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6,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外资对房地产胃口仍好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持续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之下,内资和外资呈现一张“阴阳脸”。这边厢喊着“上海房价六年首跌”,{TodayHot}那边厢嚷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60%来自境外”。日前,仲量联行发布的《全球房地产投资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额达到了9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新纪录,增幅高达69%;其中,来自于新加坡和其他全球基金的投资比例便高达60%,增幅约55%。    虽然这组数据的真实性尚难测评,但基本上反映出外资对于内地房地产的投资热情仍在高涨。从国家统计局的公报中也可洞察这一点,2006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94.7亿美元,下降4.1%,但其中房地产业实际使用金额82.3亿美元,同比激增51.9%。上海市统计公报亦能侧面佐证,2006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仅2.3%,而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分别为65%和43%。 {HotTag}    外资在房地产市场口水四溢、乐不思蜀,然而我国政府却忧心忡忡。不久前,商务部关于2007年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提出:“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产业,严格限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这一态度明显趋于严厉化。众所周知,早在2002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高档宾馆、别墅、高档写字楼和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经营”已被归为“限制类”;2006年7月,《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出台,被业界称为“限外令”。现在已发展到不再区分“禁止、限制、鼓励”三类界限,一律加以“严格限制”。    火药味浓了许多。应该说,对于集中于市场交易环节的热钱,中央政府是重点打压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的过快增长与高端住宅市场投资过热密切相关,外资推高中国房价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因此,去年“171号文”重点对境外个人投资房产设定了较高的门槛,并且也已发生效力。现在的事态在于,海外基金整栋收购依然脚步不止,比如已在国内游猎已久的著名私人股本基金凯雷首次涉足别墅收购;另外,海外基金转向开发领域的现象也正越来越普遍,比如早已开始玩收购的摩根士丹利,近期首次以开发公司法人的身份,与永业集团合作开发上海市中心高档楼盘。    3月26~29日,“2007年中国房地产投资世界峰会”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国外投行、海外基金、境外REITs、外资地产商等云集一堂,其中既有已在内地房地产市场尝到甜头的,也有心急火燎想来却又小心翼翼的。这些国际投资机构的共识在于:在GDP持续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加快进行的条件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仍非常可观,然而政府对于外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限制越来越多,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风险。    应该说,外资对风险的嗅觉相当灵敏。除了硬性的行政审批环节中变得日益苛刻外,清算土地增值税、两税合一等软性的税费成本的提高,也将会对外资的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据新加坡凯德置地总裁林明彦的测算,如果完全照章纳税,则仅清算土地增值税一项就为开发商的净利润率设定了一个20%的上限。另外两税合一,对外资地产商投资回报的损伤也是显而易见的。    综而言之,外资急着进,政府想要拦。博弈的结果,其实也并不难作些许预测。只要城市化进程、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等宏观条件不变,外资总会削尖脑袋挤进来,方法还是很多的,比如资本项目限制较严,就谋求混在常规项目中进来。而且,虽然中央政府态度坚定,就怕地方政府“见利忘义”,既然“洋财神”急吼吼投怀入抱,是拒是迎,可得考验地方政府的定力了。

材料价直辖市材料价北京市材料价
文章字数:1706
点击数:230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