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11-22,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太空椅造价

1、神舟七号造价是多少

工程总投资:20亿元左右工程期限:2005年——2008年2008年9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七号飞船端坐在70米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沿着一条1500米长的无缝铁轨,经过1小时零5分的垂直移动,顺利转运至发射架下,预计于9月25日21:07时至22:27时择机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和“神六”相比,“神七”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执行航天员出舱活动;二是飞船满载,三名航天员最长飞行五天;三是飞行期间要进行一些卫星通讯的新技术试验。由于要进行出舱活动,神舟七号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性要比此前的飞行大很多,无论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减轻飞船的负重,神七的能量源泉、形似“翅膀”的太阳帆板,必须从神六及以往飞船的两对“翅膀”减少为一对。神七的“躯干” ,也出现了一少一多的变化。“一少”是飞船减少了轨道舱的16台发动机,仅保留了推进舱和返回舱的动力设备。“一多”是飞船相比于过去,轨道舱内将增加一个“夹层”,这个“夹层”即气闸舱,其作用是帮助航天员在舱内、舱外提供气压缓冲,出舱前要“减压”,从太空返回后要“升压”,其原理类似潜水员进出深海潜艇时需进行水压调节。由于首次要完成三人满载执行任务,因此在神七飞船的返回舱内除了增加一名乘员座椅外,还因此增加了消耗品的配置。由于轨道舱相关载荷的增加,神七飞船的“躯干”部分,也比神六有所拉长。神舟七号飞船采用了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结构。全长9.19米,整船重量7.89吨。与神舟六号相比,神舟七号技术状态共进行了227项更改;在飞船的697台合装船设备中,沿用设备346台,更改设备237台,新研制设备114台。为确保载人航天飞行万无一失,针对飞船上升段、飞行段、出舱活动段和返回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共考虑了185种故障模式;相应的,出舱活动段设计了31种故障对策;非出舱活动段设计了145种故障对策;回收着陆段设计了9种故障对策。研制中还安排了89项试验验证项目。太空漫步必须攻克4个难关: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载人机动装置、气闸舱。其中,前三项都与航天员形影不离。在神舟七号需要攻克的难关中,“舱外航天服是最难的一个,它的研制进度决定了发射时间”。舱外航天服可以说是地球上最重、最昂贵的服装。此次将应用于神舟七号的国产“飞天号”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它的外层防护材料具备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在航天服最内层流动的冷却水,能带走航天员身体发出的热量。而在真空环境下,航天服中层有通风管的尼龙,可以维持内部压力。最外层防热层内的涂铝薄膜足以抵御太阳直射时200℃高温。航天服的头盔则具备减震、隔热、消声、通风和供氧功能。航天服上有个纤维罩,包含了免提装置的通讯用的麦克风及喇叭,配合航天服中的传输器及接收器,可以使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宇航员通话。航天员会呼出二氧化碳。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如不除去二氧化碳,那它的浓度会上升至危险程度,令宇航员死亡。空气首先会进入一个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接着便会进入过滤二氧化碳的部分,随后,经过一个风扇,在纯化器中除去水蒸气后再回到水冷系统。空气的气温维持在12.8摄氏度,航天服上的转换装置可提供长达7小时的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的去除能力。相对于“神六”飞船上的2名宇航员和飞行5天,“神七 ”为3名和7天。应对更大的有效载荷,就成为“神七”亮点之一。其中,两套出舱宇航服就占重将近200公斤。另外,“神七”准备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按照每人每天2.5~3升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航天员用水。在轨道舱内,3名航天员一天通过呼吸以及体表蒸发,共排出近3升水。因此,神舟七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人体正常日常生活所适宜的80%以下。同时,将轨道舱内温度保持在17~25摄氏度之间。轨道舱,是3名航天员7天工作生活的最主要场所。“神七”放置更多适合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3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幻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

2、关于太空知识的有哪些?

