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6,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中非能源战略体现多元化理念

近期举办的中非领导人峰会和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让中国和非洲间能源合作再次成为焦点。为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了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杨闯。    《中国产经新闻》:中国的年能源需求速度均以两位数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石油依存度接近60%。去年中国从非洲进口了3800多万吨石油,占全部进口的28%。对于中国的石油进口来说,这次论坛是否预示着,中国在未来将实现进口油源地的战略性转移?{TodayHot}   杨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对能源需求也在增长。2005年石油消费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专家普遍预测,2010年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要达到60%。中国现在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能源安全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对具有油气资源的内陆地区和海域进行开发,以增加国内产量,降低进口量;二是实现能源保障的多样化,减少对石油的需求,包括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三是在国外投资,以中国特有的劳动力优势和一些技术优势来参与国外的一些油田开发;四是与产油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商业贸易,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让产油国来中国参与石油市场的加工与销售,并与他们共享市场,以保证原油供应的稳定;五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避免石油市场上短期短缺对经济带来的损害。六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大力发展可替代能源。中国政府已经确定在“十一五”期间将降低20%的能耗的目标,确立绿色GDP指标,并将环境保护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能源生产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决定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实行自力更生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实现能源供给保障多元化。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对内节能并重、利用国际资源与国内资源并重的方针。中国不仅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周边国家和中东国家发展石油领域的合作,而且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产油国进行密切的合作。同时,中国不仅与生产国有更多的对话,而且与能源消费国开展多边或双边外交,以取得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共同理解。因此,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是全方位的。从非洲国家进口石油的增长,并不意味中国的能源战略发生转移或改变。   韩学功:中国在石油国际化战略方面主要涉及四大地区: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美和东亚。中国对进口油源一直采用多元化的战略,因此谈不上是战略性转移。   《中国产经新闻》:中国石油进口在世界中的板块如何?前景如何?   杨闯:中国能源外交的全球布局应该是全方位的。首先,中国应充分利用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和政治优势,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等国已与我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应该继续稳定发展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新兴能源生产国的关系。其次,中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是中东石油东运的咽喉要道。围绕中国南海油气资源的争夺会进一步加强。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实行“搁置争端,合作开发”的战略是将石油安全与10+1区域一体化结合的现实选择。第三,中国应该继续发展与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的合作。未来中国仍以进口中东原油为主,又以马六甲海峡为主要通道,应对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甚至石油危机的可能性有足够的估计。应该未雨绸缪,筹划新的石油运输线路。第四,目前中国发展与非洲的安哥拉、苏丹,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的石油领域的合作应该继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外交影响力增强,为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不要为外部的某些“中国威胁论”所困,应该发挥中国外交的优势,堂堂正正地提出中国的石油发展战略,表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能源安全立场。   《中国产经新闻》:中非能源合作的升温,原因何在?   杨闯:中非之间的能源合作升温,首先有赖于中非的传统友谊和近年来中非之间对发展双方关系的重视。其次,中国与非洲有共同的历史命运,都深受殖民主义侵略之害。第三,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观念是双方合作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以合作以求自身发展的可靠途径。第四,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有能力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胡锦涛在中非论坛上宣布,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这是胡锦涛主席去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各国元首会议之后又一重大对非洲的财政援助计划。尽管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还排在第100名之后,但是中国还是对比中国更为困难的非洲兄弟国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因此受到与我建交的非洲48个国家的欢迎。   韩学功:一是非洲国家认识到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合作是诚心实意与双赢的;二是非洲石油资源国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三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产经新闻》:中非能源合作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新殖民主义”,有些国家也采取种种方式阻挠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更有一些国家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应如何提高警惕和采取措施?   杨闯:促进国际能源大环境的稳定,应是任何一个国家能源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立在各国之间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实现产油国与消费国的利益平衡,消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实现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需要。{HotTag}   中国提出了与一些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新的国际能源安全观。一是要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二是要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三是要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各国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产油地区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稳定,并确保国际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而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一些国家指责和散布“中国威胁论”是站不住脚的。尽管中国的经济基本保持了9.9%的增幅,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从2004年的15.5%降至2005年的9.5%。其中,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从2004年的17%下降到2005年的2.9%。中国人均每年消耗石油不到300公斤,是美国的人均年消耗的1/10。中非论坛的成功举行,使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不攻自破。

招标造价信息直辖市招标造价信息北京市招标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883
点击数:252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