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王子先:世界贸易下半年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去库存化、去恐慌化接近尾声    今年二季度以来,在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反弹,特别是一系列先行指标持续向好。经济界对于世界经济前景普遍转趋乐观。继格林斯潘发出世界经济复苏信息之后,一向的悲观派克鲁格曼最近也认为世界经济大萧条可以避免。欧元区央行行长特里谢早前发出世界经济自由落体式坠落已经结束的判断,已成为共识,并得到一系列数据的支撑。在此大背景下,前期巨幅滑落的世界贸易也出现企稳反弹。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博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去库存化、去恐慌化接近尾声,可以预见:世界贸易自由落体式坠落也已基本结束。德国出口率先走出谷底,6月份出口增长7%,为其2006年9月份以来最高增速;其他国家出口环比也转而增长。综合各方面情况,可以预期下半年世界贸易将经历:降幅大幅收窄→反弹趋稳→再现正增长的动态轨迹。王子先强调,我们要密切跟踪形势,抓紧落实保出口政策措施,努力抓住新的市场机遇,为确保我国经济率先实现可持续复苏做好工作。    世界贸易急坠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记者: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急剧下降,直到今年二季度才开始反弹,请您谈谈造成国际贸易剧降的原因是什么?    王子先:去年四季度,全球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工业生产和投资剧烈下滑,消费预期大幅恶化,商业贸易停滞不前。今年一季度,美国、日本、欧盟GDP分别下降5.5%、14.2%和4.7%;发达国家投资陡降,2008年四季度及2009年一季度,美国内投资下降23%和49%,欧盟固定资本形成下降5.8%和10.1%,日本下降14%和24.3%;消费也有一定下降,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分别下降4.3%和增长1.4%,欧盟下降0.6%和1.5%,日本下降3.1%和4.2%。需求下降导致商品价格迅速从峰顶跌落谷底。IMF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需求下降是贸易剧降的原因之一。我认为,国际需求下降是导致贸易暴跌的重要因素。    过度恐慌和贸易融资瓶颈也严重打击了国际贸易。雷曼兄弟破产,信心危机从美国波及全球,美欧金融系统瘫痪,导致信贷冻结、信用风险大增、贸易融资干涸。出口信贷利率高出银行再融资利率约300~600个基点,是1年前的3倍多。    IMF预测,世界贸易融资缺口达3000亿美元,实际可能远大于此数。据OECD调查,80%的进出口商因贸易融资短缺出现交易困难。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中国出口订单年同比减少50%,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与其他地区的进口商的银行信贷被冻结,基本上代表进口商延迟1~2季度的需求,并非永久性的减少。IMF调查也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买方或卖方信贷不足是贸易剧降的原因之一。    美元升值及出口价格下降对国际贸易下降具有膨胀效应。美元在危机后一段时间对日元以外的几乎所有世界货币升值,加剧了以美元计价的各国贸易额的下降。对一些本币贬值幅度大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量和以本币计价的国际贸易额实际下降不大。如,1~4月韩元对美元贬值30%,同期韩国美元计价出口额下降23.4%,韩元计价增长10.6%。其他国家,如墨西哥、巴西、智利其货币贬值幅度与其出口下降程度大约相同。IMF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商品名义价格下降是贸易剧烈下降的原因之一。    去库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很大。1~4月,美商业库存环比分别下降1.4%、1.3%、1.1%和1.1%。2009年2月美国库存创下1997年7月以来的新低。由于全球贸易过多集中于耐用消费品,耐用品去库存化情况更为明显,2009年3、4月份美国耐用品批发库存分别下降2.6%和2.2%,其中,家具和电子产品库存显著减少。    全球一体化供应链引发连锁放大反应。当前全球40%以上的工业品产销与跨境供应链相关,亚洲区内半成品贸易约占产品贸易流量的70%,一个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往往涉及众多国家。一体化供应链具有需求变异放大的“牛鞭效应”,最终需求下降往往会使整个供应链所受冲击成倍放大,上下游产品以及相关经济体都受到连带冲击。IMF调查发现,11%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增加了全球贸易风险水平,导致贸易剧烈下降。    总之,国际贸易剧降有需求下降的因素,但也有外部贸易环境尤其是金融环境严重恶化的原因。金融危机冲击下,恐慌导致的短期因素可能占很大比例,大大加剧了国际贸易降幅。    世界贸易急坠基本结束    记者:伴随着世界经济企稳反弹,特别是随着去库存化、去恐慌化接近尾声,当前,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世界贸易急坠已基本结束?    王子先:是的。世界贸易急坠已基本结束,逐步向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基本面回归,今年一、二季度世界贸易大降30%~40%的局面不会再延续。    首先,全球贸易量降幅有所放缓。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国际贸易监测数据,2008年11月、12月及2009年1月国际贸易量环比降幅平均达6%,是1991年有数据以来史无前例的降幅。2009年2月、3月、4月,国际贸易量分别为环比增长0.3%、下降0.4%和下降0.6%,已经连续3个月降幅绝对低于1%。从更为可靠的3个月移动平均数看,截至4月份的3个月,国际贸易环比下降6%,而前3个月(截至2009年1月份)降幅为12.3%。但从同比数据看,国际贸易仍在低谷运行,4月份国际贸易量同比降幅高达20%。    其次,国际贸易先行指标出现回暖。一是大宗商品贸易价格触底回升。油价过去3个月上涨75%以上,一度突破70美元/桶。5月29日,CRB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比2月底上涨了18.3%。高盛S&PGSCI大宗商品价格指数3个月内上涨了22%,能源价格指数上涨29%。二是国际航运市场回暖。6月,国际贸易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5个月上涨6倍,创8个月新高。美国集装箱港口的集装箱量已经增加,亚洲港口的吞吐量也公布了较好的数据,集装箱市场可能触底。    