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10-24,来源:建筑培训,作者:

中山陵的造价

1、中山陵的陵园建筑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为迎孙中山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榇大道,名“中山路”(又称中山大道)。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 中山陵墓道,由博爱坊至陵门,全长440米,宽36米,分辟三道,中间的一条宽12米,为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两条道路,各宽4.6米,植桧柏各二行。在墓道两侧之间,由南相北,对称地排列了五对长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池里,紧紧地护卫在中道两侧,显得高洁峻拔,气势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谒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中山陵第六平台继续拾级攀至第七层平台,此大平台上布置了一对仿铜石狮子。此为福建著名雕刻铺蒋源成的第三代传人蒋文子所制,雕刻艺术极为奇妙,在两只石狮的口中,各有一只圆球,能在口中自由转动而不会掉出。后来,在汪伪时期,西侧一只雌狮的牙齿被损坏了,圆球也就此失落。雌狮脚下一只小狮也被盗走了。 孝经鼎 孝经鼎位于中山陵正南面,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中山陵后,戴季陶和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同学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决定捐资铸造一尊铜鼎,安放在中山陵前。孝经鼎由金陵兵工厂铸造。戴季陶对此鼎的设计和铸造极为重视。1932年04月09日,他以书面形式,对有关设计和铸造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圆形铜鼎,鼎上五方(万一五方不易妥当,则六方亦可)、三级。鼎亭全部黄铜吹色(造法全由陵园作主)。向外正面刻八德字;向内正面刻智、仁、勇三字,全部集总理字。鼎内藏四方铜碑,上刻戴太夫人书孝经(如字太大时,可用照相缩小)。下面三级石台。四面栏杆石级全部雕花。”从现存铜鼎石台来看,基本上是与戴季陶的要求一致的。1933年05月07日,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铜鼎奠基典礼。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临现场,戴季陶致词。致词毕,戴季陶和辛树帜俩人小心翼翼地将一只铜箱共同放入石匣中,铜箱面刻戴季陶所书的《总理遗嘱》,箱内贮存着中山大学在南京的师生所恭录的《总理遗教》。铜箱放入石匣后,由戴季陶将水泥注入石匣内封固,然后,将石匣徐徐放入距地面深约三米的地基中。随后,建造石台,铸造铜鼎。由此,中山陵园又添新景观。孝经鼎为青铜铸造,造型别具一格。从构造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下为铜鼓状的底座,通体饰有花纹,平面光滑如镜,正中刻有一个五角星,五角星周围刻有“设计监造者”五个字,然后是一个圆圈,圆圈外围刻有夏行时、韩栋、杨光煦等11位监造者的姓名,铜鼎的三足就镶嵌在底座平面之上;中部为铜鼎的主体,双立耳,二足部位饰有三只张口的狮子头,腹部为圆形,朝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智、仁、勇”三字,朝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尽管已被磨去,今仍可见痕迹,腹部稍下方,铸有楷书书写的“国立中山大学敬献”八字;铜鼎口沿上部为一座六柱、三重檐的六角攒尖顶亭子,屋面覆小瓦,亭内竖有六方长方形的铜碑,上刻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整个鼎高4.25米,重约5吨,腹部最大直径1.21米(一说1.3米),造价1.3万元。石台平面呈八角形,其内部为钢筋混凝土构筑,表面镶苏州花岗岩。石台高约三米,分为三层,低层直径约16米,中层直径12.7米,上层直径4米,每层石台边缘都围有雕花花岗岩石栏杆。石台中央有一个用汉白玉雕琢的圆形石墩(又称鼎座),铜鼎就放置在这个石墩上。石台造价2.27万元。铜鼎和石台堪称珠联璧合,不可分离,不过在“文革”期间,孝经铜鼎从石台上被拆下,运送到中山陵园工程队的院子里保管,而将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安放到此石台上。直到1985年03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60周年前夕,有关部门方将孙中山铜像迁到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广场,孝经鼎才又重新安放在原石台上。 博爱坊 中山陵牌坊亦称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谒陵凭吊者必经于此。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牌坊高11米,宽17.3米,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的大石座。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因此,这座牌坊被称为博爱坊。 石牌坊横楣上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宽博大方,空间开阔,予人畅想无穷。孙中山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南京也因此而被誉为博爱之都。 陵门 陵门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门前是一块宽阔的的水泥平台,能容纳一万多人。平台两侧是绒毯般的草坪。在左右草坪上,互相对称的十棵四季长青的黄杨球,还有六株名贵的千头松,其状如伞,异常优美。陵门的外面,两边有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把中山陵墓拱卫在里面。 在陵门的两旁,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颈毛光滑柔软,张口正视前方,形态逼真。用这对石狮分列建筑物的两侧,从而使建筑物更加突出,显得陵门气势磅礴。陵门建在水泥大平台之上,但要比大平台高得多。游人登上20级花岗石台阶,方才到达陵门。它的平面为长方形,宽24米,进深8.8米,高16.5米,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全部用花岗石建成,其斗拱、梁、枋等处的图案花纹,均雕刻得十分精致。