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6,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研读佛山那些陶瓷产业转移的先行者们

佛山陶瓷占据全国六成以上的市场,出口量世界第一。某种意义上,佛山陶瓷就等于中国陶瓷。

    对于陶瓷产业转移,业界多数人认为有前期和后期之分。前期主要指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大型陶瓷企业主动在外设生产线,可谓“扩张”后期则是政府明确表示哪些企业需要搬出去,哪些企业可以留下来,是政策驱动下的“半推半拉”式迁移。如以时间为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而2006年以前在外设生产线的陶瓷企业,应属于早期的产业转移事件。

    本期我们的焦点将放在2006年以前,研读那些陶瓷产业转移的先行者。

    30年发展,佛山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大问题日益明显。

    佛山近日召开全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明确“双转移”的推进工作。市委书记林元和表示,推进“双双转移”不仅是省里的决定,也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

    目前,转出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环境容量需求企业,且以扩张发展为主,主要分布在陶瓷、有色金属加加工、玻璃、印染、家具、化工、电镀、小家电等传统产业。

    从今天开始,《佛山读本》重拳关注佛山产业转移话题,细数他们的转移思路和轨迹。

    进入石湾,从石南大桥往西,一片灰蒙蒙的天。人说,南庄连树都是灰白色的,路上随便遇个人,都可能是陶瓷厂的工人。南庄生产的建陶产量据说占全球的70%,“这么小小的一片地方,聚集了这么庞大的陶瓷产能,环境怎么承受得了呢?”一位做了二十年陶瓷生意的老板笃定地说,任何工业企业都会产生污染,“并不是陶瓷污染特别大,只是南庄的陶瓷企业太密集了”,但,就这样让陶瓷戴上“污染大户”的帽子,实在有些冤枉。

    这些年来,各种原因使得陶瓷企业不断外迁,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佛山陶企的足迹。“但是,南庄是一个世界工厂,中国不会再有第二个南庄。”一位早年的陶瓷厂工人、后转行的南庄人说。

    扩张还是外迁

    企业:总部仍在佛山政府:2004年7月表态不会赶走陶企,但将整合提高

    早期佛山陶瓷企业在外设生产线曾引发行业大争论,一部分人认为佛山陶瓷开始外迁了,而企业方无一例外地称为“产业扩张”。“我们的总部依然在佛山,在佛山的生产线也没有停止。”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早年回答类似问题时如此说。但无疑的是,早期的“扩张”仍是佛山产业转移的一个开端。“因为前期的‘扩张’,让后期的转移有了可能性,让多数企业看到,走出去还是很有天地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黄芯红说。

    另外,2004年7月28日,佛山市委市政府召开佛山陶瓷整合会议,这也是首次直面“佛山陶瓷该不该留下来”的问题。在此会议上,佛山市政府表示将从品牌、行业、服务、文化、技术、人才等方面对陶瓷产业进行资源整合,着力建设四个陶瓷生产基地,并计划培育世界第三大陶瓷专业展览会。时任佛山市副市长的黄维郭明确表示,市政府不会赶陶瓷企业走,而是进行整合与提高。这也是佛山陶瓷早期产业转移过程中,市政府的最初最直接的表态。

    为何外设生产线

    降低运输成本,被丰富的土地资源、原材料,以及优惠的政策所吸引

    佛山陶瓷企业为什么要在外设生产线?除了佛山市区内本身容量有限外,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企业扩张,当然还包括当地土地资源、原材料丰富等优势。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陈勤显透露,他们最初走出去的原因还包括运输成本。“我们以前也有产品去西南等地,运费占了生产成本的8%-10%.我们最终选择在四川夹江设厂,就是考虑要辐射西南西北市场。”

    外迁地的土地优惠到底有多少?多家接受采访的陶瓷企业老板并没有透露。记者调查了解到,2000年,佛山比较偏远的罗村、官窑等地,地价约3-8万元/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陶瓷企业主私下说,2005年清远市清城区,已经三通一平的工业厂房用地,大约为300元/平方米,虽然较3年前涨了约9倍,但相比佛山还是很便宜的。而且租用厂房,月租大约是5元/平方米,普通厂房则是4元/平方米。如果在清远市市区以外的县,外商租赁闲置厂房兴办工业企业,一般是前两年免租,第3年起3年内月租金每平方米1-2元。

