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1-30,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金华:垃圾分类“农村包围城市”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里蒋村整洁而美丽,街道干净,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也许是大多数人家从事苗木产业的缘故,造型各异的盆景随处可见,点缀着村容。然而,最美的风景应当是家家门前“站立”着的绿色垃圾桶,桶盖上“里蒋是我家,分类靠大家”几个大字更是引人注目。

去年5月,金华启动整乡整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澧浦镇是其中之一。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让每个农户都参与其中,是金华农村垃圾治理的探索和突破。1年来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不仅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获得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

不做“盆景”做能够复制的风景

垃圾围城、垃圾围村是城镇化进程中衍生的副产品,也是各地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金华也不例外。

金华每天产生千吨左右的垃圾,其中农村垃圾 540吨。根据专家测算,按照当今垃圾数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现有的垃圾填埋场仅可承受5.8年。大幅采用垃圾焚烧的方法也不适合金华,因为其地处盆地,不利于大气流通扩散。农村垃圾虽然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解决了“出路”,但随着数量激增,处理成本高、费用大的矛盾日益凸显。

2013年年末,浙江省启动“五水共治”,增强了金华垃圾处理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在消灭垃圾河的过程中,金华共清理出水域垃圾50多万吨。金华市农办副主任邵旭东说,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垃圾源头在农村、在农民家里。

治污必治垃圾,金华决定在农村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享受美好家园,安居乐业。

为什么把垃圾分类的起点放在农村而不是城市?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陶诚华说,农村垃圾量大面广,每年产生19.7万吨,约占总数的6成,仅清运费1年就需要 3940万元。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减量,既可以就地堆肥还田,还可以节约大量转运费,综合效益比城市更明显。此外,相对城市来说,农村是“熟人社会”,垃圾分类的责任更清晰,监督更到位。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户的管理服务更直接、更密切、更有效,能够为推行垃圾分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金华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采用的是整乡整镇推广方式。

陶诚华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把目标定为打造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踏下心来做试点。只有整乡整镇成功了,才有说服力,才有条件在县行政区推广。我们不想只是简单地做表面文章,做一个点、做一个‘盆景’,而是要打造一道风景、一道各地都可学照做的风景。”

根据地域远近、经济程度和人口规模等因素,金华市选择了工业主导、农业主导、城郊接合部3种类型的乡镇作为试点。按照全覆盖、全区域、全方位的要求,试点乡镇所有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全部开展垃圾分类。3个月后,成效初显。试点面进一步扩大到县。截至目前,金华市已有99个乡镇、1819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半数农村人口参与其中。

太阳能沤肥房“吃”垃圾“吐”有机肥

在里蒋村一家农户门前,村长娴熟地用脚踏开垃圾桶,查看分类情况。大桶里面并排摆放着两个小桶,一灰一绿,其中绿色的是用来装可回收垃圾的。

据村长介绍,进行垃圾分类时,要求农民把垃圾分成两类。农村有垃圾堆肥的传统,把可回收的、能沤肥的称为“能烂的”,比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零食碎末等:不能回收的,如塑料、橡胶制品等称为“不能烂的”。分得简单,说得上口,容易操作,农民好接受。为保证垃圾分类准确到位,村里还设立了“二级分类法”。农户分,是一级分类;村里的保洁员在每天上门收集垃圾时,进行二次分检处理,是二级分类。这样做,相当于上了两道保险。

澧浦镇琐园村是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保护村。50多岁的保洁员老耿说,工作量比以前大了很多。以前只需把垃圾全部倒进车里就行了,现在还要认真检查,分好类。“我检查村民,镇里检查我。有一次,镇上6天里悄悄查了5次。每个月都要搞评比。做得好,镇里奖励200元,村里奖励毛巾肥皂。我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老耿说。

下午4点多,老耿拉着整车的垃圾停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房子前,这里是村里的“太阳能垃圾堆肥房”。房子大部分装可沤肥垃圾,就地进行资源化处理;小部分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由乡镇转运到市填埋场、焚烧发电厂。装可沤肥垃圾的部分,屋顶安装了透明玻璃,配备了活性炭投放、污水处置等技术配套装置。据金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刘工介绍,把分好的“可烂”垃圾直接倒入“太阳能垃圾堆肥房”中,半年左右就可以发酵成有机肥。

