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4-06,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豆腐颂教学设计

第1篇:豆腐颂教学设计

《豆腐颂》教学设计

前进中心校 安会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体会作者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 ?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而且对文章的层次进行了梳理,还详细学习了第一部分和结尾部分。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分几大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从三方面写了豆腐的美。(板书:美)谁能说说第二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第三部分那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指生回答)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1.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方面

课件出示:“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

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吃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课件出示: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百尝不厌”。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3.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

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

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4.老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想说豆腐是百搭食品,不挑剔配菜。我又联想到为人处世,做人要有豆腐修养:平和、宽厚、不计较

所以作者会慨叹:

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

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3.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下面请同学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其他几个方面。体会豆腐的平民但不平凡。 4.全班交流 .营养方面

课件出示: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 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

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指导读:齐读

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课件出示:齐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历史方面 1.生体会

2.师:豆腐由汉的发明,宋的普及,清的发展,历经了2100年的历史,突出了豆腐的悠久历史。自然生发出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烹调方面

1.生体会:不平凡:理解“名传遐迩”“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凡是、总是、仅”等词语体会百姓的技艺高超及豆腐的不平凡。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普通百姓体会到豆腐是平民的。

2.一道普通的食材却叫四川人发挥到了极致,麻婆豆腐成为四川有名的一道菜,已是家喻户晓。

怎能不让人称赞呢?齐读:

课件出示: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文化方面

课件出示:“豆腐在中国社会中,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生体会是平民的。这是对豆腐象征意义的揭示。(当我们刚睁开惺忪睡眼的时候,大街小巷早已响起豆腐的叫卖声) 2.齐读。(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已然用他的朴素,演绎出中国独有的豆腐文化。)

3.这段中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豆腐西施——美貌的贫家女。 豆腐官——廉洁的官。

4.师:在当今社会人们崇尚金钱崇尚权利,你长大想要当什么样的官?(生回答)

小结:希望我们将来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三、升华认识,揭示“颂”。

豆腐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平易、朴素、宽厚的品格,像这样写的是豆腐,但却托豆腐言志,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以小见大,即以豆腐见中国文化。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深沉感人。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示:齐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四、拓展延伸,激发“颂”。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事物,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使我们想到中国。 (饺子、月饼、粽子、筷子、扇子等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课上时间是有限,要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了。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计划吧。这节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延学单:(学生自己设计) 课件出示

1.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读一读麻婆豆腐的传说。 3.动手做一做有关豆腐的菜肴。 板书设计: 总 美

搭配 营养

豆腐颂 分 历史 赞美 托物言志文化

烹调

总 平民 不平凡

第2篇:豆腐颂教学设计

《豆腐颂》教学设计

前进中心校 安会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体会作者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 ?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而且对文章的层次进行了梳理,还详细学习了第一部分和结尾部分。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分几大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从三方面写了豆腐的美。(板书:美)谁能说说第二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第三部分那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指生回答)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1.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方面

课件出示:“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

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吃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课件出示: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百尝不厌”。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3.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

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

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4.老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想说豆腐是百搭食品,不挑剔配菜。我又联想到为人处世,做人要有豆腐修养:平和、宽厚、不计较

所以作者会慨叹:

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

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3.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下面请同学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其他几个方面。体会豆腐的平民但不平凡。 4.全班交流 .营养方面

课件出示: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 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

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指导读:齐读

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课件出示:齐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历史方面 1.生体会

2.师:豆腐由汉的发明,宋的普及,清的发展,历经了2100年的历史,突出了豆腐的悠久历史。自然生发出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烹调方面

1.生体会:不平凡:理解“名传遐迩”“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凡是、总是、仅”等词语体会百姓的技艺高超及豆腐的不平凡。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普通百姓体会到豆腐是平民的。

2.一道普通的食材却叫四川人发挥到了极致,麻婆豆腐成为四川有名的一道菜,已是家喻户晓。

怎能不让人称赞呢?齐读:

课件出示: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文化方面

课件出示:“豆腐在中国社会中,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生体会是平民的。这是对豆腐象征意义的揭示。(当我们刚睁开惺忪睡眼的时候,大街小巷早已响起豆腐的叫卖声) 2.齐读。(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已然用他的朴素,演绎出中国独有的豆腐文化。)

