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6-04,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中国工程造价历史

1、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概、预算定额,预算价格,费用定额及计价办法、规定等有关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为适应当时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而开始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对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会议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之后,特别强调了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必要性,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度。 从1949年建国初期国家开始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规模搞基本建设。鉴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没有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计价办法。因此便组织学子从前苏联学习了一套关于预、决算的计价方法。即工程造价的初生。从此工程造价这一行业便涉入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之后,国家非常重视造价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招揽各界资深的专家学者来研究造价体系。终于在1977年我国研制出了一套基本完善的造价管理办法。从此我国便有自己的一套计价办法。 从建国初期至今造价管理已有五十年之久的历史了,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不断趋于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预算的发展史和出现的问题

这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请你参考: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明显。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提出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的建议和措施。一、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财政与部门间的关系难以理顺。部门预算改革的本质特征就是改变了原来按财政资金性质和部门交叉管理的方式,以部门为依托构建新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近几年的部门预算改革实践看,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还没有很好的理顺。1、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主的“被动”预算。我国目前的部门预算主要是依靠部门来编制的,财政部门只是在部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酌情砍压,最终汇总编制财政总预算。相当多的人将其视为部门预算的巨大优点,认为将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下放给部门,有利于财政部门腾出时间进行宏观管理。究其实质,则是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部门的预算资源、预算需求,客观上造成了以部门意见为转移的局面。从西方部分国家部门预算编制看,更多的是一种“主动”预算编制,法国预算局甚至是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直接编制各部门的预算,然后以此与各部门见面商讨。2、财政在同部门间的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财政与部门之间由于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财政难以准确了解部门真正需要的资金金额,这就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部门往往会通过抬高预算额度来欺骗财政部门。财政对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了解的,总是要凭经验对部门提报预算进行削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部门实事求是的提报自己的资金需求,反倒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因为财政部门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也抬高了价格。在这种共识的指导下,部门提报预算肯定会大大高于实际的资金需求量,也会大大高于政府财力可能,财政在与部门间的博弈过程中仍处于劣势。3、财政内部各处(科)室存在着“自我扩张”意识。部门预算改革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就是理顺财政内部的管理体制,对各业务处(科)室职能重新界定,一个预算单位只对应一个财政业务处(科)室,实现预算分配管理主体一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分管业务处(科)室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分管部门争资金,争项目,而不是站在财政全局的角度,对部门上报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经各业务处室审核后初步汇总编制的财政预算要大大高于当年可用财力,预算处只好根据当年财力状况逐个儿与业务处室谈判,有的地方甚至只好使用“基数法”,根据各业务处室上年分配资金额度适当增长后切块到处室,以确保财政预算总额不突破。财政内部的这种“自我扩张”机制,客观上降低了预算编制效率。4、预算分配权不统一,事业单位退出机制不畅。目前在财政部门之外,还有部分部门具有预算分配权。多重预算管理分配权不仅与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的要求不相适应,还影响到部门预算编制效率,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对事业单位而言,则存在着改革滞后、退出机制不畅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差额改全额”的现象。在以前收费、罚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时期,各地增设了很多依赖收费生存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可以说是“因费而生”。随着国家对收费项目的清理、取消,很多赖此生存的事业单位失去了经费来源,这些“因费而生”的单位本应“清费而灭”,却借取消收费之机改成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二)缺乏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1、人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目前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时间很短,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部门预算很难做到,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从西方近代议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近代议会是在争取财政权的过程中得以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可以说,议会的财政权甚至是先于立法权而存在。而长期以来我国人大对政府财政的监督一直比较弱化,部门预算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在人大对部门预算的审批权缺位情况下,仅仅由财政部门自我自发改革,那么这场改革也是不彻底的,更不能提高到“革命”的高度。2、部门预算执行出现法律空档。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审批(全国人代会一般在3月份召开,近几年来地方人代会召开时间有前移至1-2月份召开的趋势),致使预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人代会审批日,造成部门预算获得批准并开始执行的时间远远滞后于预算的编制,这意味着一年中有1/4的时间实际上没有预算,或者说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部门预算,不仅冲击了预算的正常进行,而且使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大打折扣。3、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度较低。目前,公众对预算的了解,恐怕只有报纸登载的财政预算报告,其他所有的政府的或部门预算数据、决策过程对普通公众而言,几乎都属于机密范畴。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下载、在书店里购买到政府预算一揽子文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预算来源的变化、预算资源投入的范围,都对公众和企业产生实质的影响。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和参与程度,让公民、企业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不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4、没有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尽管部门预算改革在全国各级广泛推开,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如何,部门决算同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程度有多大,鲜有人对此进行详细考究。从这个角度看,部门预算改革还不够深入和彻底,形式上的改革恐怕要多于内容上的改革。同时,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在具体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分轻重缓急排列次序。对于财政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核尽管也是大势所趋,但各级财政部门对此普遍缺乏经验,而事实上也存在较大难度。(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1、现行的定额标准仍然具有“基数法”的痕迹。部门预算的重要基础是科学、合理的定额体系。现行的定额不根据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财力的可能计算出来的,而是在承认部门和单位以前年度支出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决算数据倒推出来的。这样的定额,将传统功能预算下的部门间苦乐不均的状况给予延续,承认了以前不公平的部门间支出水平,无法真实反映部门单位的职能大小和权责轻重。2、确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往往容易遭遇两难悖论。在实践过程中,科学定额体系的建立非常容易陷入一个两难悖论。一方面为了使定额标准更加接近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定额直接相关的部门单位分类分档应该越细越好,从理论上讲,应该一个部门单位一个定额方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单位的实际需要。但分类分档越细也就失去了确立定额标准的目的,定额标准涵盖的范围过窄,预算分配的公平性也很难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抑制个性突出共性,类档线条粗犷,对部门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又难免造成削足适履,不利于部门工作开展和积极性的发挥。3、从部门预算的实践看,关于预算定额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定额的调整问题,即如何调整和调整频率。是根据财力状况按“基数加增长”的方式调整,还是个别部门、个别项目微调,是定额相对稳定还是每年调整,这些问题不解决,都会对部门预算编制产生不利影响。(四)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与部门预算改革不相适应。目前人们对预算会计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等的直接联系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对预算会计改革对部门预算的影响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1、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在“基数法”预算编制方式下,对预算决策时不需要过多的部门会计信息,只是按照上年基数根据财力可能并酌情考虑部门的特殊情况确定一个适当的增长比例即可,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显现出来。但在零基预算方式下,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一切从“零”开始来确定部门的资金使用额度。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核算,对各单位占用的大量长期资产关注不够,固定资产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固定资产办理竣工验收交接手续后方可在行政事业单位账簿中登记和反映。同时,固定资产入账后,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不计提折旧,从而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存在的账目不实、价值虚增等问题,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各部门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无法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的“家底”。2、随着新公共管理浪潮在西方的兴起,有些国家以提高决策质量和公共部门的效率为改革的主要目标,提出以“绩效管理”为框架,细化部门预算,预算编制由过去的“投入法”改为“产出法”,强调部门所提供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可以说,对部门进行绩效管理最终还是要归于对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估、衡量和追踪上。公共管理改革,对预算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不仅要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债务,还应能够核算和反映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情况,提供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而这些目标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都难以实现,迫切要求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的措施和建议(一)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一是适当提前预算编制时间。在传统的预算编制体制下,一般从11月份才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预算编制时间非常短,编制效果也自然就难以保证。但预算编制时间也并不是越早越好。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预算周期过长,预算编制时间过早,势必要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二是简化编报程序。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方法,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适当简化编报程序,比如可以变通实行“两上一下”或“一上一下”的程序。(二)注意把握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一是财政部门在全面掌握部门资源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预算编制的主动性。二是预算编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部门预算对财政资金在部门间进行分配,如果分配有失公允,势必会造成部门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因此必须要提高项目安排的透明度,确保资金在部门间的公平分配,以取得部门单位对财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三是切实处理好财政与部门间的集权和分权关系。实行部门预算后,财政对部门资金使用的垄断性监督管理大大加强,但是客观上也容易造成财政对资金分配的管理过宽过细,不利于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部分专项资金的分配权向部门适度转移,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就有可能变一家理财为多家理财,取得意想不到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结果。四是理顺财政与其他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的关系。对于计划、科技等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简单地将分配权收回并不是个好办法。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部门在各自的领域要比财政部门更有发言权,而且项目的选择权过分集中于财政一个部门,客观地说也是不甚妥当,分而治之,相互制衡总是要比独断专行要好一些。因此,可以将计划、科技等部门转变为预算审核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财政部门共同做好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工作。(三)改革人代会财政报告形式。目前的人代会财政报告内容比较虚泛,且只是汇报功能预算,这与其说是一份预算报告不如说是一份预算编制说明或总结,很多代表看不懂,更看不出问题。应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习惯作法对此做根本性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向国会递交的预算报告就包含了每一个部门的预算安排情况,介绍了部门的基础信息,主要的职能、任务以及预算年度各个项目的预算安排。我国可以先将单纯的功能预算形式改为同时汇报部门预算和功能预算,而以部门预算为主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展报告内容,将部门预算作为财政报告的附件一并印发并审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政资金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具体项目,才能确保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实质性审议。同时,预算报告要对公众公开,或者与人代会同步放到互联网上,或者免费发放,或者公开发行出售,总之要让公众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了解政府的预算政策和资金去向。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公众对预算程序的参与制度,使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到预算程序中来,为预算决策起到纠偏作用,使人大审批的预算更具科学性,更符合民意,从而更加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四)建立健全人大预算审查制度。首先要设立专司预算审查的专门委员会。目前中央及部分地方人大已经在财经委员会下设立了预算委员会,这对于加强预算审查、强化预算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虑到预算审查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应将具有相关素质的专业人员吸收进入预算委员会。在此基础上,人大对预算审查批准实行三读制。预算专业委员会首先进行一读,就部门预算案的各个方面进行咨询、听证。与此同时,预算委员会还要广泛听取按政府对口部门设立的其他专业委员会对相关部门预算安排的意见,最终形成一读初审意见。人大常委会对部门预算和预算委员会的一读初审意见进行二读,通过后递交到全体代表大会进入三读程序。限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状况,一读时应以项目审为主,三读时应以政策审为主,即一读时应对部门预算的具体项目进行详细审查,而三读时应主要就预算的总体安排和政策倾向进行审议表决。对于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间的法律空档,可以考虑在二读阶段,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一个临时预算,从预算年度开始到召开全体代表大会之前,按照临时预算执行。(五)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制定定员定额标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财力可能与行政事业发展相结合。在当前财力可能与财力需求存在较大矛盾的情况下,定员定额的制定既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把定员定额建立在较为可靠的财力基础上。二是公平公正原则。这一原则首先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考虑到各部门单位的个性,适当拉开类档差距,也要考虑其共性,避免引起各部门单位的攀比和抵触情绪。在核定定额标准时,应主要采用标准计算法,而不能一味地采用部门和单位的历史决算数据。三是定员定额项目数量适度。中央及部分地区将工资性支出也列入定额项目,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入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应逐步取消对工资性支出的定额管理,据实核定安排。其他定额项目,在测算时应越细越好,在安排下达时,应粗细适度,宜粗不宜细,把支出的自主权留给部门和单位。(七)实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账簿记录已不能满足部门预算改革需要,无法真实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应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为了适应编制部门预算的需要,应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取折旧政策,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八)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部门预算解决的是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和严肃性问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的是资金调度的灵活性和效益性问题,政府采购解决的是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问题,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只有配套联动,共同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