太空(英语:Space)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400千米以上)。

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

(2)太空椅造价扩展资料

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军宇宙以来,人类已经发射了4千多次航天运载火箭。据不完全统计,太空中现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9千多个,大于1.2厘米的有数十万个,而漆片和固体推进剂尘粒等微小颗粒可能数以百万计。

太空垃圾可分为三类:

1、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种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各种部件等,这类垃圾当前已达8000多个;

2、是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

3、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这类卫星送到地球轨道上的碎片达3吨。

3、宇航员在太空是怎么吃喝拉撒睡的?

一、奇特的刷牙洗脸方式和大小便问题 和地面上生活一样,宇航员早晨起来,也要刷牙、洗脸、梳头,有时还要把胡子剃光。 刷牙 按照地面上的刷牙方式 是取出牙刷,挤上牙膏,然后漱口。 而在太空,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很难控制水不漂浮。所以,苏联宇航员是用湿毛巾刷牙,在手指头上缠上一段湿毛巾,沾点清洁剂,伸进嘴里,反复地摩擦牙齿,这一方面可以起到 清洁牙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对牙龈按摩的作用,所以效果很好。美国宇航员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刷牙外,还咀嚼特制口香糖以代替刷牙,感觉也不差。 洗脸 洗脸的方法是用一块浸泡着护肤液的湿毛巾来擦擦脸,或者用浸过润肤液的卫生巾来“洗脸”。 梳头 梳头是用一块卫生巾铺在特制的电动梳头器上,用以梳理头发,经过梳理的头发很干净,头皮屑都粘在卫生巾上,而且头部得到了按摩,宇航员感到特别舒服。 剃胡须 这在地面上是轻而易 举的事,而在失重的太空就需要特制 的剃须刀。 美国和苏联宇航员使用的 电动剃须刀,带有专门用来吸胡须渣的匣子,以免在刮脸时胡须渣到处飘浮而影响生活。 大小便 宇航员在太空也要大小便,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航天飞机上或空间站上,都设有专门的厕所。 这当然和地面上的不一 样,它要用特别的设施,一般它设在废物管理舱的房间里,厕所内有一个呈漏斗状的收尿器,收尿器内通气流可把排出的尿吸收进内部的收集袋里。 收集袋每天要换一次。 收集时要将空气排出,这样小便就不会飘来飘去。 舱壁上还镶嵌一个渗透力强的 滤水袋,每用一次,更换一个。 滤水袋 通过气流,使粪便沉淀固化。 为了掌握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情况,宇航员每次上天都要将自己的一部分大小便冻结成标本,在返回地球时,供科学家们分析研究。 最近,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型航天飞机用马桶。 这种新型马桶造价2340万美元,它比老式航天飞机用的马桶体积大,性能优良,使用方便。它可以贮存足够多的粪便。为航天飞机在太空停留更长时间提供了可能。老式马桶只能贮存7位宇航员4天的排泻物,限制了航天飞机在太空的飞行时间。 这种新型马桶直径20厘米,大小是老式的2倍,并配有易于装卸的粪便贮存罐。另外,它还安有高功率尿液风动分离器。该分离器配有一个单独的漏斗和一根吸管。 二 奇妙的睡姿 睡眠是极其平常的事,人在一生中有将近。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是在太空中睡眠就不那么简单了。 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宇航员是不能躺在床上睡觉的,因为身体会自动飘浮起来。 因此必须钻进睡袋并固定在舱壁上。座舱内非常嘈杂,除了通信说话的声音外,还有机器设备的响声。 这些因素都有直接影响着宇航 员的睡眠,使他们难以熟睡,经常在 睡眠中不是被吵醒就是被惊醒。 随着载人航天器体积的增大,睡眠条件有了改进。 科学家为宇航员设计了多种样式的睡袋,有长方形的,也有椭圆形的,有水平放置的,也有垂直放置的。 因为在失重条件下,无上下之分,躺着睡和站着睡感觉一个样。 有位美国宇航员说:在太空睡觉,会有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 主要因为身体下面没有任何支撑的东西。这种危险感大约要持续二三天才能消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在航天飞机上安装了专门用于宇航员休息的卧铺,类似火车上的卧铺床。 卧铺分上下两层,在卧铺上睡觉,可以进一步减少噪声,还可以防止其他宇航员的干扰。可惜仍然有一些宇航员不习惯卧铺。 有位欧洲宇航员说,当他在下铺睡觉时,感觉好像在床底下睡觉一样。 因此,他们有的愿意在驾驶舱的座椅上打盹,有的则在睡袋中休息,也有的躲在双层床下铺 床板的反面睡觉。 