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全球纺织业的新格局

    2005年初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所引发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终于暂时得到解决,中国和欧盟及中美之间分别达成相关的纺织品出口协议,中欧与中美之间再次实施纺织品配额制度。而纺织品危机促使许多大型服装零售商将产地转到不受欧盟及美国进口限制的国家,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也借助中国与欧盟和美国达成的限制出口增长的协议赢得扩建产能、增强客户关系的时间以及新的发展机{TodayHot}遇。

    欧盟委员会与中国于6月份签署纺织品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不允许10种纺织品面向欧洲的年出口增长率超过10%左右以避免欧盟像美国那样对这类出口实施惩罚性配额。而此项限制措施将持续到2007年底,涉及的产品包括T恤衫等。然而该项协议很快导致混乱局面,因为中国生产商为了赶在配额用完之前纷纷加快交货,致使8月份时积压在欧洲各国港口的纺织品严重超出配额,这些来自中国的服装在欧洲被扣并大量积压。为解决陷入困境的中国服装积压争端,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官员进行紧急磋商。迫于欧洲零售商的压力,欧盟当局被迫修改6月份的协议条款,接收超出配额商品中的一半,另一半则从中国明年的配额中扣除。中欧间的新协议并未达到消除采购方面不确定因素的目的,而中国官员曾表示将对明年30%的配额实施拍卖。同时为消除中美双方在如何应对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大幅增长问题上的争端,美中两国历经长达6个月的纺织品问题谈判终于取得一定的进展,近期美中两国已经原则上就一项新的三年期纺织品协议达成一致,该协议预计将涉及大约30个类别的中国产服装和纺织品。根据新的协议,到2008年底这30类产品{HotTag}的出口年增长率将被限制在10%至17%之间,比现有限定宽松许多。但中国政府也作出至少一项重大让步,即同意将协议延长至2008年,尽管中国最初努力希望使协议的时间框架和与欧盟在6月份签署的纺织品协议一样截止到2007年。表面看中美达成的纺织品协议条款比中国与欧盟达成的优厚一些,因为中欧纺织品协议限定的年增长率为8%至12.5%。但是新的基数目前如何计算尚未确定,通常出口增长率将使用复杂的公式计算,而不同的服装种类适用的公式不尽相同,对一些种类实际净增长率将不会比当前7.5%的增幅限制有所提高。该项初步协议的达成有望使美国零售商和中国制造商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前景降低,尽管到2008年底之前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依然受到限制,但中国制造商在出口年度增幅问题上将有更大的空间。

    之前的中欧纺织品危机目前已促使许多大型服装零售商将产地转到不受欧盟进口限制的国家。这种转移在数月前就已开始,而中欧纺织品危机加剧这种采购转移。为满足顾客对快速时尚的需求,英国零售商正在从根本上对供应链进行重新选择,即将服装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东欧、土耳其和印度。零售商快速将最时尚服装上架,使得这些零售商不受消费减缓的影响并保持生意兴隆。这些零售商认为从到达市场的速度角度考虑需要更接近本土市场,同时尽管中国纺织品价格和质量一流,但许多服装并不具备时尚元素,因此无法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欧盟即将签署一个涉及41国的免税贸易协定,将纺织品的生产转移到东欧和地中海国家的低成本工厂,所有签约国都能享受零关税待遇。目前欧盟正在与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共同努力培育一个免税的纺织品生产集群,目的在于为纺织品等生产过程复杂的商品建设免税的全套生产基地,缓解本地制造业的失业压力。其流程为欧盟生产的服装面料出口至地中海沿岸国家,由它们负责加工,然后成衣免税返销回欧盟,如此将确保地中海两岸的工作机会不会流失。该贸易协定最初只涉及纺织品行业,之后会逐步扩大到鞋类、家电和皮革制品等领域。欧盟贸易发言人表示该贸易协定能够更为有效地抗衡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欧盟表示这份协定将在今年或明年签署,能够节省约5%的成本。与此同时,这份协定所涉及到的国家已经根据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扩大相互间的贸易联系。而且对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担心促使欧洲采购商协商合作,欧洲的纺织品采购商正在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因过于依赖中国供货商而产生的风险。欧盟对中国设定的纺织品配额保护措施将持续至2007年年底,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后,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拿到更多的上衣及长裤合同,而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棉混纺面料生产厂商正期待从这些企业得到更多的供货合同,土耳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协会表示它们接获的毛衣订单已呈上升趋势。目前地中海国家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一直在平稳增长。2008年之后欧盟将取消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因此欧盟的决策者们希望地中海产业集群能在此期间努力发展从而能够与中国进行有力的抗衡,但中国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现代化的设施对欧盟的设想将构成一定威胁。尽管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服装产地仍将留在亚洲,但预计会从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柬埔寨、印尼和孟加拉等国,同时地理优势以及较短的交货周期会促使欧洲企业把生产过程较简单的服装订单发给地中海国家。对于欧洲服装制造商而言,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保持一定利润。

