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8-11,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汀步造价

1、园林定额中,步石,汀步的工程量怎样计算

<

2、公园规划构思图要画些什么

调查和分析阶段(一)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1、甲方对涉及任务的要求及历史沿革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规划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3、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4、公园周围城市景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关系。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的类型。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害的工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地下水位、年与月降水量。年最高最低气温的分布时间,年最高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季风风向、最大风力、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重要或大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7、植物状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龄、观赏特点等。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等情况。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二)图纸资料(由甲方提供)1、地形图。根据面积大校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一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元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溪、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转物种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说明。四周环境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为提供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溪、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的平、立面图。(平面图位置注明室内、外标高;里面图要标明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以彩色照片。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标明要表明的上水、于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的位置及井位等。除了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三)现场踏查一方面,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另一方面,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现场踏查的同时,拍摄一定的环境现状照片,以供进行总体设计时参考。(四)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将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定出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编制出进行公园设计的要求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系2、公园所处地段的特征及四周环境3、公园的面积和游人容量4、公园总体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5、公园的地形设计,包括山体水系等要求6、公园的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7、公园建设的投资框算三、总体方案设计阶段(一)主要设计图纸内容1、位置图属于示意性图纸,表示该公园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要求简洁明了。2、现状图根据已经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分成若干空间,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可以用圆形圈或抽象图形将其概括地表示出来。例如:经过对四周道路的分析,根据祝词城市道路的情况,确定出入口的大体位置和范围。同时,在现状土上,可分析公园设计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功能分区提供参考依据。3、分区图根据总体设计的原则、现状图分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游人活动规划,不同兴趣爱好游人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另外,分区图可以反映不同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该图书于是以说明性质,可以用抽象图形或圆圈等图案予以表示。4、总体设计方案图根据总体设计原则、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图应包括以下诸方面内容:第一,公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口与市政关系,即面临街道的名称、宽度;周围主要单位名称,或居民区等;公园与周围园界是围墙或透空栏杆要明确表示。第二,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面积,规划形式,主要出入口的内、外广场,停车场、大门等布局。第三,公园的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第四,全园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建筑物平面要反映总体设计意图。