还有,出口信心以及出口新订单开始回升。反映出口商信心的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已从去年四季度的22.3和一季度的25.8回升到二季度的42.9,升至过去一年最高水平。出口商近期开始陆续接获订单,出口景气明显得到改善。6月CFLP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51.4%,高于5月份的50.1%,为13个月来最高水平,表明出口状况环比逐步好转。    下半年世界贸易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记者:请您预测一下,近期世界贸易将会如何发展?    王子先:估计下半年世界贸易将经历降幅大幅收窄→反弹趋稳→再现正增长的动态轨迹,某些月份可能会出现正增长。    世界贸易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下半年世界贸易降幅会大幅收窄。首先,恐慌情绪基本平息,全球经济信心开始向常态和积极的方向回归。全球证券市场止跌回升30%以上,金融机构利润回升,一些银行还恢复发行长期债券。其次,经济刺激计划逐步见效,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和消费预期出现好转。世界范围的PMI指数、服务业指数,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各项经济先行指标等纷纷保持升势,各国工业生产也出现回升。    G20、G8、OECD等国际组织以及美日欧政府纷纷宣布经济将触底,出现“部分复苏现象”。第三,金融市场趋稳、流动性充足,贸易融资状况将大为缓解。全球金融市场正逐步复苏。各国政府大幅下调利率,从而降低了很多贷款的成本。今年早些时候,世界各国领导人更是承诺在未来两年保证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出现回升,无疑是一个全方位的利好迹象。第四,美国等去库存化进入尾声,一些行业和企业开始增加库存和订单。第五,贸易价格在上升。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数据,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世界贸易价格分别下降14.2%和4.8%,到今年3、4月份,全球贸易价格回升了0.8%和0.3%。商品价格近期回升反映了市场情绪改善、美元贬值等因素。    WTO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0%,IMF最新预测下降12.2%,OECD预测下降13%,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预测下降16%。考虑到国际贸易额连续暴跌,已经大大超过真实需求的下降,随着去库存化接近完成,国际贸易额将在低谷企稳后回升,估计下半年世界贸易过度下跌将会收窄,某些月份会出现正增长。综合各方面预测,我们认为今年世界贸易额降幅将收窄到15%左右。    世界贸易将伴随整个世界经济经历3~5年的低速调整期。第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制约国际贸易快速增长。近期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得益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全球衰退尚未结束,金融系统风险仍未完全释放,美国房地产风险犹存,甲型H1N1流感蔓延,给各国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第二,严峻的就业形势将抑制需求增长。    OECD预测,未来1~2年,发达国家平均失业率可能达到12%。就业复苏通常滞后经济复苏4~5年,加上全球年新增劳动人口0.45亿,全球近几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第三,结构性因素制约美国消费快速复苏。美国家庭去债务化、金融机构去杠杆化以及个人收入增长预期不佳等,都将导致未来2~3年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第四,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给世界贸易带来不利影响。第五,美元走弱和美调整贸易赤字也将影响进口需求。近3个月美元贬值最大幅度超过14%,纵观历史,美元在多次全球危机后一段较长时期都呈贬值状态。美贸易赤字已连续7个月下降,赤字占GDP比重从最高时的10%降至6.5%,并仍在下降。这都将较长期影响美进口需求。    长期看世界贸易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记者:我们如何看待世界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王子先:长期看世界贸易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世界贸易格局将会有所调整。第一,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战后世界贸易额长期以两倍于GDP的速度增长,新一轮周期更接近3倍。危机过后,生产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仍将深入发展,贸易全球化也将在生产全球化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特别是区域贸易合作将会蓬勃发展。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基本面回归,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一些长期趋势仍将保持下去,成为推动新一轮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第二,美国高消费低储蓄增长模式长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失衡是储备货币现象,只要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不变,美国就没有动机和可能平衡国际收支。美国储蓄率上升是对过去失衡的纠正,调整具有周期性,去库存化、去杠杆化基本结束后,进口和消费可能将趋于稳定,美国人口结构老化也将使得储蓄率结构性下降。第三,世界贸易格局将逐渐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目前债务负担高企,加上人口老龄化,贸易地位可能继续趋于下降。亚洲新兴市场以及“金砖四国”,财政和金融状况比较稳健、外汇储备充实,已经表现出稳步复苏的明显信号,加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方兴未艾,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

材料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4730
点击数:302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