3.这段中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豆腐西施——美貌的贫家女。 豆腐官——廉洁的官。

4.师:在当今社会人们崇尚金钱崇尚权利,你长大想要当什么样的官?(生回答)

小结:希望我们将来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三、升华认识,揭示“颂”。

豆腐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平易、朴素、宽厚的品格,像这样写的是豆腐,但却托豆腐言志,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以小见大,即以豆腐见中国文化。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深沉感人。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示:齐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四、拓展延伸,激发“颂”。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事物,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使我们想到中国。 (饺子、月饼、粽子、筷子、扇子等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课上时间是有限,要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了。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计划吧。这节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延学单:(学生自己设计) 课件出示

1.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读一读麻婆豆腐的传说。 3.动手做一做有关豆腐的菜肴。 板书设计: 总 美

搭配 营养

豆腐颂 分 历史 赞美 托物言志文化

烹调

总 平民 不平凡

第3篇:《豆腐颂》教学设计

《豆腐颂》教学设计

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李海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感受豆腐的文化内涵。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那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

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课件出示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 ,从视觉、触觉、味觉三方面具体写了豆腐的美的特点。

师板书:美。

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2: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生体会:这句话说明了豆腐在中国很普遍。

师引导: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嘛?情境创设:师叫卖“豆腐、大豆腐!” 小结过渡语:街头小巷的豆腐的叫卖声,每家每户餐桌上时常出现与豆腐有关的菜肴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生汇报)

课件出示3: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生汇报)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4: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下面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小组,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围绕自学提示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

课件出示5:“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6: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

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大家是不是很想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7:图片 1.瞧,这就是课文中列举的与豆腐有关的菜肴,你能用书上积累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介绍吗?

看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你想做什么?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8: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结合看图的感受理解“百尝不厌”。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再出示:百尝不厌 百听不厌 百看不厌 百穿不厌 百玩不厌 百吃不厌 3.齐读

4.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9“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

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

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所以作者会慨叹:

课件出示10: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课件出示11:第二自然段

1.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 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3.仿写片段:你能仿照这段的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食物吗?(胡萝卜、鸡蛋、肉等)

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你还从哪些方面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

营养

课件出示1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 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

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指导读:齐读

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课件示13:齐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历史

1.生体会

2.师:豆腐由汉的发明,宋的普及,清的发展,历经了2100年的历史,突出了豆腐的悠久历史。自然生发出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14: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烹调:

1.生体会:不平凡:理解“名传遐迩”“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凡是、总是、仅”等词语体会百姓的技艺高超及豆腐的不平凡。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普通百姓体会到豆腐是平民的。

2.一道普通的食材却叫四川人发挥到了极致,麻婆豆腐成为四川有名的一道菜,已是家喻户晓。

怎能不让人称赞呢?齐读:

课件示15: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文化

课件出示16:“豆腐在中国社会中,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生体会是平民的。这是对豆腐象征意义的揭示。 2.齐读。(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已然用他的朴素,演绎出中国独有的豆腐文化。) 3.这段中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豆腐西施——美貌的贫家女。 豆腐官——廉洁的官。

4.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有关豆腐的谚语、歇后语或者名人与豆腐的语句。 5.课件示17:子敏的《豆腐修养》。 A、指名读,

B、说说你对豆腐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三、升华认识,揭示“颂”。

豆腐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平易、朴素、宽厚的品格,像这样写的是豆腐,但却托豆腐言志,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以小见大,即以豆腐见中国文化。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深沉感人。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示18:齐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四、拓展延伸,激发“颂”。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食物,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使我们想到中国。

课件19:(饺子、月饼、粽子等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课上时间是有限,要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了。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计划吧。这节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延学单:(学生自己设计) 课件20 1.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读一读麻婆豆腐的传说。

3.仿照本文写一篇《××颂》。 4.动手做一做有关豆腐的菜肴。 板书设计:

总 美

搭配

营养

豆腐颂 分 历史 赞美 文化

烹调

总 平民 不平凡

第4篇:豆腐颂教学设计

《豆腐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3.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的“中国豆腐”为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赞颂豆腐。