第五,全园植物设计图。图上反映秘疏林、树丛、草坪、花坛、专类花园等植物景观。此外,总体设计应准确标明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内容。总体设计图,面积100hm2以上,比例尺多采用1:2000~1:5000;面积在10~50hm2左右,比例尺用1:1000;面积8hm2以下,比例尺可用1:500。5、地形设计图地形是全园的骨架,要求能反映出公园的地形结构。以自然山水园而论,要求表达山体、水系的内在有机联系。根据分区需要进行空间组织;根据造景需要,确定山地的形体、制高点、山峰、山脉、山脊走向、丘陵起伏、缓坡、微地形以及坞、岗、岘、岬等陆地造型。同时,地形还要表示出湖、池、潭、港、湾、涧、溪、滩、沟、渚以及堤、岛等水体造型,并要标明湖面的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线。此外,图上及坞、岗、岘、岬等陆地造型。同时,地形还要表示出湖、池、潭、港、湾、涧、溪、滩、沟、渚以及堤、岛等水体造型,并要标明湖面的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线。此外,图上标明入水口、出水口的位置(总排水方向、水源给雨水聚散地)等。也要确定主要园林建<!--InjectScriptFiltered-->建筑所在地的地坪标高,桥面标高,广场高程,以及道路变坡点标高。还必须注明公园与市政设施、马路、人行道以及公园邻近单位的地坪标高,以便确定公园与四周环境之间的排水关系。6、道路总体设计图首先,在土上确定公园的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与专用出入口。还有主要广场的位置及主要环路的位置,以及作为消防的通道。同时确定主干道、次干道等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排水纵坡。并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图纸上用虚线画出等高线,在用不同的粗线、细线表示不同级别的道路及广场,并将主要道路的控制标高注明。7、种植设计图根据总体设计图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的情况,确定全园的总构思。种植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种植类型的安排,如密林、草坪、疏林、树群、树丛、孤立树、花坛、花境、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园林种植小品等内容。还有一植物造景为主的专类园,如月季园、牡丹园、香花园、观叶观花园中园、盆景园、观赏或生产温室、爬蔓植物观赏园、水景园;公园内的花圃、小型苗圃等。同时,确定全园的基调树种、骨干造景树种,包括常绿、落叶的乔木、灌木、草花等。种植设计图上,乔木树冠以中、壮年树冠的冠幅,一般以5~6m树冠为制图标准,灌木、花草以相应尺度来表示。8、管线总体设计图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解决全园的上水水源引水方式,水的总用量(消防、生活、造景、喷灌、浇灌、卫生等)及管网的大致分布、管径大小、水压高低等。以及雨水、污水的水量、排放方式,管网大体分布,管径大小及水的去处等。大规模的工程,建筑量大,北方冬天需要供暖,则要考虑供暖方式、负荷多少,锅炉房的位置等。9、电气规划图为解决总用电量、用电利用系数、分区供电设施、配电方式、电缆的敷设以及各区各点的照明方式及广播、通讯等的位置。10、园林建筑布局图要求在平面上,反映泉源总体设计中建筑在全国的布局,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售票房、管理处、造景等各类园林建筑的平面造型,大型主体建筑,展览性、娱乐性、服务性等建筑平面位置及周围关系;还要游览性园林建筑,如:亭、台、楼、阁、榭、桥、塔等类型建筑的平面安排。除平面布局外,应画出主要建筑的平、立面图。(二)鸟瞰图设计者为更直观地表达公园设计的意图,更直观的表达公园设计中各个景点、景物以及景区的景观形象,通过钢笔画、铅笔画、钢笔淡彩、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或其他绘画形式表现,都有较好效果。鸟瞰图制作要点:1、无论采用以点头史、二点透视或多点透视、轴测画都要求鸟瞰屠宰尺度、比例上尽可能准确反映景物的形象。2、鸟瞰图除表现公园本身,又要画出周围环境,如工园周围的道路交通等市政关系;工园周围城市景观;工园周围的山体、水系等。3、鸟瞰图应注意“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近写实远写意“的透视法原则,以达到鸟瞰图的空间感、层次感、真实感。4、一般情况,除了大型公园建筑,城市公园的园林建筑和树木比较,树木不一太小,而以约15~20年树龄的高度为画图的依据。(三)总体设计说明书总体方案除了图纸外,还要求义愤文字说明,全面地介绍设计者的构思、设计要点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现状、面积2、工程性质、设计原则3、功能分区4、设计主要内容(山体地形、空间围合,湖池、堤岛水系网络,出入口、道路系统、建筑布局、种植规划、园林小品等)。5、管线、电讯规划说明。6、管理机构。(四)工程总框算在规划方案阶段,可按面积(hm2、m2),根据设计内容,工程复杂程度,结合常规经验框算。或按工程项目、工程量,分项估算再汇总。四、局部详细设计阶段局部详细设计工作主要内容:(一)平面图首先,根据公园或工程不同分区,划分若干局部,每个局部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进行局部详细设计。一般比例尺为1:500,登高线距离为0.5m,用不同等级粗细的线条,画出等高线、园路、广场、建筑、水池、湖面、驳岸、树林、草地、灌木丛、花坛、花卉、山石、雕塑等。详细设计平面图要求标明建筑平面、标高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道路的宽度、形式、标高;主要广场、地坪的形式、标高;花坛、水池面积达小和标高;拨岸的形式、宽度、标高。同时平面上表明雕塑、园林小品的造型。(二)横纵剖面图为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在局部艺术布局最重要部分,或局部地形变化部分,做出断面图,一般比例尺为1:200~1:500。(三)局部种植设计图在总体方案确定后,着手进行局部景区、景点的详细设计的同时,要进行1:500的种植设计工作。一般1:500比例尺地图纸上,能较准确地反映乔木地种植点、栽植数量、树种。树种主要包括密林、疏林、树群、树丛、园路树、湖岸树的位置。其它种植类型,如花坛、花境、水生植物、灌木丛、草坪等的种植设计图可选用1:300比例尺,或1:200比例尺。五、施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要求更深入和具体化设计,并做出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程序。