3、工程造价的期刊有哪些?

NO.1刊名: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Rail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主办: 铁路工程定额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天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9890CN: 11-5924/U 历史沿革道:现用刊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创刊时间:1986NO.2刊名: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主办: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回工程造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委员会;国家力公司水电建设定额站;水利部水电建设经济定额站周期:答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曾用刊名:水利水电工程定额与预算创刊时间:1987

4、急求一份工程造价的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学 学 系 班 学 生: 校: * * 学 院 别: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级: 号: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1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第1章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绪论 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解决 办法,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 建设项目中能更加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 益。 2. 研究意义 (1)促进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的解决; 针对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有助于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 (2)缓和我国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率低,每年能提供的建设资金极为有限,每年固定资 产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或者按人均计算都是较低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建设资金 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资金严重不足,这已成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项目的 投资控制,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求得最大的投资效益。研究造价管理就是要 想办法把投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 (3)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市场; 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有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凭空想象或大概估算。但是在现 阶段建筑市场中经常有贪利的建筑企业夸大多要, 或是建设单位资金不足却要大兴土 木, 出现非正常压低工程造价的情况, 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市场。 (4)减少社会财富流失和浪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由国家或 集体出资兴建的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如何控制国有资产的恰当利用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完全按市场情况来确定工程造价,可能会出现建设单位盲目定 价, 施工企业漫天要价, 中介单位无章可循的情况, 这势必导致整个建筑市场的混乱, 造成国有资产的投资和浪费,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工程 复杂,更易造成造价管理上的混乱,造成国有资产不必要的浪费和流失。另外,由于 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改造,一些企业为了发展也在进行各种改建和扩建,控制这些国有 工程的造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能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 2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工程造价管理以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这个基本内容为中心,每部分内 容所包含的知识非常之多,由于受本人自身因素以及外界条件的一些限制,本课题并 不注重于怎样对成本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等微观问题的研究 ,而主要侧重 于从宏观上探讨工程造价管理的体制、制度以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 深入分析, 力求找到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 另外, 本文还提到全面造价管理这个概念, 它包括全过程、全要素、全风险、全团队造价管理四个方面。全面造价管理是一种相 对较新的管理理念,任何新生理论都需要用实践来证实,本文只简单提到全面造价管 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至于深层次的问题,就留待建筑界的学术高手去探讨和 证实。 1.3 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概论 1.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某项工程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我们所指的造价管理即是对 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以及建设结算阶 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保证项目管理目 标的实现,以求能在建设项目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由文献[1,1-40]可知”。 2.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 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 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全部业务 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提高效益,有效控制。随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WTO规则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形成 巨大的冲击,必须对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 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即: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改革现行的 工程不实之处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 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 政府的管理职能应从原来的微观管理方式转变为宏观调控 为主,实现国家对消耗量标准的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规 则,为逐步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创造条件“由文献[1,1-40]可知”。 1.4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历史 1950-1957 年,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制度建立时期。1949 年新中国 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全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用 好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引进了前苏联一套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先后颁布了一系列 规定和办法,建立健全了概预算工作制度,确立了概预算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地位, 3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同时对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修正办法、程序等做了规定,确立了 对概预算编制依据实行集中管理为主的分级管理原则。 1957-1966 年,是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被削弱的阶段。在中央放权的背景下,概 预算与定额管理权限也全部下放, 造成现在全国工程量计量规则和定额项目在各地区 不统一的现象。各级基建管理机构的概预算部门被精简,设计单位概预算人员减少, 只算政治账,不讲经济账,概预算控制投资作用被削弱,投资大撒手之风逐渐滋长。 尽管在短时期内也有过重整定额管理迹象,但总的趋势并未改变。 1966-1976 年,是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造成设计无概算, 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投资大敞口。 1976-90 年代初,是造价管理工作整顿和发展的时期。全国颁布一系列推动概预 算管理和定额管理发展的文件,并颁布几十次预算定额、概算定额、估算指标,全过 程工程造价管理概念逐渐为广大造价管理人员接受, 对推动建筑业改革起到了促进作 用。 2. 现状 90 年代初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 筑工程的管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人们 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普遍 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造价难以客观真实地得到反映,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 算超预算,突破计划投资的项目比比皆是。由于工程投资的确定缺乏科学合理性,导 致工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 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开始建立健全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工程 造价管理体系与模式,使工程造价的管理趋于科学合理。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 制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是适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目前已经不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目 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至于这些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将在正文部分进行阐述。 3. 发展趋势 加入 WTO,我国经济进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这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二次 对外开放。其发展趋势有 2 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二是工程造价管 理的信息化“由文献[2,51-53]可知” 。 (1)国际化趋势 随着加入 WTO 中国经济日益深刻融入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 多,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 BOT 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 4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 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 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 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趋势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国际间的学术交 流日益频繁。 (2)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 Internet 走进千家万户,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 识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形成的协同办公模式,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 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 点,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目 前西方发达国家己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 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 虚拟化。 另外, 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 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工程造 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 理。 1.5 本章小结本章概括性的介绍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有以下几点: 促进我国建设工程造 价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的解决;缓和我国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 盾;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市场;减少社会财富流失和浪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宏观上 探讨工程造价管理的体制、制度以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 力求找到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本章还提到全面造价管理这个概念,它包括全 过程、全要素、全风险、全团队造价管理四个方面。文章第三节介绍了工程造价管理 的基础理论,第四节则是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总结, 并指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向着国际化和信息化趋势发展。 5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第 2 章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问题 2.1 中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比较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有英国、美国、日本模式。研究与国际 惯例接轨问题,主要是研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解决途径[3][4]。 1. 工程造价的政府管理 在国外,按项目投资来源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 政府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采用间接手段, 对政府项目和私人项目实施不同力度和 深度的管理,重点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对于私人投资项目,国外一般都采取政府不干 预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式。政府对私人投资项目主要是进行政策引导和信息指导,由市 场经济规律调节,体现了政府对工程造价的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始于1950年, 我国政府引进了前苏联的概预算定额 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计划经济的内在弊端逐步暴露出 来。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实际上是工程造价实行政府行 政指令的直接管理,这种政府行使的工程造价管理职能强调定额作为政府的法定行 为,强调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定额含量、工程取费及其费率的指令性,使得建筑产品 的价格严重脱离了价值,遏制了竞争,抑制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 工程造价的社会咨询 美国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有政府创办的机构,也有民办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创办 的机构。其中尤以民办咨询机构为多,他们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正在充当着政 府、业主和承包商的代理人和顾问,承担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等方 面的服务.美国的咨询公司十分注意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整理,建立起一套造价资 料积累制度,同时注意服务效果的反馈,形成了信息反馈、分析、判断、预测一整套 的科学管理体系。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先后由投资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多头负责,工作互不 衔接,投资失控状况相当严重。目前,大多数造价咨询机构服务内容单一,有的侧重 于项目可行性研究, 进行工程估算; 有的侧重于扩充设计评估, 进行工程概预算审核; 有的侧重于协助业主进行施工招投标;有的侧重于竣工结算的审查。一个项目前后有 几家咨询机构介入,彼此不连贯,不利于工程造价咨询向纵深方向发展。 3. 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 国外对工程适价的管理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动态的控制。 