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9-03,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着力“七个坚持”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何健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贯彻中央要求,坚持正确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实施“三大战略”和实现“两大跨越”为统领,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与速度同步全面提高,必须着力“七个坚持”。

坚持先进理念,推动城乡规划转型升级

中央和四川省委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划理念,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坚持先进理念,突出正确的规划导向,推动城乡规划转型升级,引领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

首先,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围绕加快发展四大城市群,强化各城镇间的功能互补与分工协作,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其次,划定开发边界、优化城镇结构。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终极规模,划定开发边界,设定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上限,调整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组团式、生态化的城镇形态。最后,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坚持“生态优先”,把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要素引入城镇,作为城镇功能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文化传承”,彰显地方特色,将保护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树名木的要求贯穿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从根本上说,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就是为了顺应人的期待、满足人的需求,让所有城镇居民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基本权利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最大的期待。目前,四川省有很大一部分城镇居民为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还处于“半市民化”状态,在公共服务和基本权利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有序推进四川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保障他们在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使之尽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全省除成都外全面放开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把具备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同等权利,积极解决他们在住房安居、就业服务、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需求,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着重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逐步提高农民工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突破地域、户籍和身份的限制,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

坚持以城带乡,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城镇在区域发展中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城镇对乡村辐射带动力的强弱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高低。坚持以城带乡,大力调整四川省城镇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以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我们科学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四大城市群规划,加快发展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四大城市群,强化城市群对四川省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增强其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高水平推进中小城市发展,加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分工协作,积极发挥中小城市疏解大城市人口和功能、联系带动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加快发展小城镇,实施“百镇建设行动”,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小城镇,带动全省小城镇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

坚持产城互动,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城镇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着城镇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坚持产城互动,调整优化四川省城镇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产城一体、园城共融,加快城镇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工业主导作用,结合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传统优势产业。二是大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筑标准化、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支持发展建筑企业总部经济区和建筑产业园区,推动形成“突出主业、适度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建筑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餐饮、家政、养老、健康和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壮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比重,推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其“最大就业容纳器”功能。

坚持公平共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公平共享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村发展、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坚持公平共享,就是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促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城乡规划统筹,实施以县为单位的全域规划,合理安排全域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和城乡建设等各项事业,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和落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促进城镇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互联互通,着力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坚持生态文明,提升城乡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发展目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内涵与灵魂。坚持生态文明,就是把宜居放在首位,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镇规划建设的全过程,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强化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乡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好城镇发展所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城镇建设。挖掘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展现地域文化差异,注重人文城镇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施“绿色城市建设计划”和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鲜明地域和历史文化特色的美丽城市和美丽新村。

坚持改革创新,破除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创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我们坚持通过改革创新,着力破除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增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构建有利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创新人口管理,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剥离因户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福利待遇。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所有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信贷和投融资平台作用,用好省级新型城镇化发展专业投融资平台,拓宽城镇化建设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国家在川土地管理改革试点政策,创新用地保障思路,优先保障城镇化建设项目用地需要,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化行政区划,增加中小城市和城镇数量,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这条主线,着力“七个坚持”,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就一定能够科学健康发展。

 

建材价格依据四川省建材价格依据四川省建材价格依据
文章字数:3385
点击数:531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