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青海省建材工业“十五”发展规划

一、建材工业的现状及“九五”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省建材工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截止2000年底,全省建材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有74户。其中大型企业1户,中型企业4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资产总额14.3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已形成了水泥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及其制品和墙体材料制造为主的建筑材料工业。

  1.水泥制造业

  全省共有水泥制造企业24户,生产能力为183万吨。其中新型{TodayHot}干法窑1条,能力为3O万吨;其它回转窑6条,能力为53万吨;机立窑生产线3O条,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全省装置平均生产能力为5.5万吨/套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2000年水泥实际产量为142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82公斤,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0%。

  2.墙体材料制造业

  全省共有墙体材料制造企业约310户,设计生产能力约折合标准砖20亿块,2000年产量为13.26亿块标砖。产品的主要类型为粘土实心砖和新型墙体材料两大类。传统粘土实心砖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约有290户,生产能力约17.2亿块标砖,2000年产量约12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有20户,生产能力近2.8亿块标砖。2000年产量为1.26亿块标砖。产量比重为9%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

  3.非金属矿采选及其制品工业

  我省非金属矿采选及其制品主要以石棉和石膏为主。石棉是我省传统的建材工业产品,我省也是我国石棉的主要原料生产基地。石棉生产以芒崖石棉矿和祁连石棉工业总公司两个企业为主。截止2000年底,石棉生产能力为8万吨{HotTag},产量为6.8万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25%。其产品有手选块棉、机选棉、特选棉和泡沫棉等。石膏是我省的优势资源之一,矿点分散,开采技术落后,生产和深加工能力很低,产品主要以卖原矿和用于水泥等其它工业的配料。

  (二)“九五”发展的主要特点

  1.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九五”期间,建材工业围绕扩能和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了以扩大生产能力、节能利废、保护环境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进展。省内市场对高标号及大坝、道路、特种水泥市场的需求得到进一步缓解。新型墙体材料比例达到11%左右,已初步形成成我省特有的墙体材料革新的格局。PVC管材等化学建材,改性沥青油毡等防水材料均有不同程度发展。使原有的普硅水泥、石棉、实心粘土砖三大产品一统全省建材工业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

  2.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稳步推进。“九五”期间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围绕“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制定了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清理整顿小水泥、小玻璃和淘汰落后工艺目录等一系列的产业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淘汰落后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2000年底,全省对5条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水泥生产线实行了分期关停。初步实现了从单纯追求总量的增长向质量、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方式的转变。

  3.传统产业改造取得一定进展。行业骨干企业青海水泥厂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使企业年生产水泥能力达到100万吨;湟中湟水水泥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窑外分解工艺对主窑部分进行改造;大部分水泥企业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等。部分墙体材料生产企业,依托当地工业废渣等再生资源,采用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加气砼砌块和新型墙体材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消耗,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我省部分地区和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匮乏的影响,基本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技术改造滞后,生产水平较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我省建材工业投资初步改变了单纯靠国家投入的方式,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新产品开发缓慢。我省建材工业由于长期受到落后生产能力重复建设的影响,先进生产能力增长缓慢,高档次产品少,低档次产品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生产水泥的24户企业中,普硅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90%,高标号水泥和大坝水泥、抗盐卤水泥、道路水泥等产品短缺,远远不能满足我省水电、道路等建设工程的需要。我省墙体材料基本上仍然以生产和使用粘土实心砖为主,新型墙体材料所占比重仅为11%。我省石棉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很低,石棉的深加工产品短缺,初加工产品过剩。同时,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建筑业和装饰装演业大量使用的卫生陶瓷、中高档外墙涂料、新型仿木地板、优质浮法玻璃,以及适应青海发展需要的抗盐卤水泥、镁水泥、油井水泥等在我省基本上是空白。

  2.行业集中度低,生产规模偏小。我省建材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加之部分企业设备能力不配套,使实际生产能力大大低于设计能力,造成企业投入产出比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力强、对行业发展能起到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

  3.投入不足,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九五”期间用于建材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仅有4.4亿元,不到全省投资总额的1%,没有形成较大的经济增长点,使一些建材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非金属矿产中的石棉是我省的优质矿种,储量大、品质好,极具特色,但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差、深加工能力低,丰富的资源优势没有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面临的形势和市场预测

  1.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型工业项目如水电、盐化工、石油、天然气、青藏铁路、公路等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建材产品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对大坝、道路、抗硫、抗油、抗盐卤以及结构性水泥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为建材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对房屋居住和公共活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乡居民住宅及公共设施建筑投资逐步提高,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材产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

  3.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效益、环境保护相统一是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速对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进行淘汰,解决产品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是“十五”期间建材发展的主要趋势。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我省有近20条水泥生产线机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十五”期间将逐步淘汰,为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提供了空间。预计到“十五”末,我省水泥市场需求量将达到450万吨左右。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坚持发展与淘汰并举的产业方针。走高起点建设和规模发展的道路,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建材工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发展目标