大多数宇航员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蜷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舒服得多,手臂可以放在睡袋里, 也可以伸在外面,不过苏联宇航员似乎不愿意让手臂自由飘动,因为他们有过一次不平凡的经历,据说有一个宇航员,在睡眠时因为没有将手臂缩回睡袋里,让其自由摆动,当他醒来时,在黑暗中发现有两只手向他迎面扑过来,使他大吃一惊,吓出一身冷汗, 后来发现这就是他自己的手,据说有1/3的美国宇航员不同程度地患有腰背痛,如果真能预防腰背痛的话,可算是一大“发现”。 欧洲宇航局最近设计出一种新的睡袋,在袋的外面有些管道,当管道充气时,睡袋被拉紧,从而向人体施加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以使人感到像在地面上睡觉一样舒适,此外还可以消除飘飘然的自由下落感。 三 别具一格的淋浴方式 洗澡,在太空是比较麻烦的,如果是短期飞行,宇航员一般用浸有特制清洁液的毛巾擦身以代替洗澡,长期逗留在太空的宇航员一般每十天入浴一次,平时也都是擦身,有的用毛巾捧起一团水,放在皮肤上,水就会贴着皮肤,然后“淌”遍全身,人也感到舒适:真正入 浴时, 则是进入一个特制的浴桶,但事先要花费半个小时做准备工作:待调校好所有机关后才能入浴,最后利用真空吸力吸走身上的皂泡和水:苏联“礼炮号”空间站内,科学家专门设计制造了一间特殊的宇宙浴室以及 配套的设施: 宇宙浴室最关键的措施是控制水不飘浮而让它按照人的意志分布。 这间浴室是一个折叠得像一个手风琴式的密闭塑料布套,折叠着放在生活舱卫生间的顶棚上,用时把它放下,不用时浴室上方有一个圆筒形水箱,有电加热控制水温,还有喷头和贮水箱相通的管道,水箱内装有5公升水浴室的地板上有许多小孔,下面是废物集装箱,用于盛废物和污水还有一双占定的橡皮拖 ,穿上拖鞋,人就不会飘动浴室放下后,形成一个真空环境。 宇航员洗澡时,首光把通到浴室外的呼吸管套在嘴上,用夹子把鼻孔夹住,避免从鼻子和嘴中吸进污水接着开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打开喷头,温水即从上面喷下来浇到身上此时和地面上的淋浴完全一样浴室的污水从地板上的许多微孔流到下面的废水箱内,废水箱满后,会自动报警,井将废水自动送入水处理系统。 在未来的宇宙空间洗澡,是一件复杂的技术工作,水的控制需要有加压和抽吸的外力当然还小能忘记竹约用水当淋浴完毕,由桶内走出来时,由于太空中空气十分干燥,身上剩余的水分极快速地蒸发,会令身体无法控制地颤抖一分钟。 在未来的空问站上洗澡,其洗澡程序比现在要简单得多,人们进入浴室,只需要用手指轻轻按一下开关,水就会自然地附在身上,如果稍稍多用一点水,就会产生很多大小不一的闪闪发光的水珠,像星星一样绕着身体小停地旋转在身上浸透了清洁液后按下旁边的开关.就有一股向下的气流,把清水淋向全身,大约5秒钟后,门上的气流就会把身体吹干。 回答者:asdfg_123_hjkl - 助理 二级 2-8 16:52 航天员的“吃喝拉撒” 从昨日上午到今天早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国的“加加林”———杨利伟将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围绕地球飞行14圈。21个小时中,航天员是如何解决“吃喝拉撒”的呢?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宿双宁在发射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不少细节。 吃:绝不仅仅是“牙膏” 太空中的饮食是专门设计的航天食谱。早、中、晚,每一餐的食物都不同。宿总说,由于是短期飞行,对于食物而言更强调热量,以让航天员的体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而对于维生素等方面,不作过高的要求。 昨天,由于上午9点发射,因而航天员早餐已经在地面吃过。“在地面的早餐与我们日常早餐区别并不大”,宿总介绍说,还是各种点心、牛奶、鸡蛋等,只是对卫生的要求高一些。发射之后,入轨运行三圈左右,大约在11、12点钟左右,航天员开始吃中餐。“为天上准备的食物,以前不少人认为都是牙膏状的食品,一条条、一节节挤出来,实际上这是早期的航天食品,现在已经过时了。” 总的来说,现在的航天食品残渣少、热能高,都为一口吃的食品,就是把食品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一口就能吃下去。这是为了减少和控制舱内的食物渣粒,以防止舱内污染。从品种来看,有10多种,既有巧克力、各类水果块、也包括一些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食品,比如说八宝饭之类。这些食品都是精心设计、研究的,一些保健饮品还加入了中药成分,当然,味道也不错,不会太难喝。 拉:马桶是特制的 21个小时中,大小便也是要解决的问题。宿总笑着说,舱内的马桶是特制的,要形成人造重力。冲马桶的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就完全不同,不能用水冲,它是靠风机来抽吸,先把其中的水分、臭气抽掉,再把干的部分,自动用塑料袋密封起来。小便也是这样,有专用的小便收集器,防止小便在舱内飞溅开来,以免引起舱内污染和电线短路。 睡:挂在舱壁上 飞船上是没有床的,怎么睡觉呢?为了对付失重,睡袋被挂在舱壁上面,把拉练一拉,就可以了。睡觉时,航天员的手也要放在睡袋里面,免得睡着之后,手乱动把旁边的电线、电缆给碰到了。按照日常习惯,在上天2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睡眠将保持7、8小时,睡眠的时间将安排在飞船比较平稳的时段,分为两段,每段3-4个小时,等于是打个盹。