    最初体会

    迁入地劳动力成本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只是管理人才很难招

    早期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佛山的生产线依然生产,本地的工人受此影响不大,但也有一些人去了新的生产基地做了小头头。“当时有企业就招聘一些熟手过去,工人则多在当地招。我没有过去,因为我的家人都在这边了,不过我有清远老乡回去了。”南庄一陶瓷企业责任窑炉生产的工人阿勇说。

    记者了解到,陶瓷企业去外地设厂,对劳动力有很大需求,甚至有的一下子就解决了当地数个村庄的就业问题。“陶瓷的普通生产流程不难,教教就会了。”陈勤显透露,招工不难,成本低,但早期难招管理人才。

    现在清远源潭某企业做包装的工人小刘说,当初很多陶企来源潭,村民大多都很高兴,一些在外地打工的人也都回来了,“在自家门口做工总好些,而且收入也过得去。只是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变成了三班倒,开始总有些不自在。”多数人还是适应了这种新生活,“特别是村子里有些人做得很好,当了班长或者副主任后收入大增,这也刺激了我们用心去做。”

    新生问题

    对后续变化想得少,环保意识仍不强,清远肇庆等地开始“受伤”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陈帆一直从事陶瓷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产业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佛山陶瓷发展的30年里,他也是备受业界尊重的学者。对于早期佛山陶瓷企业的“扩张”行为,陈帆表示,应属于企业的自愿扩张,或是出于土地价格的原因,或是出于税收的原因,“但事实证明,后来很多东西变了,当初政府承诺的东西也超出了其后来的权力范围。”陈帆透露,当初很多企业以为走出去税收会更优惠些,但实质上并非如此,比如清远目前的税收就不比佛山低。

    陈帆还认为,前期陶瓷企业不管是扩张还是引进,都对产业的后果想得少。“虽然有少数企业注重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但多数企业还是意识不强。这点在清远肇庆等地已经有表现。如果企业环保注重得好,在佛山生产也不会有污染。”

    源潭的工人小刘就担忧,“现在家乡空气明显变差了……陶瓷转来后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毕竟是早期发展,很多的设施配套没跟上。”

    ■案例

    [新中源]后起之秀首个跨省曾“水土不服”

    在早期的佛山陶企转移中,新中源无疑最具代表性。现在的新中源,在业界里公认为老大,已在东北辽宁法库、四川、江西、山东、广东其他地方均设有大型生产线。而2000年进入四川夹江,则是新中源集团作为佛山首个走出省设生产线的陶瓷企业。随后,2003年,又首家进入清远源潭镇。

    西扩遭遇人才短缺的瓶颈

    新中源是佛山陶瓷行业的后起之秀,1995年才进入陶瓷行业,1996年先后在南庄、顺德、三水建厂,2001年在河源建厂,2002年在清远建厂。而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2000年进入四川夹江建厂,作为其西部市场的生产基地。

    “陶瓷的运费很高,一般要占到成本的8%-10%,出于运费成本考虑,我们很早就有布局全国的想法。”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陈勤显告诉记者,当初新中源走出广东远赴四川,这在行业内确实引起很大反响。同时,陈勤显称,往四川夹江设生产线除了运费原因外,还有一个市场开拓的需求,“新中源的瓷砖要往全国销售,最好的方式自然在某一片区域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一方面节约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因地生产合适的产品。”

    最初新中源走入四川夹江时,遭遇到如同其他前期往外扩张生产的陶瓷企业一样的难题:人才短缺。“特别是管理层的短缺,很多人不愿意去四川,毕竟在佛山已经很习惯了。”

    佛山模式最初水土不服

    四川夹江是新中源在省外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也成为佛山陶瓷首家“吃螃蟹”的企业,目前夹江生产的产品辐射新中源的西部市场,但夹江基地的建设据称初期并不顺利。

    陈勤显告诉记者,早期新中源是想把佛山的模式在夹江克隆,即多品牌策略、营销代理制和面向全国市场。但这种“克隆”过来的模式在夹江实施得并不理想。新中源进入行业时就立志走中端产品、全国布局的路线,并依靠“代理制”和“多品牌”这两大利器迅速走上了规模化的道路。

