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民企开发商转战二、三线

在近期政策预警频出的背景下,房地产格局正在悄然生变,根本性变化将在明年出现。   今年下半年,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放弃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而转向去二、三线城市。另外,还有的民营企业则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国有企业联姻来获得生存空间。   转战二、三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全国商品房9月当月销售同比增长56.32%。光大证券分析师赵强表示:"全国销售量的增长数据好于重点一、二线城市的平均数据,销售量的增长贡献更多的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   其实从两三年前,开发商就已开始了在二、三线城市"囤地"的征程。只是今年在中心城市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转战二、三线城市的迹象更为明显。   今年7月,"二线地王"万科就斥资在武汉东湖、广东中山、佛山连下三盘;碧桂园则在安徽、辽宁的两个城市推出11个项目。据记者了解,大型房企在二线城市的新增土地储备占比已经接近50%,达历史峰值。   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线城市核心地块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而且这些资源不少被具有央企背景的企业拿走,而与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房价偏低,风险相对分散。   上半年各月成交总价排行前10名的地块中,有60%的高价地块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80多家辅业为房地产的央企在二季度的收益中,有近三成来自房地产业务。中金公司的分析师白宏炜坦言,面对这样的竞争者,有长期开发经验的企业往往都会退避三舍。   民营企业与国企联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选择"退二线",民营企业主动谋求"公私合营"的比例正在逐渐上升。频繁在土地市场攻城略地的绿城中国斥资200亿元人民币以上购买了10多块地,其投资部的戚丽琼表示,新购买的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国企合作共同开发的。   主攻商业地产的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更是毫不隐讳他"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观点。他说,从资本规模来讲,万通在地产公司中排名越来越靠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傍大款"。   民营企业"傍大款"的好处则显而易见。房地产市场是调控最多、政策风险最大的市场,而傍上地方国企或者央企之后,可以搭上"政策便车"。   也有的企业是"退二线"、"傍大款"双管齐下,全国开花。9月7日,在万科与中粮地产以22亿元的价格联手拿下北京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1号地之后,当月月底万科又与中粮地产的合资子公司联手以29.3亿元拿下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5号地。同时万科还与南京交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二、三线规模至上   实际上,向来由民企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从今年开始出现国企主导趋势。在央企成为"地王"的表象背后,是一线房地产市场需要更大的资金撬动。在保险资金开闸投资不动产之后,将有接近2000亿元的保险资金名正言顺"杀入"楼市,这无疑提高了进入一线城市地产行业竞争的筹码,中国一线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大资金时代。   而在二、三线城市,尽管房地产开发商并不需要以"地王"的方式来实现产品价值,但仍需要以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和开发区域的分散化来体现竞争力,企业规模效应的优势表现得更加明显。   为避开高成本土地,世茂地产在现有的土地储备中,一线城市占比下降,更多的则是苏州、沈阳、南京、武汉、常州等二线城市。世茂地产表示,未来的重点还会是二线城市。   主攻二、三线城市的碧桂园同样以规模效应取胜。据记者了解, 2009年碧桂园将重点放在广东省内的26个项目,欲借珠三角区域楼市率先回暖的机会加速销售,回笼资金。   广州地产资深人士韩世同表示,目前进入一线地产领域的资金门槛已经上升至4、5亿元,这样的市场环境似乎是为拥有巨额资源的国企度身定制,他们既可以在倾向性的市场中获得资金,又能在相对封闭的市场中占据先机,获得市场份额,那些民营地产开发商自然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而二线地产市场也被排名靠前、规模效应突出的大型民营房企占去了不少位置,而留给中小开发商的生存空间日渐有限。

结算造价信息直辖市结算造价信息广东省结算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785
点击数:289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