陵门的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较大,两边稍小,由于两边门略为小点,觉得中门有了尺度感,显示出高大。而南面三扇门都有梅花空格仿紫铜双扉,北面三扇门,则仅有门洞而无门扉,南面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馏金大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端庄朴实,雄迈俊逸。陵门面阔实五为间,东西各一小间,常年门扉关闭,里面存放六顶藤制轿子,二顶为躺式的,四顶为坐式的,为国内外年迈要人谒陵时乘坐。这些轿子“文革”期间搬到音乐台化妆室保管。陵门前大平台东西各建有一座硬山卷棚式的相对称的休息室,屋面覆盖蓝色琉璃瓦。东房做卫士室,西房作休息室,室内装有洗手间设备,实际上是两座象征性点缀建筑物。 碑亭 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为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平面近似方形。 墓碑为,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当年建造墓碑时,曾向国内各省广泛征求墓碑材料。福建省选制了一块庞大的花岗石碑料,当在装运时,由于体积太大,又极其沉重,装上船不久,就沉没到水里去了。于是,只好又从福建赶制了第二块花岗石运到南京来。从南京下关码头全靠人工滚木一步一步地移到紫金山下,再从山下运到山坡碑亭工地,耗时达四十余天,由此可见当时工程艰巨和宏大以及建筑工人坚韧不拔的毅力。现在,人们在碑亭里见到的大石碑,就是用当年第二块福建花岗石制成的。关于碑亭中的墓碑碑文,在陵墓工程刚开始兴工的时候,1926年03月18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曾讨论过。当时准备在中山陵为孙中山先生刻墓碑、墓志铭、传记等,并且作了分工,由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作墓志铭,吴稚晖写传文,张静江撰记文。可是,过了将近两年多的时间,这些碑文内容都没有确定下来,到1928年01月07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故以不用为宜。并且决定由谭延闿书写碑文。1930年03月07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又明确规定了碑文的内容和书写格式,在这块大石碑的正面自右至左竖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字为颜体,笔画流畅,结构严谨,雄健有力。 石阶 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而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象征当时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寓意每人作为一个台阶,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迎面的这一段共有290阶,分为8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全部用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石阶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庄严雄伟的“警钟形”整体。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巧妙地把392级石阶分成10段,这种布局,独具匠心,颇有特色。由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但从上向下俯视,只见平台,而不见台阶。从第七层平台继续攀登30级、42级,54级石阶,分别到达第八、第九、第十层平台。这里已接近陵墓,坡度较陡,更加突出了祭堂和陵墓的雄伟气势。这126级石阶的两侧建有石栏杆,又在石阶上纵向设两行栏杆,将石阶分隔为三道。中山陵的祭堂,就建在第十层平台上,但从第十层平台还要往上走过9级石阶,方能进入祭堂大门。到这里,中山陵一共是10层平台,392级石阶。 祭堂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祭堂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当时,设计师吕彦直原先的设计中,碑亭、陵门的屋顶用琉璃瓦,而祭堂则采用铜瓦。铜瓦虽然坚固,但价格昂贵,葬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为琉璃瓦:檐下各筑石斗拱飞檐二层,堂之南面有三个拱门,上刻花纹,各门设梅花空格的紫铜门二扇,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躯,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殿堂四周有反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 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是用福建花岗石雕琢而成的。华表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华表的断面为六角形,六面均饰浮雕卷云纹。远远望去,华表仿佛直插青天,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大石阶边的两侧石座上,各置紫铜带盖的铜鼎一尊。华表与铜鼎,把祭堂衬托得更加宏伟壮丽,又增添了肃穆和寄托哀思的气氛。 墓室 进门为圆形的浩气长存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随着中山的免费开放,参观中山陵的客流大幅度剧增,中山陵的游客量每天都达到近三万人,双休日接近五至六万,由于灵堂墓室小门太过狭小,只有一米一,内部空间也只有六十平方左右,为了杜绝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更是出于游客的安全考虑,以及对文物的保护,一般不开放墓室,但在重大节庆日将适时开放。 陵园周边 中山陵附近,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简介 图片 音乐台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藏经楼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 美龄宫 美龄宫是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装饰以旋子彩绘,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四周林木藏盛,终年百花飘香。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

2、中山陵的设计者是?