其内容包括:施工设计图、编制预算、施工设计说明书。(一)施工设计图在施工设计阶段要作出施工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园林建筑设计图、道路广场设计图、种植设计图、水系设计图、各种管线设计图,以及假山、雕塑、栏杆、标牌等小品设计详图。另外作出苗木统计表、工程量统计表、工程预算等。1、施工总平面图表明各种设计因素的平面关系和它们的准确位置;放线坐标网、基点、基线的位置。其作用之一是作为施工的依据,其二是绘制平面施工图的依据。施工总平面图图纸内容包括如下:保留的现有地下管线(红色线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主要现场树木等(用细线表示)。设计的地形等高线(细墨虚线表示)、高程数数字、山石和水体(用粗墨线外加细线表示)、园林建筑和构筑物地位置(用黑线表示)、道路广场、园灯、园椅、果皮相等(中粗黑线表示)放线坐标网。作出的工程需号、透视线等。2、竖向设计图(高程图)用以表明各设计因素间的高差关系。比如山峰、丘陵、盆地、缓坡、平地、河湖驳岸、池底等具体高程,各景区的排水方向、雨水汇集以及建筑、广场的具体高程等。为满足排水坡度,一般绿地坡度不得小于5%,缓坡在%~12%,陡坡在12%以上。图纸内容如下:(1)竖向设计平面图根据初步设计之竖向设计,在施工总平面图的基础上表示出现状等高线,坡坎(用细红实线表示);设计等高线、坡坎(用黑实线表示)、高程(用黑色数字表示),在同一地点的表示方法用△△/△△、(△△)通过红、黑线区分现状的还是设计的;涉及溪流河湖岸线、河底线及高程、排水方向(以黑色箭头表示),各景区园林建筑、休息广场的位置及高程;挖方填方范围等(填挖工程量注明)。(2)竖向剖面图主要部位山形,丘陵、谷地的坡势轮廓线(用黑粗实线表示)及高度、平面距(用黑细实线表示)等。剖面地起讫点、剖切位置编号必须与竖向设计平面图上地符号一致。3、道路广场设计图道路广场设计图主要标明园内各种道路、广场的具体位置、宽度、高程、纵横坡度、排水方向,及道路平曲线、纵曲线设计要素,以及路面结构、做法、路牙的安排,以及道路广场的交接、交叉口组织、不同等级道路连接、铺装大样、回车道、停车场等。图纸内容包括如下:(1)平面图根据道路系统图,在施工总平面的基础上,用粗细不同的线条画出各种道路广场、台阶山路的位置,在转弯处,主要道路注明平曲线半径,每段的高程、纵坡坡向(用黑细箭头表示)等。混凝土路面纵坡在0.3%—0.5%之间,横坡在1.5%—2.5%之间;圆石、拳石路纵坡在0.5%—9%之间,横坡在3%—4%之间;天然土路纵坡在0.5%—8%之间,横坡在3%—4%之间。(2)剖面图剖面图比例一般为1:20。在画剖面图之前,先绘出一段路面(或广场)的平面大样图,表示路面的尺寸和材料铺设法。在其下面作剖面图,表示路面的宽度及具体材料的构造(面层、垫层、基层等候度、做法)。每个剖面的编号英语平面上对应。另外,还应该作路口交接示意图,用细黑实线画出坐标网,用粗黑实线画路边线,用中粗实线画出路面铺装材料及构造图案。4、种植设计图(植物配置图)种植设计图主要表现树木花草的种植位置、种类、种植方式、种植距离等。图纸内容如下:(1)种植设计平面图根据树木种植设计,在施工总平面图基础上,用设计图例绘出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针叶乔木、落叶灌木、常绿灌木、整形绿篱、自然形绿篱、花卉、草地、等具体位置和种类、数量、种植方式,株行距等如何搭配。同一幅图中树冠的表示不宜变化太多,花卉绿篱的图示也应该简明统一,针叶树可重点突出,保留的现状树与新栽的树应该加以区别。复层绿化时,用细线画大桥木树冠,用粗一些线画冠下的花卉,树丛、花台等。树冠的尺寸大小应以成年树为标准。如大乔木5—6m,孤植树7—8m,小乔木3—5m,花灌木1—2m,绿篱宽0.5—1m,种名、数量可在树冠上注明,如果图纸比例小,不易注字,可用编号的形式,在图纸上要标明编号树种名、数量对照表。成行树要注上每两株树距离。(2)大样图对于重点树群、树丛、林缘、绿立、花坛、花卉及专类园等,可附种植大样图。1:100的比例。要将群植和丛植的各种树木位置画准,注明种类数量,用细实线画出坐标网,注明树木间距。并作出立面图,以便施工参考。5、水景设计图水景设计图标明水体的平面位置、水体形状、深浅及工程做法。它包括如下内容:(1)平面位置图依据竖向设计和施工总平面图,画出河、湖、溪、泉等水体及其附属物的平面位置。用细线画出坐标网,按水体形状画出各种水景的驳岸线、水地、山石、汀步、小桥等位置,并分段注明岸边及池底的设计标高。最后用粗线将岸边曲线花成近似折线,作为湖岸的施工线,用粗实线加深山石等。(2)从横剖面图水体平面及高程有变化的地方要画出剖面图。通过这些图表示出水体的驳安、池底、山石、汀步及岸边的处理关系。某些水景工程,还有进水口、以水口、泄水口大样图;池底、池安、泵房等工程做法图;水池循环管道平面图。水池管道平面图是在水池平面位置图基础上,用粗线将循环管道走向、位置画出,并注明管径、每段长度,以及潜水泵型号,兵家尖端说明,确定所选管材及防护措施。6、园林建筑设计图园林建筑设计图表现各景区园林建筑的位置及建筑本身的组合、选用的建材、尺寸、造型、高低、色彩、做法等。如一个单体建筑,必须画出建筑施工图(建筑平面位置图、建筑各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各个方向立面图、剖面图、建筑节点详图、建筑说明等)、建筑结构施工图(基础平面图、楼层结构平面图、基础详图、构件线图等)、设备施工图,以及庭院的活动设施工程、装饰设计。7、管线设计图在管线设计的基础上,表现出上水(生活、消防、绿化、市政用水)、下水(雨水、污水)、暖气、煤气、电力、电讯等各种管网的位置、规格、埋深等。管线设计图内容包括:(1)平面图平面图是在建筑、道路竖向设计与种植设计的基础上,表示管线及各种管井的具体位置、坐标,并注明每段管的长度、管景、高程以及如何接头等。原有干管用红实线或黑细实线表示,新设计的管线及检查井则用不同符号的黑色粗实线表示。(2)剖面图画出各号检查井,从黑粗实线表示井内管线及截门等交接情况。8、假山、雕塑等小品设计图小品设计图必须先做出山、石等施工模型,以便施工是掌握设计意图。参照施工总平面图及竖向设计画出山石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注明高度及要求。9、电气设计图在电气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标明园林用电设备、灯具等的位置及电缆走向等。(二)编制预算在施<!--InjectScriptFiltered-->施工设计中要编制预算。它是实行工程总承包的依据,是控制造价、签订合同、拨付工程款项、购买材料的依据,同时也是检查工程进度、分析工程成本的依据。预算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运输等费用,计算方法与概算相同。间接费用岸直接费用的百分比计算,其中包括设计费用和管理费。(三)施工设计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是初步设计说明书的进一步深化。说明书应写明设计的依据、设计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情况,各种园林工程的论证叙述,园林绿地建成后的效果分析等。

