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土地财政接力棒顺利传递

上海又出了块新地王了、北京的新地王被指内定了、北京的新科地王被收回了……土地或者地王,应该能入选2010年度热词排行榜。   上海外滩地王如期诞生。“溢价率较此前的地块低很多,说明大家理性了,市场降温了。”不知道是为了迎合舆论导向基调还是其他原因,这是大部分研究机构给出的解读。但一幅溢价超过300%,成交总价10亿的土地,和一幅溢价低于10%,以近百亿价格成交的地王,助涨市场疯狂的力量,哪个更大,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土地或者地王,如此受到关注,是近几年的事。2004年之前,当时的房地产媒体圈里,很少有人关注土地出让,更极少有人会跑去现场看土地竞标。后来,随着土地招拍挂全面推行,土地价格在价高者得的一次次土地竞标中飞涨,直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出现,每次竞标会都成为开发商人士、各路媒体记者的大聚会。   在此过程中,对待招拍挂现场的开放性问题,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转变。2004年之前,土地竞标现场,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但从2005年开始,每次重要的土地竞标会,业内人士、媒体都会把现场挤爆,于是,“公开出让闭门竞价”开始出现。随着土地价格节节攀升,对于地方政府的卖地表演,舆论也从后知到惊呼再到炮轰。   往深一层讲,这是公众对地方土地财政逐步认识、认清的过程。但就像地方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放弃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大家对地方政府如何玩转土地财政,也只是看到了一部分情节。   统计结果显示,上海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是2500多亿,土地出让收入是1000多亿。两会期间,地方政府官员面对土地财政的质疑,表示了将“减少财政对土地的偏好和依赖”。从数据上来看,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的努力不是一点点。   进入2010年,一线城市出现一周宅地零供应的情况,国内城市住宅用地供求双双回落,1月的第三周供地量环比下降65%,成交量环比下降29%。   可是,以上海为例,今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卖地收入已轻松超越100亿元,而后面估价数十亿的地王级地块已在招拍挂程序的路上,呼之欲出,而且都是商办地块。北京也是如此。   宅地是通过控制供应量“被降温”了,取而代之的是商办地块,地方土地财政的接力棒并没有掉落,只是换了个“马甲”。   2005年、2007年、2009年,每逢住宅市场大好的年份,地方政府都会在地价、房价经过一波大涨之后,站出来说要增加土地供应,给市场降温,逻辑是“供求关系”,于是土地倾泻而出,价格一路上行。   而2006年、2008年、2010年,宅地明显高点回落,成交低迷,地方政府也开始收缩宅地供应,悄然增加商办用地,给市场的理由是“住宅市场一年大涨,商办市场价格停滞,已经是价格洼地”。   如无意外,2010年宅地供应量剧降,2011年房价又有了上涨的理由,不出意外的话,各路研究机构会在适当时机一起喊“市场供不应求,房价又要涨了”。   如此循环往复,地方土地财政的接力棒在宅地和商办地之间接力,不给房价一个下跌的理由和机会。都说房地产绑架国民经济,这或许才是绑架的真相之一。

工程造价信息网直辖市工程造价信息网北京市工程造价信息网
文章字数:1415
点击数:269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