    与此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也借助中国与欧盟和美国达成的限制出口增长的协议赢得扩建产能、增强客户关系的时间,其中中国的新配额对印度的纺织业而言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印度在全球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力较中国略逊一筹。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服装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9%,至75亿美元,而同期印度的出口仅仅增长5%到20亿美元。尽管印度拥有规模庞大的国内棉花种植业,同时拥有经验丰富的纺织业专才以及足以抗衡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但是印度不仅在低端纺织品出口上不敌中国,而且该国生产商也不愿增加产能以满足配额取消后市场对高端品牌服装日益增加的需求。其核心原因是严格的印度劳工法禁止公司聘用合同工,而且工人一旦受雇将不会再被解雇,可见劳工法是印度服装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印度经济整顿的缓慢进程正在遏制那些具有明显优势行业的投资,阻碍行业发展。一些为高端品牌生产服装的印度服装厂尽管在过去三年中进行大量投资增加产能,但是鉴于劳工法规定员工每天加班不得超过45分钟,这些服装企业今年被迫将很多订单让出。如果工人每天能多加班两个小时,则公司的产能将会增加25%,但这是印度劳工法所不允许的。同时劳工法也令某些服装厂始终没有推行扩张计划。如果建立新厂并增加员工,而若没有接到新订单,就很难再减产,因为劳工法规定一家公司在解雇员工或关闭一项亏损业务时必须要获得政府批准。因此许多服装企业业务尽管正在增长,但却因不确定性因素而延缓发展进程。目前修改劳工法已经纳入印度政府的经济改革日程,但共产党和松散执政联盟中其他左翼政党的反对阻挠改革的进展。长期以来,印度服装企业的规模较小,受印度独立不久后实行的法律限制,大企业也被迫分拆成众多小规模的子公司,因此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这些条款在4年前才被废除。此外,印度政府还削减纺织品的消费税并对企业用于设备升级活动的银行贷款提供贴息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印度纺织企业的增长,但小规模的行业状况却并未改变。目前印度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服装企业不足10个,印度最大服装企业的年收入只有2亿美元。随着中国和欧盟及中美之间分别达成相关的纺织品出口协议,印度企业正在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占据市场空间。随着新厂的投产,印度出口从2005年中开始大幅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服装出口增长29%,达到49亿美元,印度纺织业今年的增长势头良好,同时各服装企业终于开始投资扩大产能。预计印度服装企业未来两年的投资将达到50亿美元,而中美两国11月份签署未来两三年限制某些服装种类出口增长率的协议有望使印度获得更多订单。目前全球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商之一Arvind Mills Ltd.正在逐步提高班加罗尔郊外的新厂对Marks & Spencer、Guess和Bill Blass等零售商的生产,这家6月份投产的新厂目前只发挥60%的产能。同时该公司计划在古吉拉特邦阿迈达巴德市总部附近的一个拟建经济特区再建造一家牛仔装生产厂。过去两年中,该企业在新增产能方面投资1,600万美元,计划今后两年再投入1,600万美元左右。可见中国与欧盟和美国达成的限制出口增长的纺织品协议为印度服装企业扩建产能并增强同客户之间的关系赢得时间,同时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接获的服装订单也已呈上升趋势,对欧盟及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也一直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和欧盟及中美之间分别达成相关的纺织品出口协议之后,目前欧盟正在实施保护本土纺织业抵御亚洲竞争压力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全力打造自己的纺织品产业链,而这种格局一旦形成对中国纺织厂商可谓腹背受敌;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也借助中国与欧盟和美国达成的限制出口增长的协议而在扩建产能、增强与客户关系方面赢得更多时间并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这些均对中国纺织企业构成新的市场竞争压力。中国的纺织企业很难作出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为此中国相关的政府机构应理性并具前瞻性地引导中国纺织业的良性发展,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国际空间。而目前全球纺织业结构性调整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建材结算价
文章字数:3977
点击数:231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