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12-15,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美术教案教学目标模板

第1篇:美术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的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同意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中以上的颜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用画、私房、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2.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展评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述。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

3.评价要点: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作的欲望。

2.学习活动建议:用写生(含速写)、记忆、想象和创作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

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作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好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

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及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用恰当的词语、短语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感情。

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合适的主题。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从形状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的练习。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的设计。

3、评价要点: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活动建议: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重要美术家的信息。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只是、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3、评价要点: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想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第2篇:美术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的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同意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反映自己学

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中以上的颜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用画、私房、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2.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展评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述。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

彩。

3.评价要点: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作的欲望。

2.学习活动建议:用写生(含速写)、记忆、想象和创作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

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

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作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好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

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

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及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用恰当的词语、短语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

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感情。

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合适的主题。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从形状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

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的练习。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的设计。

3、评价要点: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活动建议: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

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重要美术家的信息。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只是、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3、评价要点: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

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想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第3篇: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除了要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9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9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

2019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二

时光飞逝,教学工作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级20个班的硬笔书法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高二(15)班美术生以及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课程。各方面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圆满完成。现就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在思想上,我能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时刻以一个党员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当中树立优秀形象,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学期,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安排,及时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在教学能力上,我认真钻研教育、教材,探索新教法。上好高一级20个班的书法教学。班数之多,反复的授课,并没有影响上课的激情,反而更加熟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带给学生一份快乐。成为各学科的紧张学习的一个更好调节。美术课也成为学生的最爱。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字体有更大的改观,进步明显。除了上好高一的课外,还抓好高二美术生及兴趣小组的课程。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利用好节假日及课余活动时间,做到坚持辅导。并常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村镇写生,做到安全有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校举行的全市开放周期间,被推荐承担了公开课,能做到认真对待,严谨落实。制作好课件,生动的讲授受到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备课、听课、学生辅导工作。还被安排带领两名肇庆学院实习生,给予精心的指导及相互学习交流。辅导学生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节目,举办好元旦书法作品展等。此外,还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及提高,探索教学教法,坚持理论与创作相结合。自己创作的油画风景《老街》、《晨》参加了市第一回油画沙龙展。美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均是多面手,写啊画啊、文艺宣传都离不开。任务的烦琐,部门的工作之多,各项均认真完成。

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参加市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人数达18人,获奖质量和人数均居重点中学之首。自己也被教局评为最佳指导老师。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在教学教研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有更大的突破,勇创佳绩,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名师。

2019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三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己近七个年头,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都让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期待。我惊喜于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幸福于学生无尽的求知热情,更期待着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

一次偶然的翻阅,让我知道了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而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一次新课程的培训,—次新课程讲座的聆听,一次新方法的尝试,让我隐隐感觉到了这场变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就是说,新一轮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所处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

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智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新时代、新思潮、新理念、新尝试、新改变……一切都会悄悄的发生变化。

第一、我将由原来的美术知识的传授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角色

在此之前,反思、剖析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种不中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以前我们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且,老课程本身具有许多的弊端,且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则不然,它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章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

有了这些新的思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些新的尝试,慢慢的觉得这些变化是可行、效果是不错的。

第二、我将改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围绕教科书做一些新的资源开发和累积

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越发的觉得新课程迫切需要的、呼唤的是知识面广且多才多艺的综合型的教师,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一直以来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各自的角色—旦确定,就只管吸收自己领域内的知识了,往往在自己所教学科的外围砌起下高墙、且悠然自得的满足于现状。如今的改革,使我很敏感的意识到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了。如我年教艺术七年级下册《春日抒情》之《播种希望》一课时,里面所涉及到了乐器知识、语文中的诗词解读知识,还有关于春天气候方面的知识等,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越发的感受到新的艺术课程迫切的要求艺术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除了要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解决起来游刃有余。以综合艺术课程为例,每—个单元都是—个主题,比如《艺术与数》、《秋天的节日》、《线的情感》、《黄土地的畅想》等,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和其它的学科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美术、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各种知识的快乐。作为每一个美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不断的攀登知识的颠峰,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个艺术的诠释。

知识无边,资源无限。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越发觉得仅仅靠教科书为唯一资源上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艺术课程资源需要不断的开发并要很好的利用,才能上课的质量保证上课的量和效果。原有的音乐、美术教科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越来越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动—动脑,自己思索一下,学校里学生的艺术作品展览室、图书馆、省级市级艺术馆、各种民间团体、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美好的大自然,不都是我们艺术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吗!