    于是,新中源调整思路,改做区域市场,也就是专攻西部市场,深耕西部市场。为了深耕西部市场,一是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二是打破僵化的营销代理制,终端可以直接到企业订货。这种做法使新中源在夹江的三个品牌在西部市场实现全面、深度的覆盖。

    无疑,虽然新中源在夹江的生产走了一段弯路,但其经验也告诉了业界的其它企业:走出去是可行的。

    [蒙娜丽莎]清远落子当地承诺未全兑现

    蒙娜丽莎是佛山首批走出去的陶瓷企业之一,2003年9月在清远源潭镇设立生产基地,2004年底正式投产,主要生产中、高档瓷质抛光砖,目前产量约一万平方米,为蒙娜丽莎目前最大瓷质抛光砖生产线,超过了本土在南海西樵基地的抛光砖生产线。

    看中转入地交通便利

    之所以选择清远源潭作为首家扩张地,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对记者说,当时蒙娜丽莎在佛山已有18条生产线,但比较旧,产能也较低,最长的也就135米,最短的105米需要进一步扩张,但佛山没有了土地。

    于是经过各种调研,蒙娜丽莎最终选择了清远源潭。“当时我们有近八成原材料来自清远、花都,原材料运输费用占成本10%左右。加之原材料运输费有8%-10%的水分,所以很不划算。正好遇到清远有意向,我们一拍即合。”张旗康说。

    除了原材料的优势外,2003年清远的工业用电仅0.48元/度,而佛山0.68元/度。“清远属欠发达地区,我们想到劳动力应该很充足。”而清远源潭临近京广线,也是蒙娜丽莎选择源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变革当地劳动力生活方式

    在清远设厂之初,张旗康坦陈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大困难就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我们是从总部发动大家去的。我们在清远的厂建得比在佛山的漂亮,员工宿舍有空调有电脑,食堂也建得像别墅,清远也山清水秀,但最开始只有五六个员工报名。最后是我们一再发动,还有定的年薪比佛山高出一两万,才陆陆续续有20来人过去。”张旗康还透露,当初原本以为清远是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很充足,但实际情况却不同。

    “劳动力是充足,但开始他们对那种休闲的农民生活习惯了,突然变为有制度有时间约束的生活而感到不适应,有的受不了做了几天就走人,一些人坚持下来了。直到后来,有些村民成了技术骨干,一些村民也就能坚持下来了,务农至务工转型成功。”张旗康称,他们预计清远工人工资约500-600元/月,后来与当时佛山的人工差不多,达到1300元/月左右。

    拿不到土地证一直受困扰

    对于外界一致认为陶瓷企业到其它地方设生产线有一主要原因是土地价格的因素,对此,张旗康并不否认。“2003年,佛山最便宜的土地达4万-5万/亩,清远是2万~3万/亩,我们的基地是1170亩,土地虽然便宜不少,但后期建设却又花了一倍的钱。”因为清远为丘陵地貌,最高落差达30-50米,这就需要填平。而光花在填土上的费用就高达2000万-3000万元,另外还有大约780万元的夯实费。

    同时,张旗康表示他们现在不敢再在清远投资了,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土地证问题。“当时承诺办土地证,现在5年过去了,土地证还没有办下来。没有土地证,我们不能去银行贷款。一般的陶瓷企业自由资金不是很充足,多是用土地证和房产证办银行贷款。后来没办法,我们只有去找贴牌企业。但贴牌企业一下子又达不到蒙娜丽莎的生产要求,我们也不放心把砖交给别人去做。”张旗康透露,清远政府的服务好,效率也高,但土地证问题是困扰他们在清远再投资的障碍。

    ■转入地调查

    早期转移主打省内

    很多企业担心水土不服,在清远、河源、肇庆产生集聚效应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黄芯红介绍,早期的佛山陶瓷转移,主要是以省内为主。“很少有企业走出省外,新明珠集团的老板曾经说过‘担心水土不服’是很多企业考虑的因素,多数选择了在原材料较丰富,离佛山又不远的清远、河源、肇庆等地。”