  到2005年建材工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5%;

  ——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68%;

  ——水泥散装率达到15%;

  ——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33%。

  (三)发展重点

  1.水泥工业

  “十五”期间,水泥工业发展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以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企业的资产重组,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发挥规模效益;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1)实施一批工艺先进的水泥建设项目。“十五”期间,我省要执行“严格禁止除新型干法之外的其它水泥生产工艺的建设项目”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西于、海东、海西地区规模为日产熟料2000吨以上,其余地区为日产熟料1000吨以上。抓住国家计划在西部地区新增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熟料能力1500万吨的机遇,组织实施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技术工艺先进的水泥项目,带动和提升水泥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力争“十五”末我省水泥产量达到450万吨,实现水泥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五”期间,进一步淘汰达不到环保和质量要求的落后生产能力40万吨以上;对未列入淘汰范围的立窑生产线,要按新的技术标准要求,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工艺技术、新型高效粉磨技术、“立窑先进使用技术”和“上大改小”改建成粉磨站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技术改造,把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作为立窑水泥改造的一项重要任务。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等,要结合窑外分解工艺的发展,有选择地加以改造,达到调整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升级的目的。

  (3)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建设预拌混凝土基地。在大中城市发展预拌混凝土基地,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缩短建设工期,保证城市大型建筑工程所需高质、低价、连续供应混凝土的有效途径。随着我省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是方向,两者要相互依托,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力度,共同发展。“十五”期间,我省力争做到所有城市80%的区域范围内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水泥散装率在现有7.8%的基础上达到15%。

  2.墙体材料制造业

  “十五”期间,墙体材料制造业发展以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拓宽新型墙体材料使用范围。

  (1)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力,优化产品结构。“十五”期间限制现有粘土实心砖产品的发展,禁止新建、扩建粘土实心砖生产装置。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要充分利用工业废渣等原料进行以生产粉煤灰加气砼砌块。粉煤灰烧结(空心)砖、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等其它利废制品的技术改造。利用某些农作物废弃物代替木制纤维、石棉纤维生产水泥板、硅钙板等。对周围限定范围内无工业废渣等资源的实心粘土砖企业,要鼓励发展承重混凝土砼块和承重空心砖产品。在中心城市要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和生活废料等资源,发展轻质、大块复合的高档次、高水平轻质板材等。

  (2)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步伐。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产品要向低物耗、低能耗、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高附加值。结构分布合理的承重多孔方向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规模要求是:烧结砖重点发展6000万块/年以上规模的空心砖生产线,推广高渗量废渣,全煤环石烧结空心砖新工艺;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5万米/年以上规模的生产线;加气进砼块重点发展10万m3/年以上规模的生产线;轻质墙板重点发展15万m3/年以上规模的轻质隔墙条板生产线;砼块重点发展空心砌块、烧结承重空心砖和加气进砼块。墙板重点。发展承重轻板和集装饰功能于一体的轻板。

  3.石棉非金属矿工业

  石棉作为建材、汽车、机械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以其产品独特的物化性能起着其它产品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五”期间石棉非金属矿工业的发展,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矿物深加工技术为途径,立足高起点,加快石棉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要重点发展石棉产品的超细、超纯等深加工产品,扩大石棉制品的出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档次的升级换代。

四、主要政策和措施

  1.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先进生产能力。以企业为主体,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把开发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筑材料、石棉精细产品等。水泥工业须加大投入,不断向高新技术领域渗透,注重产品组合策略,积极研制开发高附加值水泥产品,研制开发抗盐卤水泥、镁水泥、砼外加剂等高技术产品,新上项目必须是技术先导型、规模效益型的项目。

  2.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打破地区界限,突出重点,通过企业上市、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增加投资规模,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十五”期间,在建材行业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和资本市场,重点培育1-2户上市企业。在省内形成二至三个大型水泥集团。同时,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要求,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3.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的步伐,“十五”期间全部淘汰国家限定的落后工艺及装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淘汰力度,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水泥工业要严禁东部淘汰的落后装备和技术向我省转移。

  4.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我省建材行业在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国家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煤歼石、粉煤灰,高炉渣等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使用量,利用粉煤灰和锅炉废渣等开发新型墙体材料。

  5.集中力量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投入。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抓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建材项目建设。对起点高靓模大、高档次、突出技术创新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各项条件符合要求、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项目,全力争取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政策导向、项目立项、政策性资金投入等方面对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非金属矿采选及其制品等优质建材产品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大力支持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的骨干企业的发展。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十五”期间,建材行业要尽快建立健全各专业性的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施行业管理,增强行业发展自律能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建材行业健康发展。

建材指导价青海省建材指导价青海省建材指导价
文章字数:5982
点击数:226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