教学难点: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菜?老师最爱吃的菜就是豆腐,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豆腐有关的课文。

二、新课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过课文之后,豆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指名读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如何赞颂豆腐的,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二)、感悟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一画,从哪体现豆腐是平民的,是不平凡的。

2、小组讨论。3、汇报:

(1)平民的

A 豆腐的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B 易于搭配--豆腐和各种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没有不结缘的。

C 豆腐是最早的平民百姓食品。

D 豆腐在中国社会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E 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中国普通的百姓。

(2)不平凡的

A 与多种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佳肴,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B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C 豆腐的文化渊源更体现出不平凡。

D 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豆腐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深受欢迎。

(三)、再读文章品味深意

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

优点众多、体现智慧、蕴含文化。

《豆腐颂》可算是饮食小品散文,写的是豆腐,但却依托豆腐言志,即托物言志。

三、指导练笔

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四、拓展延伸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物品,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

中国结、龙图腾、筷子、饺子、瓷器等等。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第5篇:豆腐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3.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的“中国豆腐”为荣。 学情分析

豆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学生对这种食物早已习以为常,但对豆腐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对豆腐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课堂上通过学生,让学生了解豆腐的不平凡,对豆腐独有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进而产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赞颂豆腐。

教学难点: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投影图片,同学们,熟悉大屏幕上的食物吗?是什么,一起说,(豆腐)板书:齐读 学会“腐”字,强调读“轻声”半包围结构,再读一遍。豆腐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菜了,有没有同学今天或者最近就吃过豆腐的?你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吃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豆腐有关的文章,板书《豆腐颂》

2、(投影)谁能说一说颂是什么的意思?(赞颂、赞美),这篇课文里作者在赞美什么?生(赞美豆腐)为什么要赞美豆腐呢?在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笔下,豆腐又有哪些特别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悟。

二、感悟课文

1.下面老师请七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边听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作者从五个方面来赞美豆腐(1)豆腐可以做成许多种菜肴(2)豆腐的营养价值高(3)豆腐的发展历史(4)与豆腐有关的文化(5)豆腐的烹调高手麻婆和这道名菜形成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方面内容)师:这也是课文2-6自然段的内容。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起,写作者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美,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也是对全文总的概括) 板书:总起

总括

3、那么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学生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板书:平民的

不平凡

(齐读这句话)

4、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豆腐是平民的,又是如何表达她对豆腐的那种赞美和喜爱之情的呢? (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

5、汇报:(谁来说一说?) (一)平民的

1、豆腐的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排比句式体现出作者对豆腐的喜爱之情),把这句话再读一读(投影) 师:还有什么原因呢

2、易于搭配--------豆腐和各种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没有不结缘的。 师:其实真的是这样,老师也上网查阅了资料,发现豆腐真的可以做成很多美味佳肴呢,仔细看一看,你最喜欢吃哪道菜?(投影)问---

3、豆腐真的很容易搭配,和很多食品都可以配成美味佳肴,所以课文里说它像——

“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投影)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比喻句一方面写出豆腐可以做成许多种菜肴,另一方面写出了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句话。

4、现在我们一起读读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豆腐易于搭配的这个特点写清楚的?(先概括的介绍豆腐可以和各种颜色食品搭配的特点,然后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说明,还用了一个比喻句对豆腐进行了赞美)说对了,你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向别人介绍你喜欢的食物。

5、课文还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豆腐是平民的? (

3、豆腐最早是平民百姓食品。

4、豆腐在中国社会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5、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中国普通的百姓。)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豆腐真的是属于我们老百姓的食物,作者在向我们介绍豆腐的平民化的时候,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6、现在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豆腐的不平凡的,又是怎样表达对豆腐的赞美之情的?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向学习伙伴说一说

7、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汇报:谁来说一说? (二)不平凡的

1、(1)与多种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佳肴,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比喻句赞美豆腐,排比句说明豆腐易于搭配,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2)豆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2、师:作者是怎样把豆腐营养价值高的这个特点写清楚的? (生:作者引用了一个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还举了一些具体事例,)

3、师:哪些事例?(1豆腐的脂肪是植物性的,

2、含有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

3、豆腐含的钙质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4、齐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第3自然段和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回答:和文中的第2个自然段写法相似,都是先概括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5、豆腐的不平凡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C豆腐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更体现出不平凡。D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豆腐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深受欢迎。)

6、师:说到豆腐的历史和与豆腐有关的文化,老师也查找了资料。谁来读一读(投影)

7、看了这些资料,你对豆腐有什么的感觉?(豆腐太不平凡了!)