充足的资源找到了,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要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的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如我在上《春之歌》那课时,就带着学生到江边放风第,让学生在广阔的、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自由的翱翔。

那么,这些艺术课程资源如何来开发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艺术文化,正是美术与音乐综合课程大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如藏族的歌舞、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以及汉族的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族艺术文化的体现。对课外、校外艺术资源的开发,包括家庭艺术活动(如休息天的郊游,参观博物馆等),社区艺术活动(如镇上组织的书法、绘画比赛,演唱比赛等),少年宫艺术活动(星期天及节假日的各种美术音乐兴趣班等),区、县艺术比赛等等。还有,对蕴涵着艺术的自然地理资源也可以进行开发,独特的地形地貌,壮丽的山河……“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我想这些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将给我们的艺术老师带来全新的艺术感悟,也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

第三、将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作出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不断的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支红笔,优良中下,“好”与“不好”,“象”与“不象”……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除了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再没别的让我觉得站在我的立场评价学生的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了,且不知这样的评价方片面强化了评价的界限,让我尴尬的扮演着终结性和惟—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被动境地,给了他们自卑和压力,就好比在他们的脖子上挂着石块,而要求他们轻松的游过河。

经过全新的思索和实验,印证了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从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角色。经过实践,我发现要这样把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如讲《春日抒情》那课时,我播放春天来临时大地发生变化地影片,同学们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积极的讨论着,尽情感受春天所带给人们的欢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冰雪融化,大地一片生机到处都有生命在萌动。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增长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反之学生若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教学就轻松多了。

又如在上《线的情感》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线来描绘一样事物,随便什么的事务都可以,我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可以按客观去描绘,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既可以用写实地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画完了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教师要用发展地眼光看特学生,会给他们的学生时代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在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降低标准,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门的作品,也不用“画得像不像”作为衡量的唯—标准,大大的鼓励了我的学生,使他们对学习美术充满了兴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边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末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将不再发生。作为老师,特别是从事充满色彩的艺术教学的教师,千万不要吝备用最美好的语言激励你的学生,如:“你画的真棒!”你的画色彩搭配的真漂亮!“”你比老师画的好“……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完这些思考,我并未觉得轻松,反而觉得些许的沉重,中学艺术改革中的美术教师们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接受更多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教师,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尽自己所能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2019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四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辛勤的努力和忘我的认真工作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教师教育学习,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搞好自学和认真参加教师教育学习。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理念、美术基本功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教研活动。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写读书笔记6万余字。我能够做到,认真听、认真记录、深刻反思,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教师教育档案袋内容充实、全面,被作为庄河市检查我校教师教育情况的对象(我校3人)。通过本学期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以便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发扬求实创新精神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育随笔、教学漫记、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我认真组织科任教师教研,活动8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记录详实。

三、认真完成其他工作,发扬任劳任怨作风

在艺术指导方面精心钻研,肯下功夫,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组织书画课外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书画大赛,在艺术节检查中,也得到检查组的赞扬。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负责校内的宣传工作,为了能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如校内各橱窗、板报,宣传横牌等。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了我校的美术水平,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一是将教学经验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形成论文的能力仍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还不够。我会继续努力工作。积极营造校园的文化艺术气氛,为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第4篇:幼儿园美术教学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学目标

一、各年龄阶段绘画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名称; ·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 (2)情感目标

·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3)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 ·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 (4)创造目标

·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能较准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 ·认识常见的固有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情感目标

·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3)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图形组合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会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初步有目的地设色、配色;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围绕主题安排画面,能表现出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按意愿作画。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空间关系; ·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对颜色变化的辨析能力;

·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 (2)情感目标

·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 (3)技能目标

·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人物、动物的动态;

·能运用对比色、类似色、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和内容的联系;

·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并变化多种安排画面的方法。 (4)创造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二)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熟悉泥工、纸工等材料、工具; ·了解泥的可塑性质; ·了解纸的性质。 (2)情感目标

·通过玩泥、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3)技能目标

·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 ·学习撕纸、粘贴,初步撕出简单形状并粘贴成画; ·初步学会用自然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 ·学会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纸上敲印。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在纸上按意愿压印。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进一步熟悉泥工、纸工及自制玩具的工具和材料。 (2)情感目标

·通过泥工、纸工及自制工具的活动来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创作,并培养儿童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技能目标