3、在园林工程中,一般的水上平台、汀步造价多少?怎么算的?垃圾桶、坐凳多少米放一个?怎么放?

常规的就50~100米一个(取标准段)。看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定,没有固定的 可以人为操作空间很大。

4、园林景观造价包含什么,园林景观造价包含什么知识

园林景观百造价包括:园路面层,路牙,台阶,桥台、桥墩,桥柱、梁,桥拱券,桥券脸安装,金刚墙砌筑,桥面铺筑,栏杆安装,河底海墁,木制步桥、栈道,涉水汀步安装等。适用范围:公园中的园路是指公园、小游园、绿地内、庭园内的行人甬路度、蹬道和带有部分踏步的坡道。园桥是指建造在庭园内的,供游人通行兼有观赏价值的桥梁。具体内容包括有:一、园路面问层,本节包括整体路面、快料路面、树池箅子及填充1.整体路面:清理底层、座浆、铺设、灌缝、扫缝,混凝土、砂浆拌合、运输、压实(印)、答抹平、养护等。2.块料路面:清理底层、结合层、面砖的选砖归类、现场排样、锯板修边、铺设、灌缝、勾缝、扫缝、清理净面、养护等,涂刷底漆、中间漆、界面剂、打磨吸尘等。版3.树池箅子及填充:表面清理、安装、固定,树池填充等。二、 路牙挖沟槽、灰土基础、砂浆拌合、运输、砌路牙、回填、勾缝等。三、 台阶混凝土运输、浇捣、养护等,基层清理、砂浆拌合、材料运输、砌筑砖、石、抹面压实、赶光、剁斧、锯板磨边、贴花权岗岩、擦缝、清理净面等。

5、求市政景观桥、水景、等资料的做法(就是需要哪些表格)