8、作者正是和你们有一样的感觉,所以她在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豆腐的特点,同时融入自己对豆腐的赞美之情,这也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比较突出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豆腐,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再读文章品味深意

1、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豆腐呢? 优点众多、体现智慧、蕴含文化。

2豆腐是柔软、平和的,那么人与人相处也应该互相体谅,这正是中国人“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特质,突出了一种豆腐式的阴柔之美。而该特质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豆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载体,它寄予了我们现代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应具备谦和,宽容、容忍的豆腐素养。(投影)

3、所以,豆腐颂这篇饮食小品散文,作者实际上是通过赞美豆腐,来赞美中国的饮食文化,赞颂豆腐具有的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特征——平易而脱俗,平和而宽厚,朴素而隽永,来表达她的灼灼赤子心,浓浓中国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样丰厚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板书:托物言志

灼灼赤子心 浓浓中国情)

4、(投影)作家子敏曾说过“我对豆腐有一股温情;它甚至影响到我的处世态度,人跟人相处,你不能蛮横地要求对方的心情‘必须’永远是春天。朋友难免失言、失信、失态、失约。那时候,只有像豆腐那样‘柔软’的宽厚心情,才能容忍对方一时的过失。朋友相交,夫妻相处,如果没有‘豆腐修养’很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

(所以,我们做人要像豆腐一样坦诚相见,要养成单纯、赤诚的豆腐品格。)

四、拓展延伸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物品,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 中国结、龙图腾、筷子、饺子、瓷器等等。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易于搭配

营养价值高 豆腐颂

发展历史

灼灼赤子心

蕴含文化

浓浓中国情

百姓制作

平民

不平凡

七.作业

1、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代夫开处方”请你收集萝卜或姜的相关资料,再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说明这则谚语。

2、建议同学们动手学做麻婆豆腐,给自己的父母吃吃。

八、测试、

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说明一种食物

第6篇:豆腐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豆腐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感受豆腐的文化内涵。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那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 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课件出示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 ,从视觉、触觉、味觉三方面具体写了豆腐的美的特点。

师板书:美。

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2: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生体会:这句话说明了豆腐在中国很普遍。

师引导: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嘛?情境创设:师叫卖“豆腐、大豆腐!” 小结过渡语:街头小巷的豆腐的叫卖声,每家每户餐桌上时常出现与豆腐有关的菜肴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生汇报)

课件出示3: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生汇报)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4: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下面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小组,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围绕自学提示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究。4.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

课件出示5:“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6: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大家是不是很想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7:图片 1.瞧,这就是课文中列举的与豆腐有关的菜肴,你能用书上积累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介绍吗?

看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你想做什么?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8: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结合看图的感受理解“百尝不厌”。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再出示:百尝不厌 百听不厌 百看不厌 百穿不厌 百玩不厌 百吃不厌 3.齐读 4.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9“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

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

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所以作者会慨叹:

课件出示10: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课件出示11:第二自然段

1.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 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3.仿写片段:你能仿照这段的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食物吗?(胡萝卜、鸡蛋、肉等)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你还从哪些方面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

营养

课件出示1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 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

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指导读:齐读

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课件示13:齐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历史

1.生体会

2.师:豆腐由汉的发明,宋的普及,清的发展,历经了2100年的历史,突出了豆腐的悠久历史。自然生发出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14: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烹调:

1.生体会:不平凡:理解“名传遐迩”“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凡是、总是、仅”等词语体会百姓的技艺高超及豆腐的不平凡。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普通百姓体会到豆腐是平民的。

2.一道普通的食材却叫四川人发挥到了极致,麻婆豆腐成为四川有名的一道菜,已是家喻户晓。

怎能不让人称赞呢?齐读:

