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0-23,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瞥

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到四川采访时看到,川中各地正在广泛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力地治理了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对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营造城乡生活环境效果斐然,为百姓称道。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立法有保障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全省大多数地区都依靠江河作为流域型水源。上游城市的排水如果治理不好,很可能将影响下游的饮水安全。四川为了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多项工作,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

200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将“生态省建设”写入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成为西部第一个、全国第九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在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2008年开始,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后经历了灾区先行、11市试点、全面推进、优化提升等阶段,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容貌改观了,环境管理有序了,城镇品位提升了,人居环境改善了。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介绍,2011年四川省人大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把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规制空间拓展至乡村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有力推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文明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营造了良好法制环境。

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从垃圾开始

据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四川大部分城镇,尤其是在县城和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的城镇比较普遍地存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部分县城和大多数乡镇缺乏基本的污水集中排放、垃圾收集与转运设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贡献者,直接威胁流域型饮用水水源安全。据统计,到2008年年底,四川有污水简易处理设施的村庄仅有2476个,占村庄总数的5.2%;有垃圾堆放点的村庄占村庄总数的20.75%。

2008年,四川全省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白手起家,开始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在德阳市罗江县率先推出。在罗江,80%的垃圾用作生态堆肥,2%~5%就近填埋,3%~5%回收利用,只集中处理10%~15%的垃圾,农村垃圾量大、面广、收集难问题彻底改观。

目前,这一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正在四川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全面推广。相关部门逐步建立了日常保洁、清运机制,配置完善相应设施。成都市对此积极落实以“县级为主,市级补贴”的资金保障政策,各区(市)县将经费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年给予30%~60%的补贴。如今,成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惠及农村人口548万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达90%以上。

同时,四川还加强了农村沼气化粪池建设,将沼气利用技术推广普及到村和户。引导农民实施改厨、改厕、改圈,有效治理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经过3年的改造,到2011年年底,四川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危房444万户,新建沼气池192万口。

“生态污水处理厂”还自然水环境

四川省遂宁市河东区的五彩缤纷路湿地,原来曾是一片废弃的砂石滩。经过规划整治、合理栽种芦苇等绿植,现在这里空气清新、环境怡人。据了解,不仅在遂宁、成都等城市周边建有湿地,四川还将把湿地建设引到农村。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调研员崔庆民对记者说:“目前,在四川的县城和大一些的村镇基本都已经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常住人口不到1万人的农村,用截流小河沟、建立生态湿地的办法,建立‘生态污水处理厂’,而不是像城市那样处处建成水泥碉堡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我们的思路是,将被生活污水污染的小河沟截流,经过简单处理后排放到湿地中,让废水缓缓流过湿地。通过废水在阳光下接受照射并充分接触空气,自然地还原为生态水质。在山地,还可以采用多层叠水的方式,让废水在层层下降的过程中充分与氧气接触,达到污水处理厂‘曝气’工艺同样的效果。”

“从今年起我们将在全省选几个地方做农村生态湿地处理污水的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慢慢推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从简单看是对环境卫生的治理,实质上是要保护四川的人文环境、保护四川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我们所追求的。”崔庆民说。(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材料造价信息四川省材料造价信息四川省材料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904
点击数:537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