室内水景设计 针对室内环境而展开的水景设计,应密切结合具体的室内环境条件而进行。在水景的形态确定、水景的景观结构设计以及水池的设计等方面,都要照顾到室内的环境特点。 一、水景形态设计 室内水景从视觉感受方面可分为静水和流水两种形式。 静水给人以平和宁静之感;它通过平静水面反映周围的景物,既扩大了空间又使空间增加了层次。在设计静态水景时,所采用的水体形式一般都是普通的浅水池。设计中,要求水池的池底、池壁最好做成浅色的,以便盛满池水后能够突出地表现水的洁净和清澈见底的效果。 流动的水景形式,在室内可以有许多,如循环流动的室内水渠、小溪,和喷射垂落的瀑布等,就既能在室内造景,又能起到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蜿蜒的小溪生动活跃;形态多变的喷泉则有强烈的环境氛围创造力,这些都能增加室内空间的动态感。 水体的动态和水的造型以及与静态水景的对比,给室内环境增加了活力和美感。尤其是现代室内水体与灯光、音响、雕塑的相互结合,使现代建筑室内空间充满了喷水声、潺潺流水声和优美的音乐声,流光溢彩的水池也为室内环境增添了浓重的色韵和醉人的情调。因此,水景形态设计中也应考虑水、声、光、电效果的利用。 二、水体主景设计 较大的室内空间环境一定要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才能聚集人们的视线,也才能在室内空间创造出视觉中心来。这个引人注目的景点,就是主景。 设计者常常利用水体作为建筑中庭空间的主景,以增强空间的表现力。瀑布、喷泉等水体形态自然多变,柔和多姿,富有动感,能和建筑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成为室内环境中最动人的主体景观,是最为相宜的。天津伊士丹商场一楼大厅中部,就采用了一组水景作为主景。从三楼高处落下一圆形细水珠帘,水落人下面的池中形成二层叠水,在水池口还设有薄膜状牵牛花形喷泉。整个水景的形状以困形来统一处理,与环境十分协调,水景效果也十分好看。 三、水体的背景处理 在特定的室内环境中,水体基本上都以内墙墙面作为背景。这种背景具有平整光洁、色调淡雅、景象单纯的特点,一般都能很好地当作背景使用。但是,对于主要以喷涌的白色水花为主的喷泉、涌泉、瀑布,则背景可以采用颜色稍深的墙面,以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使水景得到突出表现。 室内水体大都和山石、植物、小品共同组成丰富的景观,成为通常所说的室内景,为了突出水上的小品、山石或植物,也常常反过来以水体作为背景,由水面的衬托而使山石植物等显得格外醒目和生动。可见,室内水面除了具有观赏作用之外,还能在一些情况下作为背景使用。 四、室内空间的分隔与沟通 室内与室外画室内各个局部之间,常常用水体、溪流作为纽带进行联络,也常常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空间分隔。如上海龙柏饭店门厅的池与庭院相通,中间隔一大玻璃窗,使内外空间紧密地融为一体。日本大阪皇家饭店的餐厅,由于引人小溪而使室内环境更为明快,如图1。用水体也可分隔空间,而水体分隔的空间在视线上仍能相互贯通,被分开的各个空间在视觉上仍是一个整体,产生了既分又合的空间效果。如日本东京大同人寿保险司内部,沿纵向开了一条水渠,把功能分为两部分,一边为营业部,另一边为办公机构,两部分既相隔离,又相互联系。 五、室内浅水池设计 一般水深在1m以内者,称为浅水池。它也包括儿童戏水池和小型泳池、造景池、水生植物种植池、鱼池等。