课件示15: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文化

课件出示16:“豆腐在中国社会中,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生体会是平民的。这是对豆腐象征意义的揭示。 2.齐读。(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已然用他的朴素,演绎出中国独有的豆腐文化。) 3.这段中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豆腐与我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豆腐西施——美貌的贫家女。 豆腐官——廉洁的官。

4.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有关豆腐的谚语、歇后语或者名人与豆腐的语句。 5.课件示17:子敏的《豆腐修养》。 A、指名读,

B、说说你对豆腐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三、升华认识,揭示“颂”。 豆腐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平易、朴素、宽厚的品格,像这样写的是豆腐,但却托豆腐言志,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以小见大,即以豆腐见中国文化。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深沉感人。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示18:齐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四、拓展延伸,激发“颂”。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食物,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使我们想到中国。

课件19:(饺子、月饼、粽子等等。)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课上时间是有限,要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了。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计划吧。这节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延学单:(学生自己设计) 课件20

1.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读一读麻婆豆腐的传说。

3.仿照本文写一篇《××颂》。 4.动手做一做有关豆腐的菜肴。 板书设计:

总 美

搭配 营养

豆腐颂 分 历史 赞美 文化

烹调

总 平民 不平凡

《豆腐颂》教学反思

《豆腐颂》在作者笔下平民中见不平凡,融情于物,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课文以中国豆腐为线索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1、2自然节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从而学会欣赏美。在此处的朗读训练的方法过于单调,还没有在朗读的方式和方法上给学生非常明确的引领,这有待教师深入的学习和体味其中的教法。

另外还觉得这节阅读课教师引领学生能够解读文本还是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教师对文本的教育教学的作用,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与现实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设计的操作中给人以教法不细,导法不精的感受,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引导方式比较辛苦,但这是无益的白劳,课堂之上教师真正的启思的引领能力还有不足。

静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自己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针对以上教学设计的思考,我觉得要想扎实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还要做到导读写训俱全,如豆腐一般朴素,但却又不失几分华丽,才能是一节富有浓浓语文味的教学。

“导”:首先老师的课堂导语要凝练而流畅,与林海音此篇文章的那种节奏明快而清丽的语言风格相当吻合。其次教师的“导”注重了整体引领,以“在字里行间品味豆腐的平民化和不平凡。”这一个问题统领全篇,既契入要点,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自然段教学取舍得当,做到“当讲则讲”,体现了合理、简约的教学过程。

“读”:整节课教师要关注语言,重视多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恰当,读得入情,既读出了语言的韵味,又从中习得方法,激活思维。比如“它洁白,……;它柔软,……;它香淡,……”一句的读,教师抓住一个“美”字,让学生亲历从揣摩文字,到品味语言,到体验情感,到体会表达效果的过程。

“写”:教学中把品语言和悟写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既注重得意,又注重得言。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教师不要把重点只放在品读上,而是让学生揣摩写法。这样做,从大了说是把教学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从小了说也是为落实了课后习题做好铺垫。

“训”这节课体现了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上的指导。第一,能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第二,引导学生“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应成为高年级学生读书的习惯。第三,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崔峦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确提出“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可见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本节课对课文中心句这一难点的教学,可谓“画龙点睛”。“我们的中国豆腐”不同层次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豆腐颂”中作者蕴含的深深的“豆腐情结”和“中国情结”,也让学生从练习、交流、评价和修正中得到真正的语言实践,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7篇:豆腐颂教学设计新版文档

《豆腐颂》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豆腐颂》是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17课课文。这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小品文,确切地说是一篇饮食小品,写的是豆腐。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平易朴实、亲切自然。关于豆腐的诸多知识、掌故和见闻,作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文章的结尾,点明写豆腐的意图,提升了全篇的精神,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豆腐身上所寄寓的作家的火热情怀,体味出天涯赤子的那份浓浓的中华情、那颗滚烫的中国心。面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在学生已经具有必修阶段鉴赏散文的知识储备、方法积累的基础上。在选修模块,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感受、体味、赏鉴,学习立意选材、构思谋篇、叙事抒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窬康难?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品味豆腐的特点,领悟豆腐中蕴涵的文化内涵。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3 思考“中国形象”的问题,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鉴赏文章内容,领悟豆腐中蕴涵的文化内涵。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豆腐,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食品,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食用,对它再熟悉不过,只是一般人从没有关注它、思考它的文化价值。可作家林海音却对它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悟林海音那独特的“豆腐情结”。