对造价计划执行中所出现 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这种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管理的做 法,体现了造价控制的动态性,并且重视造价管理所具有的随环境、工程进展以及价 格等变化而调整造价的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的动态特征。 日本在借鉴英国工料测量师 6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协会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社会咨询业,并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使估价业务作为一个专 业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逐步使估价的业务规模化、系统化。咨询企业是靠自己 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无形服务的。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定额计价法。 它强调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供求关 系和分配制度,在几十年来的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逐步的探索 和完善已自成一体。这种方法确定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确定造价定额、规 定费用构成和颁布价格及费率标准来完成的。 工程设计部门在编制工程造价方面的主 动性、创造性不高,责任感不强他们只注重套定额指标,不考虑市场动态。 4.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 在美国,建筑造价指数一般由一些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介来编制,在多种建筑造价 信息来源中,《工程新闻纪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简称ENR)中的造价指标是 比较重要的一种。美国工程造价信息反馈系统也较为完善,国内的各工程公司十分注 意收集工程造价管理各个阶段中的工程造价资料, 并把向有关部门提供造价信息资料 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他们不仅注意收集造价资料,也派出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考察, 使其所获得的资料较为翔实,从而保证了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还不够健全, 全国范围内的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尚未建 立。 2.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问题通过上一节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2.1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前全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说 “我国 2010 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5]” 。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体制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建筑业亦是如此,尽管 我国已经制定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 法规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加入 WTO 后,我国的法律仍然存在与 WTO 组织有关法律不符 的地方。因此,加强行业立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 2.2.2 工程造价政府管理不完善工程造价政府管理的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 协调配合乏力以及管理主体不明确等。 从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国的管理体制讲,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 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要 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结)算等,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 委、规委、建委等,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各立章法,客观上存在相互间必要的 联系和有效的协调配合不够,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前后脱节,甚至相互矛盾,间 接导致工程造价“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严重等问题。 7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传统观念和因循守 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另外,就管理主体而言,主要 体现在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整个工程造价活动中身份不明确,一方面是宏 观政策的制定者,作为市场管理主体的角色出现;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工 程)中是具体的投资者,作为建设市场的一方直接参与具体建设项目的管理。这种双 重角色无疑导致了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职责含混不清或重复 交叉。 2.2.3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 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 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造价业内人士历来把建 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注重承包造价、建设实施过程中的 造价变更和结算, 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再者,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往 往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 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 约束, 导致设计保守、 投资偏高。 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 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监理人员只是偏 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尤其在涉及到项目变更、 现场签证时,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从而直接导致长 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 益管理。 2.2.4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 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直接费,再根据 直接费套用有关定额取费费率,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计价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发挥 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 来越多的弊病: (1)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建筑市场最重要的 要素——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 (2)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 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 套做法,阻止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制约了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8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2.2.5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落后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工程造价机制正逐步完 善,工程造价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 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 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 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因此,工 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目前对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规则,统一编码和系统分类,信 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状态。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 源共享的优势。更多的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纸上信息,忽略信息深加工。 2. 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落后 采集技术落后,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和存取方式不一致,使得对信息 资源的远程传递加工处理变得非常困难,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很难提高,信息维护更 新速度慢,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 信息网建设有待完善 现有工程造价网多为定额站或咨询公司所建,网站内容主要为定额发布,几个信 息,相关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发布,企业或公司介绍等;网站只是将已有的造价信 息在网站上显示出来,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对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 总结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一 些问题如下: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工程造价政府管理不完善;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 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工程造价信息 化管理落后等。 9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第 3 章 工程造价管理 3.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1.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建立。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引进了前 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设立了概预算管理部门,并通过颁布一系列文件,建立 了概预算工作制度,同时对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修正办法、程序 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直至十年动乱期间, 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 坏。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机构被撤消,大量基础资料被销毁。 从 1977 年起,国家恢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经过 20 多年的不断深化改革,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各有关部门、 各地区对建立健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 度,改进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做了大量工作。 2.工程定额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投资体制的集权管理模式,政府既是宏观调空的主体,又是 微观的项目建设者,因此以统一的定额作为国家造价管理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十分有 效,所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主要体现为工程定额管理制度。这种定额管理制度 起源于前苏联模式—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相适应的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 强调的是 计划价格和消耗标准的统一,所以形成了以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即由国 家、行业或地区规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实体消耗标准,施工措施性消耗标 准,劳动力、材料、机械的单价,依据这些标准编制工程造价。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 计价依据是建设部标准定额司[99]1 号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 规定》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工程计价方法仍以国家、行业或地区统一的 定额为基础。 3.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为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机构体系。国家工程造价归口 领导机构是国家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法 规、制度并贯彻实施,组织制定和监督指导全国统一经济定额和部管行业经济定额, 负责全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准管理。 各工业部一般在基建计划司或建设协调司中设立处级标准定额处(专业定额站) ,其 主要职能是制定、修编各类工程建设定额,负责本系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国务院 机构改革后,该机构的职能正在弱化。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设的 工程造价管理站为地方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除了对计价依据—定额、取费标准、计 价制度等有直接管理权外,不少机构还有价格管理权。各级计划、财政管理部门也设 立了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主要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结算审核、 工程款支付审核, 10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定额的发布和编审权, 其他还有审计部门、 物价部门、 工商部门、 监察部门、检查部门也从不同角度参与了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 4.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造价工程师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逐渐从政府机构中分离,成 立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为社会提供造价咨询。如设计院的工程 经济处、建设银行的工程造价咨询处,以及依建设部 75 号令《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 理办法》成立的造价咨询机构等。由造价工程师为主体组建的工程造价事务所或发达 国家的中介机构将是未来工程造价咨询的主要力量。我国 1996 年开始了造价工程师 培训工作,1997 年开始了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考试,造价工程师在工程造价 管理的各种岗位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2 工程计价模式 1. 工程计价概念 工程计价就是估算工程造价。由于工程造价具有单件计价,多次计价、动态价额为依据,按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子

5、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概、预算定额,预算价格,费用定额及计价办法、规定等有关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为适应当时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而开始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对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会议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之后,特别强调了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必要性,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度。 从1949年建国初期国家开始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规模搞基本建设。鉴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没有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计价办法。因此便组织学子从前苏联学习了一套关于预、决算的计价方法。即工程造价的初生。从此工程造价这一行业便涉入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之后,国家非常重视造价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招揽各界资深的专家学者来研究造价体系。终于在1977年我国研制出了一套基本完善的造价管理办法。从此我国便有自己的一套计价办法。 从建国初期至今造价管理已有五十年之久的历史了,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不断趋于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6、中国近二十年十大建设工程

