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别太担忧能源依赖进口

    近几年,中国的石油等能源进口量急剧增长,能源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在能源领域依赖进口是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巨大乃至最大威胁。一旦海外供应源或运输渠道被阻断,中国将陷入严重危机中,故而需要尽力降低对境外能源的依赖程度,以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这种观点有待商榷。

  期望能源自给自足不现实

  能源进口必然伴随政治风险和成本,关注这点是必要的。但是,这不意味着仅仅寄托于中国能源自给自足。能源安全主要应看是否能高效率地为国家发展服务。如果利用境外能源的经济成本,低于境内开采的成本,进口显{TodayHot}然符合经济规律。

  从中国的发展史看,1963 年大庆油田建成投产后,中国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全面依靠进口石油的历史,实现了自给自足。但在1972年前,中国缺乏正常外部环境,能源实现了自给自足,却没有为国家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1973年后,中国能源(尤其是石油和煤)开始出口,包括对美国的亚洲盟国出口。这样,能源出口为中国赚回进口设备和技术,也起到了拓展和巩固周边外交关系的政治作用。1985 年,中国出口原油3000 万吨创历史高峰,之后国内需求急剧增长,原油出口不得不日益减少,直到2006年3月最后终止。与此同时,1983 年,中国开始从阿曼进口石油,最初是想减少国内远距离石油运输的经济成本,但随着经济增长迅猛,1996 年,中国加入原油进口国行列。之后,国内逐渐开始大范围讨论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因素。

  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能源自给自足的状态逐步丧失,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却在提高。同时,能源进口也从未因政治原因受到中断。

  外国会对中国进行能源封锁吗

  尽管如此,担忧中国能源进口无可厚非。与处于工业化链条前端的大国相比,在通过获取海外能源供给来确保能源安全方面,中国处于守势,也不存在后发优势。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漫长,一个正面且稳定的外部环境非常{HotTag}重要,中国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事实上,当前中国担心能源依赖进口与国外的“中国能源威胁论”有关。中国当前的处境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相似。当时,为了满足经济腾飞的需求,日本在全球范围寻求能源。国际社会一度出现了“日本威胁论”,认为日本对其境外能源的需求以及其经济崛起将对世界经济政治结构产生重大冲击。

  然而,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有一个重大区别:在参与国际经济机制方面,在一些大国看来,中国不同于日本,不是“志同道合”的国家,因此对中国存有戒心。中国才刚刚受邀参加八国集团(G8)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机制,而日本则早在1960年代就被视作主要发达国家中的一员,参与国际经济机制的形成和规则的制订。

  这种结构性差异,使西方国家对与中国在寻求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经济秩序方面,充满了误解和不切实际的担忧。例如,中国在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寻求石油进口时,美欧国家常常怀疑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意图。这实质上是把“能源安全”升级为一个政治概念,而这种思维并不符合国际能源经济的现实,因此,以“中国能源威胁”为由封锁中国也就是说说而已,实际上难以实施。

  1970年代以来,全球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全球能源流动链条中,跨国能源开发与供应商(卖方)的作用越来越高,同时,资本(买方)的作用也在加强。换句话说,能源输出国与能源进口国之间关系的实质是相互依赖,没有稳定的进口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出口,并不存在一个“我愿意卖给谁就卖给谁”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能源进口国没有本钱和能力,违背市场规律拒绝进口某一个国家的能源资源。举例而言,美国与伊朗在外交层面上长期对抗,但美国并没有拒绝从国际能源市场购买源于伊朗的石油,而伊朗也没有说过自己的石油绝不可让美国人使用,只不过是美伊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石油贸易而已。

  因此,至少是在短时期内,宣称“中国能源威胁”的论调,不是中国的努力能够轻易化解的,中国没有必要因之束缚手脚,也无须过于担忧这种论调的鼓吹者会采取相关的行动。

  中国应该做的是加深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市场的参与程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关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舆论和政策环境也会随之向正面转变。

  到底什么是最大威胁

  中国经济和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做支撑。但是,必须看到,近30年来,一方面,中国以年均增长4.8%的能源消费,支撑了年均9.4%的经济发展速度。1990年至2004年,中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了45%。另一方面,中国能源利用率仍然相对较低,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能源耗用量比国外平均高40%。

  虽然这种比较不尽符合经济学道理,却提醒我们当前中国能源进口上升的国内根源:能源消费效率低下。除此以外,中国的工业结构中还出现了高耗能产业的产能过剩的现象。与进口依赖相比,这种现象的存在以及消除的难度,才是对中国能源安全更致命的威胁。很显然,不提高能源消费效率,中国的能源进口依赖程度便难以降低。因此,中国的一个明智选择应该是寻求国外企业的合作以及外国政府政策环境的支持,把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作为应对中国能源安全课题的必要选择。这样,有助于防止中国为满足能源需求,拥向国际能源市场,也可以避免与他国之间出现更多、更严重的能源外交摩擦,更可以表明,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费方面是负责任的国家。(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造价材料信息
文章字数:2454
点击数:197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