·能正确使用剪刀剪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组合形体,并拼贴成画;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折出简单的玩具; ·学习用泥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掌握撕纸的基本技能,撕出简单的物体轮廓。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泥按意愿塑造;

·能大胆地用纸按意愿撕、剪出各种物体轮廓。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了解各种纸张的不同性质,知道不同性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对自制玩具的材料加以分类,以获得选择、收集这些材料的经验。 (2)情感目标

·体验综合运用不同手工材料制作作品的快乐; ·喜欢用手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技能目标

·用泥塑造人物、动物等较复杂结构的形体,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能集体分工合作塑造群像,表现某一主题或场面; ·能用各种纸张制作立体玩具;

·能用无毒、安全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并加以装饰。 (4)创造目标

·能综合运用剪、折、撕、粘、连接等技能,独立设计制作玩具。

(三)各年龄阶段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知道从自然景物、艺术作品中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 (2)情感目标

·喜欢观看、欣赏艺术作品;

·对美术作品、图书中的各种形象艺术感兴趣; ·初步体验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线条; ·通过欣赏老师及同伴的作品培养对欣赏的兴趣。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线条表现力度感、节奏感。 (4)创造目标

·初步运用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情感目标

·能体验作品中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 ·通过欣赏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受。 (3)技能目标

·感受作品的色彩变化及相互关系;

·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和象征性,并体验其情感; ·感受作品的构成,体验作品的对称、均衡、节奏。 (4)创造目标

·通过欣赏,说出自己喜爱或不喜爱作品的理由,并对作品作简单评价。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 ·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 (2)情感目标

·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3)技能目标

·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之间的变化;

·能感受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能感受作品中的形式美。 (4)创造目标

·在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时,能讲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第5篇:幼儿园美术教学目标

一、各年龄阶段绘画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名称; ·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 (2)情感目标

·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3)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

·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 (4)创造目标

·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能较准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 ·认识常见的固有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情感目标

·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3)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图形组合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会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初步有目的地设色、配色;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围绕主题安排画面,能表现出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按意愿作画。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空间关系;

·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对颜色变化的辨析能力;

·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 (2)情感目标

·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 (3)技能目标

·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人物、动物的动态;

·能运用对比色、类似色、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和内容的联系; ·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并变化多种安排画面的方法。 (4)创造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二)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熟悉泥工、纸工等材料、工具; ·了解泥的可塑性质; ·了解纸的性质。 (2)情感目标

·通过玩泥、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3)技能目标

·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

·学习撕纸、粘贴,初步撕出简单形状并粘贴成画;

·初步学会用自然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 ·学会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纸上敲印。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在纸上按意愿压印。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进一步熟悉泥工、纸工及自制玩具的工具和材料。 (2)情感目标

·通过泥工、纸工及自制工具的活动来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创作,并培养儿童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技能目标

·能正确使用剪刀剪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组合形体,并拼贴成画;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折出简单的玩具; ·学习用泥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掌握撕纸的基本技能,撕出简单的物体轮廓。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泥按意愿塑造;

·能大胆地用纸按意愿撕、剪出各种物体轮廓。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了解各种纸张的不同性质,知道不同性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对自制玩具的材料加以分类,以获得选择、收集这些材料的经验。 (2)情感目标

·体验综合运用不同手工材料制作作品的快乐; ·喜欢用手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技能目标

·用泥塑造人物、动物等较复杂结构的形体,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能集体分工合作塑造群像,表现某一主题或场面; ·能用各种纸张制作立体玩具;

·能用无毒、安全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并加以装饰。 (4)创造目标

·能综合运用剪、折、撕、粘、连接等技能,独立设计制作玩具。

(三)各年龄阶段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知道从自然景物、艺术作品中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 (2)情感目标

·喜欢观看、欣赏艺术作品;

·对美术作品、图书中的各种形象艺术感兴趣; ·初步体验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线条; ·通过欣赏老师及同伴的作品培养对欣赏的兴趣。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线条表现力度感、节奏感。 (4)创造目标

·初步运用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情感目标

·能体验作品中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 ·通过欣赏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受。 (3)技能目标

·感受作品的色彩变化及相互关系;

·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和象征性,并体验其情感; ·感受作品的构成,体验作品的对称、均衡、节奏。 (4)创造目标

·通过欣赏,说出自己喜爱或不喜爱作品的理由,并对作品作简单评价。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 ·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 (2)情感目标