4、想了解下太空生活的知识哪些?

据今天的百度知道头条介绍,在太空生活的人有10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为了让大家方便的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本人冒着被屏蔽的风险分享于此,让大家看个够。全文如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五名宇航员:加拿大人克里斯 哈德菲尔德,美国人杰里 利嫩杰、鲍勃和斯科特以及韩国人李素妍。

1.呕吐物集纳袋颇受宇航员欢迎

在太空中,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的漂浮状态,当然也包括呕吐物、口水以及鼻涕等脏东西。因此,哈德菲尔德与许多其他的宇航员一样,都是一种呕吐物集纳袋的忠实粉丝,他可以使这些脏东西不会因为失重而到处“乱跑”。哈德菲尔德说:“这个袋子有一面是一张巨大的纸巾,我使用完以后可以顺便把整张脸擦干净,非常方便实用。”

2.航天飞机内部的气味非常难闻

哈德菲尔德透露,航天飞机内部的气味是非常难闻的。他解释说:“机舱内部中心是卫生间,你做什么都在围着马桶转。此外你还必须与7个人同处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这就像是七个人一起生活在一个设有便携式厕所的野营车里,而且你永远不能下车。”

3.不过国际空间站里闻起来还不错

“在国际空间站里生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闻到过任何来自其他人的体味”,哈德菲尔德说:“这都归功于空间站良好的通风系统,此外空间站中工作人员的密度比较小,空间相对大些。”

4.水池训练并不能真正模拟太空的情况

“在水池中移动可以给你失重状态下的体感,但事实上这种感觉与在太空中移动的状态正好相反,”宇航员鲍勃说:“与在水中相比,开始一个动作会更加容易,但要停止一个动作却难得多。”

5.新宇航员的移动训练:如同一头牛冲进了陶瓷商店

斯科特说:“新宇航员刚开始学习在太空中移动时,经常会因为移动速度过快而撞到脑袋,有时候他们不得不借由抓住绳索等物品来控制速度。看他们移动一度是老宇航员的 娱乐项目 。”

6.如果你犯了个小错误,太空是让人们记住它的最佳地点

鲍勃说:“在太空中如果你做了什么囧事,千万不要以为你可以逃脱,其他的宇航员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借此嘲弄你。每个人都在努力找乐子。”