中山陵的设计者是中国近代青年设计师吕彦。吕彦直,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由吕彦直主持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2)中山陵的造价扩展资料:

吕彦直幼年随其姐侨居巴黎,后进北京五城学堂,曾受教于翻译名家林纾。后世评论者认为,这对他立志发扬民族文化,融汇东西方艺术,不无影响。 1911年,吕彦直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1913年毕业,以庚款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

毕业前后,他曾作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与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燕园)校舍的规划和设计。回国后,他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彦记建筑事务所。当时年仅31岁、尚名不见经传的吕彦直,在报名应征后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参照紫金山地形,用两个多月绘制出设计图案,被评判顾问评为首奖,轰动一时。 

3、南京中山陵风景区

中山陵说起中山陵,就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除鞑掳、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讨论南北议和,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中山陵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同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葬孙先生的遗体于中山陵。现在来到的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石台,石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赐鼎又称“孝经”鼎。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的是一座四楹三阙门冲天式石牌坊。大家抬头可以看见坊额正中的“博爱”两字,这两字为孙中山先生的手迹,语出唐代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这也是正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穿过480米的墓道,现在来到的是陵门平台,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寝的入口,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出碑亭,迎面就是石阶,来到第四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铜鼎上刻“奉安大典”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拾级而上来到祭堂平台,祭堂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392级台阶,从陵门到祭堂共290阶。共有8个大小平台设计师寓意是让人在艰难攀登时,牢记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平台正面两侧有一对仿古青石鼎,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面对我们大家的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进入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黑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两壁上所刻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高4.6米,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全部造价为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6幅浮雕石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分别为“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受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敬祭堂来到墓室,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窿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沿祭堂外通向墓堡公园。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案全过程。除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

4、南京中山陵要钱吗?怎么网上说要钱,一个当地的朋友说不要钱的,详细解释一下,

南京中山陵是不收门票的,都没有检票口,我去玩过。为了宣扬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游客可以免费参观的,不过提醒一下,在中山陵里有些地方是不许拍照的。

5、南京中山陵始建于哪一年?谁设计修建的?及历史?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吕彦直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

“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吕彦直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

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吕彦直就因为患肝肠癌而去世了,年仅36岁。为了表彰他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了一块纪念碑。

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

(5)中山陵的造价扩展资料

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6、谁是中山陵的设计者?

雄伟的南京中山陵背靠巍峨的紫金山,面向开阔的平原。它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树和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建筑连为一体,既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民族风格,被公认为我国近代建筑史上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

这座宏伟园陵的设计者是年仅31岁的建筑师——吕彦直。吕彦直,字古愚,1894年出生,籍贯山东,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师从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墨菲,1921年学成回国。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当时的广东政府筹集了八十余万两白银,根据孙中山生前愿望,准备在南京为孙中山修筑陵墓。“总理葬事筹委会”于这年5月向海内外悬赏征集中山陵设计方案。吕彦直草拟的设计方案,构思新颖独特,具有民族风格,受到海内外专家和评委的赞赏。于是,吕彦直被“总理葬事筹委会”聘为中山陵设计师。两个月内,他就绘制出了全部施工图纸。

1926年初,在他的主持下,中山陵开始奠基兴建。遗憾的是,他卧病在床,未能参加陵墓奠基仪式。接着,他又赴广州担负设计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的任务。由于来回奔波、劳累过度,他终于积劳成疾,于1929年初因脑溢血突发逝世,年仅35岁。