·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3)技能目标

·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之间的变化;

·能感受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能感受作品中的形式美。 (4)创造目标

·在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时,能讲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第6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

一、欣赏.评述

知识与技能:感受自然之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等基本信息,知道重要的画家和代表作,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美术兴趣,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造型.表现

知识与技能:观察、认识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三、设计.应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四、综合.探索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7篇: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三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功能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要了解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首先要明确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与 “课程目 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方向、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 求,是所有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教育目的是宏观的教育价值,是具体体现在 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法和教育方针的政策之中。教育目的是 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它对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起着统帅、支配和制约的作用。 “教育目标”(一般指培养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任务以及学生 的年龄、文化知识水平提出来的,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而提出来的课程与教学的具体价值和指 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设和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价 值,也是教育目标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因此,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 取向。 课程与教学目标又可分为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也是指导 课程设计 (编制)过程最关键的准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在学科内容基础上的进 一步具体化,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教学内容的总和。它包括所教的 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课程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它涉及到教学过 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美术 课程等。课程主要有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组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下位范畴,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是对各学科教 学活动所达到的具体目标,即教师预期教学活动要实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 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实现 的共同目标 (既是教师 “教”的目标,也是学生 “学”的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 的一种期望,是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目标。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而提出的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具体价值 和目标任务。即通过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 验美术教学过程和教学 (学习)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和培养 目标。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协调提供了依据。而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的 每一个环节,又是实现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组织功能有: ① 美术课程的组织作用。课程是教学的基本载体。课程类别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质量的评价等等,都离不开课程目标的指导。 ② 教学的组织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核心和灵魂,对于其他要 素有着组织协调、支配和聚合的作用,使之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教 与学的互动活动过程。充分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创造性,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灵活掌握教学过程,认真落实教学环节等,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的。因此,有了教学目标这个核心,才能组织好教学活动,协调好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使 整过教学活动过程有效地进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激励功能 目标能激发人们的行为。在教学工作开始以前,就向老师学生明确课程与教学目标,就 能调动教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学习目标。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认同。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内部需求保持 一致,这样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②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爱好兴趣相一致。这一点对美术学科教学显得格外 重要。通过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活跃课堂教 学的氛围。 ③ 制定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若制定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适度,正 是 “跳一跳摘桃子”的难易程度,适度超出学生现有的水平,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永 久的激励作用。如果课程与教学目标难度太高,就会使学生觉得难以达到,进而 “知难而退”; 相反,目标定的太低,则会缺乏刺激力,难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4.评价功能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和重要依据。教学效果的评价,都是参照原 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①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教学过程是教学各个要素相互协 调的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修正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调 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进度,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②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 标,即用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根据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度对教学效 果进行评判。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够合理,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出现偏差,其测评的标准就 会失去合理的保障。 中的核心地位。他主张通过礼乐文饰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既强调艺术 “尽美矣, 又尽善也”,又明确地把美和善区别开来,提出了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准则;对服 装色彩设计提出 “君子不以绀纟取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经孔子及后人 建立起来的以伦理政治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正统封建教育的课程体系,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以后才逐渐减弱。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和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规定了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 献的人才标准。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在关注人的社会性的同时,却忽视了课程对学生自 我发展的价值,忽视了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精神性,这种课程目标培养的人才在为社会作 出贡献的同时,往往被异化为社会发展的工具。清朝末年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中等技术学校中 的画法课即是这类课程思想的体现。 3.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人发展价值,如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 值等,规定了富有个性化色彩的人的发展标准。强调课程对个人发展的价值问题上,又存在 着主张把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为全部课程中心的 “智力训练说”,主张课程应培养学生完美 和谐的人格为核心的 “人格发展说”,主张课程与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统一 发展的 “协调发展说”等观点。 4.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 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规定了学科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 本素养。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只适用于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才的 培养。 以上课程与教学目标各具长处和不足,曾对学校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实践产生过深远的影 响。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根本性变化对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各国 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我国这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 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 (W.H.Schabert)的观点,我们把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归 结为以下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 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与教学 进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一般表现 为对课程与教学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这种课程目标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与 课程与教学目标等同起来,因而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等特点,可以运用所有的教育实践,对 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 普遍性目标是一种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 《大学》曾提 出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长期存在于中 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为此,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课程教学必然是 “四书”、“五经”。