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俾斯麦级造价

1、求教,谁知二战时各国战列舰制造成本和售价?比如依阿华级战列舰制造成本大概多钱?造完卖给军方啥价格?

是购买价格,含制造成本,厂家的利润,保修,调试,不包含人员训练费用,弹药费用注意,是1944年的1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0-30亿美元左右

2、俾斯麦号战列舰一共击沉了几艘战舰?

俾斯麦这一生只打沉了胡德号。1发炮弹直接命中水平甲板,最关键的是下面还是弹药库。被打中弹药库的舰船不是沉就是当场爆炸!然后残骸沉下去。。。。。。打完胡德号之后就被各种舰船追击。。皇家方舟号给回了她致命一击(虽然没有死,知道英军战术的都懂为什么这是致命一击)。答

3、大和号战列舰造价多少?

大和号战列舰的直接造价为1500亿日元(战后价格),当时折合约4.16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58亿美元(按黄金价格换算)。 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军备补充计划(即"03舰艇补充计划",又称03计划),正式确定建造2艘A-140F5号方案大和级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当时都未正式命名,只是被称为1号舰和2号舰)。日本造船水平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提高,到了昭和时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但是日本岛国资源贫乏,科技实力与英美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还处在战争条件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仍然不惜代价建造空前强大的战列舰。日本耗费巨资为其造船工业增添大量新式设备,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据资料,当时这些设备一共花了1000万美元),从而能够制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装甲钢板(大和舰主炮炮塔使用)在内的大型锻造件。并且特意将吴海军工厂的船坞加深了1米。建造过程 1937年11月4日,1号舰开始在吴海军工厂动工建造。1939年5月-10月,锅炉安装完毕,9月-11月,主机安装完毕。1940年7月15日,1号舰被命名为“大和”。1940年8月8日,大和号下水。建造中的大和为了保密,造船厂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大和舰下水后开始舾装工程。1941年7月,该舰主炮已经安装完毕。1941年10月16日,大和舰开始试航。1941年10月22日,在宿毛湾以153,553轴马力的主机输出功率达到了27.46节的航行速度,试航获得成功。1941年11月1日,大和舰首任舰长高柳仪八海军大佐到任。1941年12月7日,大和舰进行了首次主炮射击(主炮开火的声音连海边城市里的居民都听到了)。同时,一支以6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日本舰队正在向美国夏威夷进发,在12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为12月7日),这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这一天,大和舰试航结束。1941年12月16日,大和舰竣工,入吴镇守府船籍,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特攻作战精神的炮灰。大和号的沉没,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