网上没有找到十大工程,估计每年评一个十大工程都可以,因为中国的发展太快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我挺骄傲,我是西南交大人,铁路一半是咱交大人建设的) 苏通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这是建国时候建设的,不算吧) 2005年中国十大工程 http://www.fubusi.com 2006-2-6 16:30:00 中国机械资讯网 桥梁文明活字典——苏通大桥工程 项目亮点: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苏通大桥创造出“四个世界第一”。她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 连接苏州与南通两座古城的苏通大桥是中国桥梁文明的活字典。这座横贯浩浩长江的大桥全长32.4公里,是在建中的世界第一大桥。大桥由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总投资约64.5亿元,预计2008年底建成。 去年进入建设高潮的苏通大桥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难题,成为了中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她创造的“四个世界之最”是: 最大主跨。大桥跨径108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径斜拉桥。超过了日本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和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最深基础。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最高塔桥。目前已建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钢塔,而苏通大桥塔为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桥塔高6米,为世界最高桥塔。最长拉索。大桥最长拉索577米,最大重量59吨,比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移民安置模范——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 项目亮点:其成功不在于单纯的项目管理,而是建设企业组成“包乡工作组”深入移民村开展包扶。这一创新不仅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如期运行,还解决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移民难”的问题。 尼尔基水利枢纽位于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嫩江干流,是国家“十五”计划批准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之一,总投资已达50多亿元。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水电站厂房及灌溉输水洞(管)等组成。其中,主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坝顶长度1807.31米,左岸、右岸副坝为黏土心墙土石坝。泄洪建筑物为岸坡式溢洪道,设11个泄流孔,单孔宽12米,堰顶高程199.80米,最大下泄流量为20300立方米/秒。 由于工程征地移民涉及黑龙江省的讷河市、嫩江县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近5万人口。为此,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与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克服资金困难,组成“包乡工作组”深入移民村开展包扶工作。截止目前,坝区移民安置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动迁安置移民13373户、49985人,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按期运行。 老北京民俗结晶——首都博物馆新馆 项目亮点:在馆内视听室、播音室、电化教育室、观众参与室的设计建造中,融入更多文化、艺术、民俗空间,为市民营造了怀旧、和谐、文明的“京味文化”休闲环境。 历时4年完成的首都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638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整体建筑造型别致、新颖大方,体现出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实、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博新馆的设计方案是经国内外招投标、专家评审、群众评议等一系列程序最终确定的,由法国apep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新馆划分为3大功能区,即对外开放区、业务功能区、内部管理区。中央大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高达34米,其高度和跨度在北京绝无仅有。 新馆充分吸收和接纳了当今世界博物馆建设的先进技术,既体现了功能先进、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博物馆的特征,也充满了亲和力极强的“老北京文化”。在藏品保护方面,新馆采用恒温恒湿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而庭院、大堂、屋顶处却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封闭带来的沉闷。 项目单位还在视听室、播音室、电化教育室、观众参与室的设计建设中,融入了更多文化、艺术、民俗空间,为市民营造了开放、温和、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 藏文化建筑舞台——布达拉宫广场改扩建工程 项目亮点:在保留传统的藏民族文化特点基础上凸现了工程的时代特点和风貌,成为今年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的主会场。 去年3月20日开始进行改扩建、7月31日正式完工的布达拉宫广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中心广场、东区湖区整治、西区水系恢复和绿化三部分。工程建设包括土建、地面铺装、园林绿化、音乐喷泉、广播音响和供配电等项目,并新增近7万平方米的绿地草坪。 在设计人员的精心策划下,项目既充分挖掘了藏文化的历史内涵,又洋溢了现代气息,使具有西藏特色的布达拉宫的内部殿堂和外部广场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充分反映了建设者的聪明才智。 布达拉宫广场始建于1995年,对她的改扩建是保护世界遗产布达拉宫的重大举措。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广场北侧的达扎鲁恭记功碑原封不动没被迁移,并强化了更多保护措施,而西区原有杂乱的建筑也被新增人工湖和观赏草坪、花坛所替代。为了方便游客,广场还设置了3个移动的环保厕所。 由于布达拉宫广场的特殊地位,修葺一新的广场正式对外开放后,被中央和西藏各族人民选定为今年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的主会场。 超长隧道群典范——西汉高速公路工程 项目亮点:将超长隧道建成三个桥隧相连的隧道群,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周期,还便于日后的维修、通风和行车安全系数的提高。同时也使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保护。 国家重点工程西安——汉中高速公路总投资138.7亿元,全长258.65公里,桥梁、隧道、路基占里程1/3,属国道40内蒙古二连浩特到广西河口的一段。 作为这条公路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秦岭特长隧道群于去年5月贯通,比原定工期提前了3个月。据了解,工程由3个长度分别为6144米、6125米和4950米的三个特长隧道组成。原设计方案是打一个17公里长的隧道,但超长隧道建成后维修费用高、抗地质灾害能力低。为此,科技人员更改方案,另行选址,在秦岭深处的麻沟岭发现了一处走廊,将超长隧道建成三个桥隧相连的隧道群,这一技术发现和创新,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周期,还便于日后的维修、通风和行车安全系数的提高。 据国家权威质量检测部门抽查:秦岭特长隧道群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隧道群掘进平面误差控制在15毫米、高程误差控制在了28毫米以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隧道群的施工。同时,由于优化了全线设计,这一工程共节约投资5000万元。为我国超长隧道群项目管理开创了先河。

7、工程管理的发展简史

在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工程管理就是对工程或者说工程建设进行管理,这里的工程指的是指土木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行管理。就学科分类而言,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如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等等。开设该专业的各高等院校有把工程管理归入到管理学院下的,如天津大学;有把该专业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里的一个专业方向的,如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有直接把该专业独立为下属院系的,如东北财经大学的金广建设管理学院。每个学校又侧重不同,有的侧重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有的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有的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或者偏重管理或者偏重技术,各有特色。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高级人才(项目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将有不断增长的需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他们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专业就业分布最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等。相关的资格考证: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等。

8、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文件及作用有哪些

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文件及作用:

工程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

投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投资有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等不同称唿,这些“算”的依据和作用不同,其准确性也“渐进明细”,一个比一个更真实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投资。  

一、估算也叫投资估算

发生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的依据是项目规划方案(方案设计),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工程费用(含建安工程、室外工程、设备和安装工程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和建设期利息(如果有贷款)进行计算,用于计算项目投资规模和融资方案选择,供项目投资决策部门参考;估算时要注意准确而全面地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这部分费用地区性和政策性较强。

二、概算也叫设计概算

发生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概算需要具备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对项目建设费用计算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概算要注意不能漏项、缺项或重复计算,标准要符合定额或规范。

三、预算也叫施工图预算

发生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预算需要具备施工图纸,汇总项目的人、机、料的预算,确定建安工程造价;编制预算关键是计算工程量、准确套用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

四、结算也叫竣工结算

发生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结算一般由工程承包商(施工单位)提交,根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洽商情况,调整施工图预算,确定工程项目最终结算价格;结算的依据是施工承包合同和变更洽商记录(注意各方签字),准确计算暂估价和实际发生额的偏差,对照有关定额标准,计算施工图预算中的漏项和缺项部分的应得工程费用。

五、决算也叫竣工决算

发生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决算一般由项目法人单位编制或委托编制,汇总计算项目全过程实际发生的总费用;决算在编制竣工决算总表和资产清单时,要注意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造价结算和客观地评价项目实际投资效果。

拓展资料:

工程建设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基础性经济活动,直接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自古以来工程建设就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普遍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调整,对于其中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甚至不惜动用刑法。

在一般情况下,制定和执行经济法律才是各国统治者普遍使用的调整工程建设活动及其社会关系的方式和手段。在中国,工程领城专门法律规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正如同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规范都反映了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相应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知程度(包括广度及深度) 一样,工程法律规范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工程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知程度。

分类

工程建设是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经济活动。由民用建筑和工业工程两部分组成:

1.民用建筑工程

(1)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和列入房屋建筑工程的供水、供暖、供电、卫生、通风、煤气等设备及其安装工程,以及列入建筑工程的各种管道、电力、电信和电缆导线敷设工程。

(2)设备基础、支柱、工作台、烟囱、水塔、水池等附属工程。

(3)为施工而进行的场地平整,工程和水文勘察,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以及施工临时用水、电、气、路和完工后的场地清理、环境绿化、美化等工作。

(4)矿井开凿、井巷延伸、石油、天然气钻井,以及修建铁路、公路、桥梁、水库、堤坝、灌渠及防洪等工程。

2.工业工程

(1)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的装配,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等装设工程以及附设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作。

(2)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个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行和对系统设备进行系统联动无负荷试运转而进行的调试工作。

网络  工程建设

9、工程预算在我国的演变历史

每一本造价书籍前面都有这个的..从古代开始的...比较漫长.

10、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有什么区别?

