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7,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陶瓷业:危机中的价格战说明了什么

楼市回暖成为近一段时间热议的焦点。甚至有人称经济危机已经见底,市场即将开始复苏。   这一现象引发了众多权威媒体对楼市成交量增长背后的调查。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人民日报》在3月份下旬发表文章称:某楼盘花50元一天雇佣托儿排队买房。2月份知名房地产博客牛刀指出深圳仍然有楼盘在假按揭,媒体则报道上海存在国企受政府指示为员工团购住房。   真真假假,楼市的回暖到底是一场舆论游戏还是真正的交易?   《南方周末》昨天的报道显示,记者调查得到这样的结果:累计到2月底的整体统计,竟然比1月份翻了一番,卖出了2万套房;3月份利好持续,又增长了80%多,达到36774套。与惨淡的2008年一季度相比,今年几乎翻了一倍。   该报道还指出,京沪深三地新房成交都比2008年一季度涨了一倍以上,深圳甚至涨了两倍多,3月份一线城市几乎都接近了2007年峰值。   但是最终,多方调查显示,这一切的成交增长背后,最大最直接的原因是价格的下降。几乎所有市场研究机构和证券公司行业分析报告都认为,楼市成交量上升的楼盘都是那些”价格调整到位的、性价比高的地区和楼盘“.国泰君安就在报告中这样写道:”房价定乾坤。降价效应加政策刺激促进了本轮回暖;房价调整越充分的地方,成交量反弹越大。“   这两天我一直在杭州,并从一些涉足房地产开发的陶瓷经销商口中获知了这样的消息:杭州的房地产价格一直是国内前列,曾历经多次宏观调控都没有降价。但这次却破天荒地普遍降低了10%-20%.一家楼盘在爆出七五折降价方案后,价格约为5500元/平米,立即在两周内成交280套。   从上述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楼市回暖背后,其实是楼价在下降。   当然,也有个别开发商看到楼市回暖的报道之后,借势涨价或者按价不降,但是成交者甚少。在国内众多城市,都存在价格没有下调的楼盘零成交现象。   这就是金融危机背后,所谓的楼市回暖。它暴露出了一切市场经济行为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客观规律。价格,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阴影,同样也成为消费者的阴影。   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位知名陶瓷品牌的杭州经销商表示,到今天为止,陶瓷企业的利润仍然有40%甚至更高的空间。这与我之前在佛山听到的15%-20%相差甚大。那位经销商给我举了个例子:某款抛光砖的价格在市场上卖40元/平方米的时候,私抛厂曾用28元的单价给抢走了这笔大单。其间的差价是12元,私抛厂的28元还会应该还有一定的利润,再延伸一步,私抛厂的供应商--砖坯厂,也有一定的利润。这个不够具体的利润额我们忽略不计,通过12元的差价起码可以得出,卖40元/平方米的企业利润绝对超过30%,如果该企业是大规模生产,成本将比私抛厂更低,利润会更高。   这是在杭州某项工程中暴露出的价格案例。从此,我们或许可以不再宣扬企业进入微利时代,再怎么样促销,都是有余地的。这些余地只有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了如指掌的。   虽然这只是某一款产品的案例,但总体上它告诉我们,瓷砖还是赚钱的,只是多少的问题。至于高价值的仿古砖,或许利润空间更难以令人想象。尤其在中国,产品的开发和原创创新投入远比意大利和西班牙要低。而这个案例正是进一步告诉我们,中国的瓷砖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价格低廉的感觉。实际上,这个价格才真正符合中国的国情。毕竟,价格体系的默认和主导者是消费者,利润底线和成本体系的掌控者才是企业本身,当这两者在交易过程中寻求了各自的平衡点,交易量必定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哪怕是金融危机当前的市场。和房地产一样,率先在危机中降价的陶瓷企业可能会获得库存先消的机会。   曾经,价格战扰乱陶瓷行业市场秩序的言论频繁传出。但这一轮危机中的价格战,似乎大家都保持了一致的沉默。同样我们应该看到,价格战告诉我们,企业家并不是傻瓜。上面的房地产降价现象如此,甚至还有人预言它的降价空间还有40%.陶瓷行业也是一样,我们要明白,当诺贝尔的3045规格瓷片在上海零售23元/片的时候,广东企业同样的瓷片同样在上海以5元甚至4元的价格照卖不误。这个时候,他们双方都是面带笑容的。   危机中的价格战并不能说明当前的的形势严峻,它应该是预示市场逐步透明和规范,真正的战争,应该是在这之后。当然,这与高端品牌无关,对于规模化生产的广东企业来说,或是一种信号。毕竟,他们多有大量的生产线和库存。

造价信息直辖市造价信息广东省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923
点击数:259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