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6,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城市夜景规划设计与功能照明

摘 要:文章通过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表述,说明了城市的特性与定位;指出设计者应根据城市的特点来选取空间节点、景观视廊以及特殊边界区域,从而构成城市夜空间的脉络。  作为城市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城市灯光环境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完成城市夜景规划设计,我们应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充足的认识。{TodayHot}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的场所。当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完成了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时,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具有商业与手工业职能的居民点便形成了城市。换言之,城市就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近代工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能源和动力的大力发展,使人们开始摆脱依赖风力、水力等天然能源的局面。有了人工能源就有可能把生产集中于城市,并带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也迅速膨胀。{HotTag}  在工厂周围修建了简易的工人居住区,聚集了为他们生活服务的面包房、裁缝铺、鞋匠店等。再后来,又在外面修建了工厂及住宅区,这样圈层式地向外扩张,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揭示了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理想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我们根据这一理论的示意图可知,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市中心地区的中央为圆形花园,四周布置有大型公共建筑,如市政府、音乐厅、图书馆等;其外层是公园;公园外层绕一圈玻璃拱廊,作为商业展览之用。  居住区位于城市中部,有宽阔的环形大道和绿化地带,也有学校和教堂。   在城市外环布置了工厂、仓库、市场等。   城市四周是农田。   该“田园城市”示意图解方案企图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互吸引、共同结合。  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恩维把“田园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1912~1928年,恩维打算在距巴黎16km的范围内建立28座居住城市,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基本的生活福利机构。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尚需巴黎提供。这种城镇被称为“卧城”。  1918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独立的卫星城镇可称为“第三代卫星城”。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其特点是城市规模从第一、二代的6~10万人扩大到25~40万人。社会就业平衡,交通方便,生活接近自然。  1933年以“功能城市”思想为核心的雅典宪章,形成了以居住、娱乐、工作和交通四大功能来理解城市结构的规划思想。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建筑师史密森提出了房屋、街道、区域和城市的概念。  1977年在秘鲁利马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不仅要考虑经济、技术等因素,还要看到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生态等因素。  而中国经过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到明清时期,已形成由都城、省城、府(州)城、县城、镇五级行政中心组建的城镇体系。它们按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自然地呈现出较均匀的地域空间分布和明确的城市等级区分。  近代中国城市的转型过程中,既有新城的崛起,也有老城的更新。新转型的城市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主体开埠城市、局部开埠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工矿专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五个主要类型。  (1)主体开埠城市  以开埠区为主体的城市,这是近代中国城市开放性最强,近代化程度最显著的类型。它明显地分为两大类型:①多国租界型——上海、天津、汉口等;②租借地、附属地——如青岛、大连、哈尔滨等。  “多国租界型”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辟有多国租界。“租界”是一种“国中之国”。租界区的开发、建设,自然传入了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城市文明,自然形成了适宜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显著的聚集效应,促使市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租界所占面积都很大,它们都成为城市的主体或中心。这类城市都带有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综合性城市性质。城市格局带有中心布局的特点,城市结构多呈现局部有序、总体无序的现象,如上海是由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界分治。城市建筑风貌相应地呈现“万国建筑博览”般的多元特色。   租借地、附属地城市都是随着开辟而建立的,这类城市同样具有地理区位的优势,都市都是从偏僻村落崛起的新城。青岛、大连是辟为自由港的港口城市;哈尔滨是辟为商埠的铁路枢纽城市。这类城市都制定过适应殖民利益需要的城市规划,都进行过通盘的、有序的城市建设,建筑风格都带有租借国当时所流行的特色。  (2)局部开埠城市  城市只是划出特定地段,开辟面积有限的租借居留地,形成城市局部的开放。这种局部开埠城市较多,如济南、沈阳、重庆、芜湖、九江、苏州、杭州、福州、厦门、宁波、长沙等。  这类城市多为新旧城区并存的格局。城市的近代化进程主要是从新开发区兴起,而后带动旧城的蜕变。