1、培养目标不同

工程造价: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2、主要课程不同

工程造价: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制图与CAD 、管理学原理、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计价、土建工程计量、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概论、工程成本会计学、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电工学、流体力学、建筑电气与施工、安装工程计价与计量、建筑给排水

工程管理: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等。

3、就业方向不同

工程造价: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

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

1、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概、预算定额,预算价格,费用定额及计价办法、规定等有关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为适应当时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而开始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对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会议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之后,特别强调了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必要性,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度。 从1949年建国初期国家开始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规模搞基本建设。鉴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没有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计价办法。因此便组织学子从前苏联学习了一套关于预、决算的计价方法。即工程造价的初生。从此工程造价这一行业便涉入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之后,国家非常重视造价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招揽各界资深的专家学者来研究造价体系。终于在1977年我国研制出了一套基本完善的造价管理办法。从此我国便有自己的一套计价办法。 从建国初期至今造价管理已有五十年之久的历史了,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不断趋于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预算的发展史和出现的问题

这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请你参考: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明显。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提出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的建议和措施。一、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财政与部门间的关系难以理顺。部门预算改革的本质特征就是改变了原来按财政资金性质和部门交叉管理的方式,以部门为依托构建新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近几年的部门预算改革实践看,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还没有很好的理顺。1、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主的“被动”预算。我国目前的部门预算主要是依靠部门来编制的,财政部门只是在部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酌情砍压,最终汇总编制财政总预算。相当多的人将其视为部门预算的巨大优点,认为将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下放给部门,有利于财政部门腾出时间进行宏观管理。究其实质,则是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部门的预算资源、预算需求,客观上造成了以部门意见为转移的局面。从西方部分国家部门预算编制看,更多的是一种“主动”预算编制,法国预算局甚至是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直接编制各部门的预算,然后以此与各部门见面商讨。2、财政在同部门间的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财政与部门之间由于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财政难以准确了解部门真正需要的资金金额,这就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部门往往会通过抬高预算额度来欺骗财政部门。财政对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了解的,总是要凭经验对部门提报预算进行削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部门实事求是的提报自己的资金需求,反倒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因为财政部门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也抬高了价格。在这种共识的指导下,部门提报预算肯定会大大高于实际的资金需求量,也会大大高于政府财力可能,财政在与部门间的博弈过程中仍处于劣势。3、财政内部各处(科)室存在着“自我扩张”意识。部门预算改革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就是理顺财政内部的管理体制,对各业务处(科)室职能重新界定,一个预算单位只对应一个财政业务处(科)室,实现预算分配管理主体一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分管业务处(科)室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分管部门争资金,争项目,而不是站在财政全局的角度,对部门上报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经各业务处室审核后初步汇总编制的财政预算要大大高于当年可用财力,预算处只好根据当年财力状况逐个儿与业务处室谈判,有的地方甚至只好使用“基数法”,根据各业务处室上年分配资金额度适当增长后切块到处室,以确保财政预算总额不突破。财政内部的这种“自我扩张”机制,客观上降低了预算编制效率。4、预算分配权不统一,事业单位退出机制不畅。目前在财政部门之外,还有部分部门具有预算分配权。多重预算管理分配权不仅与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的要求不相适应,还影响到部门预算编制效率,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对事业单位而言,则存在着改革滞后、退出机制不畅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差额改全额”的现象。在以前收费、罚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时期,各地增设了很多依赖收费生存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可以说是“因费而生”。随着国家对收费项目的清理、取消,很多赖此生存的事业单位失去了经费来源,这些“因费而生”的单位本应“清费而灭”,却借取消收费之机改成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二)缺乏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1、人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目前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时间很短,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部门预算很难做到,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从西方近代议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近代议会是在争取财政权的过程中得以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可以说,议会的财政权甚至是先于立法权而存在。而长期以来我国人大对政府财政的监督一直比较弱化,部门预算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在人大对部门预算的审批权缺位情况下,仅仅由财政部门自我自发改革,那么这场改革也是不彻底的,更不能提高到“革命”的高度。2、部门预算执行出现法律空档。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审批(全国人代会一般在3月份召开,近几年来地方人代会召开时间有前移至1-2月份召开的趋势),致使预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人代会审批日,造成部门预算获得批准并开始执行的时间远远滞后于预算的编制,这意味着一年中有1/4的时间实际上没有预算,或者说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部门预算,不仅冲击了预算的正常进行,而且使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大打折扣。3、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度较低。目前,公众对预算的了解,恐怕只有报纸登载的财政预算报告,其他所有的政府的或部门预算数据、决策过程对普通公众而言,几乎都属于机密范畴。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下载、在书店里购买到政府预算一揽子文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预算来源的变化、预算资源投入的范围,都对公众和企业产生实质的影响。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和参与程度,让公民、企业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不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4、没有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尽管部门预算改革在全国各级广泛推开,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如何,部门决算同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程度有多大,鲜有人对此进行详细考究。从这个角度看,部门预算改革还不够深入和彻底,形式上的改革恐怕要多于内容上的改革。同时,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在具体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分轻重缓急排列次序。对于财政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核尽管也是大势所趋,但各级财政部门对此普遍缺乏经验,而事实上也存在较大难度。(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1、现行的定额标准仍然具有“基数法”的痕迹。部门预算的重要基础是科学、合理的定额体系。现行的定额不根据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财力的可能计算出来的,而是在承认部门和单位以前年度支出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决算数据倒推出来的。这样的定额,将传统功能预算下的部门间苦乐不均的状况给予延续,承认了以前不公平的部门间支出水平,无法真实反映部门单位的职能大小和权责轻重。2、确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往往容易遭遇两难悖论。在实践过程中,科学定额体系的建立非常容易陷入一个两难悖论。一方面为了使定额标准更加接近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定额直接相关的部门单位分类分档应该越细越好,从理论上讲,应该一个部门单位一个定额方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单位的实际需要。但分类分档越细也就失去了确立定额标准的目的,定额标准涵盖的范围过窄,预算分配的公平性也很难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抑制个性突出共性,类档线条粗犷,对部门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又难免造成削足适履,不利于部门工作开展和积极性的发挥。3、从部门预算的实践看,关于预算定额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定额的调整问题,即如何调整和调整频率。是根据财力状况按“基数加增长”的方式调整,还是个别部门、个别项目微调,是定额相对稳定还是每年调整,这些问题不解决,都会对部门预算编制产生不利影响。(四)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与部门预算改革不相适应。目前人们对预算会计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等的直接联系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对预算会计改革对部门预算的影响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1、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在“基数法”预算编制方式下,对预算决策时不需要过多的部门会计信息,只是按照上年基数根据财力可能并酌情考虑部门的特殊情况确定一个适当的增长比例即可,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显现出来。但在零基预算方式下,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一切从“零”开始来确定部门的资金使用额度。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核算,对各单位占用的大量长期资产关注不够,固定资产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固定资产办理竣工验收交接手续后方可在行政事业单位账簿中登记和反映。同时,固定资产入账后,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不计提折旧,从而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存在的账目不实、价值虚增等问题,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各部门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无法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的“家底”。2、随着新公共管理浪潮在西方的兴起,有些国家以提高决策质量和公共部门的效率为改革的主要目标,提出以“绩效管理”为框架,细化部门预算,预算编制由过去的“投入法”改为“产出法”,强调部门所提供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可以说,对部门进行绩效管理最终还是要归于对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估、衡量和追踪上。公共管理改革,对预算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不仅要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债务,还应能够核算和反映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情况,提供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而这些目标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都难以实现,迫切要求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的措施和建议(一)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一是适当提前预算编制时间。在传统的预算编制体制下,一般从11月份才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预算编制时间非常短,编制效果也自然就难以保证。但预算编制时间也并不是越早越好。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预算周期过长,预算编制时间过早,势必要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二是简化编报程序。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方法,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适当简化编报程序,比如可以变通实行“两上一下”或“一上一下”的程序。(二)注意把握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一是财政部门在全面掌握部门资源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预算编制的主动性。二是预算编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部门预算对财政资金在部门间进行分配,如果分配有失公允,势必会造成部门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因此必须要提高项目安排的透明度,确保资金在部门间的公平分配,以取得部门单位对财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三是切实处理好财政与部门间的集权和分权关系。实行部门预算后,财政对部门资金使用的垄断性监督管理大大加强,但是客观上也容易造成财政对资金分配的管理过宽过细,不利于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部分专项资金的分配权向部门适度转移,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就有可能变一家理财为多家理财,取得意想不到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结果。四是理顺财政与其他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的关系。对于计划、科技等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简单地将分配权收回并不是个好办法。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部门在各自的领域要比财政部门更有发言权,而且项目的选择权过分集中于财政一个部门,客观地说也是不甚妥当,分而治之,相互制衡总是要比独断专行要好一些。因此,可以将计划、科技等部门转变为预算审核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财政部门共同做好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工作。(三)改革人代会财政报告形式。目前的人代会财政报告内容比较虚泛,且只是汇报功能预算,这与其说是一份预算报告不如说是一份预算编制说明或总结,很多代表看不懂,更看不出问题。应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习惯作法对此做根本性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向国会递交的预算报告就包含了每一个部门的预算安排情况,介绍了部门的基础信息,主要的职能、任务以及预算年度各个项目的预算安排。我国可以先将单纯的功能预算形式改为同时汇报部门预算和功能预算,而以部门预算为主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展报告内容,将部门预算作为财政报告的附件一并印发并审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政资金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具体项目,才能确保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实质性审议。同时,预算报告要对公众公开,或者与人代会同步放到互联网上,或者免费发放,或者公开发行出售,总之要让公众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了解政府的预算政策和资金去向。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公众对预算程序的参与制度,使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到预算程序中来,为预算决策起到纠偏作用,使人大审批的预算更具科学性,更符合民意,从而更加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四)建立健全人大预算审查制度。首先要设立专司预算审查的专门委员会。目前中央及部分地方人大已经在财经委员会下设立了预算委员会,这对于加强预算审查、强化预算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虑到预算审查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应将具有相关素质的专业人员吸收进入预算委员会。在此基础上,人大对预算审查批准实行三读制。预算专业委员会首先进行一读,就部门预算案的各个方面进行咨询、听证。与此同时,预算委员会还要广泛听取按政府对口部门设立的其他专业委员会对相关部门预算安排的意见,最终形成一读初审意见。人大常委会对部门预算和预算委员会的一读初审意见进行二读,通过后递交到全体代表大会进入三读程序。限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状况,一读时应以项目审为主,三读时应以政策审为主,即一读时应对部门预算的具体项目进行详细审查,而三读时应主要就预算的总体安排和政策倾向进行审议表决。对于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间的法律空档,可以考虑在二读阶段,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一个临时预算,从预算年度开始到召开全体代表大会之前,按照临时预算执行。(五)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制定定员定额标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财力可能与行政事业发展相结合。在当前财力可能与财力需求存在较大矛盾的情况下,定员定额的制定既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把定员定额建立在较为可靠的财力基础上。二是公平公正原则。这一原则首先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考虑到各部门单位的个性,适当拉开类档差距,也要考虑其共性,避免引起各部门单位的攀比和抵触情绪。在核定定额标准时,应主要采用标准计算法,而不能一味地采用部门和单位的历史决算数据。三是定员定额项目数量适度。中央及部分地区将工资性支出也列入定额项目,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入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应逐步取消对工资性支出的定额管理,据实核定安排。其他定额项目,在测算时应越细越好,在安排下达时,应粗细适度,宜粗不宜细,把支出的自主权留给部门和单位。(七)实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账簿记录已不能满足部门预算改革需要,无法真实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应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为了适应编制部门预算的需要,应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取折旧政策,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八)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部门预算解决的是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和严肃性问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的是资金调度的灵活性和效益性问题,政府采购解决的是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问题,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只有配套联动,共同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