7.打破头盔的隆重仪式

斯科特透露,如果一名宇航员在水池训练中磕破了他的头盔,那么在每周一早上的例会上,迎接他的将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将这个破裂的头盔赠送给他。

8.宇航员的起床铃声一般是家人为其挑选的

鲍勃透露,虽然宇航员的起床铃声是由地面控制人员向航天飞机发出的,但铃声却是由宇航员的家人们为其挑选的。鲍勃的女儿有一次根据他的喜好为他挑选了QUEEN乐队的音乐作为铃声。斯科特的儿子在他最后一次飞行将要进行太空行走的早上为他选择了《星球大战》的主题曲。

9.接力赛跑等其他游戏几乎天天在国际空间站上演

李素妍说,有一次她和她的同伴们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接力赛跑。他们分成两组,然后每个人都必须首尾相接地“飞行”,并且争着赶在另一组队员前到达目的地。

10.悄悄靠近去吓别人的恶作剧非常容易得逞

利嫩杰最喜欢的就是利用太空的失重状态悄悄“飘浮”到某名宇航员身旁,然后突然问问题发出声音来吓他们的恶作剧。利嫩杰说他的“受害者们”大多佯装出没有被吓到的样子,但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我会在他们被吓到以后继续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的样子,然后去别的地方,然后才开始大笑。”

5、要去太空生活有哪些要求吗?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背包里的压缩氮气,从而形成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有了这种喷气背包,宇航员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随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地自由移动了。住——密舱生活考验技巧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于是,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座舱用来保护宇航员。供宇航员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舱是宇宙飞船上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保证宇航员身体健康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生命保障系统最为重要的是供水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供给宇航员生活用水和饮食用水。密闭舱是一个狭小的环境,必须对不断产生的污染物加以净化,以维持舱内空气新鲜,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由于失重飘浮,宇航员行动起来不像在地面上那样自如,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翼翼。航天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在失重时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宇航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只要他高兴。为了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他们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间中的睡觉姿势很特殊,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在空间轨道站上,宇航员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他们在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另外,在宇宙中航行的宇航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但这一切都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比如在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为防止这个问题,美国采用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宇航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宇航员洗澡时,需要将耳朵塞上,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当人进入浴室,还要穿上固定的拖鞋,这样就不会飘浮起来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有一种太空马桶,造价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的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行——防止成为茫茫太空的人体卫星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离开“上升”2号飞船密闭舱,系着安全带第一次到茫茫太空中行走,开创了人类太空行走的先例。然而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上的行走不能相提并论,其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像的,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措施。由于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也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还存在着能伤害人体的各种辐射和微流星体,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身穿特制航天服。同时,由于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内的人造气压、空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故人体内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较低,仅为大气压的27.5%,宇航员如果猛然出舱,遇到低的气压后血液供应会较差,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却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因此可能造成气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疾病。所以宇航员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以免隐患。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围绕地球高速运行时,在广袤的空间中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速度快慢,如无保险措施,就可能会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再加上载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运动,宇航员有时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亦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身系安全带。安全带犹如婴儿的脐带将宇航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失。1984年2月7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进行第11次飞行时,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里斯穿着一种带助推装置的航天服,首次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在太空中自由行走了95分钟,捕获了已经停止工作的“太阳峰年”号人造卫星,并对其进行修理,排除故障后又将其重新送回轨道。布鲁斯完成了航天飞机首次捕获卫星的任务。这次太空行走也为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开创了新的天地。但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宇航员仍被要求系安全带。万一宇航员不能自己走回航天飞机,可以用牵引缆索把他拉回来。太空生活看似有趣,实际上是对宇航员生存技巧的一大考验。看来要做个太空人,享受一下与地球人不一样的生活,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6、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和工作?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

吃饭、喝水、口腔清洁、洗脸和洗澡等困难。

由于没有重力,航天员在太空要使用特殊的餐具吃饭,防止美食不小心飘走。在空间站等宽敞的航天器内,一般会配备特制的餐桌。

在失重环境下喝水就不平常了:水是不流动的,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朝上或朝下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己流出来。因此,在太空中喝水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