其中许多省会城市大多属于区域性的政治中心与区域性经济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城市。  (3)交通枢纽城市  中国近代有一类城市是因为铁路的建设而成为新兴的铁路枢纽城市,如蚌埠。1912年黄河大桥建成,津浦铁路全线通车,蚌埠成为津浦铁路与淮河的交汇点。这里成了淮盐集散地,也是京津沪宁日用工业品的转运站。  (4)工矿专业城市  工矿专业城市明显分为工业城市和矿业城市。矿业城镇必然分布在富矿地区。如唐山、基隆、阳泉、焦作、萍乡、阜新、抚顺、本溪等,都是因采煤而成为“煤城”。工业城市比较复杂,大多数的工业中心都不是单一的工业城,而是集中在商埠口岸,与商贸中心、行政中心或交通枢纽相结合。  (5)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分三批公布了99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的行政区域内或有奇峰深谷的山景,或有江河溪涧的水景;有竹树森森的林景,也有地质地貌的奇观。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还有掌故传说、宗教圣地、名人游踪、诗文题咏等众多人文景观。  1953年,引入了“苏联模式”的规划方法,就是把社会主义城市特征归结为生产性,其职能是工业生产,城市从属于工业。  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开始步入法制的轨道,开始跳出城市规划是“经济计划的具体化”的框子。城市规划的观念、内容、手法、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 构筑城市夜景规划框架  2.1 研究城市机理,确定城市定性  所谓城市的定性,就是寻求城市的特点、性质。每一座城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如上海的万国建筑博览馆,北京的皇城、皇宫、皇家园林,襄樊的南城、北市等。在城市夜景规划过程中,抓住城市的特点就抓住了城市夜景规划的灵魂。  2.2 通过速写,组织城市夜景架构  围绕城市的特点,根据城市的定性,我们选取一些空间节点(地标、视觉焦点等)、视觉走廊、广场、滨河边界线等进行夜景规划设计。这些元素的综合体就构成了城市夜景架构。根据元素的地形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确定了元素夜景的设计风格。  2.2.1 节点设计  城市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焦点,如城市标志性(构筑物)建筑、单栋历史建筑、重要雕塑。它们往往是城市一定区域内的地标、视觉焦点和视觉走廊的对景。在夜间,灯光效果的处理不仅使其呈现出不同于白天的瑰丽胜景,使其标志性地位得以光大,而且使人们对于城市意向有着清晰的认识。这些点在设计时应采用对比与谐调的手法,依托其本身的造型特点,使之凸现在夜色或周围城市环境中。  2.2.2 视觉走廊  从一个景观节点到下一个景观节点的观赏路线就是视觉走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街景。对那些建筑形态较好,空间开阔疏朗的现代行政街区,要认真研究楼宇的建筑风格(如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中西混合式、装饰主义、折衷主义、现代派、后现代派、高技派等等),使得建筑灯光设计能够准确地把握建筑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以确定建筑空间的主次关系。使得街景既有各自独立的构图,又相互协调融为一体。这时的道路照明最好使用截光型灯具。  对于人流密集、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老城街区,要充分挖掘历史人文积淀,通过构图、用光、用色尽可能完美地表现。此时的道路照明,在满足安全照度的前提下,可选用非截光型灯具、半截光型灯具。灯具的形态应与街景相协调。  2.2.3 广场  在城市的布局中,广场是根据城市功能的要求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并分为不同的类型:   (1)市民广场——平时可供游览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供集会游行。广场周围多布置公共建筑。   (2)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在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如遵义会议会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可设纪念广场;革命历史文物、烈士雕像、纪念碑等也可构成纪念广场。广场上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和设施,或有水池、雕像、喷泉等可供人们生活游览,可成为建筑广场。这些广场宜保持环境安静。   (3)商业区广场——城市商店、餐馆、旅馆及文化娱乐设施集中的商业街或商业区常常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为了疏散人流,满足建筑上的要求,要布置商业广场。  在进行广场景观照明设计时,应根据广场的性质,选取视角中心、背景、近景,组织有层次的景观照明,注意多视线、多角度的组合。广场内的道路照明,在满足功能照明的情况下,有时也能起到划分区域空间的作用。广场周围的建筑物夜景设计应与整个广场相协调。  一个城市艺术面貌的形成,要因各个城市的具体条件而定。有山因山,有水因水,因山水地势之规律组织到艺术布局中去,有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的条件应充分利用。  滨河景观带的夜景规划应注意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沿滨河建筑景观天际线的确定。它考虑的不仅仅是位于河滨的建筑群体,还要考虑纵深空间中其它楼宇和天际线的空间组合;二是沿滨河的休闲景观绿地的夜景规划采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即可。一静一闹,相得益彰。  2.3 夜景观的视点选取  城市居民和来访者晚上出来散步时,夜景规划的视觉走廊无疑起着导向作用。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低视点夜景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居住在多层及高层的居民来讲,中视点夜景规划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当人们站在城市的最高视点鸟瞰城市时,整个城市夜景风貌一览无余。也只有在这个视点,城市夜景最璀璨的一面才能奉献给观赏者。因此,城市夜景观应从高、中、低三个视点进行规划设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一个视点纵观全市夜景是很困难的。我们应该根据城市的形态以及未来的城市规划,选取一些区域的夜景观赏点。  综上所述,应通过城市夜景框架的构筑,做到点、线、面空间形态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璀璨动人的风貌。

建材价直辖市建材价宁波市建材价
文章字数:4595
点击数:245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