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房价一路走高调控何去何从看楼市如何变脸

房价一路走高调控何去何从   选择性回暖还是“火热重现”?   三四月份对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是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特殊时段。一年前,国家接连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逐渐降温;而今,调控周年刚满,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的房价一路走高,有的地方大有狂飙之势,就连上海房地产市场近来也呈现出种种“抬头”的迹象。楼市是否已在“鼓励居民适时适度消费”的调控政策中走向全面回暖,甚或昔日火热重现?   刚刚进入4月份,国家统计局发{TodayHot}布的一份企业景气指数引起业内关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的房地产业景气指数比上季度上升1.9点。这已是该数字连续第二个季度上升。   与此相映衬的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房地产市场成交放量,价格走高。上海市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的交易数据显示,3月份上海商品住宅交易量达到了去年楼市宏观调控前的水平。   市场的种种表现是否意味国内楼市全面回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作出这样的判断为时尚早。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说,3月份是传统的楼市旺季,仅凭这一个月的成交放量很难得出楼市全面恢复的结论。譬如上海,成交主要集中在户型小、总价低的楼盘和市中心高档公寓,属“选择性回暖”。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张宇指出,最近房地产股的上涨,主要还是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楼市交易回升只能表示购房者有“走出观望”的可能,还谈不上房地产业的全面复苏。   房屋潜在过剩风险出现   如何看待楼市三月“变脸”?房地产调控何去何从?   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专家尹中立分析,如果房地产业在“降温”不久后又重新升温,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繁荣,但长期来看有产生更多泡沫的隐忧。   毕竟,供求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央行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截至12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83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也在《重视房屋潜在过剩的矛盾》的报告中指出,2005年全国房地产购置土地面积中,有一半以上,即近1.7亿平方米的土地未完成开发;去年前11个月全国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大幅降至19%以下,而同期的住宅空置面积占商品房空置面积的55.3%,住宅成空置主体。未开发土地比重增大、商品房竣工率下降和空置面积增长,这三个信息“碰头”则表明:房屋潜在过剩风险出现。   普通百姓购买力与房价高位运行的矛盾并未解决   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与高位运行的房价之间的矛盾{HotTag}并未解决。3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认为,根据中国2005年城市户均收入在1.5万至1.7万元计算,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可能房价收入比在13倍。这就意味着城市居民中,至少70%没有购买新房的能力。   尹伯成教授指出,房价的继续上涨对百姓的购买力肯定是个伤害。最担心的是开发商再乘势抬价,有限的楼市调控效果很快会被蚕食。   业内人士分析,在《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中,国家发改委既提出“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鼓励居民适时适度消费”,也强调将着力调整供应结构,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   政府既需要楼市对拉动内需的合理贡献,又要保持房地产部门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健康、有序,这就决定了2006年的楼市延续宏观调控的主线仍将不会改变,调控很可能将在调整结构与关注供求的市场跷跷板上“滑行”。   楼市究竟有多少“利多”   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近来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楼市究竟有多少“利多”?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   其一,金融政策放松。公积金、银行房贷频频放宽限制,刺激了楼市消费。   其二,政策性利好托市。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中提出,要“鼓励居民适时适度购房”。   其三,刚性需求依然存在,自主型消费在积压一年之后开始释放。   其四,人民币升值助推内外资金进入楼市。   正是在这些利多之下,“回暖迹象”增强了购房者的信心,楼市中的“羊群效应”似乎又有所显现。

建材指导价直辖市建材指导价深圳市建材指导价
文章字数:1881
点击数:211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