塘雅镇的“太阳能垃圾堆肥房”则建在了果园里,是由8个村子联建的。每个村子占两个格子,小门上标注着村名。闻着空气里的果树花香,实在想不到这是个垃圾处理的场所。付镇长说,刚建的时候有臭味,村民很不满意。请浙江大学进行技术处理后,臭味没有了。堆肥房建在果园里,发酵成的有机肥可以直接撒在地里,村民们都抢着要。

经济实用的太阳能堆肥模式,是金华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地方特色”。在推广的过程中,金华不搞一刀切,探索符合当地特点和群众习惯的做法,由镇村自主选择。邵旭东说,一般就近分村建设,提倡多村联建合用,可节约建设资金和土地资源。少数经济条件好、人口规模大的村庄还可选用机器发酵集中堆肥的垃圾处理形式,大大缩短了堆肥时间。

农民可接受 财力可承受 面上可推广 长期可持续

走进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邵湖头村,“环境关系你我他,垃圾分类靠大家”等标语、横幅、宣传漫画随处可见。在这场推广垃圾分类的“绿色风暴”中,宣传发动是先行军。据邵旭东介绍,在宣传对象上,突出家庭妇女和中小学生;在宣传手段上,通过“小手拉大手”、“好姐妹宣讲团”等活动,扩大覆盖面。

70多岁的祝婆婆说,她开始不懂什么叫垃圾分类,不会分。村里开了几次会,派专门的监督员上门指导。乡里还派大巴车,拉着400多名妇女到分类分得好的乡镇观摩、学习。

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告诉记者,老师每天都要讲垃圾分类的知识。一个小男孩说,他当上了小小环保监督员,负责向村民宣传,“铅笔芯就是有害垃圾。”

村里的李监督员每天早上都要去农户家指导监督,对分得不准确的进行纠正。“刚开始的时候,村民做得不好,现在都已经养成习惯了。垃圾分类很简单,包括老人在内,只要用心都能学会。”她说。

“以前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村民只想多赚钱,根本不会关注环境,垃圾随便倒。”竹马乡一位姓方的女干部说,“现在群众填饱了肚子,对生活环境有需求。政府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百姓都能接受。”

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建立考核评比激励机制,引导激励农民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主动性是金华推广垃圾分类的“杀手锏”。各村设立红黑榜、笑脸墙,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村日查、乡镇月查、部门季抽查、县(市、区)年度考核”环环相扣的督察体系;建立责任区包干、党员户亮牌示范等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竹马乡向家源村支部书记姚宝钗认为,村民都好面子,有奖有罚才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监督员每天对每家的分类情况进行评分,每周进行公示,每月进行评比。做得好的、差的都上榜公布。年底对分类做得好的农户发红包,进行实物奖励。“现在村民都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分内事了。”她说。

垃圾分类使农村生活垃圾大幅减少。分类做得好的村,可以减少垃圾80%,一般也能减少60%以上。邵旭东说,如果全市农村都能实行垃圾分类,每年可减少14万吨垃圾,将大大减轻填埋场的压力。同时,可减少清运处理费用4100多万元,产出有机肥2.8万吨,相当于节约化肥费3300多万元。

在4月出台的实施意见中,金华确定,明年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全覆盖。陶诚华对此很有信心,他认为“金华模式”可用4句话来概括。

农民可接受。垃圾分类没有触及农民利益,没有给农民增加负担,只是一个行为习惯的改变。

财力可承受。垃圾分类只需要政府投入两笔钱——太阳能垃圾堆肥房和分类垃圾桶及后期管理费用,花钱不是很多。

面上可推广。垃圾分类方法简单,老百姓易学易做,做法和体制适应农村特点,可复制性强,容易推广。

长期可持续。垃圾分类符合老百姓利益,老百姓能接受,能坚持;政府的财政支持及形成的一整套考核奖励制度,都能保障长期运行。

向家源村村口,一群“美女”村民正嘻嘻哈哈地坐在树下聊天拉家常,约着晚上去跳“广场舞”。“以前这个地方脏得不能坐。垃圾分类后,我们村可干净了,苍蝇蚊子都没有了。村也漂亮人也漂亮。”“现在连小孩子都知道垃圾不能随便乱丢。吃完桔子,把桔子皮捏在手里扔到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改变了金华农民多年来的卫生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农民成了美好环境的最大受益者。

材料价格信息浙江省材料价格信息浙江省材料价格信息
文章字数:3630
点击数:530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