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普遍性目标取向。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采用普遍性目标理念的指导力量 几乎存在于每一种课程与教学的建议之中。例如,在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培养 “哲学王” (即理想国的统治者);洛克提出的 “绅士教育”,要培养社会契约的履行者。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确立了为完美生活作准备的五个综合性教育目标:①自我保全;② 获得生活必需品;③抚养和教育子女;④维持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关系;⑤满足爱好和感情。 ①可以看出,斯宾塞所设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指向德性、心智、身体的全面发展。“全 美教育协会”成立的中等教育重组委员会,1918年在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中提 出了七个普遍性教育目标:①健康;②掌握基本的方法;③良好的家庭成员;④职业;⑤公 民资格;⑥闲暇时间的良好利用;⑦道德品质。这七个原则并未具体化,而是具有包容性和 宽泛性,适应范围较广。 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目标大多属于普遍性目标取向,主要原因是在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 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教育被视为社会上层建筑,课程与教学的政策、体制等都要服从政府的 意志,因而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具体性。当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的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 普遍性目标取向所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是课程与教学的一般性宗旨或原则,而 不是具体的目标内容。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地做出解释,以适用于所有 的教育实践情境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普遍性目标取向也还存在一些缺陷:缺乏 充分的科学依据,较为模糊;在含义上不够清晰、确定;在逻辑上不够完整、彻底,具有一 定的随意性。 2.行为性目标取向 行为性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与教学进行规范和指导 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性目标是随着课 程研究领域的独立而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曾一度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行为性目标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的确立始于课程开发科学化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他在 1918年出版的 《课程》中提出了课程科学化的问题。他认为,20世纪已进入了科学 的时代,而 “科学的时代要求精确性和具体性”。因此,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博 比特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根据社会需要的研究来确定课程目标。泰勒在1949年发 表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博比特等人的 “行为目标”理念。泰勒认 为,课程目标应根据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三种来源而得出,并 要通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的筛选,强调在目标确定之后,应当用一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 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指导方式来陈述目标。在他看来,这样的方式应该是 “既指出要使学生养 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这样,目标实际上包括 “行 为”和 “内容”两个方面。泰勒对课程目标的贡献,是强调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20世纪 中叶,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继承并发展了泰勒的 “行为目标”理念,首 次在教育领域建立起 “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从 而把行为性目标的取向发展到新的阶段。 “行为性目标”取向克服了 “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 操作性等优点,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化的历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行为性目标”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事先明确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有控制本位的倾向;不把学习看成一个 整体,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可以明确识别的要素,但却忽略了诸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等难以测评、难以转化为行为的目标。 3.生成性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杜威 “教育即生长”的命题。杜威反对把某种外在的目的 强加于教育,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不应该是预先设定的,而应该是教育经验的结果;课程与 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长。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 “训 练”、“教学”、“引导”三个过程;所谓 “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所谓 “教学”, 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所谓 “引导”,是使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使学生进入 “知识的本质”的过程。他认为,真正的教育使人类更 加自由,更富于创造性,因而教育的本质是 “引导”。课程不应该以事先规定的目标(或结 果)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即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教育即引导学生进 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比如在知识或艺术领域中,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结果应是 “尝试”,尝试进行绘画、演奏音乐、设计、制作等等。对这些 “尝试”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而并非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或模式。 人本主义课程论是生成性目标发展的极端。人本主义课程强调学生个人的生长、个性的完善; 认为课程的功能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有内在奖励的学习经验。 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杜威 “教育即生长”的命题。杜威反对把某种外在的目的 强加于教育,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不应该是预先设定的,而应该是教育经验的结果;课程与 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长。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 “训 练”、“教学”、“引导”三个过程;所谓 “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所谓 “教学”, 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所谓 “引导”,是使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使学生进入 “知识的本质”的过程。他认为,真正的教育使人类更 加自由,更富于创造性,因而教育的本质是 “引导”。课程不应该以事先规定的目标(或结 果)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即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教育即引导学生进 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比如在知识或艺术领域中,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结果应是 “尝试”,尝试进行绘画、演奏音乐、设计、制作等等。对这些 “尝试”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而并非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或模式。 人本主义课程论是生成性目标发展的极端。人本主义课程强调学生个人的生长、个性的完善; 认为课程的功能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有内在奖励的学习经验。 生成性目标取向的缺陷是过于理想化了。这一目标不仅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科体系和学生 身心发展的特征,而且还需要有很强的研究能力,而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也 不一定愿意采用这种办法,学生也很难知道什么知识对自己有价值。 4.表现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是学生在从事某种 活动后得到的结果。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关注的 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成,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一般来 说,表现性目标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而结果是开放的。因此,这一目标的特点是个性化 和开放性。这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E.W.Eisner)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艾斯纳受其所 从事艺术教育的启发,区分了课程计划中存在着 “教学性目标”和 “表现性目标”两种不同的 教育目标。“教学性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工具,它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学 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所应习得的具体行为,如知识、技能等。“表现性目标”不是 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主要描述儿童在教育中作业的 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 “表现性目标”旨在成为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学生可以运用已学到的技能和理解的意义。 通过主题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那些技能和加深理解,并使其具有个性特点。 “表现性目标”突出学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出对 “解放理性”的追求。但是,表 现性目标也过于模糊,难以起到课程与教学指南的作用。 从以上四种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比较看,“普遍性目标”体现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则, 适用面宽,但较为模糊,其有随意性;“行为性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 教育中有些重要工作 (如思想品德等)难以用外显行为方式来表述测评;“生成性目标”注 重过程,考虑到学生兴趣变化、能力形成及个性发展等方面,但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面对 几十名学生目的很难落实;“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自主性,但很难保证 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目标的要求。 由此看来,四种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在采 用那种目标形式时应特别注重扬长避短。从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发展来看,体现了课程与 教学领域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第三节 美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维度