3、工程造价的期刊有哪些?

NO.1刊名: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Rail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主办: 铁路工程定额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天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9890CN: 11-5924/U 历史沿革道:现用刊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创刊时间:1986NO.2刊名: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主办: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回工程造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委员会;国家力公司水电建设定额站;水利部水电建设经济定额站周期:答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曾用刊名:水利水电工程定额与预算创刊时间:1987

4、急求一份工程造价的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学 学 系 班 学 生: 校: * * 学 院 别: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级: 号: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1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第1章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绪论 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解决 办法,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 建设项目中能更加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 益。 2. 研究意义 (1)促进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的解决; 针对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有助于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 (2)缓和我国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率低,每年能提供的建设资金极为有限,每年固定资 产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或者按人均计算都是较低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建设资金 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资金严重不足,这已成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项目的 投资控制,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求得最大的投资效益。研究造价管理就是要 想办法把投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 (3)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市场; 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有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凭空想象或大概估算。但是在现 阶段建筑市场中经常有贪利的建筑企业夸大多要, 或是建设单位资金不足却要大兴土 木, 出现非正常压低工程造价的情况, 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市场。 (4)减少社会财富流失和浪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由国家或 集体出资兴建的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如何控制国有资产的恰当利用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完全按市场情况来确定工程造价,可能会出现建设单位盲目定 价, 施工企业漫天要价, 中介单位无章可循的情况, 这势必导致整个建筑市场的混乱, 造成国有资产的投资和浪费,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工程 复杂,更易造成造价管理上的混乱,造成国有资产不必要的浪费和流失。另外,由于 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改造,一些企业为了发展也在进行各种改建和扩建,控制这些国有 工程的造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能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 2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工程造价管理以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这个基本内容为中心,每部分内 容所包含的知识非常之多,由于受本人自身因素以及外界条件的一些限制,本课题并 不注重于怎样对成本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等微观问题的研究 ,而主要侧重 于从宏观上探讨工程造价管理的体制、制度以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 深入分析, 力求找到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 另外, 本文还提到全面造价管理这个概念, 它包括全过程、全要素、全风险、全团队造价管理四个方面。全面造价管理是一种相 对较新的管理理念,任何新生理论都需要用实践来证实,本文只简单提到全面造价管 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至于深层次的问题,就留待建筑界的学术高手去探讨和 证实。 1.3 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概论 1.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某项工程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我们所指的造价管理即是对 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以及建设结算阶 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保证项目管理目 标的实现,以求能在建设项目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由文献[1,1-40]可知”。 2.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 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 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全部业务 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提高效益,有效控制。随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WTO规则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形成 巨大的冲击,必须对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 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即: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改革现行的 工程不实之处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 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 政府的管理职能应从原来的微观管理方式转变为宏观调控 为主,实现国家对消耗量标准的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规 则,为逐步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创造条件“由文献[1,1-40]可知”。 1.4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历史 1950-1957 年,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制度建立时期。1949 年新中国 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全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用 好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引进了前苏联一套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先后颁布了一系列 规定和办法,建立健全了概预算工作制度,确立了概预算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地位, 3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同时对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修正办法、程序等做了规定,确立了 对概预算编制依据实行集中管理为主的分级管理原则。 1957-1966 年,是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被削弱的阶段。在中央放权的背景下,概 预算与定额管理权限也全部下放, 造成现在全国工程量计量规则和定额项目在各地区 不统一的现象。各级基建管理机构的概预算部门被精简,设计单位概预算人员减少, 只算政治账,不讲经济账,概预算控制投资作用被削弱,投资大撒手之风逐渐滋长。 尽管在短时期内也有过重整定额管理迹象,但总的趋势并未改变。 1966-1976 年,是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造成设计无概算, 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投资大敞口。 1976-90 年代初,是造价管理工作整顿和发展的时期。全国颁布一系列推动概预 算管理和定额管理发展的文件,并颁布几十次预算定额、概算定额、估算指标,全过 程工程造价管理概念逐渐为广大造价管理人员接受, 对推动建筑业改革起到了促进作 用。 2. 现状 90 年代初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 筑工程的管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人们 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普遍 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造价难以客观真实地得到反映,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 算超预算,突破计划投资的项目比比皆是。由于工程投资的确定缺乏科学合理性,导 致工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 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开始建立健全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工程 造价管理体系与模式,使工程造价的管理趋于科学合理。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 制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是适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目前已经不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目 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至于这些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将在正文部分进行阐述。 3. 发展趋势 加入 WTO,我国经济进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这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二次 对外开放。其发展趋势有 2 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二是工程造价管 理的信息化“由文献[2,51-53]可知” 。 (1)国际化趋势 随着加入 WTO 中国经济日益深刻融入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 多,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 BOT 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 4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 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 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 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趋势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国际间的学术交 流日益频繁。 (2)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 Internet 走进千家万户,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 识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形成的协同办公模式,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 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 点,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目 前西方发达国家己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 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 虚拟化。 另外, 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 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工程造 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 理。 1.5 本章小结本章概括性的介绍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有以下几点: 促进我国建设工程造 价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的解决;缓和我国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 盾;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市场;减少社会财富流失和浪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宏观上 探讨工程造价管理的体制、制度以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 力求找到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本章还提到全面造价管理这个概念,它包括全 过程、全要素、全风险、全团队造价管理四个方面。文章第三节介绍了工程造价管理 的基础理论,第四节则是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总结, 并指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向着国际化和信息化趋势发展。 5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第 2 章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问题 2.1 中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比较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有英国、美国、日本模式。研究与国际 惯例接轨问题,主要是研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解决途径[3][4]。 1. 工程造价的政府管理 在国外,按项目投资来源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 政府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采用间接手段, 对政府项目和私人项目实施不同力度和 深度的管理,重点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对于私人投资项目,国外一般都采取政府不干 预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式。政府对私人投资项目主要是进行政策引导和信息指导,由市 场经济规律调节,体现了政府对工程造价的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始于1950年, 我国政府引进了前苏联的概预算定额 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计划经济的内在弊端逐步暴露出 来。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实际上是工程造价实行政府行 政指令的直接管理,这种政府行使的工程造价管理职能强调定额作为政府的法定行 为,强调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定额含量、工程取费及其费率的指令性,使得建筑产品 的价格严重脱离了价值,遏制了竞争,抑制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 工程造价的社会咨询 美国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有政府创办的机构,也有民办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创办 的机构。其中尤以民办咨询机构为多,他们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正在充当着政 府、业主和承包商的代理人和顾问,承担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等方 面的服务.美国的咨询公司十分注意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整理,建立起一套造价资 料积累制度,同时注意服务效果的反馈,形成了信息反馈、分析、判断、预测一整套 的科学管理体系。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先后由投资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多头负责,工作互不 衔接,投资失控状况相当严重。目前,大多数造价咨询机构服务内容单一,有的侧重 于项目可行性研究, 进行工程估算; 有的侧重于扩充设计评估, 进行工程概预算审核; 有的侧重于协助业主进行施工招投标;有的侧重于竣工结算的审查。一个项目前后有 几家咨询机构介入,彼此不连贯,不利于工程造价咨询向纵深方向发展。 3. 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 国外对工程适价的管理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动态的控制。 