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再显“霸气”
利川市与咸丰县的交界处,有一座人头山,人头山的山巅有一巨石兀立,状如人头,山因此而得名。人头山脚下,沟壑纵横,云雾缭绕,利川市的毛坝乡与咸丰县的小村乡村民有着同样的栽树割漆传统,从一片又一片漆树上割下来的漆被称为“人头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坝漆。 数十年风云,这一带生产出来的坝漆,曾经远销日本等国和香港、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及省内各地。作为两县市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坝漆在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岁月后,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再显“霸气”。 金字招牌,让坝漆曾经辉煌 坝漆为我国五大名漆之一。1997年,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毛坝“生漆第一乡”称号。其实虽是因毛坝得名,但坝漆的分布并不只在毛坝,与毛坝相邻的利川市沙溪和咸丰县的小村、活龙坪、清坪等地都产坝漆。 坝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曾红极一时,被国家授予“名冠全球”的锦旗。坝漆畅销日本、韩国等地。 今年60多岁的余大延,是原咸丰县土产公司总经理。谈起坝漆,他兴致勃勃:“当年,我两车坝漆卖出去,净赚20万元,修了一栋办公大楼,在当时真是响当当的。” 据史料记载,在清代改土归流时期,现在的毛坝乡隶属唐崖土司,大约就是今天的咸丰县。毛坝乡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货物的集散地,毛坝漆商借此便利把生漆销往外地。 1899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吉田颜文等专家,到咸丰县考察后对坝漆品质给予高度赞誉:“白雾转红云,酸香味特奇,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咸丰成为“全国生漆生产基地县”。坝漆多次荣获外贸部、商业部产品奖。 建国后,国家领导人更加注重生漆的发展,大力栽培漆树,提倡优质优价,坝漆因质量好而成名较早。据介绍,到上世纪80年代,坝漆进入鼎盛时期,仅毛坝乡就有1万多亩漆林,年产生漆500多担。 村民汪启雄是毛坝乡五一村有名的漆匠,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割漆,已有40多年的割漆史。汪启雄回忆:“那时候满山满坡都是漆树,像我们现在的山林一样。那时漆树多,有的村把漆林发展起来后,一个村一次就可以割三四担、四五担漆。生漆的价格也一路上涨,每斤从十几元上升到几十甚至上百元,记得最高的一年漆价涨到了每斤120元,但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为将坝漆打造成毛坝乡的支柱产业,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下了很大决心。1997年,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
1/3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点击数:342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