一、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 “应体 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各门功课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这里就明确提出了新课程 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三个维度。为此,《义务课标》、《高中课标》以此为依据,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确立了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义务课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的总目标表述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 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 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高中课标》规定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 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 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 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从以上课程目标的表述来看: 侧重于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有:《义务课标》指出,“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 方法”、“学会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的基本素养”等;《高中课标》指出,“进 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 究性学习之中等等。 侧重于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有:《义务课标》中有:“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美化环境和生活”、“丰富视觉、触觉 和审美经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美术实验能力”;《高中课标》中有:“以个人或集 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 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侧重于 “情感态度与价值”维度的有:《义务课标》中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 动的兴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高尚的审美情 操,完善人格”;《高中课标》中的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 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等等。 上述三个维度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既具有各自的目标内容,又具有相互 交叉的特点。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定,紧扣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把知识与技能、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渗透其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较好地体现了美术课程与教 学改革的思想。

二、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涵义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出发,制定美术课程与教 学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与以往的美术教学大纲相比较,它更明确 地从三个维度规定了人才素质的规格和质量,从而把 “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1.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知识与技能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以往把美术学科作为 工具学科的特征被突出地加以强调,因此,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 特点很突出,以致中小学美术课程变成了 “美院”课程的图解课本。这次美术新课程的改革 方向,是让 “生活化美术”的课程与教学取代“专业化美术”的课程与教学,着力改变 “过去 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内容 ?6?7难、繁、偏、旧?6?8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等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问题,但是不等于抛弃 “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恰恰相反,在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上,知识与技 能仍然是三个目标维度中的第一个重要维度,只是我们要适当降低其难度和要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以及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建设祖国的必然要求。只是要求我们改变原有 “难、繁、偏、旧”的课程与教学 内容,精选社会需要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改变 “过去注重知识传授”、“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 《义务课标》、《高中课标》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了解基本美术语言 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会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的基本素养”、“进一步学习 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 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等,已经适当降低了“双基”学习的难度。这说明美术新课程与教学 目标对 “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对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础、最基本的表现生活美和表 达对生活的感受以及进行艺术创造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对专业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掌 握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要认真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对美术 “知识与技能”的新要求,改 变旧有的观念而形成新的美术 “知识与技能”观,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的体验 这里讲的 “过程与方法”绝不是美术的创作过程和表现方法,而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纲要》在 “具体目标”第一条所说的:“改 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义务课标》在 “课程基本理念” 中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 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 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中课标》在 “课程基本理念” 的第三条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 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 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以上说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美术课程标准都非常强调美术课程与教学不仅 仅要有一种新颖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且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要准 确把握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过程与方法体验的要求:“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 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 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 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等表述,充分体现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教会学生如 何去学习,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用 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同时,将对“过程与 方法”的感受、体验视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美术的过程,指导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问题,是学校各学科课程都必须 体现的教育价值,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没有健康、积极、正确向上的学习态度和 审美价值观,即便是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能使之成为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人。 《义务课标》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 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 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等,从中可以看出,美 术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 在教育活动中须要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是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对审美教育起关键作用的美 术学科,应从美术课程与教学独特的角度,结合学生实际及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 总之,美术新课程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维度为一体来制定的。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 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目标的比较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目标的变化 《高中课标》与 《义务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表述是一致的,即都是以学生为主语,融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一体的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但是, 《义务课标》是按总目标和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具 体阶段目标设计的,《高中课标》的目标未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而是在目标后面分别从 “美 术创作”、“美术欣赏”、“跨越美术学科的学习”和 “美术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对课程目标作了 进一步的阐述。在具体目标的设定方面,《高中课标》面向高中学生,他们的心理、身体、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等方面与初中生相比更成熟。因此,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比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目标的比较:(见以下图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 标 普通高中阶段的变化 知 识 与 技能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 作过程 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 与技能 提出 “ 进一步” 强调了 “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 方法 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 品及美术现象 要求 “学会分析、评价”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 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 能力 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 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 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 习之中 强调 “美术与其他学科之 间的联系”,提出 “美术语 言的运用”,提出 “研究性 学习” 过 程 与 方法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 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 动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 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 动 明确 “美术学习活动”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 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 与生活 运用观察、想象、直觉 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 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 创造活动 注重 “多种思维方式”,强 调了 “美术的方法”,强调 了“艺术创造活动” 情感、态 度 与 价 值观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 验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和审美观念 要求 “形成”,提出了 “审 美观念”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 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 趣 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 的情感 进一步提出 “终身爱好的 情感” 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 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 格 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 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 界多元文化 强调 “提高美术素养”,突 出了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 并重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阶段目标 《义务课标》设置了美术新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总目标前面已作过分析,下面介 绍一下阶段目标。 《义务课标》美术课程具体目标是按四个学段划分的:第一学段 (