4、战列舰的发展概要

十五世纪末,主要是两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最初形态的战列舰(Ship of the line):一是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前装滑膛炮逐渐成为一种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建造较大的船只,以风力而不是人力航行。于是贯穿整个大航海时代的盖伦帆船出现了。这一时期的战列舰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她一般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几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有2000吨,吃水达8米。她适合运载货物通过很长的海道。续航力很长,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船。 经过英国荷兰等国的改造到了17世纪战列舰真正的出现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期间发布的《海上作战条令》明确的把纵队定为海军作战时的标准队形:“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单纵阵)前进……”这也是“战列线”(line of the battleship)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 17世纪70年代后,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一级军舰,这级军舰担任舰队的旗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0门以上,定员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吨。代表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因为这级军舰每艘造价高达10万英镑,所以当时英国海军现役中一共不到12艘。二级军舰,这级军舰比一级军舰略小。三层炮甲板,火炮90-98门,定员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吨以上。它们的一个缺点——早期战列舰共同的缺点——在暴风雨天气,军舰的下层炮甲板的炮门不能打开。三级军舰,这级军舰分为几种型号,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64-80门,定员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特拉法尔加海战时,英国海军的175艘主力舰中就有117艘三级军舰。四级军舰,这级军舰有两层炮甲板,火炮50-56门,定员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吨以上。该级军舰造价便宜(每艘26000英镑),定员少(350人)。它们主要担任海外巡航分舰队的旗舰。 这4级军舰都可以称作战列舰。 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十九世纪最后50年迅速改变了海军的面貌,蒸汽动力、金属船体、装甲和新式火炮这几项重要的进展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武器——至少在外观上是全新的。往复式蒸汽机代替了风帆和索具,桅杆则为了火炮控制、观察和信号通信等工作的需要而保留下来;后装弹线膛火炮取代了原先排列在两舷的旧式火炮,新式火炮重量重但数量少,配备在舰甲板的中心线上的装甲炮塔里;越来越厚的装甲覆盖了船身以抵御新式火炮的攻击;木制的船体已经无法负担沉重的新装备产生的应力,不得不用金属建造整个船体。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海军强国的蒸汽装甲战列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蒸汽机不仅为军舰提供了推进动力,而且蒸汽还被用于操纵舵系统、锚泊系统、转动装甲炮塔系统、装填弹药、抽水及升降舰载小艇等。大型蒸汽装甲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8000至9000吨,推进功率达到6000至8000匹马力。这时的战列舰在主甲板的中央轴线上或者舰体两侧装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舰炮也都普遍采用了螺旋膛线,攻击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的战列舰大多被称作“铁甲舰”(Ironclad),北洋海军的定远级铁甲舰可以称作是这一时期的战列舰代表。 技术革新一旦开始就会不停步的继续前进:火炮、装甲、船体逐步由铁制替换成钢制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蒸汽轮机比往复式蒸汽机能提供更强的动力,可以使战舰获得以前想象不到的高速,蒸汽轮机的性能也更可靠,可以缩短维修养护的时间,延长战舰巡航的时间,等于增加了舰队的战略机动能力;火炮射击指挥仪的发明使人们对大口径火炮和远程射击的威力更有信心;为了增加防护力,水线以下设置隔舱逐渐成为大型船只的标准设计;装甲也不再均匀的覆盖全舰,而是在重点部位重点防护,以求用相同重量的装甲取得更好的防护效果。在吸收了黄海海战的经验之后前无畏舰级诞生了。右图为现存唯一的前无畏舰三笠号 在1904年(明治37年)日俄战争中,三笠号战列舰担任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是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大将座舰。位于横须贺市的三笠公园以纪念舰形式保存。 1906年2月下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无畏”号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列舰,它在许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第一艘安装蒸汽轮机的主力舰,航速达到了惊人的21节,而同时代的美国战列舰“罗得岛”号航速是19节;“无畏”号的武备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当时的战列舰通常安装安装4门12英寸口径的火炮和各种中等口径的火炮,“罗得岛”号装有4门12英寸口径的火炮、8门8英寸口径的和12门6英寸口径的火炮,8艘与“无畏”号同时完工的英国“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分别装了4门12英寸炮、四门9.2英寸炮和10门6英寸炮,而“无畏”号除了一些对付鱼雷艇的小口径速射炮以外,只装备了10门12英寸主炮,完全没有中等口径的火炮,这样“无畏”号的远程大口径火力比其他战列舰强一倍半;火炮射击指挥仪确保它的这些大口径火炮在最大射程上仍有较高的命中率;最后,在费希尔勋爵的主持下,这艘舰用了不到一年就完工,而不是一般所用的4年,创下了主力舰的建造时间最短记录。她的出现又一次显示英国海军在技术上遥遥领先,许多国家经过数十年努力建成的引以为自豪的战列舰队突然间都变成了古董。此后所有的海上强国都仿照“无畏”号建造自己的战列舰,“无畏”号成为了现代战列舰的代名词,所有这些后来建造的战舰——总共有150艘之多——都被冠以“无畏舰”的称呼(以前建造的则称为“前无畏舰”)。战列舰这一古老的舰种,就带着这个名字,走向它最后也是最辉煌的旅程。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吨位比例为10:10:6:3.5:3.5。1930年签订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伦敦海军条约)对此进行了补充规定。战列舰进入条约时代。