    据了解,新中源应是佛山陶企最先走出去的企业,而它走的第一站是省外的四川夹江(2000年),2001年走入河源,2002年也是首家进入清远源潭镇的佛山陶瓷企业。随着新中源进入清远,欧雅、蒙娜丽莎、汇德邦、等多家企业进园。目前的源潭,已成为清远陶瓷生产的聚集地。另外,2005年初,佛山唯一建陶上市公司鹰牌控股收购河源景业陶瓷。

    而肇庆作为佛山陶瓷企业最初转移的主要基地,同样也吸引了众多佛山陶瓷厂家的青睐。目前肇庆的陶瓷企业多为前期转移的佛山陶瓷企业。至2006年,肇庆有60多家陶瓷企业,九成来自佛山,包括圈地1500亩、斥资10多亿元打造高要生产基地的新明珠陶瓷集团,以及欧亚陶瓷、骏仕陶瓷等。

    另外,除了2000年新中源夹江设厂走出省外外,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05年在山东淄博设有生产线,随后,也有上十家佛山陶瓷企业纷纷跟随,在山东设生产。“这种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走的现象很明显。”黄芯红说道。

    ■转入地标本

    清远源潭:地理、资源、政策三大优势

    清远源潭镇东与佛冈龙山镇接壤,南邻广州花都区,北与清新将口镇交界,距清远市区12公里。全镇总面积228.37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而就在这个小镇上,已有22个投资项目引入,至2006年初,仅佛山去的陶企就达14家,投产的陶瓷生产线约50条。

    “当初选择源潭最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佛山陶企觉得源潭马路两边的土地平整,适合建厂。”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之外,还有当地的原材料优势,加之其政府优惠政策的吸引。

    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称,早期陶瓷企业扩张选择源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是交通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源潭的铁路、公路都很方便,离京广线很近第二则是资源优势,有众多优质的陶瓷原料,如铁矿、高岭土、钾长石等矿产,瓷土、瓷砂是全国三大优势陶瓷原料基地之一第三是资源,还实行供水供电价格优惠。

    据悉,当年佛山陶瓷大批进入源潭确实给当地经济带来飞速发展,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甚至村村都去陶瓷厂打工。但前期环保上的忽略,还是引起了很多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源潭位于山区,原本风景秀丽,但现在马路两边陶瓷厂一路排开,加之山区空气流通不是很好,所以当地很多村民抱怨空气差,甚至有些村民搬离了村庄。”现在源潭某生产企业做包装的工人小刘告诉记者,现在源潭很多树木被砍伐,就是为了给陶瓷厂家安置厂地。

    虽然早期陶企往外设生产线时比在佛山更加重视到了环保重要性,但很多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意识也没有现在如此之强烈。小刘很担忧,“村里人收入虽然高了,但环境却差了很多。”不过,小刘听说最近清远市政府又在进行重新规划,也许情况会有所好转。

    ●2005年下半年

    新中源-四川夹江

    在夹江追加投资2.5亿元,再建多条现代化陶瓷抛光砖生产线。

    ●2002年9月

    新中源-清远市

    在清远源潭镇陶瓷工业开发区内成立清远南方建材卫浴有限公司作为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用地500多亩,分三期筹建。其中砖厂一期工程于2003年5月投产,拥有自动化窑炉线6条,压机6台,抛光线7条,年生产量达到70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在2004年动工,2005年2月投产。

    ●2002年8月

    东鹏-山东淄博

    投资2亿元,在淄博圈地2000亩新建山东东鹏

    ●2005年1月

    鹰牌-河源市

    在新加坡上市的鹰牌控股有限公司在佛山石湾召开全体股东大会,全票通过在河源市投资3000万美元的建设项目,成立鹰牌陶瓷实业(河源)有限公司,占地620亩,计划建设12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产值达13亿元

    研读那些陶瓷产业转移的先行者

    ●2003年9月

    蒙娜丽莎-清远市

    在清远源潭镇成立广东清远蒙娜丽莎建陶有限公司。2004年12月份第一条生产线投产。

建材价格信息广东省建材价格信息广东省建材价格信息
文章字数:8115
点击数:222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