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保持物价稳定 加大房地产调控
物价篇 目前不存在价格总体水平较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投资仍在高位运行,投资增长速度在20%左右,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仍然相对较高,因此也不会出现20世纪末那样的主要表现为投资乏力、价格低迷的通货紧缩局面。当然对于通货紧缩,也要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准备,针对各种可能,制定预案措施。 总体价格水平将保持稳定 2005年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水平也非常稳定,呈现出多年来最好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当前价格形势的主要特点: 一是总体价格水平稳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价格指数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二是过去一段时期,中上涨较高上游产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减缓。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差距逐步缩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的{TodayHot}稳定。 三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总体价格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 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宏观调控 为了继续保持价格总体水平的稳定,我们需要注意处理好几个价格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多上涨,防止粮食价格的下跌,目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仍然明显高于粮食价格变动,必须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确实保护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产。 其次,要关注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房地产价格问题。在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以后,2005年房地产价格增幅有所回落,但是2005年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仍然上涨了7.6%,明显高于一般价格上涨水平。2006年需要继续完善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调整结构,规范市场,稳定房价,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防止房地产市场再度滋生泡沫,保障普通居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房地产业的降温过度,保持房地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促使其健康发展。 最后,要注意某些上游产品价格的过度上涨。受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影响,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幅度明显较高,2006年2月份,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分别上涨了17.8%和19.2%。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使价格结构严重不平衡,而且表明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资源类产品价格波动对总体价格水平有重要影响,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点击数:201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