从1922年到1936年的15年间被称为“海军假日”时代(Navy Holiday),各国的大型战列舰建造计划都被终止或取消,代之以对已有的战列舰的进行更新和改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共有7艘,全部搭载16英寸左右主炮,分别是美国的科罗拉多级(3艘,科罗拉多号、西弗吉尼亚号、马里兰号)、日本的长门级2艘,长门号、陆奥号)、英国的纳尔逊级(纳尔逊号、罗德尼号)。 1936年12月31日,《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作废,各海军强国重新开始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即“条约型战列舰”或“后条约型战列舰”。英国建造了五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并计划建造狮级战列舰。美国海军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并计划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建造了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法国海军建造了三艘黎塞留级战列舰并计划再建造1艘改型舰和四艘更强的阿尔萨斯级,德国海军建造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开工了2艘H级舰并计划建造兴登堡级战列舰,日本海军建成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即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另有一艘信浓号中途改建为航母,计划建造两艘超大和型。与历史上的战列舰相比,它们的火力、防御力和速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在主炮火力上,除了乔治五世级为14英寸(35.6厘米)外,其余均达到15-16英寸(38-40.6厘米)以上,大和级战列舰甚至装备了18.1英寸(46厘米)主炮,同时联装炮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大部分战列舰均采用三联装主炮,英国的乔治五世级和法国的黎塞留级还采用了四联装主炮(准确的说,乔治五世级是装备了一座双联装和两座四联装);炮塔布置也有所调整,大部分战列舰采用前二后一的布置方式,只有英国的纳尔逊级和法国的黎塞留级采用了主炮前置设计,将前向正面火力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时期主炮炮弹重量也有所提升,除乔治五世级外,一般主炮炮弹重量可达800-1200公斤。除了主炮外,一般战列舰还装备多门口径在127-155mm的副炮作为补充。为了对付新兴的航空兵器的威胁,新建造的战列舰大大提升了防空火力,普遍装备了多门7.6-12.7mm高射炮,同时还有大量的20-40毫米机关炮,并尽可能采用高平两用炮。 二战后,战列舰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绝大多数战列舰都退役并解体,有些则作为博物馆保留下来。美国建造的最后4艘战列舰,最新最好的“依阿华”级,则经过多次改装,断断续续的服役了许多年,它们最后一次参战是在1991年,“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作为火力支援舰和巡航导弹发射平台参加了海湾战争。1992年3月31日,最后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退出现役,整修后前往珍珠港,停放在珍珠港事件中被炸沉的“亚利桑那”号残骸旁供人们参观。战列舰的退出历史舞台,主要也是因为航母导弹 甚至是核子技术的出现,削弱了战列舰的存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检验,许多国家均认为,战列舰将是海战第一利刃,特别是像在大西洋海域进行的日德兰海战,舰队的航速和火炮的口径成为杀伤对方、夺取海战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因此,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尽风头,人们对战列舰的崇敬导致战后各国大力建造此种船坚巨炮的“海上堡垒”。倒是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造战列舰的同时还把目光转向了一种新型海战兵器身上,这就是航空母舰。 这就为此后在太平洋发生的几场大规模海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证明了美日两国对新技术发展的敏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当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驶出船厂之际,美国和日本却把一艘艘航空母舰送上了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战列舰也是绝好的武器,但是它的空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完全让航空母舰给占了,它不得不退出战争舞台。当然,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战列舰“密苏里”、“威斯康星”号也参战了,但这时的战列舰已是今昔比。它们发射的弹药主要是巡航导弹。从攻击方面看,随着新型导弹和制导炮弹的出现,战列舰上大口径火炮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中,承担摧毁敌方关键性目标任务的将不再是巨型战舰的大口径火炮,它们的位置将被海军装备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所取代。而且战列舰尽管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但它存在目标大、易遭攻击、防空反潜能力较差等不足,因而极易成为对方导弹攻击的活靶子,但是反舰导弹轰击到大多数战列舰厚重的装甲钢板上也会被弹射回来,爆炸冲击波只能划伤装甲,就跟拿手枪射击厚钢板一样子弹都被弹回来,除了洲际导弹和以后研发的新型反舰导弹以外束手无策。今天,战列舰已经不在海上游弋,它的工作已经由那些更先进更具毁灭性的舰种接手,然而战列舰的概念却还在主宰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国家的政策,那就是寻求对海洋的控制。 军舰设计的要求是他的装甲能承受他这个级别军舰的火力。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级别的军舰就有什么级别的火力和防御。至于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区别,一句话说明白,战列舰无论火力还是防御都远超巡洋舰。巡洋舰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进行远洋巡航,他航程大、速度快,而战列舰设计的目的则是主力舰队公海决战。巡洋舰平时见到战列舰都要主动跑路的,战列舰也追不上。战列巡洋舰设计之初的目的即是用于在远洋中歼灭敌对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舰队决战时进行火力支援,而非用于和战列舰进行正面决战,在大规模海战中更多的用于对舰队火力的补充和支援。也有例外,在日德兰海战中,率先交火的就是双方由战列巡洋舰组成的诱饵舰队。英国和德国之所以在一战、二战大量使用战列巡洋舰,是因为,相对于战列舰的高成本和建造工期长,战列巡洋舰的成本低、工期短,但其火力和高航速满足了为舰队远洋作战进行火力支援和对抗敌国海军巡洋舰队的目的,再加上动力系统的问题。尤其是纳粹德国,在战列舰严重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仅有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只能依靠重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组成的舰队进行破交战,其中以击沉“光荣号”航母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最为著名。

