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钢铁产能过剩依旧

    今年上半年,全国产粗钢19946.96万吨,同比增长18.26%;生铁19319.6万吨,同比增长20.85%;钢材22195.18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25.78%。1月份平均日产97.35万吨,6月份平均日产上升到122.06万吨,如果下半年保持6月份日产水平,则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24亿吨,比2005年增长20.45%,这种增幅将更加引人关注。   需求旺盛拉动钢铁高增长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是拉动钢铁生产高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8840.93万吨,同比增长13.25%,钢铁企业库存和社会库存均保持正常水平,总体上看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不含矿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75亿元,同比增长2.3%。但应当注意的是,钢协统计2005年底全行业炼钢产能4.14亿吨,炼铁产能3.91亿吨,轧钢产能4.2亿吨。预计全年新增产能炼铁2300万吨、炼钢2500万吨、轧钢4300万吨。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月至5月已新增产能炼铁741万吨、炼钢1218万吨、热轧1581万吨、冷轧196万吨,这种状况说明控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仍然是当前的重要{TodayHot}任务。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年初为94.18点,6月末上升到114.85点,上涨21.95%。造成上半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总额三大因素的增长均高于预期,形成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的增长;二是上半年进口、出口钢铁产品格局的有利影响,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净出口粗钢增加876.83万吨,对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上涨影响了国内市场。在全球经济向好的形势下,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7.9%,钢材价格上升,6月末国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165.8点,为历史最高价位,比年初上涨25.7%;四是钢铁生产成本增加,铁矿石、煤、焦、电、运等涨价,对钢材价格上涨起到了支撑作用。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好,一方面说明这种增长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上半年全行业的运行情况也暴露出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并有可能给下一步的发展带来影响。主要是供给增长处于不断加快的状态;上半年钢材出口增幅高达47.71%,其中5月份65.4%,6月份101.3%,加上出口地区和国家相对比较集中,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使下一步钢铁产品出口面临新的压力。转变增长方式仍是重中之重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产业,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的贡献不能否认。但钢铁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受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的影响,粗放型特征明显,钢铁行业的GDP权重仅为3.14%,可在全国能耗总量中的份额却高达15%,而近两年来,盲目投资问题尤为突出。国家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具体明确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任务和方向。可以说,这一轮宏观调控对抑制钢铁工业盲目发展发挥了重要作{HotTag}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投资增长幅度明显回落。钢铁工业投资由2003年增长92.6%回落到2005年27.5%,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本持平;二是钢材需求过快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三是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淘汰落后产能初见端倪。尽管宏观调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盲目扩张累积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继续上新项目,产能过剩的矛盾在进一步加剧,其后果正在显现。一是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底已形成炼钢能力4.7亿吨,还有在建能力0.7亿吨、拟建能力0.8亿吨,如果任其全部建成,届时,我国炼钢产能将突破6亿吨;二是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所用的铁矿石已有50%以上来自进口,全球新增铁矿石量的90%以上用于我国的消费,受此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可以说,无论是资源供给还是环境容量,均不允许钢铁工业继续粗放型发展;三是低水平产能占相当比重;四是行业恶性竞争已经出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资源、能源、运输和环境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并引发市场恶性竞争。“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调控目标是,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采取有效的经济手段,严格执行土地、信贷、环保等法律法规。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钢铁产业政策和规划的要求,有保有压,坚持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扶优与汰劣相结合。在淘汰落后能力的同时,要研究解决和消除钢铁工业粗放型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推动相应的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应在钢铁行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钢铁产业政策的企业或项目,金融机构不应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证监会不能允许其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募集资金。对列入淘汰目录的装备,不得进行转让、变卖,金融机构要慎贷。金融部门要支持钢铁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对调整结构、改善环境、调整布局方面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对于淘汰企业转产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金融应给予支持。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企业重组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流。继宝钢与上钢、梅钢联合成立新的宝钢集团公司后,攀钢跨地区重组成都无缝、成都钢铁,大连特钢、抚顺特钢、北满特钢组建成立东北特钢集团,武钢重组鄂钢,首钢重组水钢,鞍钢与本钢实现强强联合,唐钢与宣钢、承钢合并成立新唐钢,而现在,济钢和莱钢也将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预计到今年10月份,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将完成重组,从而成为继宝钢之后我国第二大钢铁集团。专家认为,济钢与莱钢的重组整合,将使我国钢铁行业排名前三四位的钢铁企业所占行业比重大大提升,从而成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的重要标志。组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有利于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加优化产业布局。纵观中国钢铁行业,大量的钢企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管理水平不高,这无疑是发展的致命伤。但是,钢企整合也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整合大多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而不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主导的。一方面,钢铁企业的兼并过程中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审批问题、税收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级别管辖层的审批、资产剥离及整合也异常困难。此外,强弱联合较易、强强联盟较难也是钢企整合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存在种种复杂的因素,导致多个钢企之间的合并到现在仍未尘埃落定。尽管钢企整合存在诸多障碍,但钢铁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必经之路。企业兼并、联合重组要按照市场优胜劣汰原则,以资产和资源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重组,促进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联合重组要注重实效,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竞争力。既要防止不顾市场规律的“拉郎配”,也要排除体制障碍,顺应市场要求,推动重组。金融部门要制定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提供必要的方便。产能过剩并不可怕,一定范围内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表现。我国钢铁的另一表现是设备落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能源消耗高、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而在钢铁新政颁布的一年时间里,国家对钢铁业的约束力正在减弱。其间并不具备搬迁因素的邯钢和鞍钢的500万吨扩建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而与此同时中国的钢产量也有望从3亿吨增长到4亿吨,并且从2003年开始,每年新增产能中有八成都是未经核准的“黑项目”。国家对钢铁业约束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超过30%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并未被有效控制,这部分由各级政府所主导的过快增长,在给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带来隐患的同时,也给落后的1亿吨钢铁产能带来了强劲的市场需求。因此,仅靠钢铁企业自身解决产能过剩淘汰落后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才能使企业主动淘汰落后设备,才能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作为全球钢铁第一生产大国,中国的钢铁产量约为全世界产量的30%左右,相当于产量排名第2、第3、第4位国家全部产量的总和。在大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的矛盾笼罩在中国钢铁业上空。根据规划,今明两年内淘汰1亿吨落后钢铁产能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工程材料价四川省工程材料价成都市工程材料价
文章字数:3558
点击数:179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