中国的载人飞船上,通常配备有口腔清洁剂和口腔清洁指套。口腔清洁剂类似于口香糖,航天员餐后咀嚼,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此外,飞船上也提供牙刷和免冲洗牙膏,让航天员体验。

洗脸和洗澡。航天员在太空比在地面更容易出汗,因此在太空清洁皮肤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水在失重环境中形成水滴后会飞起来,在太空洗脸和洗澡不是很容易。

如果太空飞行时间短,座舱内的容积狭小,水电资源有限,那航天员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如用干的或湿的毛巾擦洗,或干湿并用擦洗。全身或局部擦洗要用专用的毛巾或海绵等,那些毛巾或海绵中一般含有杀菌止痒剂。航天员可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擦洗皮肤。

(6)太空椅造价扩展资料:

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指令长焦立中表示,有时我会梦见在太空中工作,有时候会梦见自己回到了地球,在地面上做事情,所以与地面上做梦一样。

苏联航天员克里穆克说,他在太空中梦见了与妻子、儿子在林间采蘑菇。还有的航天员梦见了自己的家乡、亲人和朋友,内容五花八门。

执行“神舟五号”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只是在返回舱里有过短暂的休息。当有人问他有没有做梦时,他笑答还没来得及做。

7、太空是什么样子?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目前以被从行星里开除,降为矮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26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以冥王星作边界)。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

8、在太空中怎样生活

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 宇航员饮食时,就得像婴儿吃奶一样用口吮吸,用手挤压。 在太空中洗漱更是有趣。刷牙不用牙刷和牙膏,而是嚼一种类似口香糖的胶质物,让牙齿上的污垢在胶物上,以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洗脸也不用清水和毛巾,只是用浸湿了的手纸擦脸,并把这种湿纸贴在梳子上梳头,就算洗头了。 太空中的洗手间也是真空的。上厕所,必须坐在精心设计的马桶上。人浮在半空中,怎么坐上去呢?两脚先放进固定的脚套里,腰间用座带绑好,用手扶着手柄。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冲,而是用一个特别的抽气机,将粪便吸进塑料盒里。每解一次,就会更换一个盒,这些盛着粪便的塑料盒会被弹到太空。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气机,将其吸进一个特别形状的杯子里,经过橡皮管灌进地板下的污水池里。 宇航员就是靠这些特殊装置,才能够在太空里生活。

9、在太空舱里面怎么解决排泄问题?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 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背包里的压缩氮气,从而形成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有了这种喷气背包,宇航员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随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地自由移动了。 住——密舱生活考验技巧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于是,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座舱用来保护宇航员。 供宇航员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舱是宇宙飞船上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保证宇航员身体健康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生命保障系统最为重要的是供水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供给宇航员生活用水和饮食用水。密闭舱是一个狭小的环境,必须对不断产生的污染物加以净化,以维持舱内空气新鲜,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由于失重飘浮,宇航员行动起来不像在地面上那样自如,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翼翼。航天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在失重时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宇航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只要他高兴。为了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他们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间中的睡觉姿势很特殊,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在空间轨道站上,宇航员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他们在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 另外,在宇宙中航行的宇航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但这一切都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比如在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为防止这个问题,美国采用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宇航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宇航员洗澡时,需要将耳朵塞上,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当人进入浴室,还要穿上固定的拖鞋,这样就不会飘浮起来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有一种太空马桶,造价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的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行——防止成为茫茫太空的人体卫星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离开“上升”2号飞船密闭舱,系着安全带第一次到茫茫太空中行走,开创了人类太空行走的先例。然而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上的行走不能相提并论,其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像的,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措施。 由于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也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还存在着能伤害人体的各种辐射和微流星体,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身穿特制航天服。同时,由于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内的人造气压、空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故人体内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较低,仅为大气压的27.5%,宇航员如果猛然出舱,遇到低的气压后血液供应会较差,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却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因此可能造成气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疾病。所以宇航员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以免隐患。 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围绕地球高速运行时,在广袤的空间中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速度快慢,如无保险措施,就可能会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再加上载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运动,宇航员有时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亦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身系安全带。安全带犹如婴儿的脐带将宇航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失。1984年2月7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进行第11次飞行时,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里斯穿着一种带助推装置的航天服,首次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在太空中自由行走了95分钟,捕获了已经停止工作的“太阳峰年”号人造卫星,并对其进行修理,排除故障后又将其重新送回轨道。布鲁斯完成了航天飞机首次捕获卫星的任务。这次太空行走也为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开创了新的天地。但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宇航员仍被要求系安全带。万一宇航员不能自己走回航天飞机,可以用牵引缆索把他拉回来。 太空生活看似有趣,实际上是对宇航员生存技巧的一大考验。看来要做个太空人,享受一下与地球人不一样的生活,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张国权)