一、二年级);第 二学段 (

三、四年级);第三学段 (

五、六年级);第四学段 (七至九年级)。每个学 段是由低学段向高学段递进的,每一个学段的学习都是统一在四个学习领域的板块中进行 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从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的。 因此,要全面正确地理解美术新课程的阶段目标,应该将阶段目标与学习领域结合起来进行 分析。 ① “造型·表现”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 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 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 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 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通过 “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 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 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 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 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 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 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 要重视学生在 “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② “设计·应用”领域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 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能力的学习领域。 通过 “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了解 “物以致用”的设 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 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设置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 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 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 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③ “欣赏·评述”领域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 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通过 “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 “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 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 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 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 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④ “综合·探索”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 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A.融美术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 计·应用”和 “欣赏·评述”)为一体;B.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C.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 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 “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 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 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 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 “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 3.高中美术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 《高中课标》没有像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目标那样分为 “总目标”和 “阶段目标”,而 只有 “课程目标”。可见,高中阶段美术课程目标的定位更具有弹性,给学生留出了更大的 发展空间。也就是说,这个目标只要在高中阶段达到此要求,既可以在高一年级,也可以在 高二年级,甚至在高三年级都可以实行。 《高中课标》对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分为概述与分述两个板块。“课程目标”共分五个自 然段,第一自然段为一块,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为一块。两个板块意思相近,只是第二 个板块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阐述。第一板块(第一自然段)的目标内容前面已 作过分析,下面着重分析第二板块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目标内容: ① “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 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这是侧重于 “美术创作”方面的目标。强调 “造型语言”、“美术创作过程与方法”美术创 作的主体性要求,体现了美术的形式特征和创作规律;强调美术创作的材料性和创作方式的 多样性特点,其中融入现代艺术创作的观点和方法;通过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 生活”,明确了美术创作对学生生活、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② “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 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 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这是侧重于 “美术欣赏”方面的目标。介绍了美术欣赏由表及里的基本方法,观赏和描 述作品的形式特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解释作者生平风格以及作品的文化含义,评价 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强调要 “形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③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 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侧重于 “学习方法”方面的目标,强调把美术学习活动变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改 变以往仅仅把美术学习看作一种美术技能的学习,改变重技轻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 “师 傅带徒弟式”陈旧狭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和研究的学习能力。 ④ “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的 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 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这是侧重于 “交流和评价”方面的目标。通过视觉艺术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交流

第8篇:美术教学目标及内容

六年级美术教学目标及内容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选择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初步具有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富有新意的构思与设计,并运用新媒材、新手法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逐步养成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大块

1、造型表现

有意识地运用形、色、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欣赏评述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