二、走近作家

(展示作家图片)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出生在日本,不久返台,后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就在北京长大。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后开始文艺创作,作品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春风》,及许多文学评论。她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被誉为台湾文坛之“保姆”。

结合课后参考材料《台湾文坛的保姆》,介绍其文风特点:

1 生于日本,父母不甘当亡国奴,性格受父母影响。跟随父母四处奔波,向往一种平和、自由的生活,所以她的文风也是很怀旧、很平和的。

2 在北京长大和读书,受到京味文化中那种雍容、大度、典雅文风的影响。

三、走进文本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设题:读过文章以后,豆腐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读、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明确:

1 感觉上的特点:视觉上洁白,触觉上柔软,味觉上香淡。

2 使用上的特点:容易配菜,制作简单。

3 作用上的特点:营养价值高,有药用价值。

4 其他方面:价钱便宜,历史悠久,深受欢迎。

(二)再读文章,梳理内容

设题1 文章写了关于豆腐的哪些内容,请筛选、归纳整理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明确:

1、2段概说豆腐的美及容易配菜。3、4段写豆腐的作用(3段:豆腐便宜又有营养,4段:以慈禧为例,说豆腐有养颜功能)。5、6段写豆腐的原料工艺、制作时间及销量。7段写豆腐的历史变迁:汉-宋-清。8段写清代医家对豆腐的药用价值的论述。9段写豆腐名称的变化:菽乳-黎祁-来其-少宰羊。10段写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及豆腐与语文的联系。11~16段写麻婆豆腐的传说和做法。17~19段写作家梁容若在困苦中“知道豆腐的价值”,及有关各地豆腐的不同做法的见闻和感受。20、21段点明豆腐象征的美德。

设题2总结概括文章?热菀?点的常用方法都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

(2)综合句意。有些段落没有中心句,我们必须综合各个独立句子的句意,也可综合几个关键句子的句意。如5段、6段、7段、11段到16段、17段到19段。

(3)语言信息分析法,如8段、20段、21段。这几段的特点是,内涵并不直接表露,而是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我们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归纳出来。

(三)三读课文,品味深意

设题: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

明确:文章写的是豆腐,但目的是想借豆腐言志――“颂”豆腐,更重要的是赞颂豆腐具有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平易朴素,平和宽厚。

(四)四读文章,质疑解难

设题1 作者出生在台湾,在北京又住过一段时间,但从文中你能看出她有地域的局限性吗?这能看出她有一种什么心态?

明确:看不出,文章开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明作者要在“中国”的意义上来谈“豆腐”。从文中对豆腐的广泛介绍看,也是泛指的。作者是以一片赤子之心,抒发爱国之情。

设题2文中引用了几位作家的话,它们的作用何在?

明确:引用孟瑶的话,意在强调豆腐的便于配莱的特点。引用梁容若的话,意在强调在困苦中“才知道了豆腐的价值”,介绍各地豆腐的做法及豆腐全席。引用子敏的话,意在点明豆腐象征的美德,点明主旨。

设题3 怎样理解作家子敏的话的?群??

明确:豆腐是柔软的、平和的,那么人与人相处也应相互体谅,这正是中国人“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特质,突出一种豆腐式的阴柔之美。该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豆腐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载体,我们现代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应具备谦和、宽容、容忍的豆腐素养。

(五)分析写法,学以致用

设题:文章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充分铺叙,抒情点睛。(叙事抒情结合)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用“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手法,从下列事物中选择一个,细述其特点,点明其精神。备选事物:饺子、印章、瓷器、中国结。

五、布置作业,迁移训练

把第四个环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结合豆腐颂教学谈几点心得体会(共19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设计

预算造价信息直辖市预算造价信息四川省预算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9334
点击数:685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