浅水池是室内水景中应用最多的设施,如室内喷泉、涌泉、瀑布、壁泉、滴泉和一般的室内造景水池等,都要用到浅水池。因此,对室内浅水池的设计,应该多一些了解。 1.浅水池的平面设计 室内水景中水池的形态种类众多,水池深浅和池壁、池底材料也各不相同。浅水池的大致形式如下。 (1)如果要求构图严谨,气氛严肃庄重,则应多用规则方正的池形或多个水池对称形式。为使空间活泼,更显水的变化和深水环境,则用自由布局的、参差跌落的自然主式水池形式。 (2)按照池水的深浅,室内浅水池又可设计为浅盆式和深盆式。水深≤600mm的为浅盆式;水深≥600mm的为深盆式。一般的室内造景水池和小型喷泉池、壁泉池、滴泉池等,宜采用浅盆式;而室内瀑布水池则常可采用深盆式。 (3)依水池的分布形式,也可将室内浅水池设计为多种造型形式,如错落式、半岛与岛式、错位式、池中池、多边组合式、圆形组合式、多格式、复合式、拼盘式等等。 2.浅水池的结构设计 室内浅水池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砖砌水池和混凝土水池两种。砖砌水池施工灵活方便,造价较低;混凝土水池施工稍复杂,造价稍高,但防渗漏性能良好。由于水池很浅,水对池壁的侧压力较小,因此设计中一般不作计算,只要用砖砌240mm墙作池壁,并且认真做好防渗漏结构层的处理,就可以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水池池底、池壁具体结构层次的做法,可参见本章第三节中喷泉池的结构设计部分。有时为了使室内瀑布、跌水在水位跌落时所产生的巨大落差能量能迅速消除并形成水景,需要在溪流的沿线上布设卵石、汀步、跳水石、跌水台阶等,以达到快速“消能”的目的(图2)。当以静水为主要景观的水池经过水源水的消能并轻轻流入时,倒影水景也就可伴随而产生。 3.池底与池壁装饰设计 室内水池要特别注意其外观的装饰性,所用装饰材料也可以比室外水池更高级些。水池具体的装饰设计情况如下所述。 (1)池底装饰:池底可利用原有土石,亦可用人工铺筑砂土砾石或钢筋混凝土做成。其表面要根据水景的要求,选用深色的或浅色的池底镶嵌材料进行装饰,以示深浅。如池底加进镶嵌的浮雕、花纹、图案,则池景更显得生动活泼。室内及庭院水池的池底常常采用白色浮雕,如美人鱼、贝壳、海蜡之类,构图颇具新意,装饰效果突出,渲染了水景的寓意和水环境的气氛。 (2)池壁的装饰:池壁壁面的装饰材料和装饰方式一般可与池底相同。但其顶面的处理则往往不尽相同。池壁顶的设计常采用压顶形式,而压顶形式常见的有六种(图3)。这些形式的设计都是为了使波动的水面很快地平静下来,以便能够形成镜面倒影。 (3)池岸压顶与外沿装饰:池岸压顶石的表面装饰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有:水泥砂浆抹光面、斩假石饰面、水磨石饰面、釉面砖饰西、花岗石饰面、汉白玉饰面等等,总之要用光面的装饰材料,不能做成粗糙表面。池岸外沿的表面装饰做法也很多,常见的是:水泥砂浆抹光面、斩假石面、水磨石面、豆石干粘饰面、水刷石饰面、轴面砖饰面、花岗石饰面等等,其表面装饰材料可以用光面的,也可以用粗糙质地的。图4是池岸顶面和外沿装饰的几种情况,可供参考。 (4)池面小品装饰:装饰小品诸如各种题材的雕塑作品,具有特色的造型,增加生活情趣的石灯、石塔、小亭,池面多姿多彩的荷花灯、金鱼灯等等,以及结合功能要求而加上的荷叶汀步、仿树桩汀步、跳石等。这一切都能够起到点缀和活跃庭园及室内环境气氛的作用。 此外,还可利用室内方便的灯光条件,用灯光透射、技射水景或用色灯渲染氛围情调。 在水下也可安装水下彩灯,使清水变成各种有色的水,能够收到奇妙的水景效果。

