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江门市卫浴五金产业激流中前进 推动经济发展

1988年,改革开放进入第10年,我市改革向纵深发展,1992年,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节点,之后,我市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激越奋进中迈向新世纪。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良好局面;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洼地效应”助推招商引资进入春天;外向型经济逐步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1988年,我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在企业内部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全市大部分企业已实行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初步推行企业兼并,成立了一批企业集团,进行股份制试点。同年,《江门市住房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正式实施。   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我市制订了《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20条措施,积极调动外贸企业出口创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会、开平等地大力兴办乡镇企业。随后,鹤山、台山、恩平等地出现了乡镇企业征战沙场的“战国时代”。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些企业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并吸引投资者,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新会司前的五金制造业、恩平的麦克风产业、开平水口的卫浴产业,如今成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我市转变政府职能,先后出台了多项对下放权、搞活企业的改革措施。全市16家工商企业被列为省、市综合改革试点,42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其中17家按规范化的要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我市各级政府在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改善软环境,下放项目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开展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招商领域,全方位地开展招商贸易活动,积极推进进出口多元化战略。   为营造“洼地效应”,优化投资环境,我市成立了外商投资项目“马上办”办公室和投资促进委员会,不断完善行政总汇“一门式”办公的做法。此外,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促进了镇级经济发展。2000年,全市各镇新上项目1683个,投入资金36.8亿元,增长17.6%,镇级财政收入增长20.89%。   大交通建设快马加鞭   1988年至2000年,10多年间,外海大桥、北街大桥、江礼大桥、潮连大桥、蓬江大桥扩建工程等纷纷在这一时期完成。市区内以及市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更为便捷,市区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在香港回归前夕,市区直达香港高速客运班车开通,江门新港澳客运口岸正式建成使用。同一时期,我市最大的港口码头——新会港5000吨级码头通过省交通厅验收。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率先在省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公路达标活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市基本实现“市到县通一级公路,县到镇通等级公路,全部达到硬底化”的建设目标,全市通车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1996年11月,佛开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打响了江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一炮。1999年1月,江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年后,开阳高速公路正式动工。江鹤高速和后来建设的江中高速,又把广深高速、深汕高速、广珠高速以及广湛高速几条大动脉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我市成为广东省甚至全国真正意义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据悉,1995年至2000年,我市公路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48公里提高到64公里,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花落侨乡   1994年2月,恩平撤县建市,至此,我市所辖的5个县均已撤县建市(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会撤市建区),城市面积从68.8平方公里扩展到128平方公里。这一年,原新会市的礼乐镇划归江门市区管辖,江门市区完成了两区行政区划调整和更名的历史性大事,原来的郊区、城区的行政区域和管辖范围有大幅度调整,“蓬江区”、“江海区”的名称第一次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市城市基础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1998年,建设改造东湖广场、跃进路等19项市政工程,与此同时,巩固和发展潭江流域整治成果,污水治理和天沙河整治工程取得新进展。一年后,市区东湖音乐喷泉、胜利路改造等33项工程基本完成,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2000年,市区围绕发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的目标,实施了26个重点市政工程项目,并开展了市容市貌整治活动,新建和改造东湖公园、长堤风貌街等20多个重点旅游景点,创建“三优一满意”环境。这一年,我市又多了一张令人自豪的“名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建材价格广东省建材价格广东省建材价格
文章字数:1951
点击数:297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