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31,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王澍:一位中国建筑师的环保公益路

2012年年初,《纽约时报》报道一名中国建筑师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奖一直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于是,王澍的名字走到了媒体的聚光灯前,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被授予10万美元奖金和一枚铜质奖章。业界称他为“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

而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的王澍却说,对49岁的他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惊喜。

归隐山林

1990年,王澍完成了独立设计的第一个建筑项目——为杭州附近的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中心。此后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他没有接任何建筑设计项目。

那段时间的中国建筑业“大兴土木”,王澍和妻子“隐居”在杭州。他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在民间做装修,做最基本的工作,调水泥、垒砖头。寻找灵感,还有画建不起来的房子,甚至是看看远山、晒晒太阳也能过一整天。钱只是偶尔打零工赚一笔,同是东南大学毕业的妻子卢文宇的工资养起了夫妻两人。

王澍有他自己的坚持,他想做的是一个懂得思考的建筑师。这段空白的时间让他心性自然了、滋养了。他曾走进一个种茶的农民家里,发现墙就是普通的白墙,地面就是水泥,非常简陋,但是整个房子一尘不染,非常干净。

后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杭州中山路南宋御街、上海世博会滕头馆……出自王澍之手的一个个建筑设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简朴、深沉、隽永、内敛,仿佛踏着人的心律而建,独特而久远。白墙、青砖、小青瓦、茅草、竹子,这些传统建筑与景观元素在王澍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出现。

废弃之美

“我一直记得5年前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的那一幕。一开始非常吃惊,放眼看去那届世博会上没有什么千奇百怪的建筑,一切都仿佛相貌平平,运用的材料全是可回收再利用的,所有的建筑都以对生态最小破坏为承诺。这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建筑态度,但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忽然发现这才是建筑真谛。”王澍说。

他开始反观自身,惊喜地发现,传统中国一直运用的是一种以土、木这类自然材料为主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完全可以被循环使用。中国建筑完全可以进入生态型阶段。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招标造价信息直辖市招标造价信息宁波市招标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130
点击数:405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