5、俾斯麦号战列舰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巴登号装甲示意图。

俾斯麦号装甲示意图

简单点说。

德三的俾斯麦级就是把德二的巴伐利亚级图纸翻出来,把250上装抠了100拿去铺到穹甲上,把350主装抠了30拿去铺到水平上。所以巴伐利亚级的缺点,B,C炮塔座圈防护薄弱,炮塔脑门,水下防御裸奔,都被继承了。

那么德三为何会这么愚蠢?

因为德三弄来的纳尔逊级16寸炮的数据出错了,按德三的估计,俾斯麦这种320主装+110穹甲的布置甚至要摆航向角度才能抵挡纳尔逊的16寸炮弹.

德国佬认为老衲可以在超过30km的距离上打穿145mm上装+110mm穹甲,在23.2km的距离上打穿145mm上装+80mm水平甲,在27.7km的距离上打穿俾斯麦的320主装+110/68度的穹甲,在23.8km的距离上打穿50mm+80mm的水平防护组合,在29.5km距离上打穿340mm的炮座装甲。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德国佬自己认为俾斯麦在老衲面前是没有免疫区的。那么德国佬设计出俾斯麦这么个船是干嘛用的呢?一点免疫区都没有啊!是给英国人送人头的吗?我认为是当时的德国佬算错了

这尼玛。英国人表示你太抬举我了!

穹甲压低了核心舱,导致俾斯麦的舰体增宽,带来了更多的舱室可以存放物资,所以续航增大了。

至于炮么,那门SK/C 34 380原计划的是高速轻弹800kg/865mps,结果在上舰时不知为何挫了一刀,变成中速轻弹800kg/820mps,结果就成了二战新15寸里最烂的一个。

至于水准嘛,和长门大改打个有来有回吧。

6、架空历史的话俾斯麦能和南达决胜吗?哪个更强?

首先我要纠正一个问题,战列舰的战斗力并不是火炮大或者说吨位大就厉害。我先说一下大和级战列舰,众所周知大和是二战最大的战列舰,火炮口径也是最大的。但我明确的告诉楼主,大和不是俾斯麦的对手。别看它的装甲厚,但那都是用的粗劣的钢材制造,火炮口径大,但稳定性和射程都很劣质,所以日本从来都是把它作为一种象征武器而不是战斗武器,从它的战斗经历可以得知。好了现在切入正题!事实上俾斯麦级战列舰才是二战当之无愧的战列舰之王。德国人精湛的工艺以及严谨的设计,都使得俾斯麦巧夺天工。它运用了德国最优良的钢材,也正因为如此,德国就造了两艘,造价太贵!然后是火炮。设计之初,德国人有380和460(或者是450我记不太清)口径两个方案。诚然后者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但后者的稳定性很差且命中精度存在风险。德国人随后选择了折中方案,那就是运用380口径的主炮,但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增强修改。 于是俾斯麦的主炮虽然仍旧是380的,但威力射程以及精度都达到了同口径主炮无法达到的高度。可以毫无争议的说,德国人的俾斯麦号上的主炮是战列舰中空前绝后的,否则怎么把胡德号击沉?装甲,美国人造的战列舰讲究的是重点防御。就是几大容易遭到攻击的部位给予加强型装甲,这样的好处是减轻了吨位,节约了资金。但战列舰的平衡稳定性,以及遭到火炮饱和式攻击的抗击打性降低。而俾斯麦则贯彻了德国佬一贯的严谨风格,德国人仰仗着发动机拥有足够的动力,给予俾斯麦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美国什么衣阿华,南达科他级的甲板都是木质的,关键的一些部位护甲也很薄弱,如何对抗武装到牙齿的俾斯麦?数据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就像你2000块买的苹果MP4未必在数据上就能比得上1000块的爱国者,但我们都知道苹果的MP4绝对比爱国者好!美国二战中是最富有的国家,所以它追求的是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质量上过得去就可以了。你光看它那五十来搜航母你就知道,全是开放式甲板,一对一绝对不是同等级的英国航母的对手。就像苏德战场上的苏联坦克和德国坦克一样。苏联坦克追求数量,讲究铁甲洪流似的集团冲锋。德国坦克讲究质量,一对一情况下苏联坦克从来不是德国坦克的对手。所以,光看数据就说俾斯麦不是衣阿华和大和的对手是错误的,俾斯麦完全有能力1V1战胜这两级战舰。至于南达科他级,呵呵那就差了远了.最后复制一下百科的记录给你做参考——沉没前,“俾斯麦”号抵挡住了90发左右英国战列舰主炮炮弹和310发左右其它炮弹的直接命中(只有四发击穿其主装甲带),同时承受了6-8枚各型鱼雷的打击。再加上自行打开通海阀两小时后沉没。其强大的威力和防护性能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丘吉尔誉为“造舰史上的杰作”。