对造价计划执行中所出现 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这种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管理的做 法,体现了造价控制的动态性,并且重视造价管理所具有的随环境、工程进展以及价 格等变化而调整造价的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的动态特征。 日本在借鉴英国工料测量师 6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协会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社会咨询业,并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使估价业务作为一个专 业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逐步使估价的业务规模化、系统化。咨询企业是靠自己 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无形服务的。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定额计价法。 它强调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供求关 系和分配制度,在几十年来的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逐步的探索 和完善已自成一体。这种方法确定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确定造价定额、规 定费用构成和颁布价格及费率标准来完成的。 工程设计部门在编制工程造价方面的主 动性、创造性不高,责任感不强他们只注重套定额指标,不考虑市场动态。 4.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 在美国,建筑造价指数一般由一些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介来编制,在多种建筑造价 信息来源中,《工程新闻纪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简称ENR)中的造价指标是 比较重要的一种。美国工程造价信息反馈系统也较为完善,国内的各工程公司十分注 意收集工程造价管理各个阶段中的工程造价资料, 并把向有关部门提供造价信息资料 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他们不仅注意收集造价资料,也派出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考察, 使其所获得的资料较为翔实,从而保证了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造价信息化管理还不够健全, 全国范围内的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尚未建 立。 2.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问题通过上一节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2.1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前全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说 “我国 2010 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5]” 。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体制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建筑业亦是如此,尽管 我国已经制定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 法规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加入 WTO 后,我国的法律仍然存在与 WTO 组织有关法律不符 的地方。因此,加强行业立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 2.2.2 工程造价政府管理不完善工程造价政府管理的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 协调配合乏力以及管理主体不明确等。 从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国的管理体制讲,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 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要 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结)算等,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 委、规委、建委等,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各立章法,客观上存在相互间必要的 联系和有效的协调配合不够,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前后脱节,甚至相互矛盾,间 接导致工程造价“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严重等问题。 7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传统观念和因循守 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另外,就管理主体而言,主要 体现在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整个工程造价活动中身份不明确,一方面是宏 观政策的制定者,作为市场管理主体的角色出现;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工 程)中是具体的投资者,作为建设市场的一方直接参与具体建设项目的管理。这种双 重角色无疑导致了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职责含混不清或重复 交叉。 2.2.3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 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 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造价业内人士历来把建 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注重承包造价、建设实施过程中的 造价变更和结算, 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再者,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往 往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 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 约束, 导致设计保守、 投资偏高。 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 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监理人员只是偏 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尤其在涉及到项目变更、 现场签证时,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从而直接导致长 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 益管理。 2.2.4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 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直接费,再根据 直接费套用有关定额取费费率,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计价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发挥 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 来越多的弊病: (1)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建筑市场最重要的 要素——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 (2)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 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 套做法,阻止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制约了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8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2.2.5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落后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工程造价机制正逐步完 善,工程造价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 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 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 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因此,工 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目前对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规则,统一编码和系统分类,信 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状态。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 源共享的优势。更多的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纸上信息,忽略信息深加工。 2. 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落后 采集技术落后,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和存取方式不一致,使得对信息 资源的远程传递加工处理变得非常困难,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很难提高,信息维护更 新速度慢,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 信息网建设有待完善 现有工程造价网多为定额站或咨询公司所建,网站内容主要为定额发布,几个信 息,相关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发布,企业或公司介绍等;网站只是将已有的造价信 息在网站上显示出来,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对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 总结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一 些问题如下: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工程造价政府管理不完善;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 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工程造价信息 化管理落后等。 9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第 3 章 工程造价管理 3.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1.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建立。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引进了前 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设立了概预算管理部门,并通过颁布一系列文件,建立 了概预算工作制度,同时对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修正办法、程序 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直至十年动乱期间, 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 坏。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机构被撤消,大量基础资料被销毁。 从 1977 年起,国家恢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经过 20 多年的不断深化改革,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各有关部门、 各地区对建立健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 度,改进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做了大量工作。 2.工程定额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投资体制的集权管理模式,政府既是宏观调空的主体,又是 微观的项目建设者,因此以统一的定额作为国家造价管理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十分有 效,所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主要体现为工程定额管理制度。这种定额管理制度 起源于前苏联模式—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相适应的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 强调的是 计划价格和消耗标准的统一,所以形成了以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即由国 家、行业或地区规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实体消耗标准,施工措施性消耗标 准,劳动力、材料、机械的单价,依据这些标准编制工程造价。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 计价依据是建设部标准定额司[99]1 号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 规定》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工程计价方法仍以国家、行业或地区统一的 定额为基础。 3.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为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机构体系。国家工程造价归口 领导机构是国家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法 规、制度并贯彻实施,组织制定和监督指导全国统一经济定额和部管行业经济定额, 负责全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准管理。 各工业部一般在基建计划司或建设协调司中设立处级标准定额处(专业定额站) ,其 主要职能是制定、修编各类工程建设定额,负责本系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国务院 机构改革后,该机构的职能正在弱化。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设的 工程造价管理站为地方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除了对计价依据—定额、取费标准、计 价制度等有直接管理权外,不少机构还有价格管理权。各级计划、财政管理部门也设 立了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主要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结算审核、 工程款支付审核, 10 **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 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定额的发布和编审权, 其他还有审计部门、 物价部门、 工商部门、 监察部门、检查部门也从不同角度参与了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 4.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造价工程师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逐渐从政府机构中分离,成 立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为社会提供造价咨询。如设计院的工程 经济处、建设银行的工程造价咨询处,以及依建设部 75 号令《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 理办法》成立的造价咨询机构等。由造价工程师为主体组建的工程造价事务所或发达 国家的中介机构将是未来工程造价咨询的主要力量。我国 1996 年开始了造价工程师 培训工作,1997 年开始了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考试,造价工程师在工程造价 管理的各种岗位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2 工程计价模式 1. 工程计价概念 工程计价就是估算工程造价。由于工程造价具有单件计价,多次计价、动态价额为依据,按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子

5、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概、预算定额,预算价格,费用定额及计价办法、规定等有关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为适应当时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而开始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对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会议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之后,特别强调了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必要性,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度。 从1949年建国初期国家开始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规模搞基本建设。鉴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没有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计价办法。因此便组织学子从前苏联学习了一套关于预、决算的计价方法。即工程造价的初生。从此工程造价这一行业便涉入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之后,国家非常重视造价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招揽各界资深的专家学者来研究造价体系。终于在1977年我国研制出了一套基本完善的造价管理办法。从此我国便有自己的一套计价办法。 从建国初期至今造价管理已有五十年之久的历史了,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不断趋于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6、中国近二十年十大建设工程