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4、综合探索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打算

1、备课方面

(1) 每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备课及时、讲究实效。 (2) 注重活而精的原则。

2、课堂方面

(1) 教学采用启发式,积极活跃氛围。 (2) 教学全面,课后及时记录随堂情况。

3、课余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思想情操陶冶及审美教育。

4、学生方面

针对指教的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使班级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特点,了解他们学习美术的心理特点、兴趣、需求、目标,给与学生科学的评价。

七年级美术教学目标及内容

美术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它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及初步的美术技能的任务。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配合我校教育理念,以党的精神为总的指导思想,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以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 1.创新精神培养目标

(1)初步理解创新对人的发展及国家振兴的重大意义。理解美术的表现和创造是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创造是美术的生命。

(2)具有在美术活动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通过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创作方式,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意识。

(3)逐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大胆质询并提出个人见解。具有初步的独立构思、表现主题与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质并能

自我评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富有新意的构思与设计,并运用新媒材、新手法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5)逐步养成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2.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掌握临摹、写生等基本造型技能和色彩、构图、透视等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图案、进行平面和立体设计、工艺制作等美术学习的必要技能。

(2) 初步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科综合,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3)能初步将习得的美术知识及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实际之中,解决具体问题。

(4)初步养成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视觉信息的习惯,以发展审美感知和获取视觉信息。 (5)积极参加美术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能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到的教育功能,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应达成的重要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热爱美术,自信心较强,创造力也较强,爱好生

活,好奇心强。但美术基础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缺乏。学生在小学几乎没正确对待过美术课,对美术课很感兴趣。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大块

1、造型表现

有意识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欣赏评述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4、综合探索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八年级美术教学目标及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目的。为了切实有效的落实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和行动准则,切实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练习,提高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及学法

1、欣赏评述单元: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观察、分析、讨论,采用分组讨论、个人评述等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观察、分析与表达能力,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2、造型表现单元: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校园的美,进行实地写生,学习与研究表现方法,讨论与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

3、设计应用单元:学习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知识,锻炼设计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4、综合探索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用品的特点,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欣赏〃评述)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2、第二单元(造型〃表现)装点我的居室

活动一欣赏与感受—写意花鸟画小品2 活动二创作与表现—体验印刷的乐趣2 活动三创造与表现—变废为宝因材施艺1 活动四创造与表现—铅笔淡彩画2 活动五创造与表现—装点居室1

3、第三单元(设计〃应用)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

活动一学习与练习—纸盒动物造型1 活动二设计与制作—瓦楞纸动物造型2 活动三学习与练习—线材人物、动物造型1 活动四设计与制作—快餐盒、塑料瓶造型1 活动五设计与制作—蛋壳人造型2 活动六设计与制作—小泥塑造型1 活动七设计与制作—折纸动物造型2

4、第四单元(综合〃探索)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活动一欣赏、交流、策划2 活动二设计、实践、体验1 活动三设计、实践、体验1 活动四设计、实践、体验1 活动五设计、实践、体验1

活动六展示、评述、总结1

5、第五单元(欣赏〃评述)环境艺术设计

活动一欣赏与思考1 活动二考察与尝试1 活动三体验与评价1

6、第六单元(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家乡探访

九年级美术教学目标及内容

一、本学期教学主要任务、要求:

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2、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同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贴近的设计与制作。

4、坚决落实好教改教研工作,把教改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课堂中。

5、注重特长生的培养,争取50%的学生爱好美术,有美术特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学生已经开始使用新教材学习,对其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原来每个人的基础也有高低,所以针对他们先要深入了解,根据各班学生的基础、特点,分层因材施教。

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所以这学期在此基础上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夯实基础,同时提

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追求发展。

三、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实行单元设课,,通过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领域: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四类型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要教学内容,约占总教学量的三分之二。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素养和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本学期在绘画教学中主要以临摹写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创造画教学为辅。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

1、主要放在学生自己创造上,学会运用美。

2、构图知识不足,透视造型能力差以及颜色搭配不协调,一向是学生最难克服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反复强调,争取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五、教学措施:

1、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模式,围绕造型艺术语言组织新的教学体系。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贯彻启发性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课件制作、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5、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会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案教学目标模板(共4篇)

美术标准教案模板

美术标准式教案模板

美术学教案模板

幼儿园美术教学教案

材料价格信息广东省材料价格信息云南省材料价格信息
文章字数:40787
点击数:684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