6、桥的知识?

桥的概念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的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桥的特点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 地域性。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当然,这跟自然地理也有极大关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负变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块冲击,故桥梁必须厚实稳重;而南方河流水势则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 (二) 多种多样性。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连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我国古代的匠师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而南方地区广见的廊式桥,则更充分反映了一桥多用的特点。南方雨多日照强,桥匠便在桥上修建廊屋,这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风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场所,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并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特别是很多此类廊桥,因是人员过往要冲,故还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进行商业活动。如广东潮安县的湘子桥,这座桥全长五百余米,?quot;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桥中设一段可以开合的浮桥,以利通航;桥上建廊屋、楼后做集市,其间店面栉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以至不闻不见咆哮的潮水和宽阔的江面,故民间流传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四) 群众公益性。桥梁自产生始,便以属于民众共有的社会性出现。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为私有性,唯有桥梁(除私有的园林中桥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为社会所公有。故数千年来,爱桥护路成为一种良好风尚,而“修桥铺路”则是造福大众的慈善行为,被民众所推崇。因此,修桥或建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查看史志,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所以,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居世界首位。桥的产生与发展 在人为桥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横跨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以及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 “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始称“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原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这些“独木桥”“跳墩子桥”便是人类建筑的最原始的桥梁,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桥的类型与形式 按主要材料分 木、石、砖、竹、藤、铁、盐、冰、纸桥 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约商周时便出现浮桥,战国前后又出现排柱式木梁桥和伸臂式木梁桥。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质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强度和长度支配等,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南北朝始遂为木石混合或石构桥梁所取代。 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到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桥,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式石梁桥,东汉则又出现了单跨石拱桥,隋代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弧形石拱桥,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桥。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泉州洛阳桥和平安桥那样的长达数里横跨江海交汇处的石梁桥,以及像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 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种索桥,南北朝时称竹质的溜索桥为“笮桥”。后来出现了竹索桥、竹浮桥和竹板桥等。铁桥,在古代包括铁索桥和铁柱桥两种。前者属于索桥类,较多见,约在唐代便出现;后者属于梁桥类,实为木铁混合桥,极少见,在江西见一例。 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纸桥是在一些玩具中出现的。 按结构及外观分 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石拱桥的发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则盛行用整券,即“桶状发券”。其他造型 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飞阁”,又称阁道、复道,即天桥。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三辅黄图》:“乃于宫(指汉未央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秦汉皇宫楼殿间联以阁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称复道。秦始皇筑阁道由阿房宫通骊山,人行桥上,车行桥下,堪称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栈道”,又称栈阁、桥阁,单臂式木梁桥。在山区陡峭的地方,架木铺成的道路。 “渠道桥”,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桥梁。也即在桥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于金代的山西洪洞县惠远桥。故今山西民间尚有“水上桥、桥上水”的俚语。“纤道桥”,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有的长达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曲桥”,园林中特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桥与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桥,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尤有含蓄无尽之意。(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采用敝肩。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敝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单孔。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桥的材料与构造 桥梁的构造,除较原始的独木桥、汀步桥以及浮桥外,一般均由跨空部分和跨空支承部分构成,即桥墩与桥身组成。 (一) 梁桥,根据其所用材料和构造情况,可分为木梁桥和石梁桥。“木梁桥”包括木梁木柱桥、木梁石柱桥、木梁石墩桥、木撑架桥,其中“木梁石柱桥”是从木梁木柱这种原始的木桥发展而来的。 “石梁桥”包括石梁石柱桥、石梁石墩桥、石伸臂桥(类似木伸臂桥)、三边石梁桥、漫水石梁桥、石板平桥(多见于园林“曲桥”和“纤道桥”)。其中以“石梁石墩桥”最为常见。这种桥比用石墩木梁又更进一步,避免了木梁桥面易于腐朽、常需维修的缺点。 桥梁中还有一种与浮桥相结合的桥式,即“开合式桥”。其中间浮桥可根据需要开合启闭。如潮安县的湘子桥。其东西两端是石梁桥,中间则用十八只木船搭成浮桥相连接,以利排渲洪水,及“通巨舰,排放木筏”之用。 (二)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其拱券的圆弧则有半圆、马蹄、全圆、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圆及折边等形式,排列形式则有并列和横联两种,其中横联式应用最多,并派生出镶边横联券和框式横联券两种。 (三)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度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桥的艺术与文学 山水自然美,向为我国文学家和艺术家情有独钟。正如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所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为诗为境。”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桥梁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采。故英国李约瑟先生说:“没有中国桥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我国桥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造型风格和装饰工艺。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上。而江南水乡的一些小梁细桥,则更使人联想到“小桥 流水 人家”的诗情画意。 桥梁装饰,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算很发达,主要体现在石构桥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们易于驻足观瞻的地方。如常见的有螭龙、凤、狮、象、犀牛,并间有兔、猴、马、狗、云朵、莲花、芳草等图案。也有少数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赵县永通桥山花墙上浮雕的河神头像,赵州桥栏板上浮雕的螭龙和望柱上的狮首像, 北京卢沟桥望柱上的石狮子等等。这些石雕,工艺精细,并往往还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蛟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从而形成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 此外,我国许多桥梁,往往在桥上或桥头上构建有许多附属建筑物。桥上构筑建筑物,起自木桥的防腐和压基作用,后成为桥与建筑的结合物。桥头构筑建筑物,是作为桥梁出入口的标志, 并兼有衬托、拱卫和装饰桥梁的作用。中国桥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或安济桥)。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桥为"旅人桥"建于公元282年. 钱塘江大桥桥墩最高为306米,为世界之最.中国十大名桥 1.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圈形。由3种不同的圈洞联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桥上置有五亭,而且亭与亭之间又以廊相连。 2.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 3.玉带桥:此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全桥用汉白玉石建成,拱圈为蛋形,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通体洁白、线条流畅。远望犹如一条玉带点缀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游客赞为“海上仙岛”。 4.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衔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5.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安海镇,建于宋代,当地人俗称“五里桥”。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五层六角砖砌成的宝塔一座,此桥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此长桥”的美称。 6.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的赵县城南交河上,为一座空腹式的单孔圆弧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边42块的桥栏板上,都有精刻的龙兽浮雕。 7.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的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于一体的综合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开关的活动式石桥,自古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 8.卢沟桥:坐落在北京广安门西南约10公里之处,该桥因跨越在卢沟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卢沟桥。全桥均用白石建成,两边石栏雕柱各140根,石柱头上雕有蹲伏形态各异石狮子485只。 9.十字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的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建于鱼沼之上,又名鱼沼飞梁。全桥由立于沼中的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又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 10.五音桥:位于河北省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84286.html?wtp=tt