网上没有找到十大工程,估计每年评一个十大工程都可以,因为中国的发展太快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我挺骄傲,我是西南交大人,铁路一半是咱交大人建设的) 苏通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这是建国时候建设的,不算吧) 2005年中国十大工程 http://www.fubusi.com 2006-2-6 16:30:00 中国机械资讯网 桥梁文明活字典——苏通大桥工程 项目亮点: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苏通大桥创造出“四个世界第一”。她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 连接苏州与南通两座古城的苏通大桥是中国桥梁文明的活字典。这座横贯浩浩长江的大桥全长32.4公里,是在建中的世界第一大桥。大桥由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总投资约64.5亿元,预计2008年底建成。 去年进入建设高潮的苏通大桥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难题,成为了中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她创造的“四个世界之最”是: 最大主跨。大桥跨径108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径斜拉桥。超过了日本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和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最深基础。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最高塔桥。目前已建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钢塔,而苏通大桥塔为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桥塔高6米,为世界最高桥塔。最长拉索。大桥最长拉索577米,最大重量59吨,比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移民安置模范——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 项目亮点:其成功不在于单纯的项目管理,而是建设企业组成“包乡工作组”深入移民村开展包扶。这一创新不仅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如期运行,还解决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移民难”的问题。 尼尔基水利枢纽位于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嫩江干流,是国家“十五”计划批准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之一,总投资已达50多亿元。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水电站厂房及灌溉输水洞(管)等组成。其中,主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坝顶长度1807.31米,左岸、右岸副坝为黏土心墙土石坝。泄洪建筑物为岸坡式溢洪道,设11个泄流孔,单孔宽12米,堰顶高程199.80米,最大下泄流量为20300立方米/秒。 由于工程征地移民涉及黑龙江省的讷河市、嫩江县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近5万人口。为此,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与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克服资金困难,组成“包乡工作组”深入移民村开展包扶工作。截止目前,坝区移民安置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动迁安置移民13373户、49985人,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按期运行。 老北京民俗结晶——首都博物馆新馆 项目亮点:在馆内视听室、播音室、电化教育室、观众参与室的设计建造中,融入更多文化、艺术、民俗空间,为市民营造了怀旧、和谐、文明的“京味文化”休闲环境。 历时4年完成的首都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638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整体建筑造型别致、新颖大方,体现出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实、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博新馆的设计方案是经国内外招投标、专家评审、群众评议等一系列程序最终确定的,由法国apep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新馆划分为3大功能区,即对外开放区、业务功能区、内部管理区。中央大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高达34米,其高度和跨度在北京绝无仅有。 新馆充分吸收和接纳了当今世界博物馆建设的先进技术,既体现了功能先进、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博物馆的特征,也充满了亲和力极强的“老北京文化”。在藏品保护方面,新馆采用恒温恒湿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而庭院、大堂、屋顶处却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封闭带来的沉闷。 项目单位还在视听室、播音室、电化教育室、观众参与室的设计建设中,融入了更多文化、艺术、民俗空间,为市民营造了开放、温和、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 藏文化建筑舞台——布达拉宫广场改扩建工程 项目亮点:在保留传统的藏民族文化特点基础上凸现了工程的时代特点和风貌,成为今年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的主会场。 去年3月20日开始进行改扩建、7月31日正式完工的布达拉宫广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中心广场、东区湖区整治、西区水系恢复和绿化三部分。工程建设包括土建、地面铺装、园林绿化、音乐喷泉、广播音响和供配电等项目,并新增近7万平方米的绿地草坪。 在设计人员的精心策划下,项目既充分挖掘了藏文化的历史内涵,又洋溢了现代气息,使具有西藏特色的布达拉宫的内部殿堂和外部广场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充分反映了建设者的聪明才智。 布达拉宫广场始建于1995年,对她的改扩建是保护世界遗产布达拉宫的重大举措。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广场北侧的达扎鲁恭记功碑原封不动没被迁移,并强化了更多保护措施,而西区原有杂乱的建筑也被新增人工湖和观赏草坪、花坛所替代。为了方便游客,广场还设置了3个移动的环保厕所。 由于布达拉宫广场的特殊地位,修葺一新的广场正式对外开放后,被中央和西藏各族人民选定为今年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的主会场。 超长隧道群典范——西汉高速公路工程 项目亮点:将超长隧道建成三个桥隧相连的隧道群,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周期,还便于日后的维修、通风和行车安全系数的提高。同时也使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保护。 国家重点工程西安——汉中高速公路总投资138.7亿元,全长258.65公里,桥梁、隧道、路基占里程1/3,属国道40内蒙古二连浩特到广西河口的一段。 作为这条公路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秦岭特长隧道群于去年5月贯通,比原定工期提前了3个月。据了解,工程由3个长度分别为6144米、6125米和4950米的三个特长隧道组成。原设计方案是打一个17公里长的隧道,但超长隧道建成后维修费用高、抗地质灾害能力低。为此,科技人员更改方案,另行选址,在秦岭深处的麻沟岭发现了一处走廊,将超长隧道建成三个桥隧相连的隧道群,这一技术发现和创新,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周期,还便于日后的维修、通风和行车安全系数的提高。 据国家权威质量检测部门抽查:秦岭特长隧道群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隧道群掘进平面误差控制在15毫米、高程误差控制在了28毫米以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隧道群的施工。同时,由于优化了全线设计,这一工程共节约投资5000万元。为我国超长隧道群项目管理开创了先河。

7、工程管理的发展简史

在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工程管理就是对工程或者说工程建设进行管理,这里的工程指的是指土木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行管理。就学科分类而言,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如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等等。开设该专业的各高等院校有把工程管理归入到管理学院下的,如天津大学;有把该专业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里的一个专业方向的,如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有直接把该专业独立为下属院系的,如东北财经大学的金广建设管理学院。每个学校又侧重不同,有的侧重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有的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有的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或者偏重管理或者偏重技术,各有特色。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高级人才(项目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将有不断增长的需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他们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专业就业分布最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等。相关的资格考证: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等。

8、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文件及作用有哪些

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文件及作用:

工程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

投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投资有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等不同称唿,这些“算”的依据和作用不同,其准确性也“渐进明细”,一个比一个更真实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投资。  

一、估算也叫投资估算

发生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的依据是项目规划方案(方案设计),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工程费用(含建安工程、室外工程、设备和安装工程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和建设期利息(如果有贷款)进行计算,用于计算项目投资规模和融资方案选择,供项目投资决策部门参考;估算时要注意准确而全面地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这部分费用地区性和政策性较强。

二、概算也叫设计概算

发生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概算需要具备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对项目建设费用计算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概算要注意不能漏项、缺项或重复计算,标准要符合定额或规范。

三、预算也叫施工图预算

发生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预算需要具备施工图纸,汇总项目的人、机、料的预算,确定建安工程造价;编制预算关键是计算工程量、准确套用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

四、结算也叫竣工结算

发生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结算一般由工程承包商(施工单位)提交,根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洽商情况,调整施工图预算,确定工程项目最终结算价格;结算的依据是施工承包合同和变更洽商记录(注意各方签字),准确计算暂估价和实际发生额的偏差,对照有关定额标准,计算施工图预算中的漏项和缺项部分的应得工程费用。

五、决算也叫竣工决算

发生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决算一般由项目法人单位编制或委托编制,汇总计算项目全过程实际发生的总费用;决算在编制竣工决算总表和资产清单时,要注意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造价结算和客观地评价项目实际投资效果。

拓展资料:

工程建设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基础性经济活动,直接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自古以来工程建设就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普遍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调整,对于其中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甚至不惜动用刑法。

在一般情况下,制定和执行经济法律才是各国统治者普遍使用的调整工程建设活动及其社会关系的方式和手段。在中国,工程领城专门法律规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正如同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规范都反映了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相应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知程度(包括广度及深度) 一样,工程法律规范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工程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知程度。

分类

工程建设是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经济活动。由民用建筑和工业工程两部分组成:

1.民用建筑工程

(1)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和列入房屋建筑工程的供水、供暖、供电、卫生、通风、煤气等设备及其安装工程,以及列入建筑工程的各种管道、电力、电信和电缆导线敷设工程。

(2)设备基础、支柱、工作台、烟囱、水塔、水池等附属工程。

(3)为施工而进行的场地平整,工程和水文勘察,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以及施工临时用水、电、气、路和完工后的场地清理、环境绿化、美化等工作。

(4)矿井开凿、井巷延伸、石油、天然气钻井,以及修建铁路、公路、桥梁、水库、堤坝、灌渠及防洪等工程。

2.工业工程

(1)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的装配,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等装设工程以及附设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作。

(2)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个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行和对系统设备进行系统联动无负荷试运转而进行的调试工作。

网络  工程建设

9、工程预算在我国的演变历史

每一本造价书籍前面都有这个的..从古代开始的...比较漫长.

10、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有什么区别?

1、培养目标不同

工程造价: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2、主要课程不同

工程造价: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制图与CAD 、管理学原理、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计价、土建工程计量、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概论、工程成本会计学、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电工学、流体力学、建筑电气与施工、安装工程计价与计量、建筑给排水

工程管理: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等。

3、就业方向不同

工程造价: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

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

材料价直辖市材料价广西自治区材料价
文章字数:23581
点击数:612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