步理顺关系,提升内部管理,真正使市政设施养护行业通过改革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建设和市民生活服务。(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投标造价信息直辖市投标造价信息天津市投标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302
点击数:538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