7、二战主战航母和战列舰哪个造价高

以美国为例子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7688万美元; 衣阿华级战列舰 ,1.1亿~1.25亿美元;埃塞克斯级航母,3800万美元(不包括舰载机)主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造价仅仅是主力战列舰衣阿华级的1/3,那个年代的舰载机不像现在那么贵,英美苏德在战争中损失的战机数量都超过了回1万架,区区几十架飞机的造价是绝对比不上两艘主力航母的。综上,即答便算上舰载机,二战时还是战列舰的造价更高,也是其退役的主要原因之一,性价比太低了。

8、你觉得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日本大和号战列舰哪个厉害??

50000吨军舰抗8门380,造价还比2个大和还要贵。大和造价1.2亿日元,40年代美元和日元汇率是1:4,大和造价3000万美元,俾斯麦造价7-8000万美元。俾斯麦和胡德的交战距离是16公里,大和首轮跨射白平原是32公里。甚至俾斯麦800公斤初速820的炮弹只是内中速轻弹,因容为大和炮弹初速都有785米了。

9、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五款战列舰,你知道第一的是谁吗

世界最强战列舰前五名,日本大和号上榜仅排第二

第五名: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作为美国快速战列舰的开端,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美国海军的实践结晶。可以说是末代战列舰中最有技术含量的战列舰之一,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一级战列舰是绝对有实力被称为一流的末代战列舰的。

第四名: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由于排水量受条约限制及试用了一些未经全面测试的革新性新技术,而并不是十分成功,但仍被公认是攻防平衡的优秀的条约型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做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

第三名: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上台后研制的第二型战列舰,也是德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两艘军舰,原

本设计时要求超越英德海军协定的规格标准排水量达到42000吨,远远超过英国海军条约战列舰乔治五世级的35000吨。然而1940年,“俾斯麦”号服役时,其标准排水量达41700吨,和其姐妹舰“提尔皮茨”号满载排水量甚至达到50000吨,是当时大和级战列舰以外吨位最大的战列舰,造价比大和级还要贵。

第二名:“大和”号战列舰,由于日本自身高炮设计与生产的落后,这种设计远近程火力无法配合、也没有雷达引导的防空火力网,根本无法与美军战列舰标配版的127高平两用炮和大批博福斯机炮媲美。在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第一型专用防空舰乙驱“秋月”级才投入使用,而在美国同等用处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早已成为航母保护神,并参加了几乎整场太平洋海战。从舰船设计与建造这一点来说,被落后战略思想束缚的日本帝国海军,早已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伏笔。

第一名:依阿华级战列舰,为了对抗70年代末期苏联海军的挑战,1981年至1989年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600艘舰艇海军”计划,大规模扩充海军。在他的支持下,四艘依阿华级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从1981年10月新泽西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开始,到最后一艘威斯康星号1989年2月改装完毕,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

建材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9430
点击数:639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