7、中山陵的情况

中山陵简介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钟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这里集中了28处市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修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根据胡汉民的说法,孙中山还曾说过“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遵照孙先生遗愿,灵枢暂厝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钟山修建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春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后吕彦直去世。概况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吕彦直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吕彦直就因为患肝肠癌而去世了,年仅36岁。为了表彰他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了一块纪念碑。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陵墓入口处的花岗石牌坊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 )。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字为颜体。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两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斯洛伐克雕刻家高崎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流徽榭,又名水榭,流徽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资修建。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流徽榭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造价1.1万元,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的所有屋架、地面、梁、柱、栏杆等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美龄宫系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1984年起,这座富丽堂皇,典雅秀美的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并称为“美龄宫”,成为中山陵附近的一处著名景点。1949年之后,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晋谒中山陵。那时,为了支援农业,有关部门向陵园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总理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第二天,采伐工人就全部撤出。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2005年0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奉安1929年4月23日,国民政府以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柩总指挥”。5月26日,灵柩由北平南移;5月28日抵达南京。停灵公祭至5月31日。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为迎孙先生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墓区形制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编辑本段]中山陵园组织机构历史沿革一、葬事筹备处(1925年4月4日——1929年6月30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二、奉安委员会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员会成立,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葬事筹委会是日撤消,一切经手事项移交总理陵管会办理。四、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1938年,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实业局园林管理所在其下设伪中山陵园办事处,暂时维持陵园现状。1942年4月6日,汪精卫指定褚民谊等组织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名义上的日常工作。五、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1945年8月17日,重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派出首批人员回南京接收伪国父陵园,恢复陵园的正常工作。1946年7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即废止,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遂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在动荡的局势中,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缮工作。六、中山陵园管理处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园属于军管时期。1949年8月,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处”,隶属于南京市政府园林管理处。七、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整风委员会分会,由高艺林任主任委员。1958年4月,园林管理处并入南京市城市建设局。管理委员会也隶属于城建局。八、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22日,江苏省革委会决定以中山陵园为范围,增设钟山区,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陵园隶属于钟山区革委会。九、中山陵园管理处1975年4月,市革会决定撤销钟山区,陵园管理处划归南京市城建局领导。1982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中山陵从市城建局划出,为市属局一级单位,全民事业性质不变。十、中山陵园管理局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宁委发(1996)19号文“中山陵园管理处”更名为“中山陵园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时的中山陵园在保护、恢复现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景点、景区,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人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孙中山但是一个有反对广告费用的法规范各四个覅反对法规与各一个会多少个员工厨房与韩国风格的三公分一个反应是覆盖丰富的孤独是哥哥一定还是就是有些司机的鹤归华德国官方会大方呀打个符号[编辑本段]旅游景点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 ,流徽榭 ,美龄宫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永慕庐。祭堂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闓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 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 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中山书院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流徽榭流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编辑本段]参观信息交通:由南京市内乘游1、游2、游3可到达,9、20路公共汽车可到达。门票:中山陵园风景区整合为东西两片,东片4个景点以“民国文化”为主题,门票价格为80元(含景区间交通费,下同);西片5个景点以“明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为主题,门票价格为70元最佳游览路线:林荫大道—行健亭—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永慕庐—议政亭—孙中山纪念馆—仰止亭—流徽榭—音乐台[编辑本段][节庆活动]金陵灯会,梅花节,爬城头,上巳节 刚还说的开发过好多回飞佛挡杀佛法源寺大概好大方过海关复古合法的高度和复古[编辑本段][开放时间]7:00——18:00

8、南京海底世界和中山陵的价格是多少?急用哦!

南京海底世界的门票成人票是110一张,组团去要便宜不少。南京中山陵门票80元(含灵谷寺,凭门票可免费乘坐中山陵景区内小火车)1、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免票;2、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免票;3、残疾人凭伤残证免票;4、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票。中山陵门票包括:博爱牌坊、陵门、碑亭、中山墓、流徽榭、仰止亭、孝经鼎、行健亭、光化亭、孙中山纪念馆:藏经楼、中山书院、灵谷寺:红山门、灵谷寺、灵谷塔、无梁殿、民国革命阵亡将士碑坊、万工池、灵响亭、松风阁、飞来剪、万株桂花园、志公殿、宝公塔、三绝碑、邓演达烈士墓、谭延闿墓、音乐台南京中山陵开放时间:06:30-18:30 你从哪里出发,我好告诉你乘车路线。。。

9、中山陵建造一共用了多少钱

?

工程造价信息网直辖市工程造价信息网湖南省工程造价信息网
文章字数:19007
点击数:5931
[ 打印当前页 ]