10、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

1.睡眠和洗澡

飞船上也可以洗澡尽管飞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宇航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还可以淋浴。

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地面上有重力,而太空中没有重力,宇航员一躺就飘起来了。对此,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壁上,睡觉的时候要进到这个睡袋里面,就挂在那儿。

2.饮食

陈教授介绍说,宇航员的菜单也很丰富,有100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以下咽。不过,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对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含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在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而是摆在桌子上就飘起来了。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蔬菜、蛋白、脂肪丰富。据陈教授透露,航天集团专门有一个机构负责研究太空食品。早餐、午餐、晚餐,每天三顿饭吃什么,如何搭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

宇航员的吞咽肌肉必须十分发达,因为在宇宙空间中,食物不会因重力而下落而会因惯性在吞咽后在咽部静止,要使食物吞咽下去有两个方法:与食物发生相对运动使其因惯性落入胃中,但由于静摩擦力恐怕不可以实现,所以宇航员只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将食物通过肌肉的收缩挤压下去。如果宇航员在吞咽食物后向“下”(宇宙中没有方向)运动,食物甚至会从嘴里出来。

3.衣着

据中国载人飞船上将配备的宇航服的制造地——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宣传部有关人士透露,宇航服已制作完毕,并多次试穿。

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塑料细管制成;

液冷通风服外是两层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层,用来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限制层的外面是防热防微陨尘服,由8层组成,起防热和防微陨尘作用;最外一层是外套。航天服虽然结构复杂,但穿起来并不困难,一般15分钟左右即可穿戴完毕。

由于航天服是一种特制的衣服,通常由通风层、气密层、保暖层等多层组成,是一个小的密封系统,具有防护作用和出舱两个功能。这种航天服属舱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皮手套,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的,整套衣服重约120千克,价值高达上千万,再加上设计费用,总计能达到亿元。

(10)太空椅造价扩展资料:

宇航员心理状态

宇航员要解决在太空中的孤独就需要很好的心理调节,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扰,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怎样克服、消除精神紧张和孤独呢?学会处世的道理。

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别人碰上的事情您有一天也可能会碰上。生活的道路总不会是太平坦的,与周围的人建立友谊,可以增加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精神紧张。不要害怕扩大您的社会影响,这样有助您寻找应付紧急事件的新渠道。

努力改进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帮助您事业成功,减少挫折,这对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十分重要。我们不需要那种只会教训人:“给我听着,你该怎样做”的朋友,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是鼓励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够支持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朋友。主动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安排时间,是改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宣泄、抒发。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累加起来,可能会吞噬掉我们健康的机体。我们需要对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哪怕这样做改变不了多少事情。向谁诉说,取决于想要说的内容,必须选择合适的诉说对象。记住,绝对不要将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自己的心里。以仁待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应乐于助人。在这种时刻,他们最需要您去倾听他们的诉说,需要您给予帮助。

灵活一些。我们要完成一件工作,可能有许多方法,您自己的那种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虽然是最好的方法,但不一定行得通。如果您总认为事事都必须按您的想法去做,那么当事物不按您的想法发展时,您就会烦恼生气。其实您的目标只应是把事情办成,至于方法,不必拘于某一种。

预算造价信息甘肃省预算造价信息酒泉市预算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7475
点击数:636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