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31,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房地产已正式进入下半场 再不会有黄金十年

有人曾问我:“在现在形势下,有什么办法既能维持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又能盘活房地产市场,让房地产这个发动机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引擎?”我的答复是我还没有发现有这样的好办法,因为中国房地产已经正式进入“下半场”。

“上半场”:冒险家的乐园

从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到今天,房地产商和房地产投资者是中国最幸运和挣钱最多的一群人。地产商囤地就挣钱、投资者买房就获利、政府卖地就有钱。与其他行业相比,过去的十几年,房地产“踢”了个漂亮的“上半场”,至少5∶0。但是,不要以为“上半场”的漂亮成绩是源于他们高超的球技。根本原因是得益于中国房地产调控的两个逻辑,一个是调控目的逻辑,一个是调控方式逻辑。两者都存在着错位。

从理论上讲,房地产调控的目的一要保增长二要保民生,毕竟政府一再强调住房不是投资品,而是民生消费品。但从2005年到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左右摇摆,经济过热就严厉调控,经济趋缓就把调控变成了救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多是在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控房价保民生顶多就是保增长的附属品。简单的规律就是,CPI走高,房地产调控就严,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而经济一旦下行,房地产调控就放松,房价随之报复性反弹。经济过热时,我们担心楼市泡沫破裂,而一旦经济下滑,泡沫和民生就很快被抛到了脑后。到底是保民生,还是保增长?

另一个是调控方式逻辑。不管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还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破裂,其实调控的根本对象就是一个,即“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保障消费性住房需求的有效供给”。要达此目的,手段有三个:一是严格控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二是多建保障性住房;三是多供应土地,鼓励房地产商多建房,增加有效供给。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房价一上涨,我们就调银根、调地根,收紧信贷、提高房贷利率、抬高首付比例、控制土地供应。这些措施对投资性住房需求的抑制或者去房地产投资杠杆化,应该有短期作用。但这也带来了两个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居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消费者成了捎带的受害者;二是本来要抑制需求,可这样的调控结果最后却极大地伤害了供给。控制了土地供应,没有了资金,开发商拿什么盖房呢?这样的结果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供给会严重不足。一旦市场出现缺口,压抑的需求集中释放,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逆转,新一轮房价暴涨就在所难免。

在这种调控逻辑下,房地产调控效果必然不佳,房地产市场就成了投资冒险家的乐园。

“下半场”:回归理性的时代

过去十几年,房地产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也导致了今天的经济困局。

首先,房价飙升,直接造成了企业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蚕食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试想一下,房价都1平方米3万元了,你再给人家每个月1000多元,人家还能给你干活吗?其次,房价飙升抽空了实体经济的资金,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错失了产业升级良机。前几年,房价上涨过快,炒房比做实业挣钱又快又轻松,很多中小企业干脆关门拿钱专职去炒房。现在炒房不行了,转身想再做实业却发现已失去了产业升级机会。最后,高涨的房价是导致消费一直不振的罪魁祸首。“买一套房子就当一辈子房奴”,“一套房子摧毁一个中产家庭”,说得一点都不过分。

房地产经济严重挤压了其他实业,特别是消费业的生存空间。

对于当下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有人用“臭鱼效应”作了形象论述:房地产市场就是“臭鱼”,地方政府就是“猫”, 除非把臭鱼从猫的身边拿走或者给猫罩上笼子,否则,让一大群猫看着眼前的臭鱼不去吃,显然很是困难。而现在的境况就是,中央已经开始着手打造这个笼子。这个笼子就是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性制度框架。这个框架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重新梳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房产税征收体系;三是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减少贫富差距;四是重建土地制度。

这也是大家常说的房地产调控市场机制。但在这种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之前,目前执行的限购、限贷,以及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短期内不可能取消。

房地产“下半场”还有的“踢”吗?答案是肯定的。再“踢”个5∶0肯定不行了,但“踢”个2∶0或者2∶1还是很有希望的。其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我们还处在城市固定资产大规模形成时期。没有大规模和高质量的固定资产作为产业支撑,产业升级、再工业化就无从谈起,我们也就无法在21世纪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房地产的持续发展。其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继续推进,未来十年,中国至少还有2亿农民进城,加上目前处于“漂浮”状态的2亿流动人口,只要解决好了城乡二元户籍问题,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潜力还非常大。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房地产已正式进入“下半场”,且再也不会有下一个黄金十年了。房地产投资者需调整心态,回归理性,这才是根本。

招标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365
点击数:405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