7、关于桥的资料

几乎没有哪个成年人会不知道桥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物。但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这恐怕就未必为人尽知了。近代以来,由于高科技的勃然兴起,桥梁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形式更为复杂多样,其内涵和引伸义也大为丰富发展。然而,无论现代桥梁如何新进发达,若追究其根源来,均未超出古人所创造的梁桥、浮桥、拱桥和索桥几大类。这几种基本桥式都是总结前人积累下的丰富技术成果的结果。一、 桥的概念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二、 桥的意义与特点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问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我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一) 地域性。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当然,这跟自然地理也有极大关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负变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块冲击,故桥梁必须厚实稳重;而南方河流水势则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二) 多种多样性。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连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都能找到。(三) 多功能性。我国古代的匠师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而南方地区广见的廊式桥,则更充分反映了一桥多用的特点。南方雨多日照强,桥匠便在桥上修建廊屋,这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风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场所,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并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特别是很多此类廊桥,因是人员过往要冲,故还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进行商业活动。如广东潮安县的湘子桥,这座桥全长五百余米,?quot;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桥中设一段可以开合的浮桥,以利通航;桥上建廊屋、楼后做集市,其间店面栉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以至不闻不见咆哮的潮水和宽阔的江面,故民间流传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四) 群众公益性。桥梁自产生始,便以属于民众共有的社会性出现。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为私有性,唯有桥梁(除私有的园林中桥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为社会所公有。故数千年来,爱桥护路成为一种良好风尚,而“修桥铺路”则是造福大众的慈善行为,被民众所推崇。因此,修桥或建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查看史志,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所以,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居世界首位。三、桥的发生与发展在人为桥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横跨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以及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 “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始称“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原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这些“独木桥”“跳墩子桥”便是人类建筑的最原始的桥梁,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四、桥的类型与形式桥的类型,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等之别。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约商周时便出现浮桥,战国前后又出现排柱式木梁桥和伸臂式木梁桥。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质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强度和长度支配等,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南北朝始遂为木石混合或石构桥梁所取代。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到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桥,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式石梁桥,东汉则又出现了单跨石拱桥,隋代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弧形石拱桥,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桥。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泉州洛阳桥和平安桥那样的长达数里横跨江海交汇处的石梁桥,以及像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种索桥,南北朝时称竹质的溜索桥为“笮桥”。后来出现了竹索桥、竹浮桥和竹板桥等。铁桥,在古代包括铁索桥和铁柱桥两种。前者属于索桥类,较多见,约在唐代便出现;后者属于梁桥类,实为木铁混合桥,极少见,在江西见一例。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则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茸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石拱桥的发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则盛行用整券,即“桶状发券”。此外,其它特种造型尚有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飞阁”,又称阁道、复道,即天桥。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三辅黄图》:“乃于宫(指汉末央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秦汉皇宫楼殿间联以阁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称复道。秦始皇筑阁道由阿房宫通骊山,人行桥上,车行桥下,堪称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栈道”,又称栈阁、桥阁,单臂式木梁桥。在山区陡峭的地方,架木铺成的道路。“渠道桥”,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桥梁。也即在桥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于金代的山西洪洞县惠远桥。故今山西民间尚有“水上桥、桥上水”的俚语。“纤道桥”,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有的长达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曲桥”,园林中特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桥与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桥,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尤有含蓄无尽之意。五、 桥的材料与构造桥梁的构造,除较原始的独木桥、汀步桥以及浮桥外,一般均由跨空部分和跨空支承部分构成,即桥墩与桥身组成。(一) 梁桥,根据其所用材料和构造情况,可分为木梁桥和石梁桥。“木梁桥”包括木梁木柱桥、木梁石柱桥、木梁石墩桥、木撑架桥,其中“木梁石柱桥”是从木梁木柱这种原始的木桥发展而来的。“石梁桥”包括石梁石柱桥、石梁石墩桥、石伸臂桥(类似木伸臂桥)、三边石梁桥、漫水石梁桥、石板平桥(多见于园林“曲桥”和“纤道桥”)。其中以“石梁石墩桥”最为常见。这种桥比用石墩木梁又更进一步,避免了木梁桥面易于腐朽、常需维修的缺点。桥梁中还有一种与浮桥相结合的桥式,即“开合式桥”。其中间浮桥可根据需要开合启闭。如潮安县的湘子桥。其东西两端是石梁桥,中间则用十八只木船搭成浮桥相连接,以利排渲洪水,及“通巨舰,排放木筏”之用。(二)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其拱券的圆弧则有半圆、马蹄、全圆、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圆及折边等形式,排列形式则有并列和横联两种,其中横联式应用最多,并派生出镶边横联券和框式横联券两种。(三)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度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六、 桥的艺术与文学山水自然美,向为我国文学家和艺术家情有独钟。正如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所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为诗为境。”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桥梁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采。故英国李约瑟先生说:“没有中国桥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我国桥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造型风格和装饰工艺。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上。而江南水乡的一些小梁细桥,则更使人联想到“小桥 流水 人家”的诗情画意。桥梁装饰,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算很发达,主要体现在石构桥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们易于驻足观瞻的地方。如常见的有螭龙、凤、狮、象、犀牛,并间有兔、猴、马、狗、云朵、莲花、芳草等图案。也有少数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赵县永通桥山花墙上浮雕的河神头像,赵州桥栏板上浮雕的螭龙和望柱上的狮首像, 北京卢沟桥望柱上的石狮子等等。这些石雕,工艺精细,并往往还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蛟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从而形成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此外,我国许多桥梁,往往在桥上或桥头上构建有许多附属建筑物。桥上构筑建筑物,起自木桥的防腐和压基作用,后成为桥与建筑的结合物。桥头构筑建筑物,是作为桥梁出入口的标志, 并兼有衬托、拱卫和装饰桥梁的作用。

材料指导价直辖市材料指导价广西自治区材料指导价
文章字数:27909
点击数:641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