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热点:“建材下乡”迎新商机 带来7000亿盛宴

近日,关于“一号文件”的猜测不绝于耳,流传最广的,是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后,将推出“建材下乡”政策,旨在通过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尽管此消息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但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建材下乡”政策实施的可能性极大,而建材行业因此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这一投资主题下,相关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建材下乡”引发热议   虽然此消息尚处于传闻阶段,具体的实施细节,比如补贴的方式、补贴的比例,都尚未确定。但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   市场讨论的焦点不外乎以下两大方面,即“建材下乡”实施的阻碍和农民是否是真正的受益者。主要包括,建材产品种类繁杂,如何确定补贴品种?从政府到农民,中间层层关卡,补贴最终是否能真的落到农民手中?以往的下乡政策,质量问题频发,这次又如何来避免这些问题?   有人建议,真要发展农村,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农民增收,而不是想着如何从农民口袋中掏钱。还有人认为,农民并不是因为买不起建材而不建房或少建房,关键是农民并没有改善住房的需求。此外,“建材下乡”具有明显的产业意图,旨在提升水泥等建材相关行业的景气度,但对一个高能耗、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实施补贴,可能会使得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   总结来看,上述质疑多集中在“建材下乡”政策执行层面,即对执行过程中的困难的发问,以及对执行结果的质疑。实施上,任何一个政策实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但不能据此就因噎废食,并否认该政策不具有可行性。   三因素助推“建材下乡”   我们认为,就“建材下乡”政策而言,其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首先,宏观经济形势来看,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投资拉动的作用将逐渐减缓,而外需的恢复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那么,2010年保增长的重任,需要由消费来分担重任。消费除了延续此前的一系列刺激政策之外,需要提出新的政策,来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建材下乡”应是其中之一。   其次,“建材下乡”既满足了调结构的形势需要,又有利于提振行业景气度,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有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的水泥产量是16.3亿吨,而产能却高达2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8%,较2008年75%,下滑了17个百分点。可以说,产能过剩问题能否处理好,决定着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因此,凡是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问题的举措,想必也是政府积极支持的。   再次,农村建材市场的广阔性,也决定了“建材下乡”具有可行性。按照目前农村的传统习俗,农民积蓄的绝大部分主要就是用于建房。因此,可以算一笔账,来测算出农村建筑建材市场究竟有多大。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自2000年至2006年间,我国农村年均新建住宅面积为7.09亿平方米,据此,按照农村建房成本1000元/平方米来测算,每年农村“房地产”市场就能直接拉动7000亿元的建筑建材需求。而且,这些需求是源自于农民自觉自发的建房,如果有相应的补贴政策的话,建房、修房需求还将进一步放大。   “建材下乡”作为极有可能成为2010年消费刺激的第一政策,应是管理层深思熟虑之后,慎重决定的一个促消费政策。这既符合宏观经济增长的需要,又能提振行业景气度,还能给农民带来实惠。   与此前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相比,“建材下乡”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   建材公司值得关注   目前来看,水泥等与建筑建材密切相关的行业,正处于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交织的时期。“建材下乡”政策如果实施,上述行业将会成为新的主题投资对象。   就水泥行业来看,积极的因素是,宏观经济在2010年会保持平稳运行,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会有所回落,但来自基建领域尤其是交通基建领域的水泥消费会保持稳定,而房建市场对水泥的消费需求有望增长。   但消极因素也在困扰着水泥行业,特别是当前新增产能投放量较大,2009年新增产能约13000~15000万吨;2009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1600亿元,增速超过50%,使得2010年新增产能总量肯定要超过2009年,市场供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与水泥行业相比,玻璃行业的情况显然要乐观得多。一方面,2010年房建施工面积仍将继续增长,另一方面,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投放节奏较理性,行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会使得玻璃的价格在2010年上半年维持高位运行,所以,玻璃行业在2010年可以实现适度增长。   未来,随着“建材下乡”的实施,水泥行业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将得到进一步支撑,而玻璃行业的龙头公司兼业绩增势强劲的公司,也值得关注。   有分析认为,鉴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建材下乡”极有可能会先选择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实行,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地区。

造价信息浙江省造价信息湖南省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136
点击数:269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